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邊境開放慢半拍 拚經濟輸亞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145/web/ 

◆  聯合報黑白集/御用學者滿地走
◆  聯合報社論/把防疫打成選戰,蘇揆心機誤了人民性命
◆  經濟日報社論/邊境開放慢半拍 拚經濟輸亞太






經濟日報社論/邊境開放慢半拍 拚經濟輸亞太


2022-06-06 01: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曾表示,邊境開放是遲早的事,由於國內染疫率已達6%,境外移入最高也是6%,當境內、外風險已差不多,邊境嚴管意義不大。圖/指揮中心提供



後疫情時代的亞洲世界,可以從6月1日東京港區的南韓大使館前騷動看出端倪。當日是南韓開放外國人入境觀光的第一天,大使館前申請簽證人群大排長龍,年輕學生接受媒體訪問說,雖然機票已經從過去3萬日圓漲了兩倍,但為了可以出國旅行,早上5點就來排隊。看到南韓大使館前的熱鬧,同樣位於東京港區的台灣駐日代表處,依舊訪客冷清,這落差不禁要讓人問,何時台灣才能走出鎖國苦悶。

亞洲各國正在逐步邊境開放,台灣的管控政策必須加速檢討。一向親台的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日前投書媒體表示,台灣目前依然停發訪問學者、短期留學等簽證。松田教授認為在中國依舊「鎖國」狀況下,國際學界在台灣進行訪問與短期留學的需求是愈來愈大;可是台灣政府對邊境開放猶豫再三,讓台灣痛失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大好機會。

雖然表面上台灣目前有商務簽證,可以讓海外商務客以兩種方式入境。一種是專案「經濟泡泡」,不須隔離,但是訪客的活動路線、住宿及交通等受到嚴格限制,需專車、專人陪同;另一種就是通案式的「7+7」。雖然「經濟泡泡」可以入境免隔離,但是專案申請前提是「不可取代性、對台灣經濟有重大貢獻」。這樣的條件下,能申請泡泡者,少之又少。

絕大多數商務客入台,還是必須走「7+7」隔離檢疫政策,讓多數的海外商務人士敬謝不敏。最明顯的影響案例,就是5月下旬暌違兩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恢復實體展出,一方面因為國內疫情再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幾乎無國際人士參與,展場冷清至極。

儘管政府已經透露,6月下旬之後「7+7」的入境檢疫方式,將會放寬到「3+4」。但我們冀望商務入境儘早轉換到「0+7」;因為許多國際商務人士,原本入境時間就只有短短兩三天,「3+4」模式就是將這些國際生意拒之門外。台灣不及早開放邊境,今年台灣的國際商務客入境,或者舉辦任何國際貿易展,熱絡程度絕對會輸給鄰近的日、韓、新加坡。

政府規劃「3+4」,而非「0+7」,其最主要因素,恐怕不是因為防疫,而是因為之前國內疫情嚴重,政府怕被輿論責罵,故採取謹慎邊境管控。

目前國內打滿三劑疫苗的確診者同住家人,雖是高風險,但是能以篩代隔,施行「0+7」管制出門上班。而海外入境人士,不僅要具備登機前二日內PCR陰性報告,入境後也要進行唾液PCR檢查。如此條件限制下,其風險不可能高於國內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政府卻還拘泥在「3+4」,擺明是歧視海外人士。但就目前每天感染人數與總人口比,台灣的風險程度是高於世界上多數國家的。

也許政府的嚴格邊境管制,是擔心Omicron新變種入境,然而目前開放邊境的國家,皆沒有因為新變種出現而改變邊境開放政策,同時也沒有任何國家因為新變種出現而有疫情大幅惡化的狀況。台灣政府實在無須杞人憂天。

觀察亞太國家,新加坡在今年3月9日感染人數到達高峰,4月1日起完成疫苗接種者入境免隔離。南韓在3月中旬感染人數到頂,3月21日起完成第三劑接種者,入境可免除七天隔離。就算邊境管制較為保守的日本,在2月初感染人數到最高之後,3月1日起便開放商務簽證,來自低風險國家且完成三劑接種者免隔離。

亞洲各國正在大步邁向後疫情時代,爭取國際商機也在搶奪國際觀光客。政府規劃的「3+4」模式,實在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國內高風險者,都已經以篩代隔,來自低風險國家(目前世界多數國家相較於台灣都是低風險國家),也施行過數次PCR檢查的商務客,卻要被隔離,這只會讓台灣在後疫情時代,拚經濟注定輸給其他亞太國家。










聯合報黑白集/御用學者滿地走


2022-06-06 01: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執政後對信用合作社、農漁會的金融制度大力改革,也修法將農田水利會會長改為官派,斷了地方派系人脈串連和財源,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日前舉行「農田水利會改公務機關違憲案」辯論,四位應邀辯論學者有三人支持「不違憲」。細究這些「支持派」學者的背景,有兩人曾任行政院訴願委員,另一人論述與其論文主張截然相反,被質疑為「御用學者」。

這種「御用」現象,其實充斥當今政壇。本報記者翻出,在「軍公教年金改革」、「黨產條例」及「萊豬」等釋憲案中,就有多位「熟面孔」學者,在不同的案件中擔任政府機關代表或鑑定人。表面上,他們具有「學者」身分,看似代表客觀意見;實際上,他們政治認同明確,立場即是支持蔡政府決策。更嚴重的是,有些人頻頻承接政府委託案,有些人與案件當事人有師生關係,卻完全不顧利益迴避。

藉由「御用學者」的唱和,近年釋憲案屢屢呈現一面倒現象,除重傷大法官公信,也重創司法獨立。而御用學者之氾濫,絕不僅限於司法。以媒體為例,理應監督通訊傳播健全發展的NCC,政府先派御用學者盤踞地盤,然後藉機關掉「中天」,再派華視上場替補,一路暢行。包括最近公廣集團的改組,當選董事長的胡元輝就身兼六個不同基金會的頭銜,若非御用,如何能獲此榮寵?

御用學者並非蔡政府的發明,但其滿地走的程度,恰在踐踏民主。最糟的是,他們假冒成民間的客觀聲音。









聯合報社論/把防疫打成選戰,蘇揆心機誤了人民性命


2022-06-06 01: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記者黃仲裕/攝影
波波漫畫


當全台各地還在疫情高原期飽受煎熬,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巡視中南部大型疫苗接種站時,冒出一句「我們一起打贏這場防疫的選戰」,當場氣氛凝結,蘇揆驚覺失言而改口。蘇貞昌其實不是口誤,而是大白話地流露出他處處選戰考量的心機,卻也是台灣疫情失守、人民冤枉殞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蘇貞昌當天的行程安排就可以看出,他刻意避開疫情最重的雙北,走向中南部取暖,還在高雄場宣布提供高中以下學生四劑免費快篩,展現出他最善用的「小恩小惠」政策買票風格。只不過,這拿國家預算撒幣換選票的作風,因一用再用,早已效果遞減,取而代之的是,蘇貞昌巡視時一再遇到民眾嗆聲抗議,有指責「酷吏草菅人命」,有埋怨「私幼不能放假」,防疫未見成效,民怨積累已深,這樣的成績還想當選戰籌碼,毋寧是癡人說夢。

今年防疫措施鬆緊不一,雜亂無章,最根本原因是指揮官陳時中有意進軍北市,想做年底選戰的領頭羊。但陳時中的選戰考量,終究不敵 Omicron 來勢洶洶,舊策略已經失效,新疫情應變不及,想要「以篩代隔」,卻因快篩劑準備不足讓民眾再度體驗街頭排隊之苦,種種「超前部署」的大內宣全被應變無方、朝令夕改的防疫政策破功,也使陳時中轉進參選的規畫處處受到羈絆,更讓民進黨選戰安排充滿變數。

正因為陳時中能否參選北市生變,前交長林佳龍連首都「十二大願景」都準備好了,還擺出雲林鄉親力挺的場面,爭取參選企圖心十足。這不是蘇貞昌期待的發展,因為一旦成真,證明陳時中防疫失敗,也說明蘇揆政策失誤,這豈是好大喜功的蘇貞昌所能容忍的。尤其和蘇不對盤的林佳龍卡上北市位置,直接威脅蘇貞昌北台灣綠營霸主的地位與蘇系的江山,蘇貞昌當然更不樂見。

雖然綠營口頭不願承認,但防疫政策失當,防疫議題只會是選舉的包袱而非資源。不僅單日染疫數以萬計,中重症和死亡數更逐日創新高,疫苗和快篩劑分配混亂,給藥緩慢,居隔政策也一再改變,民眾為一紙居隔單而疲於奔命,再加上醫療體系早已累癱,應給的醫護津貼卻遲未到位,這一件件個案都會積累成難以平復的民怨,更是綠營年底選戰的大難關。

更有甚者,因疫情和俄烏戰事帶來的通膨陰影,讓老百姓日子過得苦悶而艱辛,對執政黨選情不利;當綠營不能再以政策撒幣換選票的招數收買人心時,不論是揪戰犯或紓民怨,人事異動就是掃除陰霾、開展新局的政治解方,其中,蘇揆的進退就會被端上枱面。

最近「很多孩子走了」成為聲討民進黨的主標題,這正是蘇貞昌酷吏政風的典型產物。疫情再壞,民眾再苦,都很難從蘇貞昌身上看到一絲不忍與自省,也見不到一點民胞物與的情懷,只看得到蘇內閣自誇自擂,凡有礙政績宣傳的言論則必抓必告,這種霸道風格絕對是綠營年底選戰的大包袱,民進黨如不能改變政院僚氣十足的傲慢施政,民眾自會以選票讓民進黨知所收斂。

蔡政府政績墨綠的慘狀,連蔡總統就職紀念談話都意興闌珊,可以預見年底選戰危機四伏。如果蘇貞昌能為民進黨長遠計,一次解決政情低迷、世代接班與選將安排問題,讓綠營北台灣的布局得以穩盤,將有利於蔡總統在剩餘任期裡再開新局,穩固綠營政權。進退時機,其實都在蘇貞昌一念之間。蘇貞昌兩任閣揆足矣,執著於權位,於黨於己、於人民於國家都不利,就看蘇揆自己放不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