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經濟降溫 現實版「寂靜的春天」
◆ 聯合筆記/關起門來 好不好玩
◆ 疫情會過去 重建需務實
◆ 漫畫/疫情滾雪球
◆ 畫中有話/愈愛離得愈遠
◆ 紓困大加碼 人民卻無感
◆ 病毒增殖強弱 決定症狀輕重
◆ 口罩白送 不如以物易物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關起門來 好不好玩
2020-04-02 23:23 聯合報 / 李春
歐美各國近期向中國大陸進口防疫物資,但傳出質量不合格,美國FDA也拒絕進口陸製的KN95口罩。圖為馬爾地夫機場工作人員在搬運來自中國的抗疫物資。 (新華社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全球肺炎,這年頭最熱之詞,就是「封」,小到封家封店,大到封城封國,本是寰球同此涼熱,在中國學界和民間,卻有關起門來好不好玩之爭。
中國民間,永遠七嘴八舌,最新話題又是口罩,說的是美國FDA最新宣布,在可接受口罩標準清單中,取消中國標準,意味著不准進口中國口罩。同時傳來消息還有歐盟禁止進口所有中國生產的用於應對新冠病毒的醫療用品,然後是澳洲的宣布,然後的丹麥說法…
為此民間眾口一詞,指責兩個男子,一是近日流行短片,在口罩生產線旁,有男子張狂之極,抓起一把又一把口罩擦皮鞋,還有旁白說「有錢,任性」。這短片震撼中國,也飄洋過海,據說美國司法部長巴維理(William Barr)也在社交媒體轉發。另一男子,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前指責有人說中國製造有毒,叫其不要戴中國口罩,不要穿中國防護服,不要用中國出口的呼吸機…不少人認為,要謝他一語成讖。
怪罪這兩男子說法不同,但一致認定中國唯一滿血復工的,是生產口罩和醫療用品的廠家,已敗在兩男手中,更擔心連鎖反應,出口企業全慘,多少人要失業。當然還有另類副作用,是質疑那些擦了皮鞋的口罩、那些被歐盟退貨的醫療設備,怎能保證不用在你我身上。
其實中國學界特別是經濟學界,更早就討論中國可不可以「關起門來玩」。學者們眼界寬闊,由今天想著明天,由中國想到世界,擔心疫後經濟和世界都大變;剛過去的三月,中央大喊復工復產,沿海地方訂單告急,又現倒閉潮。經濟學家說,四月訂單更關鍵,但全球疫情將到高峰,諸國經濟停擺,別說訂單,大衰退迫近。
中國經濟身處險境,理當預為綢繆。有人預警,應跟全球共進退,「中國不可能關起門來自己玩」,疫情過後想新基建刺激,是自找苦吃;也有人提出新論,叫「全內需全自主」,意思是中國經濟完完全全靠內部需求刺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各種擔心,由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大衰退、大蕭條等一組話題引動,其中大蕭條話題更挑起激烈爭論。而 關門開門,兩派之爭,伴隨局勢演化,定由學界而政界,先看會否「關起門來」,再議「好不好玩」。
疫情挑戰 伴隨永續轉機
2020-04-02 23:25 聯合報 /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教授(基隆市)
新冠肺炎蔓延全美,造成數百萬民眾失業,多數人被迫待在家。華府知名音樂表演場地「國歌」(Anthem)在場外打上「我們一定會度過難關」的標語鼓勵民眾。 (中央社)
新冠病毒疫情對各地人們的生活習慣,造成重大影響,許多人得節制個人欲望,簡約生活;雖然心得不盡相同,但應有人發現:其實這樣的日子也不算太壞。
隨著病毒擴散,旅遊、工作、日常消費,中斷了數周至數月。過去一些理所當然,一時間都變成得來不易。但終究,人們都能找出適應之道。
我們可從最簡單的購物開始調整。面對賣場衛生紙架空蕩蕩,成卷紙巾和抽取式衛生紙,早讓人忘了好用又持久的手帕。如果一時不能接受用手帕,至少每次用衛生紙時,照實際需要去抽吧!或許,目前處境正可讓你我有機會,認真思考生活態度與習慣,傾向少買並買得更有效率,選擇較符合能源與材質效率的生活型態。
世界各地削減工時,以因應商業活動放緩,或是因為學校停課,迫使家長待在家裡。許多人改變了原本的日常通勤及面對面活動型態,結果發現遠距辦公,簡單且負擔得起。一些公司突然發現通勤進辦公室,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
即便是部分停班、停課,也會促使業者和學校,開始彈性安排遠距工作與學習的時間表。這些新常規可望受到大家歡迎;疫情過後或許很難回得去。目前或可看出,有很多旅程其實都可省下,仍然可達到發展與學習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超移動的生活型態,也因疫情被壓抑,讓意外喪命人數減少。根據調查,過去兩個月,全中國大多數地方交通幾乎停滯,車禍死亡人數因而減少大約四萬。台灣前年車禍件數卅二萬多件,造成二千七百多人死亡,估算車禍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五千五百億,幾乎是建造高鐵的總花費。
隨著源自交通工具與工業的空汙排放降低,大家的呼吸道也得到舒緩,一些城市和區域的空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都大幅滑落。哥倫比亞大學針對紐約研究發現,源自汽車的一氧化碳排放比去年減少近五成。史丹佛大學研究顯示,中國大陸的極端防疫措施,大幅降低空汙,保住五萬至七萬五千人命。假設空氣品質可因旅行與生產活動低迷而更乾淨,許多寶貴生命也就得以保住。或許藉著一些創新政策,減少工時並讓很多人遠距工作與學習,我們便可收到上述結果。
控制疫情固然是當務之急,但從永續觀點看,這可能正是極其難得的機會,改善整個世界。或許物資短缺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更加嚴峻,然而疫情極可能意外地在達成巴黎氣候協定與永續發展目標上,帶來難得的實質進展。
病毒疫情帶來巨大挑戰,但也為各國轉型永續,提供多個施力點。危機既已發生,也該找出危機當中存在的正面意義,遺憾的同時,好好把握朝向適時與必要的永續轉型邁進。
全球經濟降溫 現實版「寂靜的春天」
2020-04-02 23:28 聯合報 / 吳怡彥/東南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新北市)
疫情重創義大利觀光產業,米蘭大教堂前遊客寥寥可數。 (美聯社)
立春後,進入春天,也是萬物復甦時節。而後雨水至、驚蟄起、春分到,也是世界多數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後續的清明與穀雨,是萬物蓬勃生長的節氣。過往傳統廿四節氣,清楚勾勒春夏秋冬四季景象。然而今年春天有些不同!自然與生態地景,依然伴隨著春天到來百花盛開,但人類文明的社會萬象卻有些不然。
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瑞秋.卡森著《寂靜的春天》,是當代自然文學的不朽經典。該書描述民國29年(一九四○年)代,人們大量使用難以分解的有機氯殺蟲劑(DDT)。因DDT製程簡易且製造成本極低,且非常穩定,它的成份不溶於水,但溶於動物脂肪中,對地球繁複錯綜的食物鏈體系,產生嚴重影響。
該書從環境主義角度出發,控訴當代化學革命的生態衝擊。
如同達爾文與哥白尼主張挑戰宗教權威般,《寂靜的春天》亦引發正反論爭,包括化學及其相關工業,諸如食品加工業。也有些環保主義者,認為此書過於感性,書中列出的證據,都是片面且缺乏嚴謹科學論證。而後逐漸有相關研究揭露,顯示血中有高含量的DDT或其代謝物的婦女,罹患乳癌風險足足是五倍之多,證實當年控訴並非無的放矢。
民國97年(二○○八年)雷曼兄弟事件衝擊世界經濟,而後世界經濟從谷底復甦,所謂的多頭市場延續十年。熱絡的經濟十年後,美國航太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與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ed Officer Corps,NOAA)在民國109年(二○二○年)初召開記者會,直指過去十年為史上最熱十年,且去年地表溫度創下一八八○年有紀錄以來僅次於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的第二新高。並提醒地球持續不退的長期暖化趨勢,並非自然現象,而是源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亦即人類活動才是導致地球發燒的關鍵主因。此一警語過後,爆發眾所皆知的新冠病毒肺炎。隨著疫情升溫,世界各國相繼祭出了封城封國政策,熱絡的貿易往來隨之沉寂。
與之相對的,太空總署近期衛星航照圖顯示,中國與義大利上空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顯示因配合控制冠狀病毒疫情的停工,與相關交通需求大幅降低。這些「寂靜」使熱絡的經濟冷卻,也舒緩地球惡化環境。《寂靜的春天》呼籲言猶在耳,當下寂靜的人類文明,或許是讓世界重拾新貌的契機。
疫情會過去 重建需務實
2020-04-02 23:35 聯合報 /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
行政院昨天舉行臨時院會討論新冠肺炎紓困案,會後的記者會行政院長蘇貞昌率閣員出席說明政府的因應措施。 記者曾吉松/攝影
經歷過這次世界疫情與人類的大戰,什麼時候我們的親身體驗,有如兩首流行名曲《我醒著做夢》、還是《夢醒時分》了呢?
今天各行各業面臨疫情災難,尤其演藝、觀光餐飲業者幾乎停擺;走到哪看到的,都令人心疼及不知所措。確實,官員急著列專案,輔助紓困藝文展演等,但整個展演生態,潛伏多年不公平的待遇分配,至今未改變。此時此刻更是雪上加霜,從事這行大家心知肚明,展演生態很不好,特別是對劇埸年輕人,這幾年在創意成果上,確實有很多進步,但展演回報,卻是遠遠不如美好作品,報酬差距之大,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年輕一代務實築夢,才是未來世代可走出的新穎生產線;但往往在申請標案補助過程中,他們是弱勢族群,不但會被殺價,還規定演出要大老背書參與。老中青三代同堂,共生共存共榮,才有比較實在作品;但年輕一代,最後得到什麼?分食大餅時,是老的等著餵食,辛苦創作的一代,卻像廉價勞工一樣;上位者理直氣壯,要多學習、不計較,以後才有機會;在這想法下,年輕人要如何公平競爭。
比起國外,台灣最喜歡設立貢獻獎;只是是否兼顧到,這些獎對未來流行,或是其他藝術有任何助益或推動力嗎?還是這些獎,是過去式,只有剩餘的想像價值。身邊不少好友音樂人,在世時未有扶助,反而人走了,就得貢獻獎;這不是藝術展演者想要的獎項,他們只是想要獲得支持,繼續為這片土地創作。
母語創作大賽獎金,是金曲獎流行音樂的幾倍,是否獎金高就可讓母語傳承?這些曲子真的有大大流行?如今面臨排山倒海的取消演出,大家要如何自救生存,最後只能結束營運;年輕一代怎可能再付低利去貸款繼續營運。何不把高額獎金,分配給更多得獎項目。
台灣雖是小島,但大家不要忘記人民務實、堅忍不拔的精神,及對人的溫度。有如今天面對世界疫情災難,我們還可在約束中求生,敬天謝地,疫情終有過去一天。疫情後,經濟影響可想而知,如果不重新研討務實做法,怎樣辦活動才有意義,而不是浮誇炫耀政績、大拜拜辦桌?地方建設不要再養蚊子,反而是讓有夢的展演創作者、觀光餐飲,不因疫情隨風而逝…而是他們還能否東山再起?
任何國家有競爭力有影響力,音樂藝術人文,仍是最好的外交語言;藝術的最終目標,追求境界就是真善美,台灣是否還是美麗 Formosa,經過這次波濤洶湧的洗禮,重新省思如何善用老百姓的納稅錢,台灣必須找回務實精神的重要。
畫中有話/愈愛離得愈遠
2020-04-02 23:41 聯合報 / 記者 侯永全
記者侯永全/攝影
新冠疫情衝擊下的清明連假首日,年輕人相約到河濱公園打籃球;牆上異獸塗鴉,宛如頑強不退的病毒,讓人類陷入危機。
疫情肆虐毫無趨緩,歐美確診病例與死亡數屢創新高,國內亦因境外移入個案不斷攀升,不知伊于胡底。疫情嚴峻,衝擊世界經濟,也削弱和諧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更要保持「社交距離」,如今是「愈愛離得愈遠」。
紓困大加碼 人民卻無感
2020-04-02 23:39 聯合報 / 張勳慶/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行政院昨天加開臨時院會,通過新冠肺炎特別條例修正案,加碼特別預算新台幣1500億元,整體紓困規模已達1兆500億。 記者邱德祥/攝影
新冠肺炎重創國內產業,政府不久前通過六百億特別紓困預算;疫情仍火熱上演,蔡總統指示持續加碼紓困,政院昨第二階段紓困再加碼一千五百億,規模將達一兆五百億元,因應疫情對經濟的重創,只是許多產業和個人可能都無感。
舉例說要發酷碰券,每人每月上限一千元,遊戲規則是你消費我折扣,但類似作法在六百億特別預算時便說過,有個等疫情緩和才會發放的但書;經濟部長沈榮津說現在因社交距離規範,將在疫情緩一點時推動。
救經濟有如及時雨,當無薪假勞工不斷增加,所有戲院請命文化部長下令直接關閉戲院止血,外加央行降息,政府還在動腦筋要人民配合演出使用「酷碰券」,盤算發揮自助人助加乘效果,等於在傷口灑鹽。更扯的是,要等疫情緩和,有如重病就醫,醫師卻不打針開藥,又規定要電子支付,龜毛又牛步,能救急紓困嗎?
許多國家央行都用降息和撒錢救經濟,更多游資全球亂竄,財團和金融業有更低成本資金,在市場投機和囤土地,有更多便宜人力可利用,最後就形成一場病毒帶來的財富重分配和企業洗牌。
這也會發生在下一代身上,使用線上教學,網路未必會使大家在起跑點上平等競爭。
立委蔣萬安急呼學歐美,直接發現金和排富,但政府似馬耳東風;一旦疫情過後,又將加速低薪環境惡化和僵固,貧富差距的剝削感強烈,那時才關切民怨,可能大水已沖倒龍王廟了。
病毒增殖強弱 決定症狀輕重
2020-04-02 23:38 聯合報 / 劉大智/微生物免疫學博士(新北市)
圖為示意。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疫苗仍在臨床實驗,冰島國家廣播公司(Ruv)報導,冰島生技公司deCODE genetics排序出新冠病毒約40個變異,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新華社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肆虐各國,醫療院所都發現,確診病患呈現的臨床症狀多樣性:有些病患僅有咳嗽、發燒、肌肉酸痛、胸悶輕症;有些則演變成嚴重浸潤性肺炎,甚至死亡;也有不少無症狀感染者。
病患除了呼吸系統異常外,有些則會伴隨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有些則喪失嗅覺、味覺。臨床醫師會懷疑是否病毒發生變異。世衛組織匯整各國疫情資料分析,至今仍認為病毒未出現變異株,那麼各國病患具多樣性的臨床症狀,有沒有合理解釋呢?
其實,目前由病患分離出的數千數萬病毒株,各病毒株間,其基因雖有微小差異,但基因序列幾乎都有99.9%至99.99%相似性,有些則僅有一、兩個氨基酸不同,嚴格說來,至今還沒有出現變異株。
資料顯示,一株新冠病毒為很多性狀不同病毒顆粒混合群體;群體內有具不同毒力病毒,有些毒力強,有些弱,甚至有些無毒性。雖然學者認為病毒對人類的病原性,主以呼吸道為攻擊標的。其實該病毒群體內,也存有各種少量對消化道或其他臟器具病原性的病毒。因此,試以病毒學瓶頸效應,推論臨床症狀多樣性原因。
當一株病毒侵入人體內增殖時,若毒力強者在體內增殖占優勢,臨床上感染者就呈現病勢嚴重;若毒力弱或無毒性占優勢,則感染者呈輕症或無症狀。同樣的,可用於解釋具不同病原性病毒,在人體增殖時的優劣勢,決定其出現的臨床症狀和致害臟器。國外有研究人員發現,無症狀者傳染率和有症狀者相同;無症狀者排出的病毒顆粒,有些仍具毒性和病原性,會讓受感染者發病,其謎底就在此病毒混合群體在人體內增殖表現矣。
以瓶頸效應理論推測會發現,無症狀者所攜帶或排出的病毒群體內,也有少量具毒性和病原性病毒,當感染另一人時,侵入病毒何者占優勢,就決定該感染者的命運。換言之,無症狀者排出病毒感染另一人,可能會出現嚴重症狀也不一定,反之亦然。
至於老年人、吸菸者、慢性病者,易受新冠病毒感染且常引發重症,孩童和青少年感染常為無症狀,除因其器官生理病理原因外,當或多或少和侵入體內增殖的病毒群有關。當新冠病毒在人際間傳播,經人體和病毒自身修飾作用,增殖性和病原性可能稍有改變外,主要是人傳人時,病毒群體經常改變,而表現於臨床症狀上。
筆者的推論有待將來研究人員以實驗室細胞培養技術,作該病毒的純化篩選及其性狀分析,當能證明矣。
口罩白送 不如以物易物
2020-04-02 23:36 聯合報 / 楊蘭映/國小教師(桃園市)
疫情未歇,人人防疫,除了戴口罩、多洗手,使用酒精消毒的頻率也增加了,逐漸改變民眾的衛生習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要捐一千萬個口罩給疫情嚴重國家,引起許多討論。基於人道精神,政府若評估能力有餘,多幫助別國當然不是壞事,但千萬不要發生像日本愛知縣那樣,捐口罩給姊妹市後,自己疫情突增致資源不足而後悔。也許在各國防疫物資都缺乏情況下,比我們更富裕先進國家,用以物易物、半買半送方式,一方面可平息民眾不滿,二來也可以充實國內其他需用物資。
此外,口罩除了印上台灣製造宣傳,也可加入請支持台灣加入WHO等字樣。國內需求量是否已達到完全充沛無虞,政府都應該多思量一下。
還有報導提到有人想搭台鐵,因為沒成人口罩,所以用兒童口罩,但口罩太小,線斷了,幸好有人送他一片,否則他就無法上車了。法規不外人情,各交通要站可否考慮設置緊急販賣區,賣給臨時口罩不足或弄髒破損的民眾,以免無法乘車。
新冠肆虐以來,大家日常生活都一點一滴改變,身為老師,看到校園裡小朋友愈來愈愛乾淨,勤洗手消毒、量體溫、戴口罩等,也算是進步。政府也可思量,公共場所或學校洗手台,更新設備如自動給水、給皂、沖水等,降低接觸傳染,若能藉此提升公共環境或校園衛生品質,也是一樁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