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 星期三

薛承泰/針頭下的黃老鼠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針頭下的黃老鼠
◆  楊渡/被破口的三道底限
◆  嚴震生/千人之諾諾,有待萬人之諤諤






薛承泰/針頭下的黃老鼠


2021-06-30 04:34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疫情延燒,人心惶惶。各地頻傳特權打疫苗爭議,長者則擔心接種疫苗副作用,呈現一劑疫苗、多種心情。記者潘俊宏/攝影


目前可以施打疫苗的人口,扣除十五歲以下,全世界約有五十八億人,疫苗需求數可達一二○億劑,俗話說「一樣米養百種人」,如今是「一支疫苗打數億人」!

由於老人確診後的死亡率偏高,在疫苗不足下,老人施打順位排在一般人之前,是合理的。然而,自AZ疫苗開打後,接二連三的猝死通報出現,才十天左右累積人數超過百人;有時候,這個數字居然高過同一天確診死亡人數,令人擔憂,卻步不前。

如果一位老人,未打疫苗而染疫的機率為千分之二,確診後死亡率為百分之五,那麼染疫死亡的機率為萬分之一。如果打疫苗十天內死亡機率也是萬分之一,會怎麼選呢?筆者猜想多數老人會選擇觀望,因為只要遵守戴口罩、勤洗手、少接觸原則,染疫機率可以透過自律來降低;若選擇打疫苗,就靠老天保佑吧!

指揮中心再三說明,打過疫苗後的通報死亡率,台灣相較於國際並沒有偏高,也從病理分析中說明多數猝死也非疫苗惹的禍儘管如此,只要打疫苗後的猝死率未能下降,民眾是很難釋懷的。誠然,只有鼓勵越多人打疫苗,才能達到「集體防疫」的目標,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可是仍有不少老人在不想被感染與不想有意外之間掙扎,該怎麼辦?

施打疫苗本就有風險,遑論目前在各國施打中的幾個疫苗,並未完成三期試驗。這些疫苗被國際認定有效且安全,是基於機率的判斷,從試驗的方式即可了解。簡言之,試驗是採實驗組與對照組,受測者在不知情下被隨機分到任一組,在實驗組中施打疫苗,在對照組中施打的是安慰劑;這些受測者暴露在具有疫情的日常環境中一段時間,研究人員計算兩組感染的機率

疫苗能通過測試,往往是樣本數夠多試驗結果符合預期;而那個「預期」最起碼條件就是,實驗組染疫機率夠低,並與對照組差異顯著。然而,多少樣本才夠?樣本的分布,是以生產國還是全世界為標的?施測時間要多長、是否涵蓋不同季節?這些問題都很重要,但做起來都很花錢!尤其是受測者的特質,除了膚色、年齡、性別需有適當的配比,若還考慮體重、懷孕、疾病等因素,困難度會更高;因此,受測樣本中為又老又病的黃老鼠,機會應很低,相關紀錄想必不多。

換言之,若試驗對象以本國人為主,疫苗對自己國人最有保護力,在不同人種與地區施打則可能產生差異效力因此,在世界各地接受疫苗的人們,相當程度如實驗中的老鼠施打後若產生不良反應,都是值得分析的訊息,特別是死亡案件。政府應有專人探討疫苗和疾病與人口特質的關聯,甚至對於施打的劑量與環境,都可以研究,畢竟任何試驗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概推力。

話說回來,由於多數老人是處於傳播鏈的尾端,讓長者減少染疫機會和打疫苗應一樣重要。一般而言,老人最可能的感染源是家人或附近商家市場,政府應趁勢推廣電子錢包,協助商家建立系統,以取代現金交易,減少病毒的傳散,尤以傳統市場最為迫切。老人若不想當黃老鼠,就把疫苗機會讓給因工作需要在外趴趴走的人或是學生,他們在傳播鏈上還較具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