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穩定而有效率的政府-二議憲政\星期透視/民粹先行、精英治理與朋黨關係

◆  不甩民意 民進黨始終不變
◆  交長扮耶誕老人 打腫臉充胖子
◆  育兒津貼再擴大/年輕父母福音 立刻上路別等選後
◆  育兒津貼再擴大/提高生育率 光靠撒錢沒用
◆  反送中「只能擁戴小英」 40年前國民黨洗腦還魂?
◆  中共介入選舉?有證據再指控
◆  星期透視/民粹先行、精英治理與朋黨關係
◆  名家縱論/穩定而有效率的政府-二議憲政
◆  大屋頂下/蔡英文賴清德 誰馴服誰?再給蔡四年 附贈賴八年
◆  漫畫/多向大肌肉學習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穩定而有效率的政府-二議憲政


2019-11-23 23:4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表示,若國民黨明年僅50幾席,將爭取與親民黨、台灣民眾黨等泛藍其他政黨結盟,取得過半影響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日不遠,該是談談憲政體制時候。我們一路修憲形成的體制,已很少人說得清楚。特別是那些還停留在英式內閣制和美式總統制二分法的人。其實二戰後歐陸民主,在總結戰前許多經驗後,無不以建立穩定多元而又不失效率的體制為目標,回應各自社會經濟條件,先後出現兩個新的典範,德國政黨比例代表制法國半總統制有趣的是,我們摸著石頭過河,不知不覺又選擇了德法混合模式
德國模式精髓在於政黨國家,我之前已經提過。我們的不分區政黨代表、政黨補助,百分之五條款,乃至政黨解散等制,可說照單全收。此一模式對國會內閣制主要修正,就在建立有效率多黨聯合政府法國模式對國會內閣制的修正,則是在行政立法互動體制上,設置足以安定政局的實權總統,通過雙絕對多數總統和國會議員都需兩輪投票左右共治創設彈性,同樣可建立有效率多數政府而我們則是老毛病不改,只學人家制度表面,背後精神和原則,從來不想好好學習,更遑論實踐
我也談過政黨國家在我們這裡的變形,比如上億補助款都知道提領,國家忠誠政策人才回饋,就顯得不怎麼在乎,使得民主實質始終不脫選戰口號黨同伐異幫派政治。不僅如此,回到建立多元穩定政府初心,這兩種模式的政黨競爭都是先放再收,通過放手競爭才能展現多元,接著密集依民意展開協商,才能建立穩定多數政府。我們這裡看到的是:本該反映少數族群利益而力爭進入百分之五的小黨,歡快投入大黨不分區名單,退出政黨的大財團以分散風險方式送入不同政黨不分區名單,甚至還有默默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提名特權待價而沽的,這是什麼樣讓人發噱的政黨政治
半總統制就更不用提了。民國89年(二○○○年)三月十八日總統選舉,陳水扁總統以不到四十%得票率勝出,面對的是所屬政黨席次不到三分之一、委員任期也才過三分之一的立法院,該怎麼做?我在幾天後媒體發表的文章懇切建議他,依憲法精神在左右共治和聯合共治之間作選擇,等到的卻是他怒斥反對黨「整碗捧去」陰謀,決定建立既非法國也非德國模式的清流共治政府,不到半年就破局,所謂清流退場後,還是回到政黨基礎的少數總統和國會撐到最後。
接著的三任總統,因為任期和立委拉齊改革,大致上又能回到完全執政相對穩定局面。其間馬英九總統在爭取大位前,曾多次公開承諾會組成「多數內閣」,蔡英文總統在第一次選總統時也表示,如果當選將促成兩大黨合組大聯合政府,這次面對立法院民進黨的多數席次優勢,國民黨吳敦義主席也率先丟出在無法贏得立院多數席次情形,將與台灣民眾黨、親民黨合組自由民主法治聯盟主張。儘管這些承諾,考量更多的可能還是對當時選情影響,甚至個人政治出路,但從憲政體制精神看,當總統參選人可能要面對所屬政黨在國會中未能取得多數席次局面時,正因憲法沒有明文規定,憲政上又違反多數統治原則惡例,事前做出明確的多數組閣承諾,還是比較可取的作法。
我國憲法最高行政首長始終是行政院長,不是總統,但在國會多數成員和總統同屬一個政黨時,用大法官在釋字第五二○號解釋用語來說,民選總統經由其任命的行政院院長實現對其選民承諾,「毋迺政黨政治之常態」。但當行政院長只能在跨黨支持下才能穩定施政時,總統通過政黨機制跨府院決定政策的正當性就降低了,這時的總統應該要有憲法高度,像民國75年(一九八六年)法國密特朗總統一樣,除了國防、外交和兩岸事務外,只作政局穩定者。這也是我對韓國瑜的誠摯建議,希望他能明確承諾,在憲政體制實踐上做出歷史貢獻。








星期透視/民粹先行、精英治理與朋黨關係


2019-11-23 23:48 聯合報  周陽山/金門大學兼任教授
國民黨立委不分區名單爭議紛紛,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中)表示,過去的爭議都已定案了,呼籲大家靜下心來,明年還是要團結支持國民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94年(二○○五年)第七次修憲,國、民兩黨合作,共同設計出封殺小黨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將政黨不分區名單壓縮到立委總額三分之一,共卅四席。另外,將當選門檻定為百分之五,造成許多小黨因過不了門檻苟延殘喘、難以維生,遑論傳播政治理念、落實民主發展!
為防範民眾透過修憲改變選舉制度,兩黨進一步聯手,將修憲門檻定為選舉人總額之半數」,而不是投票人之半數,亦即需要九百五十五萬以上選民(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選民數)投票支持,方得修憲改選制,這是難上加難的超高門檻。
這也是今天政府口口聲聲,落實自由民主的最大反諷也就是說,政治上既得利益者藉助選制不公正立足點不平等,保障兩大黨既成優勢,同時限縮其他政黨公平競爭空間
其結果是,在民國105年(一六年)立委選舉中,有百分之十七選民支持小黨,因未達門檻其獲選票被重新分配給兩黨,其中國民黨多得二席,民進黨多得四席。至於時代力量和親民黨這兩個剛過門檻小黨,一共只得到五席不分區立委。
但今年情況或許會改變。首先,兩黨不分區名單都不像樣,遭致強烈反彈。民進黨方面,是由總統做莊密室交易公然派系分贓換言之,朋黨政治壓過政治理念鋪陳,還順便藉利益交換收拾小黨。無論是對綠營或中間選民言,都有一種「投不下去」的深層無奈感!
至於藍營情況,則更嚴重。國民黨內對吳敦義主席運作不分區名單,機關算盡、不顧大局的強烈批判,到瀕臨決裂程度!甚至可能出現「總統選舉」與「政黨不分區脫勾、分裂投票局面。果如是,選戰成敗就難預估了。
其他小黨不分區名單,有以下特色:
一、強調平民風格和弱勢族群代表性,也就是民粹先行、平民優先;
二、凸顯專家學者專業治理能力,也就是尊重專業精英、專家問政;
三、反映政黨領袖人脈和金脈,尤以郭台銘和柯文哲最明顯。
但是,由於前述選制先天局限,要跨過門檻並不容易。因此,眾小黨不分區名單恐怕仍是「叫好卻不叫座」,除非選民覺醒,刻意分裂投票,否則兩大黨仍將取得先機,並分得最大片版圖。
但是,今年出現過去罕見另一現象,那就是根據民調,目前仍有約四百萬民眾未決定支持誰可能原因有二:其一,是看大陸如何解決香港亂局,也就是觀察「一國兩制」最新動向。換言之,兩岸情勢與國安因素將決定投票的重要指標。
其二,則是從去年地方選舉的「討厭民進黨」,究竟能否轉化成「支持韓國瑜」?這是因為總統和市長條件不同,許多選民還需進一步觀察,才能做出積極決定
由此看來,民粹主義專業問政朋黨關係,將是決定選舉結果的最後關鍵









大屋頂下/蔡英文賴清德 誰馴服誰?再給蔡四年 附贈賴八年


2019-11-23 23:45 聯合報  黃年
蔡英文總統(右)日前宣布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為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賴配成局。若當選,蔡再任四年總統,賴任四年副總統,並成民國113年(二○二四)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可望再任八年總統。
因此,蔡賴二人心態存有一個基本認知差異。那就是:若勝選,蔡英文任內是為安排她的歷史定位;賴清德則是要為民國113年(二○二四)鋪路亦即,蔡將卸任走進歷史,賴想繼任邁向現實
就這層關係言,蔡的歷史定位將與賴緊密掛鉤
賴桀驁不馴,蔡二度試圖馴服他第一次邀他任閣揆第二次實現蔡賴配
蔡任賴為閣揆,但未馴服他賴始終自認較蔡優越。主因他標榜比蔡「」。他接任閣揆,雖申明「兩岸政策服從總統領導」,但屢言「我是務實台獨工作者,我主張台獨,在任何職務不變」。也就是說,賴尊重蔡為總統,但他「台獨金孫/台獨旗手」地位卻非蔡能匹比。最後,賴突襲式投入初選。
蔡賴配,是蔡第二次試圖馴服賴
這關係到蔡如何看自己歷史定位。而蔡的歷史定位,主要決定於她將為兩岸關係留下什麼遺產?第一、蔡甘不甘願成第二個陳水扁、第三個李登輝?還是仍然無法掙脫這個宿命?第二、不僅蔡自己能不能掙脫,也要看蔡是不是要使賴成為第三個陳水扁、第四個李登輝?
此次大選,仇中反中氣氛強烈,但台獨論述卻趨淡或更隱伏傾綠智庫全民調指出:在台近二千萬成人中,「台派」只三成三,「中華民國派」達五成八。而在民進黨認同者中,「台派」與「中華民國派」竟各占一半。
此徵兆,在大選中顯示綠營體質變化:賴初選落敗、呂秀蓮連署不足、時代力量趨解構、傾綠淺獨民眾黨出現、喜樂島泡沫化、一邊一國行動黨動靜不大,及林飛帆、范雲等投靠民進黨…。
蔡英文「中華民國台灣」論述,應當是反映綠營主流思維在此民意變化中的過渡。比如說,蔡國慶典禮上手持小國旗,這是第一次。而且,甚至蘇嘉全參加海外獨派聚會,及蔡所參加大選造勢,也出現小國旗。這些試探,都似乎隱伏著國家認同與兩岸政策操作。
蔡英文如連任,在兩岸政策上是「重開機」機會。她的「中華民國台灣」,大選時靠向「台灣」,但選後就不能不靠向「中華民國」。否則她走不出第二個陳水扁、第三個李登輝噩運。
這思慮,也許是促成蔡賴配原因之一。蔡為歷史定位找賴,你認為,她想將賴往「中華民國」拉?或想為賴走向「台灣(台獨)」鋪路?蔡賴配對選情是否加分其次,最主要是蔡必須將賴拉進體制,才有可能找到再次馴服機會。馴服賴,就可能鬆動獨派。是耶?非耶?
在民國97年(二○○八年),因陳水扁淪為廢墟的民進黨,是蔡救活的這是蔡無人能比的資產如今,就世局、兩岸及國內情勢言蔡若能引領民進黨在國家認同及兩岸政策上轉型則是她跳脫李扁宿命、創造歷史定位的最佳途徑亦唯如此,蔡才能救自己,救民進黨,救台灣
但是,現蔡選情看好,主因是習近平一國兩制談話,反送中風潮,及國民黨內訌,再加上大撒幣。可準確地說:蔡若勝選,不是因她的國家認同、兩岸政策、主權論述及生存戰略正確,或在民主、經濟治理獲得成就所致。而是靠習失手、香港動盪、國民黨自毀及大撒幣
也就是說,蔡若連任,在生存戰略仍是「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且民主、自由、人權演成雅各賓台獨專政」,更趨敗壞試問:蔡歷史定位是什麼?她仍將是第三個李登輝、第二個陳水扁。
近六成國人皆「中華民國派」,民進黨支持者有一半「中華民國派」。這是解嚴後,經過激盪淘洗民意,也是內外大局反映。所以,蔡若連任,她的「中華民國台灣」,理應向「中華民國」靠攏。
連辜寬敏都承認,國民黨政府保衛台灣、不被中共併吞上有貢獻。但辜沒說的是,直到今天,及未來,台灣生存必是在中華民國憲法及體制下始可維持。我再問:中華民國有哪點不比台獨強?
台獨對台灣主體意識喚醒及提升有貢獻。但台獨,如辜寬敏者迄今仍主張正名制憲,卻絕非可行國家生存戰略。辜等對台獨路線功勛不可磨滅,但是,在近六成是「中華民國派」下,如辜的光譜位置,其實與張安樂是在兩端同一刻度。
談到辜寬敏,民進黨若要轉型靠向「中華民國派」,可先調整人物典型,重建典範。史明、辜寬敏,可敬而遠之。鄭南榕則是蔡送給葉菊蘭的政治賄賂鄭的台獨,不敢提鄭的百分百言論自由,已被蔡政府踐踏。在這個「近六成中華民國派」趨勢,應回想施明德、許信良這些先知先覺的屈辱與犧牲,回憶「東西橋梁/強本西進」、「凍結台獨黨綱」、「中華民國決議文」,及「自由貿易島」類倡議。蔡應以「新典範」自期,為自己打造使民進黨脫胎換骨的歷史定位
回到中華民國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我們都在中華民國杯子裡喝水,蔡英文及民進黨就勿在杯子裡吐痰。
蔡賴配,使蔡的歷史定位將繫於賴。賴在初選敗給蔡,更大言不慚「絕不任副手」下,接受蔡賴配,既是對蔡「臣服」,理當協助蔡建立其新典範(如果蔡有心),而蔡也就不應再被賴挾持。然而,此時,賴仍表示:「護持台獨」、「理想不變,價值不滅」。倘係如此,將是蔡馴服賴?還是賴挾持蔡?
賴如只在台獨勝蔡,將是賴的悲劇,蔡的噩運,更是台灣大災禍。
此際,「中華民國派」選民要考慮的是:若再給蔡英文四年,是不是附贈賴清德八年?








不甩民意 民進黨始終不變


2019-11-24 00:52 聯合報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所特聘教授
從去年九合一敗選到今天整整一年,民進黨有變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十一月廿四日,國民黨奇蹟似的在地方選舉死裡復生獲勝,從原來六席縣市長,暴漲到十五席,而民進黨由原有十三席,跌落至六席!造成這起伏迭宕因素,歸結起來有表裡相扣二層表面是高雄韓國瑜效益外溢到全國,造成所謂韓流」;裡子則是討厭民進黨成全國最大黨,裡應外合給了國民黨翻身機會
好景不長,總統提名過程,國民黨在吳主席操盤下,內部裂痕至今未平,再來個不分區爭議名單,好像國民黨想篡「討厭民進黨」位置一樣!
其實,從去年此時到今天整整一年,民進黨有變嗎?民進黨變不變,可以多視角檢視。
很多人可能同意,它的選舉技術遠在各方之上,不要說國民黨望塵莫及,即便曾被賴清德讚為「百年一見政治奇才」的韓國瑜,目前似也招架不住民進黨挾充沛資源的全面黑韓,並釋放各種利多來收買人心!這方面可說,民進黨不帶人性只求勝選的打法,沒有變
在其他公共議題呢?民進黨及蔡英文有誠意向大家說明,爭取連任政策方向是什麼嗎?對目前的政策有調整嗎?對中國就是繼續嗆聲嗎?要不要打破兩岸僵局?支不支持兩岸領導人會面?自由經濟貿易區是否規劃推動?到現在為止,民進黨及蔡英文政府均迴避談,就靠抹紅黑韓這一招來當提票機這是蔡英文政府一直掛在嘴上要保障的台灣自由民主
其實,蔡英文政府似真的將自由民主包裝紙,且不說蔡壓過賴清德勝出的手段,用公權力打壓異己的東廠事件,更是「反民主」經典教材!更嚴重的是,攸關人民知的權利的公共政策方向,任何民主國家的主要政黨在選前要提出政策綱領,也會回應來自選民或民間社團的提案提問,以為將來執政,可被問責!政黨黨綱部分,只是綱領大要,當下關切議題,仍需民間社會提問,但蔡對這部分的基本態度,似是不願透明開放
以筆者與十數名教授聯合建置的iVoter議題立場測驗平台為例,此一平台旨在媒合與個別選民議題立場相近政黨或候選人,會先由教授專家擬出年度選舉重要公共議題,然後請參選的政黨及候選人表達贊成與否態度,經分析後,我們以兩個面向的十字圖,呈現政黨的立場座標。兩面向的橫軸是傳統的左右派,縱軸是兩岸關係的積極(或較和中)及謹慎(或謂抗中)。政黨議題立場分析結果的呈現,必須要選民先上iVoter網站也填答自己對議題的立場,才能與各政黨進行配對。
iVoter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即有政黨議題立場的徵詢填答,如國民黨、親民黨、時代力量等均填答,唯有民進黨不予回應!民國109年(二○二○)再推出,國民黨、民眾黨、時力及一邊一國等十二個黨均已填回,在十字象限上呈現有趣的分布,民眾黨及一邊一國都屬較右派並較抗中後者更強),時力如民國105年(二○一六)仍是左獨國民黨也不意外是右而較和中
民進黨仍是不變,不告知就是不告知










交長扮耶誕老人 打腫臉充胖子


2019-11-24 00:48 聯合報  陳立業/大學教授(台北市)
交通部長林佳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將屆,府院交通建設大放送,從民生所需的補貼機車、計程車購買費用,大至瘋狂啟動陸海空建設。近日因軌道建設爭議,交通部長林佳龍親上火線嗆聲,引發學者反彈及撻伐!交通部猶如選前打腫臉充胖子的耶誕老公公
在軌道運輸方面,若審視路線(網絡)興建對運量增長貢獻,以最受青睞的台北捷運經驗檢視。在民國101~104年(二○一二至一五年),新莊、信義、松山、土城等線陸續通車,讓曾是金雞母的北捷,亦深陷財務困擾,打算縮減悠遊卡優惠幅度。顯見即便連台北都成問題,遑論其他地區!
另,學者質疑桃園鐵路地下化,亦可從北捷經驗找到端倪!台鐵桃園路線問題,應為受迫鐵路切割、兩側發展受限,高架即可打通兩側發展問題。筆者僅想藉北捷環狀線、文湖延伸線及北市郊區中、高運量,以高架建設為例,提醒類似條件下的桃園鐵路,是否真有必要地下化?再者,台鐵每月巨幅虧損,日後債留子孫、全民埋單是我們要的嗎?
至於交通部去化自償率案件審查之重要性,勢必自食惡果。財政舉債高築早為公開祕密,政府無視問題,撇去縣市政府自償率,將同時失去運量是否能支撐,及財務是否能自足之指標;自償率絕非林部長所謂扼殺地方建設元凶,反而是公共建設重要指標
沒有縣市會不歡迎大眾運輸建設,縣市首長不用萬聖節時「不給建設就搗蛋」,就有接續而來選前「耶誕老公公」,自何樂不為?但蚊子軌道運輸難道無前例嗎?
交通運輸建設,平日即應考量經濟能力,規劃建設優先順序並首重實質效用,而非「選前」一次訴諸實現,政府切勿流於選票及民粹









育兒津貼再擴大/年輕父母福音 立刻上路別等選後


2019-11-24 01:06 聯合報  周玉娟/退休教育人員 (台中市)
蔡總統表示,未來四年,政府將照顧孩子的範圍擴大,津貼變兩倍,年齡加兩歲。 圖/取自蔡總統臉書

總統蔡英文宣布未來育兒津貼補助提高,並擴大為○到六歲。小英總統新政策,似跟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到六歲國家養」,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育兒補助六六六」的政策腳步,互爭年輕世代認同支持。
郭董霸氣全部養,雖有資金籌措爭議;不過現今藍綠陣營願意採納,融入較為可行又具體的方式,對於不敢生養的年輕父母,總是福音,樂觀其成。
孩子是台灣未來,大家一起照顧,想法正確。既然執政黨也認同,又何必等到大選過後下一任期才實施;相關部會應立馬規劃,籌措經費上路。










育兒津貼再擴大/提高生育率 光靠撒錢沒用


2019-11-24 01:02 聯合報  葉美霞/公退(彰縣和美)
育兒津貼擴大加碼,能解決「少子化」困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黑韓不斷的蔡政府,終於推出「○至六歲,國家跟你一起養」政見,乍看與之前郭台銘拋出政策雷同,只是為避抄襲之嫌,稍改成一道「好看的牛肉」菜色罷了!明眼人一看便知,又是慷納稅人之慨的大撒幣政策。
試想:要養小孩,即使如郭董所說全部由國家來養,也無助於讓百姓放棄不生、少養念頭,畢竟經濟不佳,父母連自己都負擔沉重呀!再說,○至六歲小孩有國家,六歲以後呢?這才是近年來「少子化」問題的癥結所在:孩子從出生的牛奶錢,到大學畢業所需的就養、就學的花費,至少兩百萬元以上吧,否則也不會有滿街要還學貸的年輕人呀!
更關鍵的問題,應該如韓市長所提的人民有錢人民有錢,要生養小孩絕對不成問題,那又何須國家陪著養呢









反送中「只能擁戴小英」 40年前國民黨洗腦還魂?


2019-11-24 00:58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台中市)
全國競總日前開幕,蔡英文致詞時特別提到香港反送中抗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反送中事件回台避難的台灣留學生,必須到台大等校旁聽,以免學業落後;有些人得借住別人家,有人住旅館,一切從頭適應。那些巴不得香港繼續亂,好讓他們支持的政治人物得利的人,如果他們家人是台生中一員,還會這麼想嗎?
有人說,「港府已被架空,反送中是中共在處理」,若如此,為什麼香港高等法院判決禁蒙面法違憲顯然,香港是有法治的,非中共管轄之地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美國密蘇里州發生示威抗議,警察第一天就施放催淚彈與塑膠子彈,並出動裝甲車。民國77年(一九八八年),台灣五二○農民運動,有幾十名學生被警察打得頭破血流。反送中如發生在台灣,當群眾丟第一顆汽油彈,這運動就結束了,因台灣不可能容許有人丟汽油彈;但香港非僅如此,甚至出現黑衣人搗毀店家恐怖場面。
有人說,警察不可進入校園!民國59年(一九七○年),俄亥俄州肯特大學學生抗議美國出兵柬埔寨,後因群眾開始搗毀附近商家,當地警衛隊進入校園,射殺四名學生。民國57年(一九六八年),日本東京大學學生因抗議實習醫師制度改變,長期霸占講堂,並封鎖周邊道路,校方只好請警察進入校園逮捕學生。
香港民主運動是條長遠的路,但年輕人等不了,也不接受香港灰暗命運,於是把憤怒一股腦發洩出來。他們展開城市游擊戰,但欠缺章法,才會攻進大學校園,被警方包圍起來,宛如甕中捉鱉。
台灣不少人譴責港警進入校園,然而當去年民進黨政府染指台大校長遴選時,這些人可曾抗議?許多人看網路轉傳片段資訊,竟然把香港比擬成中國新疆,好像警察與政府到處凌虐人民,甚至說反送中就要變成六四。他們這麼做其實是要導出「台灣人要支持反中的總統候選人,否則就會成為下一個香港」結論。
有人甚至說「值此時刻,必須擁戴小英總統,只有她才能領航台灣」,這跟四十年前國民黨洗腦宣傳,有何不同?
香港中大與理大,動亂過後成了廢墟何時才能回校讀書數百名在台大等校借讀的台生,都在等待一個答案











中共介入選舉?有證據再指控


2019-11-24 00:42 聯合報  黃瑞麟/媒體工作者(台北市)
外媒報導,有共諜5月入境打算影響台灣選舉;但移民署表示,經清查後,目前查無相關人士出入境資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前選前之夜壓軸戲,「抓到了,國民黨買票」;現在居然蹦出自稱在台、港、澳三地進行任務的中國大陸間諜的「共諜懺悔錄」,還表示曾協助捐給韓陣營二百八十萬美元,影響去年縣市長選舉。
還記得去年新黨青年軍王炳忠共諜案,也是炒作沸沸揚揚,最後證據不足無疾而終」。而今單憑這位王先生口述,又要把台灣選舉搞得翻天覆地,豈不是太小看台灣人的智商?
中共企圖介入選舉,雖時有所聞;然而選舉講究的是證據,連抓賄選都必須「錄影存證」,或當場抓到證據,否則,空口說「劇情」來影響選情,選民如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