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ESG 強化企業競爭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又蓄意欠缺。

◆  聯合報社論/當陳其邁、鄭文燦、林右昌都選擇逆時中
◆  聯合報黑白集/也該開放了
◆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ESG 強化企業競爭力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ESG 強化企業競爭力


2021-08-02 00:30  經濟日報 /   社論
在環保意識抬頭、疫情助攻,以及各國政府相繼推出的政策紅利加持,ESG已經是無法抗拒的長期投資趨勢。路透


近年來,全球日益重視暖化、氣候異常與環境汙染等問題,不只讓ESG議題成為國際輿論主流、企業爭相表態推崇,標榜ESG概念的理財商品更是不斷出籠。簡單地說,ESG即指企業經營思維與策略會著重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概念,現今更常被合併成一個永續發展的綜合指標,提供各界判別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

只是,儘管愈來愈多的投資法人與個人開始在投資時,更關注所投資企業在ESG的執行情形,但攤開公司年報可發現,大多數企業即使遵照國際組織或當地政府的永續投資或會計準則揭露其ESG相關作為,但這些洋洋灑灑的敘述,未必能轉化為衡量企業投入ESG的績效與其衍生的投資價值。而公司財務報表也依循傳統會計方法編製,對諸如能源使用管理、氣候變遷風險承受度、勞工問題、產品責任、公司治理是否健全等ESG議題則未加以整合納入。

針對這種情況,紐約大學stern永續商業中心建立一套企業的「永續投資報酬」(ROSI)分析框架,以將企業的ESG策略和其財務表現加以橋接,讓企業對現行及計畫中的永續投資項目能有更好的掌握。

也就是說,企業將ESG的永續項目嵌入公司策略及營運,可增進客戶的忠誠度、勞工關係、公司創新、媒體報導、作業效率、風險管理、行銷、供應商關係、關係人的參與等各個層面,從而引申出更強的獲利率、更高的公司價值,以及較低的資金取得成本,最終將為股東及社會創造更高的價值。

為達成前述成果,企業將ESG融入組織的型態可包括七大類:一是系統性與持續性地評估特定且重要的ESG因子及關係人利益;二是制訂公司的ESG目標及其關鍵績效指標(KPI);三是定期公開ESG的KPI目標及經外部審查的進程報告;四是提高公司員工支持ESG目標的責任心及誘因;五是公司在分配投資資金時,切記對永續發展的承諾;六是關鍵利害關係人堅強及持續地參與長期ESG策略擬定;七是投資人積極參與公司的長期、永續管理策略。

再者,目前投資大眾評估一家企業的股票是否值得持有時,仍多以該企業市占率、獲利能力等傳統財務指標作判斷。一如前述,可量化的財務指標較易評估與作出投資決策;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尚不習慣將「非會計」的ESG數據,藉由法說會等正式場合公開說明,使投資人無法取得企業執行ESG績效的具體資訊。

湯姆林森(B. Tomlinson)等人於今年7月出版的《MIT史隆管理評論》中撰文建議,除了財報數字表現之外,企業應更周全地將ESG議題整合到法說會中,像是提供ESG與公司最相關財務問題的KPI,以及將公司的ESG績效與其財務績效連結起來的季度更新數據,以利與市場分析師溝通討論。此舉不但有助企業本身ESG的推動,更有利外界對企業形成良好評價。

此外,由於對ESG相關議題的披露,將促使公司內部開展跨部門、跨職能合作,高階管理階層亦可召集公司ESG團隊定期開會,以匯集與檢視相關團隊工作成果;也可將ESG的監督交由董事會轄下的特定委員會負責,或直接將ESG寫入董事會職掌。

要言之,在ESG概念於全球蔚為風潮,若企業懂得讓ESG議題與財務業績的連結關係加深,又善用每季財報與法說會等管道闡釋ESG議題對企業獲利所作出的貢獻,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管理團隊會與其他企業出現差異化,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在資本市場愈發重視企業ESG績效的情勢下,兩家有類似財務表現的公司,在傳統分析上可能難分軒輊,但加上ESG分析後高下立判,在在突顯出ESG之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










聯合報黑白集/也該開放了


2021-08-02 04:02  聯合報 /   黑白集
雙北餐飲近期是否開放內用成民眾關注焦點。圖/新北市經發局提供


晚了其他縣市一周,雙北在全台防疫降級一周後,今天也將宣布餐廳可以內用。這對雙北的六百六十多萬人而言,是個好消息,意味人們距離回歸正常生活又更近一步,那些以此維生的店家也能逐漸重返經營軌道。

許多民眾擔心,一旦開放,疫情會不會捲土重來?從國外的解封經驗,這確實是個隱憂。但目前,「學習與病毒共存」已成各國的新趨勢,不再追求「完全清零」。對台灣而言,要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恐怕也只能如此。

往好處看,台灣民眾已養成戴口罩的好習慣,又懂得保持社交距離及彼此提醒。這點,比起西方國家的解封經驗,應該更令人放心。重要的是,政府的邊境管制要確實,普篩的原則不能打折,店家的防疫措施不能敷衍了事,開放的成果才能維持。

曾有民代嗆稱「全台在陪雙北坐牢」,把封城的不便全推給雙北,這是在幫中央甩鍋。事實上,如果中央的決策草率,明知防疫有漏洞卻不修補,地方本事再大也接不住漏網者。

從「回歸正常」的角度看,應該重新開放的不止餐廳。許多公共設施及戶外活動,只要訂出適當的指引,都應該持續開放,不能再剝奪人民的自由。包括醫院的管制,五月間宣布關閉的安寧病房迄今仍未開放,難道現在已無病人需要安寧醫療?











聯合報社論/當陳其邁、鄭文燦、林右昌都選擇逆時中


2021-08-02 04:00  聯合報 /   社論
民進黨執政縣市「逆時中」,禁止餐廳內用,商家期待落空,高雄市長陳其邁日前為此兩度道歉。記者徐白櫻/翻攝


地方政府為疫苗問題頻頻槓上中央。最近指揮中心堅持,所有人員施打第二劑都必須上疫苗平台預約,而地方則主張應採「長者造冊」原則,因而引發新一波「逆時中」亂流。高雄市長陳其邁帶頭與中央不同調,主張造冊施打,桃園市長鄭文燦等建議雙軌並行,基隆市長林右昌也加入「造冊」派。稍早地方與中央對微解封措施已出現不同標準,如今連疫苗施打都不同調,顯示中央距離基層民意越來越遠,雖然大權在握,卻已難以推動政策。

地方一再集體逆時中,最主要原因是疫苗不足,中央又朝令夕改,不但民眾難以理解,地方政府也難以配合。這次地方與中央唱反調,主要是許多長者不會上網或沒有手機,無法上預約平台登記,這是數位落差的現實問題。現在,陳時中卻要求地方「不如到府幫長者上網預約」;他以為地方的人力那麼寬裕嗎?陳時中一向強調,大家「照中央計畫走,不會出問題」;但如果中央罔顧地方執行的困難,地方也只能被迫「逆時中」,以求完成任務。

陳時中要求民眾一律上網預約接種,無非是要把疫苗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上。相形之下,地方政府要求採造冊接種,則是出於服務鄉里的精神,知道自己轄下哪些人口可能遭到制度性的遺漏。再說,唐鳳設計的預約系統規則千變萬化,別說長者,一般民眾也常不得其門而入。陳時中要求所有民眾都上網預約,豈非刻意讓長者被網路預約系統漏接?

尤其,指揮中心最近在預約系統新增了高端疫苗的選項,但目前唯一勾選高端的民眾僅十二萬人,約占一・三%,顯示民眾對該疫苗的不信任。現在,中央要求地方幫忙到府協助上網,莫非是要利用長者對勾選系統的生疏,趁機推銷高端?更矛盾的是,陳時中一邊衝刺疫苗覆蓋率,千方百計要達成總統宣示的目標;但另一方面,他又責怪地方「打太快」,導致疫苗不足。試問,如果不是地方疫苗打得很快,他宣稱的三成覆蓋率要從何而來?

蔡政府自詡「有政府會做事」,現在已被民眾識破,其實是「有政府亂做事」。「亂做事」的政府,最拿手的甩鍋本事正是「滾動式檢討」,隨時可以為自己的朝令夕改卸責。例如,指揮中心原將施打對象分成十類造冊依序施打,但這種分類僅滿足了第二類的官員兩劑施打不受影響,疫苗預約系統建立後開始天下大亂。一般第九、十類人員都打完了,原應優先造冊的對象如教師、補教人員反而輪不到,數百萬相信政府單選莫德納的人也可能第一劑都打不到,連勾選AZ的施打者第二劑都可能沒著落。如今看來,政府的疫苗施打政策反強化了民眾被剝奪感與危機感,也有越來越多人相信,政府是以為高端護航為先,而非為了全民的防疫。當越來越多工作場域以接種與否作為進出與復工依據時,疫苗施打已成了政府必須保障的基本人權;但民眾連「殘劑」都搶成一團,政府官員不慚愧嗎?

中央的末稍神經遲鈍,地方首長卻能嗅出基層民眾的怨氣。台南市長黃偉哲在民進黨中常會反映疫苗配送能量與預約系統出現落差,陳其邁、鄭文燦、林右昌都堅持造冊為民眾接種,原因皆在此。一波波疫苗之亂,源頭包括執意扶植國產疫苗的蔡總統,包括愛管事又不肯負責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乃至沉浸在「號令天下」演出快感的陳時中。但是,當綠營縣市長都開始「逆時中」,這些自以為是的官威還能暢飲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