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李小龍的守破離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682/web/

◆  用「三個三分之一」 準備課程學習成果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李小龍的守破離
◆  聯合講座/教育部,請尊重老師的專業
◆  安全的台灣 斷魂的國度
◆  報告主委 這不是「台灣豬」
◆  漫畫/見風要轉舵
◆  畫中有話/國人健康考驗不斷
◆  udn 聯合報數位板精選/連胡公報 8 字玄機 上溯「鄧戈」會面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李小龍的守破離


2020-11-02 04:17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李小龍(1940-1973)。林一平繪


李小龍(民國29-62年(一九四○-一九七三),如圖)是我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的學長我們的共同特點是,近視度數很深,又喜歡塗鴉漫畫。民國75年(一九八六年)我留學華盛頓大學,常在學校的東亞圖書館瀏覽。無意間看到一篇文獻,提到李小龍在民國49年(一九六○年)初在華大一堂哲學課程寫了一篇報告,敘述其武術學習的歷程及展望他的報告敘述了日本劍道的學習三部曲守、破、離」。

是嚴格遵守教條,苦練基本功。李小龍提到他苦練詠春拳,期許達到「守」的最高境界。他曾說不怕懂一萬種招式的對手,而是怕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人。意志力堅強,每日不斷苦練一種武學,練到極致,就無破綻,是非常可怕的對手。

是開始觀摩其他門派的做法,與所學比較,截長補短他的大學報告提到西洋拳擊及西洋劍。他觀察拳擊的步伐,頗不同於詠春拳的進退步與碎步。李小龍曾是香港恰恰舞的冠軍,很能體會西洋拳王阿里(Muhammad Ali;民國31-105年(一九四二-二○一六))的蝴蝶步,將之融合於詠春拳,因此我們在電影中看到李小龍格鬥時蹦蹦跳跳的步伐已和詠春拳大不相同。李小龍也參考西洋劍的刺擊方式,融入詠春拳的寸勁」(One-Inch Punch)。

是創新,達到自創一格,開宗立派的境界這個境界在李小龍的大學報告未提及,因為當時他尚未達此境界。「創新」之難,在於你必須學到前人的經驗,卻又不能模仿前人。李小龍成名後說:「你不能複製成功的例子。」他向許多武術大師學習,這些大師的身教讓李小龍受益甚多,例如他學詠春拳,成為詠春拳高手,向俄國高手學習紅軍在民國9年(一九二○年)代推廣的俄羅斯摔角格鬥術 Sambo,也成為其高手。然而他卻不像一般武師,只能教詠春拳或 Sambo,而是在的階段,創立了自己的截拳道」。

守、破、離執行的過程有一個重要原則,即是化繁為簡,能將所學進行歸納李小龍在他的武學歷程大致都辦到了。唯一的例外是他在電影常見的招牌武器「雙截棍」。他雙手舞動兩隻雙節棍,其表演性遠高於單手雙節棍,但實戰威力卻遠低於單手雙節棍。以「守」學雙節棍法,只要單手苦練幾個動作,達到人棍合一,方為正途。

守破離的原則完全適用於大學的研究教學。民國79年(一九九○年)代我帶領的研究生,大都「守」得很好,肯下工夫,勤練基本功。而守過頭,腦筋被咱指導教授教到僵化,就較難達到「破」的境界。民國99年(二○一○年)代的研究生則較活潑,一直想「破」,卻又不太願意「守」,不知天高地厚,就得靠指導教授的耐心訓練了









用「三個三分之一」 準備課程學習成果


2020-11-02 04:20  聯合報 /   洪逸文/教(台北市)
108課綱起每個高中生都要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過去的學測分數揭曉後,許多學生都要忙於準備各式各樣的備審資料,來面對大學推甄、個人申請等的升學要求,然而,被審資料的來源是否可信、品質的精美與否,也備受質疑。因為這些資料的內容與製作,常會跟學生自身家庭的社經地位、就學區域的資源充足性有所連結。這些情況在一○八課綱裡面是否會有改變?

一○八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包含:學生的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其中,基本資料與修課紀錄都是由學校直接上傳提交;課程學習成果在是學生修習「有學分」的課程後所產出的學習成果,然而這也是常引發爭論的項目。最常見的爭論焦點有兩個:第一、為了準備課程學習成果,影響課程學習;第二、高中三年,當個人興趣改變時,過去準備的課程學習成果就統統無效。

關於第一點,在過去主要由考試分數決定升學表現的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常常不會脫離考試與課本的內容;學習模式也常常是背誦記憶知識,再透過參考書或考卷的反覆練習,而熟知相關知識,然後想辦法在考試中得到高分。但這樣的教學與學習成果往往就只停留在考試分數的高低,無從得知學習過程中有何改變、省思或心得。

新課綱實施後,有心的老師就可以有系統地透過整學期的課程教學規畫與作業設計,讓學生配合課程教學與作業繳交的進度,在學期中逐漸累積歷次的作業、報告與作品,而不只是傳統的考卷或講義。這樣,課程學習成果就會自然而然產生了。同學們到了學期末的工作,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這些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展現自己的學習特色與學習脈絡,目的不只是當升學的準備,更可以反思自己對該科目是否具有真正的學習興趣與未來的職涯發展。

第二點的部分:過去跟大學端接觸的經驗,大學教授與招生單位都表示,希望看到的課程學習成果具有學習脈絡、心得與反思的呈現,進而讓大學認識學生具備什麼學習潛能,而非某一學科有什麼偉大的表現,畢竟高中教育屬於義務教育的一環,而且並非每個小孩都是資優班的學生。所以課程學習成果應該展現什麼呢?

個人認為可以利用三個面向為主:核心能力、學科核心能力與學科學習表現。核心能力就是指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分析綜整、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創意思考、媒體素養…等,這些能力不僅超越特定學科的界線,也是任何領域,甚至是適應未來社會都需要的能力,當然,這些可以透過課程與教學設計,而在任何學科的作業中都能出現。

其次,學科核心能力指的是像語文領域的書寫表達與情意抒發…、數學領域的數據分析與表達…、自然領域的科學探究過程知能…,這些都屬於特定學科領域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

最後才是學科學習表現,也就是社會大眾對課程學習成果認知中,所謂的「學科優秀表現」。

如果學生能依照這三個三分之一的原則準備自己的課程學習成果,即使是個人興趣改變,所準備的課程學習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效力。










教育部,請尊重老師的專業


2020-11-02 04:14  聯合報 /   李方遠/教(台南市)
教育部8月公布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修正辦法,其中針對若學生有異議,教師不得於下課時間實施管教措施的規定,引發教師嚴重反彈,教育部踩煞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八月公布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修正辦法,其中針對若學生有異議,教師不得於下課時間實施管教措施的規定,引發教師嚴重反彈,教育部踩煞車。經過兩個月研議後,改為「教師得視情況,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前項管教措施,並應給予學生合理之休息時間。」

所謂的規定,就是要寫得清清楚楚,毫無模糊空間,並要訂出罰則,這樣才有強制力,否則就淪為雞肋。教育部的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語焉不詳,什麼叫作合理休息時間,誰說了算?不能在下課時間管教學生,配套措施是什麼?修正辦法的目的是什麼?營造友善校園?以後老師都不要在下課管教學生或實施補救教學,學生常規會自動變好?

長年以來,大部分的老師總是默默付出,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跟學生也很感念老師的付出,但少部分團體不斷地舉極端的例子,把老師妖魔化。老師下課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罰站,學生要上廁所或喝水,不是故意拖延時間,老師一定不會刁難學生。如何在合理的範圍,於下課時間輔導與管教學生,本來就是老師的專業,少部分逾越分際的管教行為,本來就有其他管道可以申訴,結果教育部為了扮白臉,或者為了滿足某些人權團體的訴求,訂了一個四不像的管教辦法,打擊基層教師士氣,影響甚鉅。現在是愈認真的老師愈容易被投訴;照本宣科,準時上課準時下課的老師,絕對不會有事。

要滿足教育部的管教規定很簡單,學生犯錯,通知家長,記過處分,然後最重要的事後輔導,由於不能剝奪學生下課休息時間,就直接跳過處理,老師樂得輕鬆。教育部不站在老師這邊就算了,畢竟犧牲休息時間管教學生,也是基於身為老師的使命感,結果竟還扯後腿,訂出一個令人無所適從的下課管教條款。對此筆者深感無奈,那股對教育的熱情與堅持,不知還能持續多久。











安全的台灣 斷魂的國度


2020-11-02 04:09  聯合報 /    王玉佩/資深教育工作者(高雄市)
對於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大學生遭害事件,蔡英文對受害者家屬、馬來西亞國民致上最高歉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位年輕的馬來西亞女孩,認為台灣是個安全的地方,所以隻身渡海來台就讀大學。未料這個她以為是安全的地方,竟成了她的斷魂之處,也成了其家人永遠的傷心地。即使長榮大學校長、行政院長與總統都道歉,無奈為時已晚!

廿四歲的青春年華,在師長同學眼中活潑外向、人緣極好的大學女生,父親是馬國望族,在馬國社會頗有聲望,原應有美好的人生與前程,卻因台灣治安網絡破洞,讓她再也無法回到父母與家鄉的懷抱。

不知,這女孩在遇害之時是否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她的家人又是否懊惱讓自己的獨女生來台?而不論後悔、懊惱與否,都已無法挽回女孩的生命,也難以彌補嚴重受創的台灣國際形象。

這起悲劇,無疑是校方、警方與司法的冷漠與怠惰所鑄成,如果有任何一方能夠積極任事,這位喜愛台灣的鍾姓女孩就不可能受害。尤其是九月卅日,已有一位在相同地點險遭毒手的同校陳姓女大生,在幸運脫險後就報案並在網路提出預警,但校方、警方顯然對這段「暗黑道路」並不在意,也因而凶嫌才有機會再度犯案,鍾女也成了悲劇的女主角。

如果,校方在九月卅日事發後,積極要求市府裝設路燈並要求警方加強巡邏,凶嫌必然就有所顧忌而知所收斂;而如若即使路燈未裝,但警方能夠主動加強巡邏,甚至派員輪流埋伏,相信亦可嚇阻歹徒,假使凶嫌膽大妄為,也一定會遭警方人贓俱獲。

令人遺憾的是,校方消極以對、警方則敷衍了事,兩方都愧對鍾女、鍾家乃至國人。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這位擄殺鍾女的梁姓凶嫌,七年前即有多起偷竊女性內褲的紀錄,顯示是戀物癖的心理變態者,但當時不只法院裁處易科罰金予以輕縱,政府社政機構也無人關心聞問,任由人格異常的嫌犯四處遊走,也為社會治安埋下了一顆不安時炸彈。

也許,法官審理案件時,認為嫌犯雖然獨犯竊盜及侵入民宅竊盗未遂等罪,但竊取的女性內衣非貴重之物,犯行非關重大,所以輕判六個月徒刑與拘役一百一十天並准予易科罰金。法官顯然未正視嫌犯再三偷竊女性內衣已屬累犯,且可能是性犯罪的虞犯,應當責付社政機關加強輔導並列管,但法官不知是不懂犯罪心理學或是案件太多無暇理會「這等小事」,致而准許罰金了事卻也衍生這起國際矚目的命案。

民國101年(二○一二年),海峽對岸的一家雜誌曾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讚譽台灣,當時筆者即以台灣,最醜風景也是人聯合報撰文回應,如今歷經鍾女被害悲劇,看來,台灣非但最醜的風景也是人,最讓人惡心、最讓人痛心的風景,恐怕也是人啊!











報告主委 這不是「台灣豬」


2020-11-02 03:49  聯合報 /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農委會推出「台灣豬證明標章」。記者林伯東/攝影


蔡政府為了掩飾失策的美國萊豬進口,農委會花了大筆公帑製作「台灣豬識别標章」,將提供給全台商家使用,明年全面上路,讓商家宣稱販售的是台灣豬,料理用的是台灣豬。該標章本月開始開放申請,這幾天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則在媒體前大力宣導該所謂台灣豬標章。

報告陳主委:台灣養的是「國產豬」,販售料理的是「國產豬」,台灣豬涉及專業性的地方品種命名,您不知台灣本島沒「台灣豬」嗎?

進口美國萊豬肉價格幾乎只有台灣豬肉的一半,農委會和食藥署又無法以肉眼或儀器分析作兩者的鑑別,只能憑商家良心,誰能分辨販賣的貢丸是用什麽豬製造的呢?想當然會有很多商家魚目混珠,假藉店家張貼的政府標章,大賺黑心錢。筆者認為該標章只徒具形式,並無實質的效益

陳主委指出,「台灣豬識別標章以金色豬表示精緻,以綠色背景象徵清新由於台灣還存在豬瘟等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的甲級傳染病,外銷市場只限於極少數不養豬的國家,標章上給老外看的英文字「TAIWAN PORK」(台灣豬肉)顯然並不重要,且和中文字「台灣豬並不搭配筆者認為若要堅稱台灣養的豬是台灣豬」,則標章應是黑豬,而不能隨意以金色豬表示之吧

實際上,幾十年來國內數千個養豬户,每年上市數百萬頭的家豬,全是外國豬」。一八七七年客家移民從大陸將地方品種的廣東黑豬引進中壢飼養,隔年又引入同種豬在高雄美濃繁殖,這兩次輸台的大陸豬,便是後來知名的桃園豬美濃豬」,漳州移民飼養頂雙溪豬」,構成早期台灣黑毛家豬的族群。某些畜產專家說這些黑毛豬勉強可稱為「台灣豬」。 

日據時代一八九六年,台灣由國外引進盤克夏豬毛色黑,鼻端、尾端及四肢末端毛色均為白),一九○○年又自英國輸入約克夏豬(大白豬),再加上民國15年(一九二六年)日本總督府獎勵台灣豬農自國外引進優良豬種,當時盤克夏豬和桃園豬的雜交肉豬之市場占有率,最高曾達九十五%此外,近七、八十年來藍瑞斯毛白色)、杜洛克毛紅棕色等洋豬品種大軍壓境,黑毛豬所剩無幾

根據民國94年(二○○五年)農委會所做的調查,黑毛豬頭數僅占在養豬隻的十二%,至今可說是已全面退出肉品市場了就連農委會花大筆經費品種改良的台灣黑豬」,推出後豬農搶著飼養,而其實也是土桃園豬)、杜洛克豬混種的產物其洋豬的血統竟高達七十五%廿幾年前,該豬種被台商走私去大陸,目前已成為大陸普遍飼養的豬種之一,而非台灣的專利了

筆者認為台灣養的豬,標章上文字標示應是國產豬」,而非涉及品種命名的台灣豬」,由於「台灣豬」稱呼不專業,實施後恐會有紛爭又標章上既用「台灣豬」,則金豬圖樣應改以黑豬為宜,至於背景就用金色配合之否則,明年硬要實施此實用價值令人存疑的標章,筆者認為它只是一個蔡政府進口美國萊豬伎倆得逞,綠色掌控台灣的政治圖騰而已









畫中有話/國人健康考驗不斷


2020-11-02 03:26  聯合報 /   記者黃仲裕
記者黃仲裕/攝影


蔡政府宣示進口萊豬,引發朝野角力許多餐廳及業者搶在農委會推廣台灣豬標章前,在店外張貼使用台灣生鮮豬肉標示民眾也開始注意餐廳肉品來源標示,為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