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調整電源配比與時程 兼顧供電與藻礁

◆  名家縱論/調整電源配比與時程 兼顧供電與藻礁
◆  星期透視/修憲啟動與民主倒退
◆  大屋頂下/台獨的紅利與負債 從完全反對到完全執政
◆  風險管理應融入日常
◆  總被忽略的風險意識
◆  台鐵事故 意外或人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調整電源配比與時程 兼顧供電與藻礁


2021-04-04 04:44  聯合報 /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圖為大潭藻礁與施工中的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桃園大潭觀塘工業園區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案,因涉及藻礁保護,於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環評通過至今,爭議不斷。政府擔心不蓋三接恐有缺電之虞,環保團體則發起「搶救藻礁」公投成案。

大潭藻礁是全球少見、台灣最大淺海藻礁,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瀕臨滅絕的柴山多杯孔珊瑚藻礁是植物礁,生長速度緩慢,經過數千年生長,才有如今規模。三接包括工業區及工業港,政府所稱廿三公頃開發面積指的只是工業區工業港包括防坡堤、海域及外海填區,開發水域面積為九一三公頃,防波堤突堤效應將造成一側海岸消失,另一側會有泥沙淤積影響藻礁生存。目前廿三公頃工業區的規畫仍有嚴重儲槽不足問題,二期計畫勢必填更多土方來增建,影響更大。

但另一方面,政府認為如果不在觀塘興建第三接收站,大潭八號及九號兩部燃氣機組難以運作,將影響總計占整體電力將近六%備用容量率,北部出現供電缺口,需以燃煤補足,會惡化空汙

經濟部評估其他替代案,台中港與北部協和兩案都還未通過環評,完成興建開始供氣時程至少要到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後。且台中港案原目的在使台中電廠由燃煤轉燃氣。協和案則是為了協和電廠由燃油轉燃氣,皆非三接替代案。台中港因在中部,即令擴充並建氣管北輸一四五公里,一則無法達成北中南分區供氣目標,也難以避免供氣風險,且時程需十年,無法於民國 112 年(二○二三年)供大潭電廠用氣。

台北港和觀塘同在北部,利於北部就近供氣,且為環團所接受。依台北港營運現況及未來規劃說明,適合規劃為 LNG 接收站站址為其物流倉儲區第三期用地;但預計需十一年完工,無法配合大潭電廠擴建運轉需求。

在時程問題一直影響台北港或其他替代案採行的情況下,若能務實調整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電源配比目標及時程,將能避開保護藻礁及穩定供電間兩難。

根據政府能源轉型規畫,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非核家園,再生能源廿%、燃氣五十%、燃煤卅%。但再生能源去年實際占比只五點四%,其中,太陽光電廿年累計執行率不到三成,風電則為十二%,屆時如何達到再生能源廿%目標?因三接藻礁問題,將使得燃氣占比五十%目標落空。

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燃煤占比卅%目標,原需由現況再減少十五個百分點,隨著近年台商回流及高科技產業擴展,電力需求成長與替代能源進度落後之下,為避免缺電,燃煤占比將不減反增,空汙及碳排問題會更加惡化。

核能占比現為十一點二%,政府以「非核」為重點的能源轉型政策,達到我國民國 139 年(二○五○年)比民國 94 年(二○○五年)碳排減半目標原已困難。美國年初重返巴黎協定,中國大陸也宣示民國 149 年(二○六○年)達到淨零排碳。目前包含美國、歐盟、日韓在內,全球已有一二七國宣布於民國 139 年(二○五○年)淨零碳目標。台灣未來無法與世界接軌,碳排失控,勢必遭課徵碳關稅等貿易制裁。

為避免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供電缺口,並因應民國 139 年(二○五○年)國際淨零排碳目標,政府宜接受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精神,讓核二、核三延役,長期能源規劃也需考慮核四重啟。燃料棒核廢料處理問題,約卅至四十年中期之內,可採用符合美國核安標準並為多數先進國家採用的乾式儲存處理,並以無人離島作最終處理場址。政府如能朝此方向調整能源政策,除可以等台北港或其他地點取代觀塘興建第三接收站而化解藻礁問題之外,也能長期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












星期透視/修憲啟動與民主倒退


2021-04-04 04:41  聯合報 /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日前在民進黨憲改小組會議上,宣示啟動民進黨黨內修憲機制,期許參與者務必要讓各項議題獲得充分對話並形成共識,使得未來的憲政體制能更臻完善。

與此同時,聯合報刊載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視訊專訪。這位被認為「比台灣人更了解台灣」的前涉台官員,在專訪中表示,他非常憂心台灣目前出現的「民主倒退」現象,認為持續發展將摧毀台灣人好不容易取得的民主成就。

卜睿哲所以憂心台灣有民主倒退現象,主要是觀察到台灣民眾對代議制度的不信任,使得各類公投氾濫,進而導致民粹主義抬頭。但卜睿哲提及的美豬、藻礁、甚至核四等公投,其實不過是小菜數碟;蔡總統宣示啟動的修憲,與隨之而生的複決公投,恐怕才是卜睿哲最該憂心的民粹大戲。

我國憲法規定,立法院須有四分之三委員支持,始得提出憲法修正案;成案後則須經全體選舉人進行複決投票,取得選舉人總額半數的有效同意票,修憲案才算通過。

與其他民主國家比較,這樣的修憲難度算是數一數二。如隔鄰日本,只要三分之二議員通過便可成案,複決時也僅需有效票過半數同意。門檻雖低於台灣,但二戰以來日本仍沒有通過任何修憲案,甚至以安倍擔任首相時的高人氣,也不敢肖想。除了擔憂失敗,深怕打開民粹的潘朵拉盒子,恐怕也是原因。

民進黨既然主動提出修憲案,門檻雖高也只能硬著頭皮前行。可以想見,未來數年執政黨將動員其掌握的龐大資源,鋪天蓋地進行各項文宣與造勢,使得卜睿哲憂心的民粹精神被鼓吹達極致。尤其,此次修憲可能綁定下任總統大選,民進黨更是不敢輕鬆以對。

卜睿哲在專訪中明確提示,台灣的民主乃建立在經濟繁榮基礎。故他懇切告誡,台灣必須強化台美、台日貿易往來,甚至需評估依賴陸方經濟的可接受程度,「考慮是否恢復兩岸服貿談判」。否則,經濟停滯將直接侵蝕台灣的民主基石。但,經濟策略有賴理性布局,與民粹政治性質全然不同;過去訴諸民粹的反核食公投,與現在進行中的反美豬公投,便讓卜睿哲大不以為然。至於對經濟發展傷害更大的修憲程序,卜睿哲似乎還來不及思考。

儘管民進黨目前強調修憲將排除相關主權議題,只著重十八歲投票權、廢除考監兩院、廢除省府等議題,外界視之為「小幅度修憲」。然而,親綠學者也指出,修憲辯論一旦展開,執政當局必然刻意將論述導向「廢考監與廢省」,形同「實質制憲」,否則又將何以面對黨內的台獨主張者?甚至主持修憲小組的姚嘉文,對是否納入更改國號不願鬆口。

如此一來,法理台獨的敏感神經必將受到撩撥,中共也會因此作出激烈回應。對民進黨而言,這並非壞事,因為將更容易把唱反調的國民黨扣上「反改革」與「唱和中共」的紅帽子;但情勢發展卻對兩岸和平與經貿發展,顯然不利,衍生的民粹螺旋,或許有利衝高修憲同意票,並幫助民進黨再次贏得大選勝利。

但問題是,卜睿哲警示的民主倒退,還會有人放在心上嗎?













大屋頂下/台獨的紅利與負債 從完全反對到完全執政


2021-04-04 04:34  聯合報 /   黃年
蔡英文總統日前到墓園祭拜台獨運動先驅史明。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民進黨從台獨起家,如今卻被台獨綁架。

眼前這個光景,可能是民進黨享受「台獨紅利」的最高時期,但已明顯遭遇瓶頸,接下來就必須處理「台獨負債」的課題。

民進黨與台獨的關係,可分三個階段,而民進黨也由主張推翻中華民國的革命黨,變成了中華民國的執政黨

一、嚮往台獨: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共則陷於毛死及四人幫事件的大解構。此時的台獨是革命黨的形象,浪漫又具理想主義。二、利用台獨:解嚴及中共改革開放後,民進黨變成革命黨與反對黨的複合體,也使得台獨的浪漫主義逐漸被現實主義消磨。台獨成了分割社會的政治技術,卻已自知不是可能實現的政治目標。不敢真搞台獨,只是玩弄台獨。三、被台獨綁架:民進黨成了中華民國的執政黨,仍想利用台獨,但也發現已被自己培育的台獨所綁架。台獨走不下去,也回不到中華民國了。

民進黨從一個完全反對的革命黨及反對黨,變成一個完全執政的中華民國執政黨,使得民進黨「不能台獨/也不能中華民國」。這是台灣的困局,也是民進黨的絕境。

我們幾乎可從民進黨所有重大政策的反覆中,皆可看到這種「從完全反對到完全執政」的悲劇紀錄,試舉數例:

一、軍隊:陳水扁首創役期縮短及募兵,即知他只是玩弄台獨,但心知肚明台獨是假的。再加上民進黨一向卑視汙辱軍人,指為「老芋仔/米蟲/寄生蟲」,又將八二三砲戰視為國共戰爭」。但看看如今台海情勢緊張,民進黨如何籠絡軍人,又說要「台灣以色列化」,甚至說要拿掃帚打仗。這豈不正是從完全反對到完全執政的悲劇?

二、能源:廢核,就是在「完全反對」下的一面政治旗幟而已。且不說「以核養綠」及「核綠共生」的合理性,日本即是示範,而台灣又有優異的核能安全紀錄;但一個傾獨且準備用掃帚打仗的「完全執政」的政府,何以要「完全廢除」戰略安全性較佳的核能,而選擇安全性最差的氣能?莫非台獨是假的。

三、藻礁:完全反對時完全保護,完全執政後完全破壞。

四、萊劑:蔡英文曾指馬英九開放萊劑應當下台,她自己上了台卻開放萊劑。完全反對時,民進黨在立法院打地鋪反對。完全執政時,居然原想繞過環團、豬農、反對黨、立法院、公聽會,只憑「符合國家整體利益及未來戰略發展目標」一句話就開放進口。

五、言論自由:做為革命黨及反對黨時,主張「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黨政軍退出媒體」。完全執政後,政府卻把手伸入NCC,關了中天新聞台。

六、公投:作為完全反對的革命黨及反對黨時,將公投捧為聖神,民進黨也靠「核四公投」、「台獨公投」兩塊神主牌,創造了壯闊的聲勢。但完全執政後,非但逃避核四公投,連台獨公投也百般阻擋,以致無影無蹤。

七、兩岸經貿:做為革命黨及反對黨時,稱 ECFA 是賣台禍國,完全執政後卻要求北京不能停止 ECFA。

僅舉以上數例,皆是民進黨從完全反對到完全執政出現的顛倒反覆。最基本的原因,則是民進黨由主張推翻中華民國的革命黨到變成完全執政的中華民國執政黨所發生的矛盾。

現今,由於習近平欲對九二共識「加註」、香港反送中、疫情、川普風潮等因素的相激相盪,民進黨對「台獨紅利」的操作可謂已達最高時期。但是,這段期間除了抗疫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以外,在前述的國防、能源、藻礁、萊劑、言論自由及公投(僅舉數例而已)的國家大格局及大戰略的重大矛盾中,皆可看出民進黨如今的「完全執政」已被過去的「完全反對」所牽絆綑綁,甚至瀕於危機及絕境。

關鍵的問題在於:完全反對的台獨革命黨的兩岸政策,已經不能用為完全執政的中華民國執政黨的兩岸政策。此即「台獨的負債」,此時執政的民進黨已被革命的民進黨綁架。因此,也毀滅了民進黨創黨以來的兩大政治承諾:

一、民主民進黨已經變成民主叛徒。像中天撤台,這是民主屠夫。何況,現已完全執政,卻連台獨公投都不敢推動,這是民主的騙局,更是民進黨的奇恥大辱。請問民進黨,你若仍主張台獨,你有可能給大家一個心服口服的「心靈契合的台獨」嗎?

二、護守台灣:民進黨搞不成台獨,又不肯清清爽爽回到中華民國,如何護守台灣?以最近關於國防戰略的議論來說,蔡英文也拿不出「豪豬戰略」以外的高見,則台灣恐怕連「玉石俱焚」的壯舉都不能奢想,只會落得我焚他不焚。

大屋頂下》說,台獨已進入「彼得原理」。這位彼得,就是從完全反對的革命黨到變成完全執政的執政黨的彼得。

從前述台獨三階段(嚮往/利用/被綁架)來說,台獨就是一個「作繭自縛」的故事。具體而微者,民進黨毀了「九二共識」,也是作繭自縛。

因為,如果台獨走得下去,則何必又說什麼「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

其實,民進黨的核心性格就是偽裝與欺騙。因為,在戒嚴時期不能談台獨,就要以民主來裝飾台獨。面對中共也不便直接主張台獨(陳水扁的一邊一國是走偏鋒,何況也自認台獨是自欺欺人),也要偽裝與欺騙。怕被美國指為「麻煩製造者」,因此也要偽裝與欺騙。面對台灣選民,台獨訴求也從來都是吞吞吐吐、意在言外。

偽裝與欺騙是台獨為求生存的必要手段,遂使偽裝與欺騙成了民進黨的核心性格,甚至使偽裝與欺騙具有道德性與正當性。這使民進黨非常工於權謀操作技術主義,正如見諸本文前面所舉的幾個例證,甚至連國家認同也淪為偽裝與欺騙。一方面欺騙了台獨,另一方面也欺騙了中華民國。

經過這次川普風潮後,世局及兩岸情勢皆告丕變。台獨紅利將罄,台獨負債則必須面對。民進黨曾想在美中齟齬中刀口舔血的想像已告破滅,此刻更應警覺不能再被捲入美中衝突的漩渦之中。

不論面對美國,面對北京,或面對台灣自己,台灣最安全的立場皆是中華民國,而絕非台獨。

蔡英文必須使自己及民進黨走出「彼得原理」。問一問自己:我仍是一個「完全反對」的台獨革命者嗎?或應當成為一個「完全執政」的中華民國執政者

台獨只是異議者玩具,中華民國則是執政者責任















風險管理應融入日常


2021-04-04 04:12  聯合報 /   王亮/教(台北市)
導致事故發生原因,常常都是多個問題或幾個人一起疏忽所致。圖為台鐵太魯閣號2日發生撞車意外。 美聯社


風險管理第一步是辨識風險」,大部分是基於過去歷史,防範未來再生,讓同模式發生機率變小。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同樣模式沒用,因如飛機偏離航道,戰機會立刻升空警告要求回到正確航線。

台鐵模式不一樣,因此辨識風險須分「已發生」及「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不論公私部門都要腦力激盪出,本單位有哪些風險是可能發生未發生的,平時就研擬應對風險方法,訂定作業規範,以降低發生可能性,即使不幸發生也可「減害」。

事故發生後,須檢視風險是否已在「可能發生而尚未發生」名單上;如有,有無照 SOP 執行,如已執行為何無效等。至於「課責」,則應早歸屬清楚,這樣平時就會認真防範。

英國詹姆斯瑞森教授曾提瑞士起司理論模型,瑞士起司在製造過程中會有小孔洞,如果把起司重疊在一起,通常因空洞位置不同,光線透不過,只有在空洞剛好連成一條線時,才會讓光線透過去。導致事故發生原因,常常都是多個問題或幾個人一起疏忽所致。

讓我們一起把風險管理融入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吧!















總被忽略的風險意識


2021-04-04 04:02  聯合報 /   許永明/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台中市)
太魯閣號撞車意外,釀51死、178人受傷。記者許正宏/攝影


太魯閣號撞車意外,各界檢討風險管理哪個環節出問題。事實上,有個比風險管理更重要元素風險意識,常為人忽視。

莫非定律告訴我們:「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就一定會出錯」。所謂一定會出錯,不是指很短期間內會發生事故;而是如把觀察期間拉長或樣本數增加,事故遲早會發生。誰也沒想到,會因工程車滑落邊坡釀成慘事。

所謂風險管理計畫,通常涵蓋事前規劃如何降低損失的發生與程度之風險控制,及事前規劃事故發生後,找到資金融通之風險理財。然而計畫成功與否,常取決於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如果意識不強,再好的計畫也可能白搭。

或許一般人很難預先想到:車會滑落邊坡釀成事故情境,但在斜坡或靠近斜坡地方停車,一定會擔心車子下滑,可能撞倒別人或別車。這是一般人該有的風險意識,何況是從事工程作業者,風險意識理應較一般普通民眾來得強烈才對。

風險意識,是風險管理計畫成功不可或缺要素;也可把風險意識看成廣義計畫的一環。風險意識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只是有沒有強到可以阻止或防止事故發生。

一時的風險意識或許大家都會有,但能持續多長期間,是值得深思。因為風險會不會出現,或轉化成損失,本就具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風險不會馬上轉變成損失,也不一定發生在今天或明天,或也不在可預見的未來一段期間內;但如把期間拉夠長,還是有可能會發生重大損失。

如果不能把風險意識變成習慣,再好的風險管理計畫,也難克盡全功。















台鐵事故 意外或人禍?


2021-04-04 03:58  聯合報 /   吳健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所兼任教授
波波漫畫


台鐵太魯閣號飛來横禍,造成台鐵最嚴重死傷撞車事故;近年來接二連三重大交通事故,不禁令人感嘆,台灣到底怎麽了?

此次事故造成如此重大傷亡,主要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太魯閣號以高速衝撞滑落之工程車輛,依當事者描述,碰撞發生前似未感到列車有急刹的跡象。當然,當時司機員的視距是否足夠採取緊急刹車,有待進一步查證。

另一是列車衝撞後,不幸脫軌進入斷面狹小的隧道孔中,在隧道壁左右制約碰撞下,後方車廂高速向前衝撞擠壓,造成前幾節車廂嚴重變形,人椅堆疊。若無隧道,或許會像兩年多前普悠瑪號事故一樣,前方車廂飛離軌道,不致與後方車廂嚴重擠壓。

這次事故的另一個重點是,為何會有車輛從邊坡滑落到鐵軌?問題明顯出在工程車駕駛的便宜行事心態,且無安全意識。多年前,桃園機場因施工機具停放不當,造成新航客機撞擊失事,也是同樣的情形!

最離奇的是,工程車輛偏偏選在斜坡且靠鐵軌一側停放,旁邊就是陡峭邊坡。工地所在位置地勢陡峭,車輛進進出出,且一旁又有火車穿梭,照理說應該要有完善的安全維持計畫才對。

此次重大事故看似有不可思議的巧合,然而如果不便宜行事,並落實行車安全規定,不會發生這種災難式的巧合!國人常自詡為進步國家,卻不知國家的進步,不在於外在的虛華,更不會發生如此離奇的重大事故

陳信宏自由業屏縣里港

民國 89 年(二○○○年)十月卅一日,航空界一向以安全著稱的新加坡航空,在當時的中正機場剛剛起飛就墜落,造成重大死傷。當時調查顯示,出事原因頗多,只是其中很離譜的是:機師跑錯航道,居然還撞上了怪手;這是一部在待修跑道上的怪手,因為遇上象神颱風停工,沒按規定就停放在那裡。

意外通常是一連串的錯誤,飛機跑錯跑道,哪知死神就把怪手擋在路上!

這次火車肇事主因,工程吊卡滑坡肇禍;相信當事人壓根沒想到會有這結果。其實,這就跟許多車主不保養檢查車況,或者不遵守交通規則一般,造成車禍傷人傷己,甚至可能毀了一個或好幾個家庭。

很多規定明擺著,但人就是會日久玩忽。以前在軍中服務,遇到的意外事件多與此心態有關,一個安全士官、駕駛不遵守程序規定,便宜行事衍生而來。停好車、做好本分,原本再容易不過了,可是輕忽的後果,往往不堪設想,難以收拾!誠願保佑死者安靈,傷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