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追求淨零排放 需要明確路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383/web/ 

◆  聯合報社論/昏官何止陳耀祥,多少政務官在乎專業?
◆  聯合報黑白集/「吊路燈」拿來說嘴?
◆  經濟日報社論/追求淨零排放 需要明確路徑






經濟日報社論/追求淨零排放 需要明確路徑


2022-04-01 04:5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公布二○五○年淨零排放路徑,民間團體昨籲政府確立無煤時程等五大目標。圖為台北街頭,汽車仍以燃油車居多。記者蘇健忠/攝影


去年10月,政府宣布要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中將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設定為長期目標後,終於在3月底前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這項說明內容廣泛,包括能源及產業轉型、未來生活(從推動淨零生活開始)、落實公民參與之社會支持體系、研發淨零科技與完善法制基礎環境,以及提出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戰略。表面上看,淨零排放須涉及的議題,都有提及,但關鍵戰略充其量是方向,缺乏具體落實的作法,亦即如何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路徑仍不明確。

目前政府所提的路徑,缺乏每年或每段期間的具體目標與可行性作法。首先,針對能源轉型的目標,說明中提到台灣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的60%至70%,並搭配9%的氫能,以及使用搭配碳捕捉的火力發電占20%到27%。此一目標對於目前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6.7%的台灣,將是非常大的挑戰。在此發電結構下,對供電穩定性的衝擊完全未著墨;在2025年無核目標下,天然氣供電比率大幅增加,對電價的衝擊也需要交代。

說明中訂的短中期目標包括:2025年太陽能光電累計設置20GW,2026到2030每年2GW;以及離岸風電2025年累計設置5.6GW,與2026到2030每年1.5GW。然而截至2021年底,太陽能光電累計設置僅7.7GW,嚴重落後原來12GW的目標,因此如何在2025年達到20GW,需要有足夠的作法去論述。台灣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才正開始建置,也需要說明如何確實達成上述目標。如果連這些短中期目標都未能達成,想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所需要的能源結構轉型更是艱難。同時,有關能源轉型的長期目標,至今也缺乏明確、可衡量的目標。

其次,如同說明中所述,2019年製造部門碳排放量占全國的51%,因此製造業在淨零排放扮演重大的角色。推動策略是輔導能源大戶符合年均節電1%,產業部門將以「先減少排放、再淨零排放」為推動策略,並提出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三個面向的措施。

然而說明中要增強論述的是,這些措施是否有辦法推動?例如從今年到2050年還有29年,如何達到每年平均皆能節電1%?還有製造部門每年要減少排放的目標為何,方能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前這項說明如同學校考試,雖有計分,但未對學生訂出及格標準,自然就無法給不及格者壓力、給成績好者獎勵。

由於各項溫室氣體排放量皆可對應換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提出「碳排放配額及交易」的相關法規及作法,列明製造部門、特別是排碳大戶每年要減少排放的目標,亦即給予碳排配額;同時,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讓未達成配額者,須付出成本購買排碳權。這麼做就會有碳權的市價,搭配碳排配額的逐年減少,給予排碳大戶壓力,進而達成先減排、再淨零排放的目標。碳排放交易制度是要將原本外部化的環境損害,透過市場機制內部化成為企業的成本,如此企業才有誘因去積極減少碳排放。

再者,也是排碳主要來源的運輸部門,依2019年資料顯示,碳排放量占全國的12.8%,其淨零排放的主要作法是以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為主要發展趨勢。說明中提到2040年電動車的市售比是100%,但需要討論的是推動電動車製造在地化,是否有足夠的供給量?以及價格是否可被民眾接受?甚至如何確保充電站的充足,以及電池的環保減碳,也是另一關鍵議題。

由於「巴黎氣候協定」要求的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已成國際趨勢,國發會提出的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疏漏太多,政府有必要制訂明確的路徑與具可行性的作法,否則台灣的廠商將在國際貿易受到阻礙,也無法取得國際大廠的訂單。











聯合報黑白集/「吊路燈」拿來說嘴?


2022-04-01 00: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俄烏之戰引發台灣網民罵戰。資料畫面。美聯社


俄烏之戰引發台灣網民罵戰,近日流行詞彙是「吊路燈」。緣起二戰末期蘇軍圍攻柏林時,納粹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大肆搜捕「失敗主義者」,直接在街頭燈桿上吊死示眾。此哏原在諷刺某些激進「台派」,不料綠營側翼網紅大聲附和,強調開戰第一要務便是「內除國賊」,通敵賣台就該送去吊路燈。

大敵當前時,把「肅清叛徒」當重點,不只納粹德國。同時間,日本秘密警察「特高」手段也極粗暴,許多自由派文人、基督徒被下獄甚至喪命。當時被殖民的台灣,也發生「高雄州事件」,主其事的日警特高課長,戰後被人打死洩憤。中共在江西面對國府圍剿時,也出現「反AB團」浪潮,被控通敵而遭清洗者達數千人。受害者包括後來官拜解放軍元帥的陳毅,新婚妻子誤以為他被殺,投井自盡。

這些「除垢」運動,說穿了,都是色厲內荏的情緒投射。對真正的敵人無計可施,只好把刀鋒指向自己人,趁機公報私仇。其結果,蓋世太保與特高雖凶狠,也沒使納粹與日本免於敗亡。至於中共「蘇區」遭攻破,被迫兩萬五千里長途逃竄,差點被剿滅;事後承認「反AB團」是一大錯誤,徒然削弱自身力量。

把吊路燈當成愛國表現來說嘴,除心態險惡,更愚昧至極。把國家推進萬劫深淵,還兀自洋洋得意。











聯合報社論/昏官何止陳耀祥,多少政務官在乎專業?


2022-04-01 01:0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陳耀祥。記者黃義書/攝影


《鏡電視》取得NCC的執照後,兩個多月內四度更換董事長,企業股東也多數易主;NCC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以為意。近日在野黨猛烈砲轟,質疑《鏡周刊》不少人力掛在《鏡電視》領薪水,兩家媒體顯非獨立運作。對此;主委陳耀祥稱已啟動調查,會採透明方式讓外界了解處理過程。不難想像,大家會等到一份擦脂抹粉的報告,爭議事項都會被NCC吞掉。

一家公司用一種面貌取得經營資格,然後迅速變臉換身,用另一種面貌展開經營,這根本是「貍貓換太子」。新的鏡電視團隊,已非原先經NCC審查的同一家公司,貍貓絕非太子。民眾都知道其中有詐,唯獨NCC裝作不知,這是昏庸?還是乖巧、識時務?兩個月四易董事長的荒唐景象,赤裸裸在社會大眾面前上演,人們瞠目結舌;唯獨凶狠撤照中天、刁難TVBS董座的NCC視若無睹,這若非失職,難道是裝儍?

陳耀祥的昏庸,根據兩年前流出的「總統府密件」,是行政院認證過的。當時,蘇貞昌認為陳耀祥「不太會處理事情」,但很「聽話」,加上新提名的NCC委員兩人「偏綠」,處理掉中天沒問題。果然,後來的發展一如預料;以迄於今,陳耀祥的聽話皆在府院可控範圍之內。蔡政府對NCC主委的「人設」,既然是以「聽話」為第一前提,那麼外界期待NCC要表現出「獨立機關」的風骨,根本是緣木求魚。

最糟的,不只是陳耀祥的聽話,還有黨政勢力的公然介入。在鏡電視的申設過程中,民進黨前秘書長、現任智庫新境界副董事長洪耀福,不斷居間穿梭。根據洪耀福的說法,他是以「民間人士」身分,受「府院之託」,去幫忙「跟NCC溝通」。不僅如此,他還幫忙打電話給新股東請他們支持新董事長鄭優,甚至還把原民視副總經理蔡滄波申請到鏡電視任總經理的履歷轉給前董事長陳建平。請看,這樣的「民間人士」多好用,上通府院高層,下達NCC及股東財團,天下還有什麼能擋得住府院許可的鏡電視設台?不論這過程有多難看。

從洪耀福的說明,大家不難明白,鏡電視已經先打通府院的關節,上級還特別派「民間人士」洪耀福去NCC傳達指令。如此一來,陳耀祥除了想方設法發給鏡電視執照,還有別的路可走嗎?時代力量立委指責,NCC審查鏡電視案,前後要求補件三十次,這根本就是在護航。當然是護航,不然呢?陳耀祥能違逆府院黨的旨意,讓鏡電視卡關嗎?至於藍委要求監院調查NCC的偏袒護航,基本上是「狗吠火車」,他們忘了監察院長和監委都是誰提名的嗎?

一個鏡電視案,就能讓NCC的迂腐無能全部暴露,包括綠色執政下的「政商關係」如何重新演繹,乃至整個政府系統性地交相掩護,再不堪都能赤裸裸地演給你看,且無畏輿論。這就是蔡政府的現在進行式,如今政府昏官何止陳耀祥一人?且看,全球能源價格高漲,唯獨台灣電價審議委員不作決議,讓它自然「連八凍」;經濟部長王美花面對跳電,竟用「賭雞排」保證不缺電;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指示以「準放火罪」偵辦台電基層,司法又站在什麼高度?俄烏戰事引發兩岸關係聯想,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局長陳明通拚命放話刷存在感,反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始終不見具體的角色,不奇怪嗎?

以目前媒體界「綠化」的程度,蔡政府其實早就高枕無憂。為何要費那麼大力氣再去力挺一家鏡電視,除「歌頌隊伍」永遠不嫌長外,能抓住滿手政商媒體才是欣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