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協定牽動全球經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096/web/

◆  聯合報社論/後吳敦義的國民黨,問題比想像複雜
◆  聯合報黑白集/許宗力抗海妖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協定牽動全球經貿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協定牽動全球經貿


2020-01-17 02: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雙方已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協定的特色是關稅持續、大幅購買、小幅開放、制度改革」。雙方仍大致維持過去課徵關稅的範圍,其中美國對三分之二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約3,600億美元的產品,仍維持懲罰性關稅;美國未來會視協定落實狀況,仍會把關稅當成談判籌碼。
美國加徵關稅大幅縮減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赤字。民國107年(2018年)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為4,195億美元,約占美國總貿易赤字的48%;而在民國108年(2019年)前11個月,已降到3,208億美元,比率也降為41%。但美國仍然不滿意,在協定要求中國大陸二年內向美國分別增加購買767億美元及1,230億美元,共2,000億美元的產品,項目則涵蓋製造業產品、能源產品、農產品及服務貿易。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約2,000億美元,所以中國大陸對美進口要大幅成長才能達標,有一定的困難度。
至於市場開放僅局限在金融服務業;另外中國大陸將落實保障智慧財產權、不強迫技術移轉、不操縱匯率,並建立爭端解決機制,都是美國要求中國大陸改善不公平貿易,進行經貿制度改革的具體措施。美中貿易協定與一般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同FTA通常以市場開放,降低貿易障礙為重點,近年來也強調經貿規範國際接軌。美中貿易協定則聚焦在經貿制度改革,要求中國大陸必須遵守市場機能運作,政府不可以干預市場。
美國主張公平貿易,一方面要求中國大陸經貿制度要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但在另一方面卻要求中國大陸增加對美國採購,完全以美國利益為考量,牴觸WTO規範,不但引起其他國家質疑,也會進一步損害功能已經式微的WTO。
事實上,美國國內對美中貿易戰仍有雜音,認為加徵關稅只是將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移轉到其他國家,對降低美國總貿易逆差效果有限。以民國108年(2019年)前11個月與民國107年(2018年)同期相比,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減少約620億美元,但美國總貿易逆差僅下滑約120億美元。而且加徵關稅會帶動進口品價格上升,部分會轉嫁到國內消費者,可說是損人不利己
不過美國經濟在美中貿易戰下仍然維持在高檔,各項數據表現亮眼。美國國內也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也是美國最主要的敵對對手,而非只是競爭對手所以普遍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美國接著會展開第二階段談判,目前仍有政府補貼、數位貿易規範、網路安全,以及美國斷絕以華為為主的中國企業供應鏈等議題尚未納入,這些議題不但敏感,而且爭議性高;所以後續階段談判困難度會更高。不過隨著11月美國總統大選接近,川普會全力促成第二階段貿易協定,以展現其制裁中國的能力。
中國大陸未來必須提升產業技術水準,惟有技術自主才能抵擋美國制裁。中國大陸也體認出創新的價值與重要性,美國之強在於技術持續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更新,品牌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中國未來要能與美國抗衡,必須翻轉全球對中國製造即是低附加價值的刻板印象,並打造可以引領全球的中國品牌,才能在供應鏈中居於主導地位。所以未來無論美中貿易戰發展如何,全球競爭將持續升溫。
台灣及部分東南亞國家這次藉地利之便,成功吸納了由中國大陸移出的企業或訂單;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減少,但對美國的出口增加,有助於分散出口市場。但是由於全球景氣降溫,去年我國整體出口還是呈現小幅衰退,所以必須加速強化出口動能。另外如何使回台企業可以落地生根,而非只是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而移動的「游移性投資」,也是未來施政的重點。











聯合報黑白集/許宗力抗海妖


2020-01-17 00:41 聯合報  黑白集
司法院長許宗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沉默了一個月,司法院許宗力終於藉著司法節演說,對陳師孟約詢法官一事提出批評,認為這有害法治。自命「死豬不怕滾水燙」的陳師孟,則仍維持不怕燙的姿態,說許宗力是自欺欺人」。
監察權意圖侵犯司法權,司法院長卻默不作聲,許宗力當然自知不妥。於是,選在民進黨大勝後的司法節,發表了語重心長的談話;這是他對司法官情緒的安撫,也是對自己院長尊嚴與聲譽的維護。這番演說,雖稍嫌來晚了,但總比迴避得一乾二淨好。
許宗力在演說中引述了荷馬史詩奧德賽的寓言,稱海妖利用歌聲魅惑航海者,使他們忘情而觸礁葬身。他形容,外界對敏感案件的政治激情,就像海妖迷人而致命的歌聲,卻潛藏翻覆法治的暗流。他期許,司法官要能抵禦政治獵巫,也期勉民眾要像希臘英雄抵抗誘惑。
不可否認,海妖賽倫的歌聲是難以抗拒的;連許宗力自己都掙扎了一個月,才通過那道險惡海峽。我們不知道,許宗力是不是像奧德賽一樣把自己綁在船桅上,以抗拒海妖歌聲的誘惑。但如果連許院長都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才勉力渡過,那麼,他隨行的水手們在這段時間的驚心動魄意志動搖,將可想而知。
無論如何,許宗力重申司法獨立的意義,並呼籲司法官獨立超然,仍是意味深長的。尤其,面對一個仗恃總統任命特權恣意而為的「海妖」,司法官都不免動搖,又教民眾如何扮演希臘英雄?














聯合報社論/後吳敦義的國民黨,問題比想像複雜


2020-01-17 00: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前天舉行選後第一次中常會,黨主席吳敦義(前左)率領副主席及一級幹部總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中常會在場內外的抗議聲中,送走了吳敦義,並意外產生了一個外界陌生的代理主席林榮德原本由吳敦義親批代理主席的曾銘宗,因缺乏中常委身分,資格不符,最後轉任代理秘書長。從混亂的世代對罵場面,到黨中央對組織及程序的潦草和無知,不難想像這些年國民黨的螺絲已鬆脫到什麼地步。青壯派固然滿腔憤慨,但吳敦義走後,要重整國民黨的組織和路線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令人納悶的疑點有三:第一,依慣例,黨主席敗選請辭,理應由副主席暫代。國民黨有曾永權、郝龍斌兩名副主席,吳敦義為何跳過他們,直接指定政策會執行長曾銘宗代理?第二,中央黨部並非行政院,吳敦義卻自創「總辭」的提法,要率全體黨務主管同進退,這豈非故意造成黨部的運作困難?為此,代理主席林榮德還得打電話一一慰留他們。第三,依黨章及《人團法》規定,代理主席須具有中常委身分,吳敦義卻批示由非中常委的曾銘宗代理,且黨內上上下下無人提醒,反而是民進黨的柯建銘指出不妥。
由上述種種狀況,可知近年來國民黨不僅路線老舊、與社會脫節,更到了組織運作歪斜扭曲、難以正常運作的地步,遑論扮演在野制衡及戰鬥機器的角色。黨機器功能錯亂的問題,或許在吳敦義之前即已發生;但他上任後刻意培植親信,排擠其他人馬,使國民黨的運作無法有效支援立院黨團或執政縣市長的需求。在不分區立委提名招致批評後,吳敦義又在大選最後一個月驟然任命形象有爭議的蔡正元張顯耀出任副秘書長;這些失誤,都顯示他受到包圍而失去了耳聰目明。
對於這次選舉大敗,國民黨青壯派提出了要求改革世代交替的呼籲,包括多名形象派立委相繼宣布辭去中常委,以示不滿。相對的,有些未辭的中常委則反嗆,認為此際辭中常委是「最不負責」的作法。在此過程中,藍軍內部才赫然發覺,這屆中常委原應在去年十一月即完成改選,卻被悄悄推遲到今年三月舉行
事實上,觀察周三中常會的混亂場面,國民黨若要順利度過這次敗選後的盤整,進而推動徹底改革,那些已經宣布辭中常委的青壯派恐怕得重返戰場才行。否則,政治菁英盡皆缺席的中常會,改組定位更容易偏斜錯亂,無法力挽狂瀾。原因很簡單:改革需要的是參與,而不是抽離或疏遠。代理主席林榮德能否順利帶領這兩個月的過渡期,猶未可知;但他是企業界人士,而非熟悉政治生態的專業工作者,若沒有青壯世代居間發聲,未來兩個月的變數恐難以想像。
不可諱言,目前國民黨中常會結構已經相當扭曲,企業及社團人士比重過高具有民意基礎新生代政治人物反而擠不進去。久而久之,國民黨中常會變成了企業界或地方人士爭逐政治關係的會所,而非作為黨內反映民意、溝通政策、發動攻守戰略的場域。簡言之,中常會俱樂部化」,是國民黨大腦失調主因,也是藍營政策論述因應遲緩癥結所在;吳敦義選前會提出那樣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不能從中常會開始改革,後續的路線調整、接上社會脈動等等,都是空談。
兩年多來,吳敦義在「黨產會」的鍘刀下為黨籌措財源,並非毫無功勞。但他身為黨主席,把解決財務當成首要目標,卻忽略更重要的政治戰場及接地氣、年輕化等興革大計,仍難辭其咎。在後吳敦義時代,出現了林榮德的暫代,禍福未卜。重要的是,國民黨的興革,不能只有一群青壯世代在那裡嚷嚷,而需要更多以這個黨為念的不同世代加入行動。除了互嗆,他們必須要能對話討論,凝聚出新的主張。改革不必害怕嗆聲,怕的是寂然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