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台灣貿易邊緣化危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8663/web/

◆  聯合報社論/人民不信任執法,因為蔡政府濫權玩法
◆  聯合報黑白集/警局也變「東廠」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台灣貿易邊緣化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台灣貿易邊緣化危機


2020-01-05 23:2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總統候選人政見會上,韓國瑜市長和蔡英文總統之間,對「區域貿易協定」是否對台灣發展造成重大限制,有精彩的對話。韓國瑜認為,台灣未能參與經濟整合,無法享受關稅優惠,因此沒有未來。蔡英文回應,我國出口主力是資通訊產品,而我國是世貿組織成員,和一些國家簽署了ITA資訊科技協定),資通訊產品免關稅,故我們對RCEP國家出口有七成免稅,對CPTPP國家出口有八成免稅…,意味韓國瑜誇大了缺乏貿易協定對台灣經濟的傷害。
以數據而言,蔡總統似乎有道理。的確,我國於民國85年(1996年)底,在經濟部長王志剛任內,簽署了世貿主導的資訊科技協定」(ITA複邊協定,和其他簽署該協定的成員相互免除多數資通訊產品關稅;而我國對這兩大區域經濟組織成員的出口,也的確以此類產品為主,所以乍看之下,並非絕對需要區域貿易協定。
但若真以此種表象來看問題,就可能大大謬誤。事實上,和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上激烈競爭的東亞各國,紛紛在民國89年(2000年)之後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多數是兩國之間的雙邊協定,但東協十國除彼此間簽了協定互免關稅,另外集體和中國大陸(民國93年(2004))、韓國(民國95年(2006))、日本(民國97年(2008))、紐澳(民國98年(2009))、印度(民國98年(2009))等國簽了協定,也相互免除關稅;而日本和韓國更分別簽署了16和17個貿易協定,但台灣卻完全無力突破;連民國93年(2004年)已和新加坡完成諮商,但簽署名義卻因陳水扁總統堅持用台灣名義,導致破局而讓東協國家無法跟進,此後台灣的出口表現就節節敗退了
我們用清楚的數據來說明這種狀況:最近15年貨品貿易的出口表現,若以五年為一期分為民國92-97年(2003-08)、民國97-102年(2008-13)、民國102-107年(2013-18)三期,則三期的出口年均成長率分別為10.6%、3.7%和1.8%,貨品出口年均成長率已經由11%崩跌式地急速滑落到2%,也讓5%左右的經濟成長率跌落到掙扎徘徊在2-3%之間;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貿易出口動能幾乎完全消失。而分水嶺就是民國97年(2008年),因東協和中日韓都已分別簽署協定、自由貿易、排擠台灣了。面對這種頹勢,不令人毛骨悚然嗎?
沒錯,台灣高科技出口還不錯,但幾乎全靠半導體產業積體電路出口從民國92年(2003年)的1,505億美元躍升到民國97年(2008年)的2,556億美元、民國102年(2013年)3,054億美元,以及民國107年(2018年)3,340億美元,三期的年均成長率分別達到13.1%、7.3%和8.8%,十分亮眼;但傳統產業都難以再和鄰國競爭,例如化纖的聚醯胺(尼龍),即使在民國97-102年(2008-13)仍創出5.8%年均成長,但民國102-107年(2013-18)還是難擋大局、滑落到負5.2%。其他如小客車等機動車輛,同樣兩期也由亮麗的成長21.7%驟降到負成長9.6%;船舶業出口的沒落則加速進行,由負1.1%加劇到負7.6%。
近五年來(民國102-107年(2013-18)),台灣貨品總出口成長286億美元,但僅僅積體電路出口就增加331億美元,也就是說,若非積體電路表現亮麗,五年來台灣貨品出口將下降45億美元;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歸納,除了以積體電路為主的高科技電子業外,台灣依賴國際市場製造業其實是百業蕭條。這也是為何蔡政府說20年來經濟最好的時候,除了高科技電子業外,沒什麼人有感。而這種趨勢,和東協已分別和中日韓等競爭對手簽署貿易協定,當然息息相關。
因此,蔡總統說對RCEP成員國出口有七成,對CPTPP出口有八成,是免關稅的資通訊產品,其實正是沒簽署貿易協定,無力和他國競爭的結果;若現狀持續,資通訊出口比重會更高;而哪一天若近乎100%時,依蔡政府的邏輯,就是不必簽署貿易協定了,這不是很荒唐嗎?
然而,政府仍視而不見,迄今沒有任何積極作為,天天說「我願意」,就可以加入RCEP和CPTPP嗎?











聯合報黑白集/警局也變「東廠」


2020-01-05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法界人士指出,社維法有法定要件,並非所有假訊息都可裁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僅剩一周,社會氣氛格外緊張。今年尤其特別的是,各地紛紛傳出民眾因轉發網路貼文遭警方約談的情事,不少人甚至是被外縣市警局約詢,必須遠赴異地應訊。平民百姓為細故驟然面對衙門法網,都感到寢食難安,不知如何應對。
誰能料到,台灣的東廠如此活躍,「人民保母警察竟也搖身扮演起威嚇百姓的角色?且看這些形形色色的告發案件:一位民眾說,她的母親接到傳喚通知後就一病不起,她們家在高雄,卻要去台北開庭。另一位民眾說,只在蔡易餘與楊蕙如的訊息上按了表情符號,三天內就遭約談兩次。有些農民只是轉發立委的質詢影片,便被控違反農業金融法》,同案被告多達七十人。
民眾因轉發貼文而大量遭到告發,堪稱是蔡政府執政的最新創舉」:政府不僅把官告民當成家常便飯,更是把民眾的人權和言論自由視同糞土。即使在威權時代,也不曾看過如此濫用公權力來對付平民百姓的;不僅是漫無標準,甚至不知法的邊界何在?
這次蔡政府發動的「網路羅織」,從十一月起密集地出現,打擊對象對準了批評執政黨的群眾,約談日期都逼近選舉時刻。如此集中的狀況,當然會被質疑是在製造寒蟬效應,打擊對手。看來,蔡政府的「東廠」,已從促轉會的母體開枝散葉,繁衍到各個公權力機關而警局也變成東廠支部,怎不令人扼腕
東廠好忙,人民好怕













聯合報社論/人民不信任執法,因為蔡政府濫權玩法


2020-01-05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反滲透法強行通過,遭批綠色恐怖,圖為國民黨團戴黑色口罩抗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強行通過反滲透法,引發高度爭議。對此立法的程序和實質正義問題,曾下令「限期立法」的蔡英文總統只輕描淡寫的說,「相信執法機關會用嚴謹的態度執法」。這句話不但未能釋疑,反而引發更大的疑慮;人民疑慮,不只因為國家機器過度執法」,更因為民進黨政府濫權玩法」。
回顧民進黨過去四年執政,核心就是玩法」:若無法則造法修法若有法則枉法逾法;受害者上至合法政黨,下至升斗小民。《不當黨產條例》和《促轉條例》,就是「無法則造法修法」的最好例子,為了政治目的,不惜違反一切法治原則。
有此惡法,行政機關不但掌握凌駕司法的權限,還演繹如何把「雙重執法標準」發揮到淋漓盡致。只要顏色不對,不管是政黨或者民間團體,凡與國民黨歷史沾上邊的都上天下地追殺到底;但只要是民進黨或其黨友,諸如李登輝的台綜院或吳乃仁的台苯公司,都視而不見而所謂的轉型正義,也成了東廠鬥爭特定政黨政治人物轉型不正義」。
有法則枉法逾法的案例,也是接二連三。去年的卡管、拔管事件,儘管《大學法》和相關行政命令都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民進黨還是堅持不讓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甚至組成跨部會小組專責拔管,而其背後原因,也不過是管中閔「顏色不對」,曾在國民黨執政時當官而已。若非輿論的反彈,以及民進黨自己的演出荒腔走板,台大恐怕迄今還沒有校長。
近幾個月來蔡政府治理下的國家機器濫用法令箝制言論自由,把「枉法」推展到另一個高峰。儘管蔡總統又表示她相信警調都是依法辦理」,但最早發明社會秩序維護法新用途的,就是蔡英文、陳菊、蘇貞昌等民進黨高官,他們拿《社維法》散布謠言罪來箝制批評言論為加碼管控,蔡政府更以績效點數對警調既施壓又當誘因。但警調一方面要拿績效,一方面要迎合上意,還敢大動作「查綠」嗎?
任意曲解法令管制言論急先鋒,還包括農委會、中選會、外交部等諸多部會。民眾質疑民進黨政府要拿農漁會資金投資新南向,在以《社維法》舉發不成後,農委會竟研發新招,用刑責更重的《農業金融法》提告。而中選會更是緊盯所有韓粉、藍營的臉書社團,稍有批評就舉發提告,動用的武器級法令涵蓋《社維法》、《選罷法》、《刑法》侮辱公署罪等窮極一切法令,就是要堵住民眾批評的嘴
當然,無論是整肅政黨、卡管或箝控言論,最終大多由司法權裁判。但無論是部會或警調對上在野黨或升斗小民,本就不對等。像國民黨儘管能在行政法院勝訴聲請釋憲,但政黨運作已受影響;而民眾一旦遭鎖定,更是驚懼受怕奔波折騰。尤其司法院延宕釋憲又有「辦藍不辦綠」的英系監察委員虎視眈眈,就算司法最後一道防線沒有問題,被迫害者也早就受盡折磨
在《反滲透法》通過前,陸委會就表示,與滲透來源往來者,只要不犯該法所限制的遊說等五種行為,就不會觸法。問題是,遊說政治獻金等都是一般人民與團體的合法表意自由;以民進黨枉法、雙重標準的斑斑劣跡,很難令人相信不會拿來整肅不聽話者或政治不正確者,甚至任意冠上「被滲透」來惡整。就算最後司法判決可以還人公道,但僅是整肅過程和引發的寒蟬效應,就足以令人膽戰心驚,不得不向民進黨舉白旗了。
民進黨式的民主確實令人大開眼界,也見證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確實是打著民主反民主」。如果連《大學法》、《社維法》等原已少見政治爭議的法令,都可以被民進黨拿來整肅異己、打壓不同聲音,更具生殺大權的《反滲透法》也交到蔡政府手上,人民如何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