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求證路迢迢 冷暖人自知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514/web/ 

◆  升官發財不應在防疫路
◆  快篩、就診… 排隊噩夢何時休?
◆  更新台灣部分論述 美在「提醒」北京
◆  課數位廣告稅 阻新聞崩壞
◆  危急點燈 等不到政府
◆  疫情嚴峻 選票流失?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求證路迢迢 冷暖人自知
◆  妥慎處理數位分潤 健全媒體經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求證路迢迢 冷暖人自知


2022-05-13 03:52  聯合報 /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俄軍在烏克蘭布查鎮屠殺平民引起國際公憤,其中一名死者身分曝光,是52歲的美妝師菲爾基納,因為手上特有的鮮紅色美甲易於辨認。 路透社



本月上旬,國際特赦組織宣布掌握多筆證據,可證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罪行,包括非法攻擊行動和任意屠殺百姓。兵荒馬亂之際,每項證據的保全稍縱即逝,倘若保存速度無法超越消逝速度,即使鐵證如山,也難保不會在幾次土石流衝擊下,被夷為平地了。

最近,國內確診人數陡升,不幸染疫同胞,並非人人都能順利證明自己確診。在有限PCR檢測量能下,一一實證確診病例是緣木求魚,但若檢測失去時效性的話,再回頭也無從驗證。尤其當陽性率激增時,可同時檢測數十份檢體的池化檢驗模式變得效率不彰,更讓PCR檢測作業雪上加霜。然而,確診證明攸關就醫領藥、保險理賠及居隔請假等,即使佐以「快篩陽即確診」策略,程序上也無法太過馬虎,使得其間的眉角,著實讓染疫民眾、醫療院所和保險公司傷透腦筋。

隨著中重症人數增多,專責病房一人一室已是奢求,只能在專責區域內擴增專責病床。如果某醫療院所擬在卅三間病房裡安置一百位病患,則至少有一間病房需準備四張以上專責病床。專責病床安置問題,讓人聯想到數學證明廣泛應用的「鴿籠原理」:若有n+1隻鴿子關在n個籠子裡,則至少有一個籠子關了兩隻以上鴿子;若有kn+1隻鴿子關在n個籠子裡,則至少有一個籠子關了k+1隻以上鴿子。

套用鴿籠原理的基礎例題如:「任挑三百六十七人,必有至少兩人生日相同。」「任挑廿五人,必有至少三人生肖相同。」進階例題如:「任選五個正整數寫在一列,必有相鄰的幾個數(可以只有一個)加起來是五的倍數。」「任選五個正整數,必能從其中挑出三個數的總和為三的倍數。」「任選六位台灣民眾,其中必有三位彼此曾經相距五公尺內,或者三位彼此未曾如此。」

可惜人世間的諸多證明,不像數理證明那樣說一不二,其間參雜的主觀判斷,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若有偏差恐難令人信服。例如疫苗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時,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實在很難以科學方法證明。這也使得受害救濟的審查流程,讓審查專家煞費周章,更讓苦候良久的民眾怨恨難消。

有友人花了多年光陰,終於證明某某不存在,他自嘲:「我的存在價值,就是證明某某不存在。」其實,生命中本就充滿了種種荒謬,我們還是要活在當下,隨著各個挑戰問題,踏上千里迢迢的求證之路。










升官發財不應在防疫路


2022-05-13 03:51  聯合報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出席「2020會做事!國務青旗艦營」結業式致詞,勉勵青年朋友不要怕犯錯,也再度重申:升官發財請別走這路,結束後和青年朋友合影。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灣醫療機構防疫人員辛苦,民眾有目共睹;政府防疫政策與措施的利弊缺失,也攤在媒體和大眾眼前,公道自在人心。兩年前,蔡英文總統針對部分朝野立委涉入民間公司經營權之爭並涉嫌收賄,少見公開警示執政團隊成員:「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但兩年來此情形有改善嗎?

以疫情防治為例,去年疫苗獨厚國產高端,如今民眾施打意願不高,七月即將到期銷毀至少損失廿億公帑;甫通過EUA之唾液快篩,又被揪出去年陸續有四十家業者申請進口,但全都因資料不全遭駁回,現今又是與高端密切相關企業率先進口。不免令人質疑,在疫苗和試劑方面,高端皆為台灣業界翹楚,無企業能及?

官員升官路上,五月後指揮中心改採「自主應變」宣傳口號,民眾解讀就是要自求多福。陳時中避實就虛,完全是「畫大餅」的願景式防疫,跳過台灣曾居全球每日確診數首位之慘況,他說七月疫情即將舒緩,國境有望解封。只是陳指揮官多次被點名可能參選年底六都市長,若疫情防治有功,更上層樓或是民眾之福;但是在疫情突陷水火時,他的選舉之路恐荊棘重重。

兩年前蔡總統曾說:「執政目標不是為了自己利益,而是為讓台灣更好。」以疫情升溫後快篩試劑不足為例,「超前部署」的指揮中心並未前瞻可能的缺貨問題,只能故技重施「身分證單雙號實名制購買」,每家藥局每天限量供應讓民眾大排長龍。連快篩試劑欠缺都需主席在中常會點評解決,民眾福祉有因綠色執政大幅改善嗎?

小英曾要求執政團隊「切勿因為一時疏忽,砸掉人民對執政團隊的信任」,發人深省。疫情升溫讓民眾深刻體會一個台灣、兩樣世界:「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沒關係就是有關係」,快篩陽立委可馬上到醫院PCR,兩小時不到立知結果;而沒關係的一般民眾可大有關係,在醫院外大排長龍,小孩、孕婦、老者延誤就醫黃金時刻甚或死亡,案例所在多有。

蔣經國未任總統前,主持中央幹部學校招生要求「做官的莫進來,發財的請出去。」擔任行政院長後,也說:「發財、賺錢要正當,用錢要恰當。」升官發財應是官員和民眾普遍所企盼,縱使「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但施政要顧民、發財要合法,這應是任何執政團隊的不變原則吧?

升官發財不應發生在防疫路,而是在合法公平公正的路上。











快篩、就診… 排隊噩夢何時休?


2022-05-13 03:52  聯合報 /   鐘重發/退休教師(彰縣北斗)
一蘭拉麵台中朝復店開幕,當時長長排隊人龍,足見熱度。圖/網友提供



收到朋友轉傳哏圖,說台灣民眾可以忍受花三天排知名拉麵,可以忍受花一下午排電信四九九吃到飽,可以忍受花數小時排名店蛋黃酥,為什麼不能忍受排隊買個快篩呢?為什麼為口腹之慾排隊就可忍受,反倒生命攸關的反而不能忍呢?似乎要為排快篩引發民怨的政府平反。

然而,做這哏圖的可知,排拉麵、電信吃到飽、蛋黃酥,雖說是口腹之慾,卻是民眾自願的優閒,有更多不屑去排隊的民眾,他們的生活依舊如常,「得之,我幸」;排隊買快篩是預防生命威脅,卻是被迫的無奈,有幾位民眾有身體出現異狀,卻能不經快篩而直接就醫、就診的,「失之,連命都沒了」!

如今,不但鼻腔黏膜試劑尚在缺貨中,剛加入的唾液快篩試劑,更可能讓家有幼兒的父母要排到天荒地老。指揮中心日日公布本土新增確診病例,不過卻沒有單位公布台灣每天用掉多少快篩試劑?試劑與藥物是醫療的公共財,讓疑似有症狀者到診所或醫院憑健保卡取劑作篩檢,後續再依醫師囑咐做相關治療即可,民眾若相信台灣醫師、相信台灣醫療,就不需耗費如此大量試劑與民眾排隊時間和金錢。

如今排隊搶快篩、做快篩的,絕大部分都是浪費醫療量能。沒症狀的要搶到快篩試劑才心安、才睡得著;再多的試劑也不夠排?若每天要做一、兩次試劑篩檢,只為確認沒有「兩條線」,如此每天會耗費多少試劑呢?台灣兩千三百多萬人口,除非能像口罩般每日生產(進口)量能超過三千萬劑,否則無窮盡的排隊與民怨依舊是無解的。

事前預防、事後治療,才是解決疫情之道。民眾若能相信台灣醫療,就不會像「無頭蒼蠅」般拚命搶試劑和囤備試劑求心安。當然,如果台灣民眾、醫療與政府規定沒再進化,排、排、再排,依舊會是民眾生活日常,排完鼻腔排唾液,排完試劑排就診,排完就診排藥物。然而,當排就診與排藥物時炸鍋、翻鍋,就不能說這是民怨了!











更新台灣部分論述 美在「提醒」北京


2022-05-13 03:52  聯合報 /   孫揚明/資深新聞工作者


美國國務院日昨更新其官網上有關台灣的部分論述;其一是美國認知(acknowledge)中國立場是,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二是美國不支持台獨。這兩部分皆不見。結果是不到四十八小時,就分別由白宮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和國務院發言人都出來澄清,「政策沒有任何改變」。

當前美方主管級人士都深知,台灣問題的嚴重性,最多是把台灣當顆棋子擺弄一下,以強逼北京在若干議題上(例如俄羅斯問題)表態,又豈能不知,台灣是真正足以引爆美「中」較量的正面問題?

這兩部分所以存在美國政策中,事實上有相當重要背景:

首先是美國用acknowledge指的是「承認」,還是「認知到」中國立場是如此?長久以來,美國的立場一直在兩者間擺盪。美方朋友雖認為談判時,所用語言是英文,所以應以英文概念為主;但若就歷史沿革看,英國於一九五○年與中共建交時,其建交公報中所用英文字,亦是acknowledge,而其中文翻譯即是「承認」,並無疑義。

美方真正最可表達美方立場與概念的,應是當年主導與中共建交的總統卡特。卡特其後曾接受媒體對此事進行解說。在接受日本「每日新聞」記者宇佐美茲訪問時,卡特曾清楚就此說法進行表態;卡特的說法很有意思,他認為acknowledge翻譯在「承認」與「認識到」兩者間是相同的,並沒有差距;他舉的例子是,「例如說,我『承認』你有到我家來的權利;與我『認識到』你有到我家來的權利」是一樣的」。話雖如此,但其概念傾向性則是非常清楚的。

至於「美國不支持台獨」單獨列項入政策,則是始自柯林頓政府時代。早在一九九六年李登輝訪美,就引發美國政府的不快與憂慮;美國當時的國安會主管亞太事務主任貝德曾明白表示,「你們過去幾年走的就是分離主義路線」;在這概念下,再加上九六年三月台海危機幾乎引發美國與中共軍事衝突,使得美方完全了解台灣問題的嚴重性;以及雙方在全球經貿發展上的配合;使得美國改採不再對李登輝分離主義路線姑息政策。在這背景下,柯林頓政府遂在上海提出了所謂的「三不政策」,即是「不支持台獨、不支持一中一台及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加入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美國不支持台獨開始明白列入政策。現下的坎伯和國務卿布林肯都是經過那個時代的人,又豈能不知此?

前面acknowledge迻譯之爭,是否能單獨存在美方政策論述中,雖有其含意,唯差距並不太大;因為無論如何,至少在美國與中共的上海、建交與八一七等三個公報中皆有此字樣;但若就政策後果的穩定性看,美方是否不支持台獨一項能否列入政策,則影響就很大;因為無論如何,此一政策存在與否的背景,是與兩岸乃至美國的軍事衝突有極為具體關聯性。這也難怪美國會在四十八小時內就分別由白宮與國務院相關人士出面澄清。唯一合理解釋,就是美國對大陸若干政策不滿,以此「提醒」北京了。












課數位廣告稅 阻新聞崩壞


2022-05-13 03:52  聯合報 /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加拿大正研議一項法案,擬要求科技公司為新聞內容付費給本地新聞機構,採取行動幫助面臨經營困難的媒體,這些媒體的線上廣告營收持續流向矽谷數位巨頭。(路透)



《新聞崩壞,何以民主?》年初出版,列有十七項經驗研究,顯示新聞存在,民主伸張。比如,因科技平台襲奪廣告後,政府公債利息就增加,不是經濟不好,是報紙沒了廣告後,收入減少,記者跟著減少,監督政府的效能從而減弱,無法為納稅人省錢。

數位科技出現,各國新聞界都受衝擊,但程度不同。在二○○○年,台灣報紙廣告逾一八七億新台幣,至前年跌至十四億!南韓也跌,但小得多,二點一兆至一點八兆韓圜。根據王天濱的統計,我們的地方新聞在二○○○年仍屬活躍,不說中華日報有九個台南新聞版,民眾日報與台灣時日報各有六個與五個高雄版,單是聯合報就有五十個以上地方版。

去年澳洲立法,形同強制平台付費使用新聞之後,加拿大也在今年二月跟進。近日Google簽署協議,將向三百多間歐盟新聞出版業者付費,聯合報則質疑〈數位巨頭暴利 台灣還要忍多久〉。確實,再忍、或說再繼續聽任政府不拿出有效作為,新聞與民主還會往下沉淪。

不過,政府責成數位巨頭與新聞界簽約,是一個作法。另一個方式,不妨考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默(Paul Romer)的建議;大前年他在紐約時報建議,對科技巨頭課徵廣告稅,去年他在世界投資者聯合論壇講演,再次提出。

雖然未必得自羅默的意見,美國馬里蘭州倒是已經率全球之先,歷經波折,已在今年開始執行數位廣告稅的課徵,業者告上法庭,指這個新的州稅違法,在三月被地區法院駁回。依法,該州數位廣告收入超過一億美元以上就需繳納,依據收入高低分作百分之二點五、五、七點五與十等四個級距,估計第一年可望取得二點五億美元。











危急點燈 等不到政府


2022-05-13 03:52  聯合報 /   南安客/服務業(台北市)
確診人數不斷增加,各醫院急診室被快篩陽性等待PCR採檢的人擠爆。記者許正宏/攝影



疫情猛爆確診數屢創新高,隨手刷刷新聞,爆量資訊讓人眼花撩亂,排隊買快篩的、擠爆急診室的、拿不到救命藥的焦灼,還有防疫保單之亂…世界紛亂躁動,沒有歲月靜好,空氣中盡是惶然不安—在瘟疫蔓延時。

去菜市場買菜,見好多攤位空蕩蕩,一位老闆說,沒來擺攤的都是中鏢了,你趕快買一買回家吧。我照常上班,疫情下有工作,應該感恩了,只是必須互相提醒,做好防疫,因為缺快篩劑,缺口服藥,我們又不是權貴,只有自己保護好自己。

附近鄰居確診了,親友及時送來關懷,疫情見人性,這些雪中送炭的溫暖,比政府遲來或不來的關心,更能感動人心。在危急時刻,伸出援手為人們點一盞燈的從來都不是政府,而是周遭那些溫暖,那些相互扶持的身影。

大疫當頭,政府要人民自主應變。我們只能在疫情海嘯中奮力泅泳,努力不讓自己滅頂。在紛亂躁動的世界,為自己點一盞心燈,祈禱疫情陰霾遠離,走過隧道盡頭,看見光。











妥慎處理數位分潤 健全媒體經營


2022-05-13 03:52  聯合報 /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網路傳播媒體興起,改變民眾閱讀習慣,同時衝擊到報紙等傳統媒體的經營環境。依據日本SOMPO未來研究所調查資料,受到網路新聞發展影響,各國報紙銷售量及廣告收入,呈現遞減趨勢。

舉例來說,從二○○○年至一九年,日本報紙平均銷售量減少百分之廿七,平均廣告收入從七二○○億日圓減為三一○○億日圓;自○四年至一九年,美國地方報社從八八○○家減為六七○○家,總發行量減少百分之四十五,平均廣告收入減少八成,有報導稱此現象為「新聞砂漠」(news deserts)。至於我國新聞媒體市場,從蘋果日報結束紙媒,改採網路報導來看,可見一斑。

各國新聞媒體因應時勢潮流,只得將新聞報導依附在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合稱GAFA)等大型數位平台播放。對數位平台而言,可吸引消費者上網瀏覽及增加廣告營收。但問題是,藉由提供數位新聞內容,將網路流量「變現」為廣告金額,GAFA如何公平合理分配利潤給新聞媒體,成為當事人間爭議及輿論關注焦點。

依據公平會二月公布的「數位經濟與競爭政策白皮書(初稿)」,對於數位廣告分潤,國際間主要管制模式:一、著作權授權模式(歐盟「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二、網路治理模式(日本「特定數位平台之透明性及公正性提升法案」);三、議價模式(澳洲「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準則」)。至於我國如何處理此相關爭議,公平會及通傳會(NCC)雖分別邀集媒體業及學者專家舉辦座談會,唯並未達成共識。此外,行政院成立「國內產業與大型數位平台共榮發展協調小組」,跨部會研議因應對策,目前亦尚無定論。

依據通傳會研擬「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草案,未來可將GAFA等大型數位平台納入規範,對於解決數位廣告分潤爭議,主委陳耀祥表示,應先做基礎產業調查,並建構類似澳洲的強制議價模式等相關機制。

至於公平會為競爭法主管機關,職司維護市場競爭及交易秩序,基於尊重市場價格機制原則,自不宜直接介入數位廣告分潤協商過程。不過,從保障當事人締約地位對等,及維護交易秩序觀點,公平會可行之管制措施:其一,依據公平法十五條聯合行為之例外許可規定,核准新聞媒體集體與數位平台協商,增強集體議價能力;其二,倘數位平台事業拒絕協商或協商條件對新聞媒體顯失公平,且足以影響交易秩序,應適用同法廿五條規定,禁止數位平台不當利用相對市場優勢地位。

新聞媒體同時存在企業經營及言論自由雙重要素。倘若無法獲取合理廣告收入以維繫營運,遑論肩負監督政府施政及針貶公共議題的第四權重任。因此,政府應審慎處理數位廣告分潤議題,健全新聞媒體經營環境。











疫情嚴峻 選票流失?


2022-05-13 03:52  聯合報 /   李悅/文字工作者(嘉義市)
即使現在疫情嚴峻,民進黨內部評估仍然認為,疫情會在8、9月趨緩,衛福部長陳時中仍然可以照劇本演出,華麗轉身投入首都市長選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單日本土確診突破六萬,民眾苦於買不到快篩試劑外,很多基層工作者,如醫院護理人員、學校教職員等更是忙到人仰馬翻。

但民眾的無奈與辛苦,政府高層似乎感受不到,這種不滿聲浪會反映到年底縣市長選舉,或未來總統大選嗎?恐怕又不是那麼回事了。

首先,民進黨太善於打選戰,加上目前疫情預估走勢,到年底選前確診人數應該已從高峰往下降,屆時民進黨還可將此「美化」成是政府控制得宜的德政,藉此爭取選票;再者,台灣民眾實在太善良、太健忘,只要高峰一過,就忘了主事者曾如此顢頇,就算真的有感於政府失職者,頂多也只是不出門投票而已,而非將「曾經的」憤怒與不滿化為出門投票的動力。

因此,不管國民黨或民眾黨都不能冀望疫情將民進黨選情拖垮,唯有認真扮演好在野黨角色,讓民眾看到在野黨真的有在監督政府、揭發政府防疫不力弊端,或許才有勝出機會,而人民也才會看到疫情後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