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015/web/◆ 聯合報社論/沒有疫苗選擇權的社會,談什麼民主疫苗?
◆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在唱什麼雙簧?
◆ 經濟日報社論/供應鏈重組…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經濟日報社論/供應鏈重組…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2021-06-28 01:2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拜登團隊在6月8日公布針對半導體、先進效能電池、關鍵礦物與材料及醫藥產品與原料藥等四個關鍵供應鏈的百日檢視報告。(路透)
拜登團隊在6月8日公布針對半導體、先進效能電池、關鍵礦物與材料及醫藥產品與原料藥等四個關鍵供應鏈的百日檢視報告。不出所料,結論都是存在過於仰賴進口、本土產能不足的問題,進而提出短期及長期解決方案。對台灣未來,有挑戰也有機會。
拜登在2月底發出的供應鏈檢討命令,一共列出十個關鍵產業。除了前述四個優先項目外,還包含資通訊、能源、運輸及國防等其他六個供應鏈,並要求需在一年後提出檢討。這十個供應鏈,不但是美國所認定對經濟、社會、科技具有重要性,攸關美國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供應鏈,而且普遍存在本土產能不足所引發的脆弱及受制於人的風險問題。
平心而論,美國所檢討擔憂的問題,始作俑者正是美國自己。過去數十年來美國為了追求利潤極大化,將成本過高的生產製程移出美國,先是海外自製後來直接委託代工。如今時過境遷,當時的最佳布局竟成為現在的風險根源。無論如何,盤根糾結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將進入漫長的重組改造階段,應該已成定局。
台灣必須謹慎面對這個新變局。平均而言,半導體加上資通訊,占了我國對美出口總值的一半以上;若再加上台商在中國大陸組裝、生產而輸美者,份額又不知要放大十幾倍。這個數字反映出的事實,就是累積40年努力而逐漸成形的台美電子供應鏈網絡,使得台灣早已成為美國海外代工最重要的夥伴與抬轎人。由於台美供應鏈的規模與衝擊將成正比,台灣當然要比其他國家更加謹慎。
台美產業供應關係雖非完美,但離最佳典範的距離也不遠,因而美方目前看來亦無意改變這個最佳夥伴關係。歸納美國這次的半導體供應鏈弱點偵測,主要在以下二個面向:美國欠缺生產先進製程的能量,以及92%邏輯晶片先進製程在台灣。欠缺先進製程,會影響與國防有關的量小、但科技層次先進的晶片取得,都在台灣,一旦斷鏈後果不堪設想。由於問題根源並非「都由台灣」生產,而是「都在台灣」生產的地點問題,因此一箭雙雕的解法,就是由台積電這個最佳夥伴在美國本土建立先進製程能量,既有助於技術取得,又有分散生產、提高韌性的效果。台美最佳夥伴關係,短期內應可繼續維持隊形。
但回顧美日、美中等高科技發展歷史,美國及美商對科技超車的國家或企業通常都不友善;若被超車的科技是美國認定的重要領域時尤然。輕則訴訟賠償伺候,重則扶植新人取代。台灣科技很強,但性質多屬於替美代工,穿的是美國隊服,沒有競爭關係,因此過去極少(但也有業者被智財權等大刀修理過)成為標靶。台積電赴美投資已不可逆,未來要有步入險境的警覺,投資加碼、資訊揭露甚至科技分享等壓力恐怕都會逐漸出現,必須處處提防。
台積電可謂是類似性質台灣企業的代名詞。美國製造回流的號角已經響起,後面還有更複雜、涉及美中台三方糾結的資通訊供應鏈要面對拆解重組的挑戰,同樣要有處處提防之心。特別是北京必然有所反應,將增加為難之處。
警覺之際也有機會。本次報告顯示未來美國不再容忍中國在先進電池、關鍵材料,甚至於醫藥產品與能源領域所占的比重。這裡的對抗不同,不僅要改變「都在中國生產」的集中,更要修正「都由中國生產」的結構。這種尋找替代供應來源及創建新夥伴的方向,對許多台商創造了新機會,當然同樣對在陸台商形成壓力。變局當前,政府與企業要一起再度發揮台灣化危機為轉機的長處。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在唱什麼雙簧?
2021-06-28 01:2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蔡政府的防疫表現,被譏為「藝人在做官員的事,官員在做藝人的事」,真是畫龍點睛的形容。但這只是故事一集,最新一集的劇情是「民間買疫苗,政府在阻擋」,官員同樣演到絲絲入扣。只能說,官員反串藝人的角色已上了癮,欲罷不能。
最新的例子,慈濟要跟進郭董和台積電的善心購捐五百萬劑 BNT 疫苗;原本人們以為政府會拍手叫好,誰料立刻被陳時中打槍,說太多人捐會「引發困擾」。是喔!疫苗不足,大家搶成一團,才比較沒困擾嗎?
直到慈濟忍不住公開發表聲明喊話,蔡總統才作體恤狀與證嚴法師視訊,稱會請指揮中心協助相關作業。難道說,陳時中的鐵臉傲慢,就是為了做球給蔡英文扮白臉?但且別高興太早,蔡英文又把球丟回給陳時中,請指揮中心「協助」;在蔡政府中,誰知道這樣一個御賜「協助」的承諾要折騰多久。
這並不是大哉問,眼前郭董和台積電就是現成的例子。兩個民間單位獲得蔡總統接見並親口承諾後,仍苦苦等了八天,才領到行政院核發的專案採購文件;這還沒算上郭董先前被冷眼對待的一個月。慈濟的遭遇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蔡政府很會唱雙簧,我黑臉、你白臉地變來變去,終究不脫一個官僚嘴臉。台灣會敗給新冠病毒,就是會演戲的官太多。
聯合報社論/沒有疫苗選擇權的社會,談什麼民主疫苗?
2021-06-28 01: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為採購疫苗事宜,蔡英文總統26日與證嚴法師視訊通話。圖/取自蔡英文總統臉書
在郭台銘和台積電採購疫苗獲開綠燈後,慈濟基金會也有意捐 BNT 疫苗,卻遭陳時中擋駕。慈濟基金會發表聲明,要求政府同意比照授權採購疫苗,蔡總統才與慈濟證嚴法師進行視訊通話,親口保證政府會積極處理。國內疫苗分明奇缺,但民間購捐疫苗卻屢遭官員百般阻撓,為何最後都要總統拍板才能放行?
新的變種病毒已在全球掀起一波新的疫情高峰,而國內防疫卻還停留在去年的龜速思維,令人扼腕。指揮官陳時中承認國內疫苗確實不足,導致有人特權偷打;矛盾的是,他卻一再阻撓民間購捐國外疫苗的行動,抱怨太多人申購會造成困擾。慈濟為此發表聲明,稱唯有蔡總統比照台積電及永齡基金會給予正式授權,其捐贈才能圓滿進行。這話說到了重點:外國政府可以捐疫苗,本國民間團體為何不能捐?
郭台銘喊話,才打開政府授權之門;慈濟喊話,證嚴才得總統親口保證。至於佛光山等其他民間捐贈,以及南投、花蓮、雲林及台東等地方政府採購申請,迄今仍無下文。政府疫苗政策錯誤,又消極面對民間捐助義舉,卻將短缺問題甩鍋給中共,企圖在美中疫苗外交戰中博取同情;如此,一則可掩飾失政,二則防止社會抗中意識鬆動。這些矛盾,暴露蔡政府施政一味考量特定利益和意識型態,即使大疫當前,也不惜站在人民對立面。
根據媒體揭露,衛福部食藥署去年十月就修訂緊急授權技術規範,在風險效益評估加入「初步療效得以免疫原性作科學的合理連結與推估」,為省略三期臨床試驗的審查提供指引。業者早就知道,可以輕鬆採用簡便的「推估」療效,不必三期臨床實證就能上市。衛福部原寄望美國研究出免疫力替代指標作推估依據,但事與願違,最後只能以國際尚無共識的「免疫橋接」替代。衛福部為國產疫苗大開綠燈,放寬審查標準之外,連審查委員都換上自己人。
疫苗研發政策,自始盤算的就是「偷吃步」。主事者聲稱,加速上市審查設計,是因應疫情發展與國外疫苗取得不易,此話很容易拆穿。事實上,國內去年僅有零星疫情,食藥署放水時,政府正授權東洋與 BNT 談判,指揮中心也才與 COVAX 簽約,如何能預知疫苗取得不易?巧的是,食藥署與業者談定新規後,東洋談判隨之破局,指揮中心更拖到今年二月才下訂莫德納疫苗。這些荒唐決策,才是疫苗短缺的禍首。
疫苗短缺造成社會不安,蔡政府不思迅即補缺,卻將民間購捐 BNT 扭曲成唱和中共認知作戰。上海復星取得 BNT 的大中華代理權是國際商業行為,政府若能務實考量,自當善用民間力量取得,及早強化全民免疫。但政府把郭台銘當成政治挑釁,不敵民怨就拉進台積電參與,還阻斷其他民間團體循例辦理。等到慈濟喊話,蔡總統才又急忙安排與證嚴視訊。如此翻來覆去,政府決策還有什麼一貫原則?
諷刺的是,政府購買的疫苗無法如時交貨,官員便稱中共作梗;而美日運來疫苗援台,蔡英文便高調宣稱這些是「民主疫苗」,來遮掩自己的無能醜態。試問,當多數民眾連施打疫苗及選擇疫苗的權利都沒有,甚至要爭搶一針「殘劑」也不可得,總統這「民主疫苗」一詞會不會太賤價?
政府只許自己化緣,不准民間購捐;舉國家之力護航特定業者,卻不見積極採購疫苗並應對變異株的次世代疫苗。執政者如此掌控疫苗採購與分配,剝奪民眾健康權,哪有一絲民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