◆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5:飽漢不知餓漢饑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4:為甚麼不能仁慈一點呢?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3:做你妻子的圓夢人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2:生活中的願景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1:先樂後苦?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1:先樂後苦?
2022-07-28 15:15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衝動行事,管他的,吃了再說、做了再說的不負責任心態及僥倖心理,都是前頭快樂後頭受罪的潛在因素。示意圖/ingimage
冬天吃麻辣火鍋很過癮,但過癮的是嘴巴,難過的是胃,更糟糕的是上大號的時候非常痛苦,如果引起了痔瘡發作,更是坐立難安。這是標準的前頭快樂,後頭受罪的例子。
有人喜歡說大話,面對電視鏡頭,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說了許多不該說的話。結果別人告他毀謗,他請教律師,律師說如果對方堅持告你,你一定會吃官司。最後只好擺酒謝罪,並登報道歉才了事,這也是前面快樂,後面受罪。
樂極生悲
有個人到國外情不自禁的跟朋友去嫖妓,非常興奮的玩了一晚,第二天還要再去。後來染上愛滋病,並且傳染給妻子,一切都完了 ! 心中是悔恨、是抱歉、是惶惶不可終日,前面快樂後頭受罪的教訓,莫此為甚。
現在金融發達,信用卡是個了不起的發明,買東西可以不要付錢,只要刷卡就好,太方便了。但是因為刷卡太方便,不經意之下就累積了高額的債務。信用卡貸款利息非常高,以高利貸形容亦不為過,最後為還債而累得滿頭大汗。前頭快樂後頭受罪,是使用信用卡的最明顯特徵。
自討苦吃
肥胖是百病之源,十大死亡原因有許多都與肥胖脫不了關係。很多人為了口腹之慾,大吃特吃,結果一輩子都比別人多揹二、三十公斤的肥肉過日子,致使心臟、血管及身體上的諸多器官不堪負荷,提早報廢。這是前頭快樂後頭受罪必須付出的代價。
前頭快樂後頭受罪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有人就是不能記取教訓,因而一犯再犯。衝動行事,管他的,吃了再說、做了再說的不負責任心態及僥倖心理,都是前頭快樂後頭受罪的潛在因素。這些劣根性不自我約束,人類將終日活在前頭快樂後頭受罪的日子裡。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2:生活中的願景
2022-08-01 20:4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有時白天睜著眼睛也可以夢想一些事情,這就是作白日夢。示意圖/ingimage
作夢通常都是在夜晚熟睡的時候,但有時白天睜著眼睛也可以夢想一些事情,這就是作白日夢。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他所著的「夢的解析」一書裡說,人之所以作夢,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有些無法達成的願望,可以在夢境中實現,藉此安慰自己。
作白日夢拯救世界
我在慢跑時,常邊跑邊作白日夢,想像自己是十項全能的運動家,不但十項全能,更是世界冠軍,而且每一單項的成績,也都是單項比賽的冠軍,我成了世界億萬人注目的焦點。在這樣的名氣下,我可以到世界各地巡迴佈道,每次佈道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聽,且有電視轉播,如此一來,傳一次道就有幾萬人相信耶穌,成為基督徒。
有時聽音樂,甚至開車時,我也會作白日夢,夢想上帝要拯救我們這個社會,凡是作奸犯科的人都會肚子痛,原本只是小痛,然後愈來愈痛,痛得滿地打滾,任何醫藥都無效。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出來認罪,並拿出財產補償犯罪行為,直到懺悔盡淨後,肚子就不痛。
如果懺悔及犯罪補償的程度不夠,這時肚子仍會繼續痛,但痛的程度會降低,直到完全認罪,完全的補償後,肚子才會不痛。
倘若真能如此,所有未破的案子,都會破了,許多假冒偽善的人,面具都被拆穿了,因為他們都會肚子痛,這該是多麼美好的光景,從此世上不再有壞人。
有夢才有希望
作白日夢會讓人進入沉思的安靜狀態,內心的失望與壓力可以得到紓解,至少作夢時,人是愉快的。同時人要有夢才有希望,人類許多的進步,肇始都是一個夢。
幾百年前,人類夢想會飛,現在一登上飛機,就可飛往世界各地。人類夢想有千里眼及順風耳,現在,我們藉著電視看到遠在天邊的轉播畫面,藉電話聽取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這不就是夢想中的千里眼及順風耳嗎 ?
有夢才有希望,即使夢不成真,也可讓心靈舒坦 一下,本小益大。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3:做你妻子的圓夢人
2022-08-02 11:52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一生都有很多夢,男人的夢需要妻子來協助完成,也讓我們都成為妻子的圓夢人吧。示意圖/ingimage
我在擔任財政部長時,有次要升一位女同仁為局長。我約見她時,她很猶豫,說「先生會反對」。我自告奮勇的要了她先生的電話,願意直接跟他溝通。
大男人主義
電話接通,我表明意思後,這位先生竟以怒不可遏的口氣對我說:「你們財政部都沒有人了嗎?」我突然領會到這位女同仁的苦衷了。 她先生是位大男人主義者。大男人主義厲害的人,常會伴隨著高度的自卑感。妻子所得到的成就與讚賞,成了他的負擔。
以往在選舉時,我常四處為黨尋覓人才,鼓勵優秀的人參選。許多時候先生同意,太太就是不同意。最後幾經遊說,先生做下最後決定後,太太們也都毅然挺身為先生助選。她們非但不辭勞苦,且助選時還有模有樣。先生當選後,太太就進入服務處,繼續為先生分勞。她們真是嫁雞隨雞,夫唱婦隨的賢慧女性。
夫妻不平等
可是反過來看,男人就往往不是如此。有時太太很想做某件事,但由於先生反對,就是不能去做。連太太有升任局長的機會,也因為先生的反對,只好作罷。試想 : 如果先生升任局長,太太會反對嗎?太太敢反對嗎?反對了會有用嗎?
有位太太幼時家境清貧,因此很想為父母買間小房子,連父母已有的積蓄算在內,只要再湊二百萬就夠了。但是先生不贊成,儘管二百萬元對他們而言並非大數目,然而因先生反對,只好作罷。後來二老分別離世,太太孝順父母的心願永遠無法達成,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
成為彼此的圓夢人
在大男人主義下成長的男人,常不自覺地只想到自己,而忽視妻子的人生願望。所以每個作丈夫的都應該冷靜的思考下,回憶一下,有甚麼事是你太太很想做,卻由於你的反對而擱置了的?運用你的智慧,幫助太太來完成它。
有人說:「妻子是丈夫年輕時的戰鼓,年老時的手杖。那麼丈夫又是妻子的甚麼呢?」人一生都有很多夢,男人的夢需要妻子來協助完成,也讓我們都成為妻子的圓夢人吧!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4:為甚麼不能仁慈一點呢?
2022-08-02 15:1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這些離鄉背井,遠離家庭的婦女在台工作,被善待的不少,但被苦待者亦為數甚多。 示意圖/ingimage
台灣現在約有四、五十萬名外勞,其中不少是擔任家佣或看護的工作。這些離鄉背井,遠離家庭的婦女在台工作,被善待的不少,但被苦待者亦為數甚多。
不用白不用?
有位叫玲達的菲傭,受雇於一教授家庭,除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二老外,還要帶兩個年幼的孩子,燒飯、洗衣、打掃全包。教授的兩個出嫁的妹妹,每天都帶著孩子回來吃完飯,洗完澡後才走,髒衣服也留下給玲達洗。周未玲達,還要到教授弟弟開的餐廳去加班,整天勞碌得透不過氣來,玲達只好每夜暗自流淚。
有些人常有種「不用白不用」的觀念,認為出錢雇佣人,就該用夠本。很多不需要做的事,很多原本自己可以做的事,現在都叫菲傭去做。我家門口有位菲傭,幾乎天天都要替主人洗車,有必要嗎 ? 沒有請菲傭時,他一個星期也不會洗一次車。看到菲傭閒一下,就像割了他的肉一樣。
社會上的強者,為甚麼不能仁慈一點呢 ?
強者要助弱者
兩百年前盛行的黑奴制度,黑人在非洲被騙或被擄,一船一船的運到英國、美國,從此過著牛馬不如的日子,替白人種棉花、菸草、 花生、小麥。豐收的農場,流著黑奴的血淚,卻洋溢著白人的笑靨。
黑奴制度被取消了,黑人自由了。但是世界上七十多億人口中,不少人的生活光景與二百年前的黑奴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原因是社會上永遠有一部分強者,一部分弱者。強者若不能仁慈一點,弱者就經常淪為奴隸。否則你很難想像,在台灣這樣富裕而文明的社會裡,怎麼也會出現像奴隸似的外傭呢?
人生在世都是客居,有一天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在短暫的歲月裡,身處強者地位的人,為甚麼不能表現得更仁慈一點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15:飽漢不知餓漢饑
2022-08-04 09:4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示意圖。(取材自ingimage)
有天我休假在家,傍晚看到有巴士開到社區,很多人從上面下來。心想這些人這個時候到我們社區來幹甚麼?後來突然想起來,這天不是星期日,那是某機關下班員工的交通車。人常常不自覺地以自己的處境去設想別人,我休假在家,就自然認定別人也不必上班。
何不食肉糜?
因為常感覺車上的冷氣很冷,必須不時用手搓搓手臂取暖,到了下車時就想,外面天氣可能很涼,要不要帶件夾克?其實外面熱得很呢!
全國饑荒,大臣向皇帝報告,全國饑荒無飯可吃,無數百姓餓死,皇帝反問道,那為甚麼不吃肉呢?這就是有名的晉惠帝所說的:「何不食肉糜?」肉糜是和肉煮的稀飯,晉惠帝肚子餓的時候,可能就吃肉糜,因此直覺地想到「何不食肉糜?」
這種現象其實就是「飽漢不知餓漢饑」,因為吃飽了的人,不自覺地認為別人也是飽的。現在我們生活富裕,不但不怕吃不飽,有時還擔心吃得太脹傷及腸胃。這時我們哪裡會想到世界上每天有四萬人餓死呢?就在我們吃頓飯的時間,世界上就有好幾千人因饑餓而倒下了。
換位思考
議員質詢官員,常常咄咄逼人,有時甚至極盡羞辱官員之能事,媒體形容這樣的議員強悍,議員多沾沾自喜。後來議員選上縣市長,在議會裡被議員們批得狗血淋頭。這時他才突然易位思考,因為現在他也是餓漢,終於瞭解到饑餓的痛苦了。
飽漢不知餓漢饑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凡事要換個立場,替別人想想,自己的想法及做法就會不一樣。自己若變得更仁慈,意見更能被別人接受,人際關係也改善了,因為你已經由「飽漢不知餓漢饑」的人,變成「飽漢亦知餓漢饑」的人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