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延燒 資訊業的危機與轉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401/web/

◆  聯合報社論/正視新國會運作的五大隱憂
◆  聯合報黑白集/山川異域,共結來緣
◆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延燒 資訊業的危機與轉機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延燒 資訊業的危機與轉機


2020-02-02 23: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延燒,防疫的情勢本已非常嚴峻,但緊接著被政策延緩的產業即將陸續開工,各級學校也將開始上課,大量人流的來往與互動,更增添疫情控制的複雜性。做為台灣經濟成長重要支柱的資訊電子產業,由於廠商的生產基地多在中國大陸,而中國境內武漢肺炎確診及死亡人數持續攀升,許多國家甚至採取停飛中國航班的措施,為後續的情勢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為控制疫情,中國大陸政府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包括延後復工,目前已有許多城市宣布其區域內各類企業不得早於2月9日前復工,湖北省政府更要求境內企業不得早於2月13日前復工;限制跨省客運:除旅行社禁止出團以外,部分省市宣布禁止跨省客運或包車巴士進出,解除時程尚未確定。另有些城市已宣布封城,造成城內人出不來,外地人進不去的情況。
依照大陸官方每天公布的資訊觀察,確診及死亡人數仍在攀升,若疫情無法控制,將導致其主要地區工廠延遲復工並持續禁止客運的狀況,預估中國境內資訊電子產業的生產活動將受到嚴重衝擊。以蘋果iPhone為例,其主要生產據點位於中國大陸河南鄭州、山西太原、廣東深圳、江蘇昆山與上海,在延後開工加上可能部分人員無法就工作崗位的狀況下,預期將對第1季出貨狀況造成影響;再以居全球八成產能以上的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來說,其主要生產據點皆位於中國大陸,同樣受到延後復工、禁止客運等影響,2月營運狀況不容樂觀。
也由於中國大陸部分地區資訊電子產業的生產活動恐無法在短期內恢復,台灣代工業者需將訂單轉往其他地區生產,包括台灣地區或海外其他國家。尤其是原本電子業供應鏈已因美中貿易戰、科技戰而逐步增加在中國以外的生產比重,估計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以外地區的生產比例將進一步提升。
不過,如印刷電路板、塑膠材或金屬件等電子零組件主要仍仰賴位於中國大陸當地的海內外廠商供應,不容易說移轉就移轉。因此武漢肺炎雖對兩岸電子供應鏈產業競合造成影響,短期內我國業者在台生產需求可能進一步增加,但受限於整體產業鏈供應現狀,可能出現的零件供應問題,而難與中國大陸完全切割。
在市場面,由於中國內需市場為多數電子產品的重要成長動力,如智慧型手機民國108年(2019年)大陸市場規模為3.7億支,占全球總市場規模26%,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市場原先預估今年5G手機可望帶來一波換機潮,但若因工廠延後開工、中小企業不耐虧損倒閉、國內流通受阻及服務業蕭條的影響,導致所得下降,恐將衝擊消費者換機意願,進一步影響產業上中下游的廠商;而對於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主流資訊產品,中國大陸亦是美國以外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疫情若造成內需市場下滑,將不利於全球電子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的成長,甚至衝擊到全球民國109年(2020年)經濟景氣狀況。
整體而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未來發展似不容樂觀,而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在所難免,相信大部分廠商已著手風險因應策略。而對政府來說,在美中貿易摩擦加上武漢肺炎等不確定因素下,台商因風險分散而進行多元生產據點布局的趨勢將更為明顯,中國大陸世界工廠地位與角色將逐漸削弱,在著手應對疫情可能造成的衝擊之餘,也應積極運用我資訊電子產業研發及營運中心的現有基礎與優勢,順勢掌握資訊電子業中之高階製造活動,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研發聚落,提升台灣整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聯合報黑白集/山川異域,共結來緣


2020-02-02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來自武漢的旅日陸生擔心疫情延燒,無法返日就學,大多打消回家念頭。 (法新社)

大陸肺炎疫情持續,一則消息網上熱傳日本捐贈武漢的物資箱上,除了中國加油口號,還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八字
此語出自唐代鑑真和尚的故事。當時,日本欲邀中土高僧前往,特製千件袈裟送到中國布施,上繡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鑑真感其誠意,渡海弘法,佛教自此興盛於東瀛
日本贈送物資引用千年前求法典故,不僅禮敬備至,也展露漢學素養。加上近來日本官方和民間積極表態,平常仇日氣氛濃厚的大陸網民,也難得出現讚聲。
無論歷史恩怨或國際現實,中日間矛盾都複雜萬端,不會因捐點物資就消弭。但此舉至少前進一小步,總有若干大陸民眾體認到,「小日本鬼」未必都像電視劇裡那麼壞;對外國人一味謾罵,也非睦鄰之道。若能開啟良性循環,即使無法化解干戈,至少減低憎惡情緒無限擴張。
反觀台灣,「先自救再救人」固然沒錯,但部分綠營人士毫不掩飾嫌惡鄙視,同樣被對岸民眾接收。「全球都幫中國抗疫,唯獨台灣幸災樂禍」之類言論,在網上流傳。近日中共處理網路言論,中南海似樂見民眾感謝日本,也默許輿論把台灣當敵人,以轉移隱瞞疫情帶來的滔天民怨
多數台灣民眾對中共專政體制缺乏好感,大陸社會的公民素養亦仍令人難以恭維。但面對近在咫尺的鄰居,設法寄一點善意的小希望,要比煽風點火讓仇恨值加溫延燒得好。













聯合報社論/正視新國會運作的五大隱憂


2020-02-02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新任正副院長選舉,由民進黨游錫堃(左)與蔡其昌得票過半當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第十屆立委已經報到,選出正副院長,正式展開新會期。雖說是新國會,但在民進黨依然掌握過半席次的格局下,整體結構並無太大改變。而觀諸過去四年立法院運作的墮落和新國會的結構,未來立院有五大隱憂,值得關切。
第一項隱憂是,新任立法院長游錫堃雖久經政壇,卻是首度進入國會的「菜鳥立委」。這凸顯了三個問題:首先,不曾擔任立委的游錫堃,未必能嫻熟掌握國會運作;其次,這樣的人選嚴重打破立法院的「資深制」原則,對國會的不尊重前所未見;最後,這顯示蔡英文總統在考量院長人選時,僅著眼於內部派系平衡和政治需求,而不考量國會的功能及其憲政角色。簡言之,游錫堃被「欽定」為院長,是因為他過去「使命必達」的特質,而非基於國會自主運作需要產生的龍頭。未來游錫堃主持議事能否客觀中立,或將一味忠誠執行府院黨的指令,令人擔憂。
第二項隱憂是,國會除了立法,能否盡心監督行政,並且展現多元聲音。過去四年民進黨完全執政下的立法院,幾已自我降格為府院的「立法局」,對於府院的要求幾照單全收,已失去了監督行政和保障多元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法案或人事案的爭議再大,民進黨都憑藉多數強渡關山,協商機制名存實亡。尤有甚者,爭議越大、越需要充分討論的法案或人事案,立法院「一言堂」護航行政部門的姿態越明顯。例如去年底草率通過的《反滲透法》,和極具爭議的監委陳師孟、中選會主委李進勇的人事案,無一不是暴力輾壓、輕騎過關。如今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未來勢將出現更多的爭議法案和人事任命,已難避免。
第三項隱憂是,最大在野黨國民黨能否扮演好有效監督的角色。回顧上屆國會,國民黨除了人數居於劣勢,在議題鎖定、議事策略和議事抗爭決心上也都明顯不足,幾讓民進黨予取予求。本屆國會國民黨雖跨過三分之一門檻,可針對特定立法修法提案釋憲;但除此之外,國民黨立委無論區域或不分區的整體專業素質,恐怕不及第九屆。從立法院長選舉看,國民黨竟首日即「跑票」兩票,再加上黨內不安定因素,未來國民黨監督執政黨的表現能否超越上屆、或愈發蒼白無力,令人憂心。
第四項隱憂,是小黨能否善盡監督角色。本屆立院,時代力量握有三席,柯文哲新成立的「民眾黨」也有五席。這八席立委或者不足以扮演「關鍵少數」,但在朝野協商的戰場上,畢竟一個黨團就代表一個意見。要論打貪揭弊或審查法案,個別立委的專業度也有一定分量,若發揮得當,小黨仍有發揮空間。但在政黨的光譜上,時力算是「小綠」,與民進黨的合作極可能大於監督;至於民眾黨,則可能左右逢源,視議題取向與不同政黨合作。倘若議題的選擇是基於法案與人事的良窳,那是就事論事;但若只是基於政治利益考量,那就不免令人擔憂所謂的第三勢力只是淪為大黨側翼,或者「討糖吃的小孩」了。民眾黨在這次院長選舉票全部倒給游錫堃,這多少說明了它的風向
第五個隱憂,是立法品質的良莠。過去四年立法院號稱效率高於以往,通過的法案數量創新高;事實上政治性法案也高於以往,甚至屢見違憲與侵害人權之虞的條文。行政部門為了規避責任,甚至將政治性法案交由立委提案,不僅違背民主原則,內容也相當粗糙,甚至讓行政部門不知如何執行。如果新國會不能以此為戒,類似立法恐仍層出不窮。
新國會是新民意展現,無論如何,人民對它的運作仍有所期待立法院不該淪為立法局,完全執政更不該是完全護航;立委要有好表現,仍應回歸權力制衡初衷。新國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