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方案應拉高格局擴大範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088/web/

◆  聯合報社論/十人一口罩,慘然罩不住國軍疫情
◆  聯合報黑白集/三次零確診驕傲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方案應拉高格局擴大範圍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方案應拉高格局擴大範圍


2020-04-21 00:0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朝野為新冠肺炎紓困是否該發放現金吵得不可開交,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國的紓困案,是否能達成快速紓困、避免倒閉、保住工作、穩定經濟四大目標。拿台美兩套紓困方案來比較,我們必須說,經濟「陳時中」仍待努力塑造,政府紓困方案有很大進步空間,需要朝野繼續努力。

台美兩套紓困方案,有幾項明顯差異值得深思,部分可以立即考慮調整,部分可留待未來改進。幾項主要差異如下我國紓困規劃能力較弱其次是我國規模過小、速度太慢、範圍不足、政治算計過多另外是我國缺乏監督。換言之,從紓困方案的台美對照下,頗有「開發中」對上「已開發」國家之感,切不可因防疫成效優於美國而自我膨脹。

美國雖在防疫上延宕肇事,但3月25日通過的紓困方案,可是一氣呵成卻又一應俱全,幾乎該注意的層面全部關照,讓人佩服其規劃能力之堅強和嚴謹、研究之扎實,才能端上如此精采之滿漢全席。這充分展示在重視研究和支持智庫下,在關鍵時刻立即展現優勢;而我國輕忽研究和智庫,政府單位逐年刪減行政預算卻增加工作量和無關瑣事,加上經常政治任命非專業者,已顯現出規劃能力的流失,各部會端出之「大菜」活像個大拼盤,觀風向、看眼色,東拼西湊難維持整體一致性

其次,紓困規模太小。美國預期疫情可能流感化,對經濟干擾不會迅速停止,才動用到經濟生產10%的空前規模來紓困;歐日也都了解其嚴重性,分別提撥10%~20%不等的紓困預算來應對。但政府號稱動用1.05兆元、經濟規模5%的資源,實際上7,000億元是銀行貸款終要還的,且執行率可能在銀行保守行事下被壓低,1,400億元是移緩濟急並沒有增加預算,另外的2,100億元特別預算只占經濟生產1.1%,以此規模當然只能做有限的紓困。其實,台灣經濟和全球高度連動,當全球負成長時,台灣不可能獨好,主計總處已不再倡言「有紓困就可以保2」,國發會也只能「相信」經濟會正成長,所有智庫和研究機構也都噤若寒蟬,不敢唱衰」台灣;但要維持經濟動能,卻動用如此有限資源,只能說太過樂觀。

其三,美國國民即將拿到川普簽名的支票,5,000億美元的挹注即將進入各行各業挽救蕭條。但在台灣,等紓困方案生效上路,大概中小企業倒閉潮已經發生,不知屆時要去「紓誰的困」?勞動部在外界批評下,總算增加補助受嚴重衝擊行業勞工,也研議三年期、10萬元上限、5月上路的受補貼個人低利紓困貸款,資格放寬為能證明工作事實即可,這是正確方向,但名額50萬名仍可再增加。

其四、我國紓困範圍不足。美國紓困和補助的範圍從個人和家庭、小企業和一般企業、公共健康機構、州和地方政府、社區發展、孩童營養、食物銀行、有學貸和被迫輟學的學生、社區照顧中心、大學和藝術文化機構,可說會受到疫情影響的層面一次全部照顧到,其規劃能力他國難以比擬

其五,美國約2兆美元的紓困方案中,有3,400億美元是透過州和地方政府執行的,比重達17%,包括1,500億美元用來補助它們因疫情引發的支出;但我國中央似乎刻意繞過地方,讓人懷疑有政治算計

其六,我國缺乏有效監督。美國在法案中創設了一個聯邦的「總監督長」和國會的「監督委員會」,監督其執行是否遵照法律,沒有弊端,我國則是提供中央一張空白支票,執行面是否會有偏誤,欠缺機制,沒辦法監督。

書到用時方恨少,疫情到來能力弱若政府平時糟蹋官僚體制,在野黨也只想作秀無能監督關鍵時刻可能就誤盡天下蒼生,朝野都該加油









聯合報黑白集/三次零確診驕傲什麼?


2020-04-21 00:0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我國三度零確診後,台北市西門町商圈湧入人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歐美大量海歸潮帶回的一波確診潮,上周似已趨緩,國內出現三天零確診。民進黨在臉書粉專貼出圖片,一隻手比出OK的手勢,一道強光則穿透拇指和食指圈起來的圓,意味一周三次零新增,並表示「台灣OK」。同樣的,國防部也在臉書粉專上標榜零確診,還說「不是防疫破口」、「從嚴管控」,驕傲得不得了。

不料就在隔日,海軍就爆出敦睦艦隊磐石艦上有三人確診,次日確診數更飆升到廿四人。可議的是,艦隊的檢疫、隔離被質疑未遵守標準作業程序,官兵早已下船趴趴走,到底感染源為何,影響層面多大,皆不得而知。顯然地,這已為新一波疫情拉響警報。

從民進黨到國防部這種急於宣傳零確診的心態,令人難以理解。全球疫情仍在延燒,無論國內病例多少,都不能掉以輕心;民進黨誇示的台灣OK」,到底是什麼OK?上次清明連假爆發大量旅遊潮,才讓防疫工作緊張了一陣子,原因就在官員倡導國內旅遊;民進黨怎麼學不乖?

民進黨對零確診的驕傲感,令人想起義大利的例子二月底時,一位義大利地方首長得意洋洋地說,「中國人沒有義大利人的良好衛生習慣,所以為疫情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事隔一周,疫情在義大利排山倒海擴散,這名官員頓成笑柄

標榜零確診」,除了大內宣」,沒有正面價值,只會讓民眾產生虛幻的安全感自我吹噓的事,還是少做點吧










聯合報社論/十人一口罩,慘然罩不住國軍疫情


2020-04-21 00:0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軍艦染疫,確診者足跡包含台北車站等交通要點,台鐵昨在北車清潔消毒防疫。 記者邱德祥/攝影


國軍敦睦艦隊出訪帛琉,未料卻驚爆廿多名官兵染患新冠肺炎確診,且在返台登岸數日後方才發現疫情這起大規模群聚感染,不僅使台灣多日零確診的紀錄毀於一旦,更是對政府沾沾自喜於抗疫戰果的當頭棒喝最可議的是,蔡政府近期大做口罩外交,但軍方每日獲配口罩量卻僅及國軍人數的十分之一直至近日士兵染疫,政府才承諾將增為每人每日一片如此不合常理的作法,如何確保國軍的素質與戰力

蔡政府三月開始大做口罩外交,捐出一千多萬片口罩給其他國家。令人意外的是,國防部嚴德發本月九日在立法院答詢,外界才得知全體國軍每日獲配口罩數量僅一萬七千片,只是十八萬名國軍的十分之一。換言之,每十名官兵每天僅一人能領到口罩;或者,每人一片口罩要使用十天。以軍中群體生活之密切,這樣的數量顯然嚴重不足。在朝野立委抗議下,防疫指揮中心十七日起每天改撥四萬七千片口罩給軍方,仍不及國軍人數的三分之一直到十八日,行政院才說會給足軍方每日十八萬九千片

但這一切已來得太遲。在行政院宣布國軍將享有一天一片的口罩配額時,前一夜,指揮中心已得悉有三名官兵染疫。亦即,行政院的動作,不過是在亡羊補牢,掩飾自己剋扣軍方口罩之失。儘管國防部宣稱,此次艦隊出訪事先備妥三萬片口罩,足敷敦睦行程中每日一片之需。姑不論艦上是否如實發放並嚴格執行戴口罩政策,但從政府配發口罩之不公,寧可剋扣自己的國軍,卻把口罩拿到國際上耀武揚威外交,這種重外輕內失衡心態,如何能說重視國防愛惜國軍

若是行有餘力,可以助人,政府將多餘的口罩捐給其他為疫情所苦的國家,全民應該感到與有榮焉。然而,國軍是保家衛國的最重要骨幹,蔡政府一手不斷刻意去挑起兩岸之間的嫌隙,另一手卻又挪移軍方的基本防疫物資去遂行自己的政治外交目的,真是匪夷所思包括敦睦艦隊返台時蔡英文率參謀總長在岸邊迎接,表面上,蔡總統表現出對國軍的關愛;事實上,她真正在意的,也只是此行的「外交宣示目的」,不是嗎?

從防疫的觀點看,這次海軍敦睦艦隊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群聚感染,且在漫長的一個月海上隔離結束後才發現確診,艦上的管理疏失或醫療警覺不足,都難脫責任。但是,我們也反對外界把所有矛頭都對準軍方。原因是,除了政府對軍方的口罩等防疫物資配發不足,對軍隊內部的防疫要求恐怕也是心不在焉。包括指揮中心的態度,對於大量境外回國的人員始終抱持著儌倖的態度,既不願為他們進行普篩,又不願實施集中隔離,認為篩檢確診率太低不符成本效益。若連指揮官都抱持這種輕率的態度,久而久之,一般民眾或軍方當然會隨之日漸鬆懈怠忽。

在第一時間,陳時中將艦上感染定位為「境外移入」,並稱可能是在帛琉染疫,也是很不嚴謹的說法。事實上,敦睦艦隊離開帛琉已經超過一個月,我們更要擔心的,應該是台灣有沒有在敦睦之行將病毒帶到「零確診」的帛琉,而不是把責任推給難以追查源頭的友邦。陳時中後來改口,稱此案無法斷定為境外移入,顯然已意識到自己失之武斷而誠如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所言,最先發現的三名確診者未必是感染源頭,艦上可能已有多波疫情傳播;言下之意,艦上可能早有人染疫,卻在輕症之下不知不覺地將病毒帶上船艦,傳染給其他人。

這次海軍艦上感染之嚴重,讓人始料未及此一事件,除真實映照出蔡政府重外交、輕國防失衡心態,也暴露了疫情指揮中心的大意和疲態。尤其,這波疫情會不會將病毒傳染給一般大眾,一刻也大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