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憑什麼平視世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該承擔台鐵事故政治責任的,豈止林佳龍?
◆  聯合報黑白集/泡泡吹破,誰穩賺不賠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憑什麼平視世界?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憑什麼平視世界?


2021-04-03 00:4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習近平。 新華社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兩會上說:「70後(指1970年代出生者)、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習近平的意思是,當代50歲以下的中國人現在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當然, 50歲以上及更年長的近代中國人,當年是無法平視這個世界的。

當年不能平視,因為中國弱中國貧及中國被人欺負。1840年的鴉片戰爭應該是個關鍵時刻,在這之前,中國 GDP 占全球三分之一,位居全球第一,但戰敗後,國運急轉直下,中國人開始明白弱於西方,開始仰視西方。自此後一連串的維新、變法,甚至革命,都未能扭轉頹勢;民國 8 年(1919年)的五四運動雖然找到了德先生、賽先生,但內亂外患不斷,民國 38 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除了繼續政治動盪外還進入計畫公有體制,仍是又窮又弱,中國人的民族自卑感至此已根深蒂固,一直到民國 67 年(1978年)底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重新找回正確的方向,生產力、創新力獲得巨大的釋放,國家運勢才開始扭轉,時間正是習近平所指70後來到這個世界的開始。

改革開放經過40多年努力,這一代中國人終於又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憑什麼?第一,當然是包括了經濟、工業、科技、軍事、太空等國家綜合實力已強大到位居世界前沿,這些都是硬指標。第二,正如習近平提出的中國開始有了「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意謂在經濟發展上從一開始的「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晚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在社會發展上從一開始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到晚近的「全面脫貧」實現小康社會;在政治建設上從一開始的「穩定壓倒一切」到晚近的「四個全面」,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理論自信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指的是「一黨執政、中央集權、地方分權」。文化自信指的是儒家、道家、法家的融會貫通。

第三,影響力。中國在國際社會開始有影響力了,諸如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構建運作,聯合國規模最大的維和部隊將疫苗視為公共產品幫助貧弱國家等。第四,對全球全人類提出願景與抱負,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中國平視這個世界之後,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因為中國看世界不外俯視、仰視與平視。首先,中國不會俯視,中國即使是世界最強大國家時,比如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時,也是以平等對待所有國家,不曾侵占沿途所有國家的任何財貨與土地;其次,當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但國勢積弱不得不仰視世界時,給了帝國主義恣意施展霸權的空間,一如過去200年,造成國際社會的災難。所以,當中國開始平視世界時,意謂著中國已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從而有能力平衡與約制強權國家的帝國主義與霸權,有能力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參與並促成建構一套更完善的國際秩序。

上個世紀,曾由美國主導並建構的全球化體系,旨在為美國利益服務,到了本世紀卻因不再能充分滿足美國利益而被美國肆意破壞,今後有可能在中國推動號召下加以重建。但中國逐步要為國際秩序作出貢獻的道路絕不平坦。中國將會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既得利益者的反撲反制,這種反撲反制其實早自民國 99 年(2010年)中國 GDP 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之後即已開始,先有歐巴馬時代的「重返亞太」,後有川普的「印太戰略」,再繼之以剛上台的拜登的「新合縱戰略」,但由於全球化是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景,因此當中國因擁有更大實力可以平視並主導國際社會後,一個更為理性、運作更為公平的全球化時代仍值得期待。











聯合報黑白集/泡泡吹破,誰穩賺不賠


2021-04-03 03:1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帛旅遊泡泡前天風光首航,卻傳出4日次發團,六家旅行社就有五家關團,交通部觀光局也證實只有10人参團。圖/雄獅旅行社提供


一周前,帛琉旅遊泡泡傳出一上架即「秒殺」;但出發當天,座位卻沒坐滿,第二團也僅十人報名。政府把泡泡吹那麼大,還宣稱要再闢「關島泡泡」;一經市場檢驗,卻是輕碰即破。

原因很清楚:並不是民眾旅遊的饑渴還沒漲到臨界點,也不是帛琉不好玩,而是價格貴得不合理,更要命的是各種管制太嚴。首發團四天三夜的行程,要提早六小時到機場受檢;回國後,還要接受「五加九」的自主健康管理。試問,誰會為四天旅遊,付出十四天的不自由為代價?

首發團旅客被要求上午八點半就到機場報到,飛機下午兩點半才起飛,晚間七點多才抵達帛琉,第一天就這樣泡湯了。最後一天回程,大概也是全耗在檢疫及行政程序。加加減減,四天三夜就僅剩兩天旅遊;泡泡再美,旅客也禁不起這樣的折騰。也難怪,據稱首發團多為企業贊助,約僅廿人是自費報名。後來旅行社降價求售,仍乏人問津;癥結就在,就算不必自掏腰包,員工還得賠上十四天自主健康管理,太不划算!

儘管泡泡吹破,但有人仍穩賺不賠,那就是藉此大肆宣傳美國駐帛琉大使倪約翰訪台的蔡政府賠了業者和旅客,沒賠到政府,就算賺到了。當然,如果政府願意像賣鳳梨那樣拿出十億元補貼,這個泡泡還是有救的。













聯合報社論/該承擔台鐵事故政治責任的,豈止林佳龍?


2021-04-03 03:1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季青漫畫


清明節假期首日,一輛滿載旅客開往台東的太魯閣號列車撞上從邊坡滑落的工程車,釀成台鐵史上最嚴重的傷亡事件。不到兩年半,台鐵發生兩起重大的行車意外,雖然成因不盡相同,但都指向人為釀禍;關鍵在於,普悠瑪翻覆事件後,蔡政府怯於面對台鐵的系統性風險,改革步伐蹣跚,恐怕才是釀禍主因

昨天這起事故肇因於軌道上方施作明隧道工程的台鐵外包廠商疑似未拉手煞車,明顯未遵守工安規範,導致工程車從邊坡滑落入侵軌道,太魯閣列車反應不及撞上。台鐵急著卸責,指工程車不該停在那個位置,不排除向包商求償。問題是台鐵身為業主,難道對工地的管理與規範不用負起監督之責?尤其工區緊貼台鐵軌道,開工多時,為何安全圍籬還沒到位,沒人把安全當一回事?

只要對台鐵生態有稍微了解,便知道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台鐵的組織文化散漫,充斥差不多心態;不久前,台鐵接連發生撞死自家人的工安意外,包括調車時夾死調車工、電力維修車撞死兩名道班工,都是因為不遵守 SOP 釀成的人禍。但從行政院長蘇貞昌以降,沒有人認真看待每一樁意外事件背後透露出的警訊。當時本報社論曾有質疑,台鐵竟發出新聞稿,夸夸細數這兩年多來已完成的改革事項,毫無愧色更無自省,如此顢頇與自我感覺良好,難怪事故不斷。

就在事故前一天,號稱台鐵最美列車的 EMU 九百型列車風光首航,蔡英文總統與蘇貞昌都出席,大蹭熱度。蘇揆還對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他對火車的期許只要求:要買有票、要坐有位,安全又準時到,還自誇是建設的推動者。但試問,蘇貞昌為台鐵的安全與準時做過什麼努力?台鐵前局長張政源一月退休後,由交通部常次祁文中代理迄今,蘇貞昌和林佳龍可曾放在心上?這次事故,民進黨立委紛在臉書致哀,同時也罪責台鐵,但身為執政黨立委又為台鐵改革做過什麼,不過想帶風向甩鍋台鐵,怕火燒到執政團隊。

台鐵的問題,不在缺人也不在缺車,而是組織文化出了問題。要改革台鐵,如果只在枝節打轉,根本無濟於事,必須對其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普悠瑪事故後,蔡政府矢言改革台鐵,不會讓家屬的眼淚白流,但到頭來只做表面功夫;蔡政府最擅長事後的危機處理轉移焦點,卻不願在事前進行預防管理,以致悲劇不斷

更令人哀傷的是,從普悠瑪到太魯閣號事故,死傷的絕大多數都是台東鄉親,這次全車三百七十多張座票中,就有三百廿人身分證是屬台東的開頭差點搭上這班列車的監察院前副院長孫大川感慨這是花東人的悲哀,如果連坐火車都不安全,請問誰給花東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遺憾的是,這次台鐵兩名年輕司機員也不幸殉職,其中一人新婚。不到十天前,兩架 F5E 戰機失事,也折損了一個才剛步入婚姻的優秀飛官,還有一人失蹤,死因與去年十月 F5E 罹難飛官朱冠甍一樣都是顱內出血,被質疑失事戰機的彈射椅過於老舊,卻遲未更換身為國家領導人,蔡英文能做的絕對不只是每次事發後,抱著家屬哭泣耍弄溫情,卻讓安全事故不斷犧牲年輕人與無數家庭。從蔡英文到蘇貞昌都必須痛定思痛,進行制度性的改革,不能只出一張嘴了事。

當初普悠瑪事件後,吳宏謀成了任期最短的交通部長;這次事故,林佳龍也說會承擔一切政治責任。但如果再不對台鐵進行徹底的體制改革,何止林佳龍和蘇貞昌,蔡政府都該下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