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沒魚 怎麼捕魚?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254/web/

◆  捍衛釣魚台 行動才能談判
◆  聯合筆記/沒魚 怎麼捕魚?
◆  勿忘初衷──對陳菊的公開鞭策
◆  監委提名風暴 民進黨狼性盡顯
◆  漫畫/盤根錯節
◆  藍應擺脫執政視角 先一中各表 再談九二共識
◆  中印衝突背後…南亞孤鳥與印太活棋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沒魚 怎麼捕魚?


2020-06-22 22:59  聯合報 /   許俊偉
畢業季來臨,勞動部推「青年就業獎勵計畫」。圖為台大畢業生在校園拍紀念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企業被迫讓勞工放無薪假,甚至解雇員工、失業率攀升,遑論還能開職缺,今年應屆畢業生求職路坎坷可以預期。但企業因疫情毒害限縮人力充補,就業市場大海裡剩沒幾條魚,蔡政府卻想著把新鮮人丟到大海裡,還說只要能抓到魚,就給你三萬元獎勵。
魚兒、魚餌、魚竿呢?新鮮人初次入海捕魚,海潮、礁石、暗流洶湧,蔡政府又給了什麼積極協助?該措施似乎就像一路以來的紓困、振興方案,除了撒錢,還是撒錢。
為協助青年衝就業」,勞動部青年就業獎勵計畫日前上路,十五到廿九歲的應屆畢業青年,只要能在六月十五日至九月卅日間就業,且連續受雇於同一雇主滿九十日,勞動部就一次發給兩萬元就業獎勵金;如持續受雇於同一雇主滿一八○日,再加發一萬元,最多可獲三萬元獎勵
說穿了,這只能短期挽救青年失業率,藉此撒錢美化後疫情時代初期的青年失業率數字,卻無助解決青年就業困境的結構性問題
青年就業問題錯綜複雜,跟經濟大環境、產業發展、學用落差、低薪等都有關係,且早已是長期性既有問題。但「青年就業獎勵計畫」只管發錢,像是讓新鮮人自求多福。
求生成功者,有找到工作者就發紅包肯定他好棒棒;沒順利就業者,管他是否餓死、滅頂,似乎就不關勞動部的事?只是,條件好、能優先找到工作的給獎勵,宛如「錦上添花」,真正該救沒找到工作的,該獎勵卻是「看得到、吃不到」,簡直「神邏輯」。
勞動部雖另有提供職訓補助的「產業新尖兵計畫」,以及補助企業提供做中學機會的「青年就業旗艦計畫」,但這些魚餌、魚竿都是既有措施,即便擴大實施,但並未因疫情衝擊另推出更積極的協助措施。
且就業供需市場裡,問題可能不是「青年不願就業」,新鮮人在疫情衝擊下要能順利求職的需求,還得端視職缺供給,卻未見蔡政府提供企業在疫情下願意增加魚兒的誘因。
再說,就業市場不能只靠勞動部單打獨鬥,大環境的經濟景氣、經濟結構、產業升級等,經濟部角色更是不可或缺。這恐怕不是只有發發振興三倍券就能有所調整。各自為政、沒有拉高整合高度的政策,國家隊只淪口號。















捍衛釣魚台 行動才能談判


2020-06-22 23:02  聯合報 /   張延廷/空軍備役中將(台北市)
日本石垣市將釣魚台改名「登野城尖閣」,國民黨立院黨團高喊「領土主權、寸土不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昨日表決通過將「尖閣諸島」(即我方稱釣魚台列嶼)的行政區地址,改為「登野城尖閣」,今年十月一日正式實施,使其所謂「尖閣諸島」的實質統治有更明確化的意圖。這使沉寂已久的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又再度浮上檯面。
由於日本此舉不單是為了釣魚台海域的漁權,主要是為了釣魚台的主權,此片面更名的做法不但引發台灣強烈的不滿,而且再度挑動台、日對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的敏感神經。
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的問題一直是台灣、中共、日本三方都爭論不休,初始原因在於二戰結束後,釣魚台實際由美國所控制,但在民國61年(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五日美國將琉球群島管轄權移交日本時,便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予日本,但當時兩岸政府均不承認,並爆發喧騰一時的保釣運動,其後幾十年來各種保釣活動也時隱時現,未嘗停止
再者,日本於民國101年(二○一二年)九月十一日宣布將釣魚台「國有化」時,也立即激怒中共,當時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八十五個重要城市都先後發生了大規模的反日活動中共隨即亦畫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背後的意義所關注的焦點已不再只是釣魚台,也不僅是東海中間線附近油氣田開採位置的爭議,而是要展現其勢力必須突破第一島鏈的框限,可以東出宮古海峽在太平洋海域活動展現大國的實力
釣魚台列嶼是中華民國固有的領土,在行政區則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而且釣魚台列嶼周邊的海域,一直是基隆、宜蘭當地漁民傳統的漁場,此集體記憶與歷史事實可以向前追溯好許多世代而且就地緣位置、歷史條件、地質因素而言,台灣是最有原始條件擁有釣魚台列嶼的完整主權由於台灣、中共、日本三方面都主張擁有釣魚台列嶼主權,日方對釣魚台列嶼主權片面的舉動,是攪亂當前區域穩定,日本必須避免以單方面的行為升高緊張情勢才是智舉
筆者曾在民國79年(一九九○年)間二度奉命駕 RF-104G 飛赴釣魚台列嶼執行任務,可證實當年我國對維護及擁有釣魚台列嶼主權的具體行動相當積極,也只有適時伸張主權才能保持主場優勢,有利爾後談判條件的鋪陳。既然擁有釣魚台列嶼的領土主權,其周邊的領海、領空也就屬於我國範疇,我國漁民在領海下的傳統漁場捕魚作業當然是毋庸置疑的
面對釣魚台主權爭端,必須有具體行動才能保持爭議的存在,也才能為日後爭取更多有利談判的籌碼、空間、立場。而且釣魚台目前就位於我國暫定執法線內,我們可以順理成章以實際行動來展現出捍衛主權、漁權,以堅定的立場要日本回到談判桌。近日民間團體及漁會要發起新一波的保釣活動,為了當地漁民長遠的生計,我們當然要予以熱烈的支持及參與,有更多的回響才能得到更多的重視。















勿忘初衷──對陳菊的公開鞭策


2020-06-23 00:26  聯合報 /   施明德/民進黨前主席、紅衫軍總指揮(新北市)
蔡英文總統(左)提名總統府前秘書長陳菊(右)出任監察院長,引爆政壇新風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被視為盲腸般的夕陽機構已經多年,喊廢、要廢的聲浪一直存在,它就是能夠苟延殘喘迄今。從報紙上知道陳菊將被送進這所待廢院,心中第一個反應是有點意外。
多年來,陳菊常自稱是「黨外小妹」,確實也真是。當年我才出獄就認識她,她就是一個「萬應妹」。沒有自己的願望,事事配合黨外頭頭們的需求,還全力以赴。派任她擔任美麗島高雄服務處副主任,就是希望她離開台北到高雄蹲點,從努力做自己再出發。她一生的轉折也以高雄做起點,她對弱勢者的關懷和治理城市的能力也從那裡放射,而不是她的故鄉宜蘭,也不是台北。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這是人類歷史常態。然而,我一直注視著所有指控是否屬實。我發現幾乎所有指責都是政治性的空包彈,動機和目的都是顏色之罪,包括日前監察院對高雄市政府的糾正案,也是馬派與蔡派的決鬥,與是非對錯關係很少。監察委員自塗藍綠,就是自甘淪為御林軍,就是折腰,就是墮落。像陳菊這樣從戒嚴時期就在黑暗的政治裡奮鬥的人能領會自己就是「透明人」,任何汙點都逃不過掌權者和對手的法律的制裁。她有一定的自我要求,否則她不可能存活迄今。
我注意到,陳菊會接受這個職務應該和「國家人權委員會」有關?蔡英文把該委員會移到監察院是一種活化監察院的努力,讓它從糾舉政府官員的工作延伸到落實人權的立國精神。
美麗島政團的成立就是在獨裁者踐踏著人權的時代高舉人權,當時被國民黨政權視為黑拳幫」,大肆醜化最後逮捕入獄……。當時我們就界定人權應包含政治人權、經濟人權、社會人權」,陳菊就是工作者之一現在知道陳菊將出任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我想提醒陳菊的是
勿忘初衷!」
人生總有謝幕的一天,這個工作站也許是妳一生的終點站,願妳全力以赴,實現為人權奮戰的初衷!請記住,捍衛人民的基本人權,自古以來都是在對抗皇權的,都是在對抗政府的公權力,包括對抗總統的不當行使職權;而且還要永遠要求自己跟受害人民站在一起,而不是配合公權力蹂躪人民,更不可以做公權力的幫凶。
我認為妳是當今最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的人選之一,願妳不辱使命。
此時此刻,我也想對在野黨的朋友們表示些許盼望。從政如果只站在黨派立場,追求當選、執政權,忘了是非、原則、公義、價值,人只會像蜉蝣一般,不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點點微光……。
面對陳水扁一家的貪婪,我甘冒被民進黨老友們的潑糞式毀謗羞辱,起而領導反貪腐的紅衫軍,展現了台灣人民公義的一面。迄今讓已掌權四年多的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仍不敢無條件特赦陳水扁,以免觸怒公義及眾生。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早已明示:貪腐是侵犯人權的犯行。
面對昔日的大軍頭郝柏村的往生,做為一個曾經受過折磨的反抗者,我心平氣和地稱讚他在歷史重要轉折處,做出了對國家與人民有利的反應……。
汙辱對手是容易的,卻常常是不義的,更是作踐自己。
沒有證據的攻訐對手,是在撕裂國家社會,不是紳士淑女應有的高尚行為。
請你們提出對陳菊的要求、期許並要求她承諾,做為她就任後監督她,評判她的標準吧。
台灣已被謾罵、攻擊、醜化、賤聲鄙語淹沒了……。每天上網看到的幾乎都是這些……。這,像個人住的國度嗎?至少這不是我為之犧牲、奮鬥、受苦受難所想望的國家社會……。
我年輕的時候,還常常有人會說:政治是良心的事業,奉獻的工程。
現在呢?
我問的對象是所有從政或想從政的人士,不分顏色。
























監委提名風暴 民進黨狼性盡顯


2020-06-23 00:18  聯合報 /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蔡英文總統內定台東縣前縣長黃健庭(圖)出任監察院副院長,引爆朝野大反彈,黃健庭透過臉書宣布「婉謝總統提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黃健庭退出監察院副院長的提名之後,國民黨方面的壓力顯然頓時減少許多,但是民進黨所面臨的問題恐怕才剛要開始。
黃健庭的提名,不管是出於政治和解的善意,或是裂解對手的惡意,在過程中都不免引發政黨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民進黨從這次人事布局中出現一種山雨欲來的態勢。就像這次黃健庭的問題,雖然民進黨將焦點放在他的官司上,明眼人都知道背後是有政治目的,蔡英文總統如果不正視這些問題,勢必會引發更多的問題:
一、領導威信的破口:當蔡總統挾著大選勝利,再度回鍋民進黨主席時,一定有人是不認同的,尤其民進黨是一個注重派系平衡的政黨,怎麼會願意讓特定人獨攬大權呢?所以這次人事案,恐怕是蔡總統喪失領導威信的破口。
二、民眾會重新檢視民進黨:當民進黨在大選中贏得勝利,雖然表面上講得好聽,但是那種掌握大權的驕傲感卻表露無遺,從罷免韓國瑜到監察院的人事布局,民進黨恐怕已經有點失去分寸,尤其當陳時中走下神壇後,民進黨的挑戰勢必越來越大。
三、狼性不斷出現:民進黨是一個在失敗時會自動團結,在成功時會展現狼性的政黨,而在目前局勢下,民進黨正進行的是各自的權力布局,不管是縣市長或是民國113年(二○二四)的總統與立委選舉,甚至是重要的人事安排,處處可見狼性,而這是民進黨的優勢,卻也可能是最大的致命傷。
黃健庭知道自己只是個棋子,卻不知引出這麼多的問題,尤其經過這次爭議事件,藍綠對立更明顯了,政黨內部的矛盾也更激化了,這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結果。尤其當民進黨贏得大權,應該可以好好做事情時,如果不能從監察院人事提名事件中深切檢討,恐怕會衍生黨內茶壺裡風暴,而民眾又如何對民進黨有更高的期待呢?














藍應擺脫執政視角 先一中各表 再談九二共識


2020-06-23 00:30  聯合報 /   翁履中/德州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德州)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對兩岸論述提出新主張,明確拒絕一國兩制,並且強調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圖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對兩岸論述提出新的主張,明確拒絕一國兩制,並且強調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堅持要在對等的情況下,以親美和陸的路線,守護台灣安全。這樣的主張一提出,在國民黨內引起正反兩面不同的看法。一方認為九二共識不能被當成過去式,要避免破壞和平;另一方則認為,保留九二共識要有條件,否則將與主流民意脫節。雙方其實都有道理,如果試著從執政和在野兩種角度來解讀,就不難理解為何九二共識需要調整得更貼近民意。
仔細推敲改革小組的建議,其實是把過去以九二共識為優先,一中各表作輔助的主張,調換順序,轉變成以一中各表為先決條件,再談九二共識的內涵。兩種說法在追求兩岸和平的精神上並沒有改變,但是態度上確實從被動溫和,尊重對岸決定如何對一中各表做出表示,轉變為主動要求以中華民國做為互動的基本條件。
認為九二共識是不可撼動的定海神針,大多是基於馬政府時期兩岸交流經驗得出結論。藍執政期間,兩岸交流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多做少說,務實擴展國際空間,讓一中各表用不需點破的方式,溫和著地,為兩岸民眾創造交流機會。然而,執政時期九二共識得到支持,關鍵在於作為執政黨不僅能主導政策,更擁有話語權,就算一般民眾對兩岸關係不甚了解,只要知道九二共識能讓大家和平相處,民眾感受到交流好處,自然就會被認同。
時間快轉到國民黨支持度跌入谷底的今天,太陽花學運之後,民進黨執政先否定了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陷入冰點,導致中國不再有外交休兵提供台灣國際空間的意願,加上香港抗爭事件,以及美中對抗等一連串內外在政治情勢的變化,使得過去以溫和方式論述的九二共識,被汙名化地和一國兩制畫上等號。
可惜,淪為在野黨的國民黨,沒有足夠舞台能用務實的政策,來為九二共識的戰略模糊特性洗刷親中賣台的委屈。作為連網路時代控制話語權的網軍都不夠力的在野黨,想扭轉被汙名化的九二共識,只能化被動為主動,把執政時期可以彈性表述的一中各表,反守為攻,設下以捍衛憲法,堅持守護中華民國的條件,來回應執政黨和對岸不肯正面承認一中各表的夾擊。
誠然,設下一中各表的先決條件,要求承認中華民國存在並不容易。觀察中國政治就知道,為了維繫政權穩定,中共中央最不能輸的就是面子。然而,如果中國政府不願表態承認九二共識具有一中各表的內涵,就算對岸私下釋出多少善意,只要一般民眾感受不到,在民主的台灣就無法得到支持,這也是為何在野的國民黨,必須更積極展現捍衛中華民國的決心。
民意如流水,國民黨確實不必隨之起舞,但也不能不看清楚,水往哪裡流。想要浴火重生,不能期待檯面上的政治明星來振衰起敝,而是取決於在台下能爭取到多少人願意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曾經,捍衛中華民國,堅定反共是國民黨的核心價值,現在能不能擦亮招牌,就看藍營內部能否跨越世代的差異,消弭執政和在野視角的分歧,無私團結擺脫親中的印象了!
















中印衝突背後…南亞孤鳥與印太活棋


2020-06-22 23:00  聯合報 /   楊宗鑫/研究人員(台中市)
中國大陸和印度軍方上月開始在有領土主權爭議的拉達克區對峙,日前還發生雙方各自都有嚴重死傷的衝突事件。(美聯社)


中、印邊境上周爆發嚴重衝突,雙方外交部門均低調處理、少有正面回應,使得外界對於事實真相,如同霧裡看花,只能透過兩國的網站爆料,一探究竟。
既然由微觀層面,難以一窺端倪,則改從宏觀的國際體系層面切入,似乎更能看出雙方的形勢對比。衝突開始後,印度不僅在北邊要應付中國的威脅,西邊的巴基斯坦藉機在喀什米爾對印度發動攻擊,東邊的尼泊爾也趁勢通過修憲案,將與印度的爭議領土畫入版圖,三國共同對印度形成犄角合圍之勢。更甚者,位居印度東邊但無領土接壤的緬甸、與印度南部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近年也都與中國關係融洽,使得印度在南亞相形孤立。
然而,若將視角由南亞的區域次體系,放大到「印太」的更宏觀格局,則局勢將有所不同。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提出「印太戰略」,將國防部太平洋司令部改制為印太司令部,目的在將印度洋與太平洋視為一體,打造出制衡中國的海上圍堵。在此戰略下,美國試圖聯合西太平洋的日本、印度洋的印度,及位居兩洋之交的澳洲,形成「四角鑽石連線」,將中國擴張海權的目標徹底封鎖。美國與日、澳,原本就存在同盟關係,能否進一步拉攏印度,成為觀察重點。
作為印度洋唯一的大國,印度自冷戰時期開始,即奉行不在大國間選邊站的不結盟政策,與美國及蘇聯維持等距關係。到了後冷戰時期,印度依然維持一貫立場,因此即使與中國關係不睦,雙方仍在民國103年(二○一四年)與其他「金磚國家」共同成立「新開發銀行」;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印度、巴基斯坦共同加入由中國及俄羅斯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儘管兩國在這些組織中的競爭仍多於合作,但這至少意味,雙方願意在制度規範下進行互動,印度也不願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具體回應。
這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關係,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動態平衡:中國與巴基斯坦、尼泊爾在南亞合圍印度,但只要印度願意,隨時可透過拉攏美、日,在印太合圍中國,這使得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並積極透過外交手段謀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