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黃介正/台海穩定愈來愈要靠自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台海穩定愈來愈要靠自己
◆  施振榮/王道思維與實踐
◆  陳亮恭/健康照護資源配置的氣球觀點
◆  范疇/為什麼台灣需要廣設靶場?
◆  李清志/火車頭的再造








黃介正/台海穩定愈來愈要靠自己


2021-10-01 02:24  聯合報 /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台海軍事威脅不斷增加,兩岸僵局一籌莫展。圖為基隆級飛彈驅逐艦(右)在花蓮附近的演習。路透



美中強權爭霸即將進入盤整階段,雖對抗結構有可能持續數十年,但在兩強均面臨內外情勢壓力下,彼此都有策略性調節動因,進而影響台灣處境,朝野藍綠皆應有所警惕,早思因應。

美國拜登總統就任的前半年,並未如外界預測而修正川普政府對中的強硬政策。雖然國安團隊口徑一致地將「合作、競爭、敵對」,列為三合一對中政策原則,但是在阿拉斯加以及天津兩度與中共高層交鋒之後,顯然已經認知北京文風不動,雙邊關係「重開機」的密碼,始終定錨在美國必須針對所謂的「糾錯清單予以改正回應,再談其他。

美中兩強交手的第一回合,並未緩解雙方的競爭敵對狀態,而各自內部也都有大事要辦。拜登的國內戰場充滿挑戰:民主黨在國會的些微領先,時刻面臨共和黨的攻略掣肘;經濟與財政的困境,使得政策工具難有施展的餘裕;國會山莊遭民眾襲擊以及阿富汗撤軍荒腔走板,使得軍文關係不佳浮上公眾版面

黨管一切下的中國大陸,相對容易做到令行禁止,然而明年中共「廿大」人事安排的前置部署,電商及社群媒體平台、補教產業、演藝圈,以及電玩遊戲的「治理整頓」,高耗能地區產業的「拉閘限電」,年輕世代普遍心累的「內捲躺平」,也足以讓「十個指頭彈鋼琴」。

綜合中美內外情勢,兩強戰略競爭的圖像,截至目前尚未完全顯影,但已可以看出大致輪廓:一、美國改善雙邊僵局之期盼,較中共急切也相對主動,二、美中在地緣戰略尖端科技不會輕言退讓,三、雙方在氣候減排貿易關稅等方面,可能會有進展,四、美國拉夥軸線偏重軍事與安全,而中共加群標的偏向經濟與貿易

美國八月底完成自阿富汗撤軍,拜登於九月九日主動致電習近平,交談九十分鐘。雙方事後的各別新聞發布,並無法窺探談話的全貌,但看之後:美英澳結成軍事安全夥伴,中共遞件申請加入 CPTPP,以及孟晚舟與兩名加拿大人同步獲釋的「三個突然」,印證了上述戰略圖像

投射到台灣海峽,我們看到的是:一、美國不會改變在台海的戰略模糊,二、美國謹守「柯林頓三不」與對台非官方關係,三、美國挺台但不會降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條件,四、美國強力要求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五、美國維持對台承諾,但鼓勵兩岸對話

拜登政府持續美中對抗,係出於強權爭霸結構,但以「安內」為施政重心,以「多邊」為外交原則的拜登總統,不會三不五時的打「台灣牌刺激中共,也不會希望兩岸敵意成為美國的負擔。此外,美國對於盟邦,尤其印太地區國家承擔更大自我防衛以及區域和平責任總要求,也不會忘記將台灣算上一份。

台海軍事威脅不斷增加,兩岸僵局一籌莫展,在強大低氣壓的籠罩下,因為一場在野黨主席選舉,而有大陸領導人捎來賀函,也算是為兩岸敵意螺旋產生了暫時減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