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德國在俄烏爭端中的角色
◆ 【專家之眼】從冬奧競技談金融創新與加密貨幣的大未來
◆ 【專家之眼】台達電遭駭客勒索 IT大臣再度挨踢
◆ 【專家之眼】蔡英文尊蔣為尊蔡
◆ 【專家之眼】Netflix「還沒」漲價 但你做好準備了嗎?
◆ 【專家之眼】動搖國本的外交買醉 還要堅持多久?
◆ 【專家之眼】賴清德過境訪美如關禁閉 訪宏國恐嚇跑貴賓
◆ 【專家之眼】台灣還要硬吞多少「民主商品」?
【專家之眼】德國在俄烏爭端中的角色
2022-01-30 08:41 聯合報 /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烏克蘭正面臨俄羅斯在兩國邊境陳兵12萬的威脅,但德國面對烏國求助10萬頭盔跟防護背心,就只宣布提供5千軍用頭盔。畫面翻攝:IG/vitaliyklitschko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以及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在當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爭端中,許多國家都向烏國提供了武器,包括美國和英國、瑞典等,但德國卻拒絕了烏克蘭的相關要求,表現十分消極,目前只提供鋼盔,引起盟國的非議,而德國確實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由於受到二戰罪行的影響,德國早就在民國 49 年(1960年)代自行制定了行嚴格的武器輸出管制條例,其中明確禁止德國向人權狀況不佳以及危機地區輸送武器,以免區域情勢惡化。在出兵方面亦同,也必須在北約或聯合國的框架下為之,以避免德國二戰惡劣的形象再現。因此,除柏林對於烏俄爭端鮮少表態之外,至今德國政府只同意向烏克蘭致贈5千頂鋼盔,同時還禁止購買德國武器的國家向烏克蘭輸送德國武器,否則將停止往後的交易,可見德國謹小慎微的態度與立場。
再者,當前德國新政府是由左派的社會民主黨(SPD)所領導,基於地緣政治與意識型態的原因,社民黨長久以來就對前蘇聯以及俄羅斯的態度相對友好。民國 58 年(1969年)開始與蘇聯及東歐國家的東進和解政策(Ostpolitik),就是由社民黨前總理布朗德(Willy Brandt)所領導。
尤有進者,前總理施若德(Gerhard Schröder)在民國 94 年(2005年)卸任後,就一直擔任俄羅斯最大天然氣公司 Gasprom 的 CEO,現任總理舒茲(Olaf Scholz)更是當時施若德總理的助理,而 Gasprom 又是當前熱門話題由俄國直通德國的「北溪二號」油氣管的主要承辦企業。
再者,由於價格低廉與地理接近,全歐洲平均有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更佔德國的50%。若如美方所威脅將俄羅斯排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之外的話,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必然受到重創而難以承擔,更使得德國新政府難以對俄強硬。
此外,德國海軍中將海軍司令雄恩巴赫(Kay-Achim Schönbach),在印度一智庫的內部會議上曾言,俄羅斯無意入侵烏克蘭,烏克蘭也永遠無法收復克里米亞,西方國家應尊重普丁總統外在壓力的憂慮,且烏克蘭還沒有準備好加入北約,就算喬治亞滿足了要求,但加入北約並不明智。
他還希望北約放棄軍演,停止向東歐運送武器,認為這是對俄羅斯安全的直接威脅,其言下之意就是應該與俄羅斯妥協,並主張美歐聯俄抗中才是正道。此言一出,引起西方國家極大震撼。雖然其言論卻已略顯德國與西方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但也確實政治錯誤。為避免對德國海軍,尤其是對德國整體造成更多損害,雄恩巴赫將軍立即辭職,但受到許多德國網民的支持。
綜合觀之,德國雖然強大,但基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在俄烏爭端問題上,德國確實難以發揮積極作用。這對於對付俄羅斯的整體策略而言是利是弊,還需要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