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學學日本 明訂共享經濟遊戲規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609/web/

◆  聯合報社論/列寧式政黨卻要採「美式總統初選」?
◆  聯合報黑白集/衝衝衝也要有個方向
◆  經濟日報社論/學學日本 明訂共享經濟遊戲規則






經濟日報社論/學學日本 明訂共享經濟遊戲規則


2019-01-31 01:4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本月初在立法院的「如何處理非法日租套房公聽會」中,日租套房與旅宿業者之間互槓,旅宿業者希望政府能積極取締非法日租,日租業者則嗆說共享經濟是世界趨勢,他們會「愈挫愈勇」目前國內計程車與Uber之間的戰火尚在持續,第二場以旅宿業為戰場的專業與共享經濟業者之間衝突,似乎是愈演愈烈
專業與共享經濟之間是否能夠和平共存?共享經濟業者所主張的世界趨勢的確是事實。以世界最大日租套房Airbnb平台為例,已經在世界將近200個國家,6萬個以上的城市建立出租據點。Airbnb將自家閒置房間出租給旅客的概念,著實吸引許多住膩旅館,想深入社區體驗當地民情的國際旅客。如果台灣遲遲無法讓Airbnb合法化,甚至將之驅逐,將會對台灣發展國際觀光造成負面影響。
另外一方面,專業旅宿業者的反擊也是合情合理。首先,在台灣要設立專業的旅館或者民宿,都必須經歷漫長的行政手續,符合嚴格的建築法規與消防要求,並且守法納稅。而非法的日租套房業者並無這些成本負擔,自然可以低價出租,造成不公平競爭。
國內日租套房與旅宿業者的衝突看似無解,但是去年日本不但合法化了日租套房,最後還達成日租套房、Airbnb平台與旅宿業者之間的三贏,其經驗值得我們參考
日本政府首先以明確法律規範日租套房。去年6月中旬日本政府施行「住宅宿泊事業法」(簡稱民泊新法)。制訂法律的重點是,給予日租套房合法身分的同時,也明確日租套房管理者的法律責任,規定日租套房營業前必須通過審查登記,確保其建築與消防安全。
日本政府也在專業與共享經濟之間明確畫線民泊新法規定,日租套房一年之中出租不能超過180天此規定讓日租套房要作為一門生意,造成一定難度。日本政府態度擺明,如果要以出租套房為主業,那就請走向專業旅館業,如果要維持日租套房的營運,那就停留在副業兼差的程度。
日本政府此種日租套房不得成為主業收入的政策,與世界其他城市的規定相比還是比較寬鬆的阿姆斯特丹政府規定民宅整體出租每年不超過60天倫敦與舊金山都規定民宅出租一年不得超過90天巴黎則是規定120天的上限
此外,日本政府也確定「共享經濟不能建築在鄰人痛苦之上」的原則。日租套房深入社區,不管是社區出現一堆陌生人或是旅客的深夜喧囂,都會給社區帶來困擾。
因此有些地方政府限定日租套房只能在周末營業,京都市政府還規定,如果管理者沒有與旅客同住,也必須住在十分鐘內可以趕到範圍內,一旦旅客與鄰居發生衝突,可以馬上來解決。
在民泊新法實施之後,日本政府要求Airbnb刪除網頁上沒有合法登記的出租處。Airbnb完全配合日本政府的要求,一夕之間Airbnb的登錄住宿處減少了八成,同時Airbnb還準備了1,000萬美元的賠償基金,讓已經訂好房,卻發現訂房處已經消失的消費者可以得到滿意的賠償。Airbnb全面配合法律的態度贏得日本旅館業者好感,結果是愈來愈多的地區旅館公會與Airbnb開始合作,在其平台上登記出租,形成雙贏的局面
參考日本經驗,政府應該迅速制訂法規,讓日租套房與其平台合法化,促進台灣的國際觀光但是顧及公平原則,我們建議應該制訂出租日數上限,使日租套房無法成為業者的主要營利模式
至於想以日租套房為主業的業者,政府應該輔導其轉型為專業旅館,近年來台北市輔導近60家青年旅館取得合法登記,就是成功的範例。最後Airbnb也應提供各國合法化經驗協助政府制訂法規,並且在法律施行後,將不合法日租套房移出平台外,如此尊重當地專業旅館業者與政府政策的態度,才能讓共享經濟長長久久。








聯合報黑白集/衝衝衝也要有個方向


2019-01-31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左三)要求對非洲豬瘟議題上緊發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貞昌做事很認真,這點大家沒話說,光看他對非洲豬瘟議題上緊發條的方式即很清楚。但他做事得不得法,許多人可能就很有意見這從他下令旅行社須為陸客夾帶肉品「連坐」受罰,便一目了然
老實說,蘇貞昌要求違規旅客須「當場繳清」廿萬罰款才准許入境,其實已有些不近入情。但他又繼續加碼,要求國內旅行社負連帶責任,這馬上就暴露了他的「酷吏」性格。旅客出關後,接待的旅行社才看得到他們,要如何為他們入境前的行為負責?
也難怪,有人諷刺說,蘇貞昌再「衝」下去,恐怕得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下令違規旅客一律「拘留」處分才行
根據一份綠媒的最新民調,民眾對蘇貞昌就任閣揆以來的滿意度僅卅%,比起賴清德初上任時整整低了兩成這顯示,蘇貞昌的力氣沒有用對地方,至少沒有用在老百姓期待的地方例如,拚經濟方面,民眾就看不到蘇內閣有什麼作為。再如中央與地方的合作方面,外界也只看到部會首長在打官腔
上任半個多月來,蘇貞昌不改他「衝衝衝」的本色,也不斷以開直播的方式宣揚政令。問題在,人們看到的是「執行層次」的事務性指示多,而「決策層次」的政策性指示少包括經濟景氣陰影籠罩,能源轉型不知去從,空汙沒有改善,勞保黑洞惡化等,民眾仍聽不到蘇揆對這類大事有何想法
「衝衝衝」很猛很勇,但也總該有個方向吧!









聯合報社論/列寧式政黨卻要採「美式總統初選」?


2019-01-31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總統初選規則未定,有中常委建議採「美式開放初選制」,黨主席吳敦義裁定交智庫研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敗選後歷經黨政改組,對於明年總統大選似已逐漸定於蔡英文一尊,將於四月中確定人選。至於國民黨,除朱立倫、王金平公開表態參選,主席吳敦義的意向似乎也頗堅決。然而,國民黨迄今仍為初選規則反覆爭辯,日前更有中常委建議採用「美式開放初選制」,最後吳敦義裁定「交由智庫研究」再定案。選舉當頭才來另創制度,這是聰明過人,或算計太多
國民黨內對初選制度有明文規定,採「民調七成,黨員投票三成」其目的,在納入更多民意,以免黨員投票因技術性問題而失真但這項制度也有例外規定,如果參選人達成共識,也可採用其他方式進行。觀諸過去其他黨內初選,有採協調者,有採全民調者,亦有採民調與黨員投票並行者,不一而足。
最近國民黨內部對於應如何進行總統初選意見紛紛,不少人主張應該採其他公職初選最常用的「全民調」;但也有人擔心,全民調的缺點是對手陣營可能發動民眾謊報意向,使民調遭到誤導。在相持不下之際,國民黨日前有中常委在中常會中提出「美式開放初選制」之議,吳敦義隨即裁示由智庫組專案小組研究可行性。
依照這項提案,所謂的「美式初選」,將採「分區民調、分區黨員投票」的方式進行。但由於我國的剛性政黨和美國的開放性政黨不同,黨紀及黨員資格認定差異很大,這和真正的美式初選仍有相當距離最大不同在,美國是採取「公辦初選制」,且未納入民調。因此,國民黨這次提出的「美式初選」,只能算是名詞套用。
事實上,所謂「開放式初選制」,在台灣並非頭一遭。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民進黨總統初選,以及民國87年(一九九八年)新黨的立委初選,都曾採取類似制度。從過程來看,都因遭到許多不當動員而對提名造成影響從結果來看,也未達到原先預期的效果。因此,國民黨擬採美式開放式初選,其動機自然引發質疑。
更可議的是,吳敦義裁定將這項制度「交由智庫研究」,究竟合不合理?按理,國民黨已有既定的遊戲規則,那麼初選即應以現有制度為準。尤其,吳敦義本人也躍躍欲試可能投入初選,因此他的裁示難免招致「量身打造」的質疑。不僅如此,又傳出有中常委將建議「提高黨員投票的比重」。這類放話頻傳,都顯示藍營對總統初選制度的爾虞我詐,已掀起內鬥。為了總統初選規則,國民黨內已如此爭執不休,一旦進入短兵相接,勢必更埋下衝突的導火線。事態若更進一步,黨中央若果真決定改變初選規則,即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和分裂。
回顧過去六次總統直選,國民黨其實都不曾真正進行過多人競爭的黨內初選。其中,民國85年、89年、105年(一九九六、二○○○和二○一六年)都曾因提名紛爭,造成黨的分裂及形象受損。這次,倘若總統初選再重蹈覆轍,早已不再「家大業大」的國民黨就算不分裂,要如何面對外界和黨內的質疑?
直言之,如果國民黨真的有心改革總統初選制度,首先應該把黨中央的手抽出來,儘快啟動明年總統初選的作業程序,開放所有登記參選者提出建議,進而聽取各方意見,取得共識。一旦所有參選人都認可的遊戲規則出爐,就必須按表操課,不要再搞小動作。如果黨中央仍對現有初選制度有意見,必須依程序在黨內規章內修改,亦應訂定「日出條款」,排除明年總統大選的適用。如此,才合乎公平原則,讓所有參選人和民眾都心服口服。
初選的目的,就是要產生最可能勝選的人;國民黨必須利用這個機會,展現新的面貌,證明自己不再是那個家父長的政黨。如果內裡仍是「列寧式政黨」的威權心態,卻空言追逐美國政黨的開放式初選,那不啻緣木求魚

【重磅快評】是誰強迫經濟部跪地、民眾付贖金?

◆  【即時短評】尊重公投 但恕難照辦?
◆  【即時短評】「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看民進黨兩套標準
◆  【重磅快評】蘇內閣對離岸風電商大讓步 接誰的地氣
◆  【重磅快評】是誰強迫經濟部跪地、民眾付贖金?
◆  【重磅快評】國民黨的老神在在和愚蠢只有一線之隔

◆  【重磅快評】韓國瑜彎弓 哈佛講台射日?
◆  【即時短評】蔡政府放了故宮吧!讓藝術起死回生
◆  【重磅快評】不告而取還理直氣壯 大考中心別再秀下限
◆  【重磅快評】朱立倫的洗溝球 撞開藍營茶壼風暴
◆  【重磅快評】百日了!蘇貞昌怎能忍受普悠瑪亂局延續
◆  【重磅快評】智商號稱157 柯文哲敗選檢討真彆扭
◆  【重磅快評】柯文哲的最大絆腳石:沒有中心思想
◆  【即時短評】補選綠藍白現形 2020都欠火種







【重磅快評】是誰強迫經濟部跪地、民眾付贖金?


2019-01-31 14:50 聯合報  主筆室
離岸風電發電機。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方案,蔡政府演完砍價劇本後,也就不再矯情作態,逕自跪地讓步,還保證特勤護駕、綠燈直亮,終於換得風電外商略讚有進步,勉強接受經濟部膝蓋一落地,依不同估計,全民最少要多花一千四、五百億
蔡政府被非核意識形態綁架的能源結構,亟需綠能補洞;風電外商既然不是吃素的,只好由全民割肉獻祭
按照劇本先降後升的新費率,雖然優惠幅度超乎市場預期,風電外商在「勉強接受」的同時,仍然回頭放話可能壓縮國產商利潤;這還是在挾持蔡政府用來供養外商藉口的那個尚未成型的風電本土產業鏈。
至於先前揚言撤資台灣的沃旭能源,只鬆口表示,後續將在能取得籌設許可、完成在地產業關聯性計畫,以及簽署購售合約等重要前提下,做出最終投資決定。這也是在嫌經濟部繞過地方政府,提供特警開道,一路綠燈直達的保證,喊得不夠大聲
蔡英文曾經保證電價不大漲,經濟能源學者則估算,拍板的新費率恐將帶動電價上漲超過10%;蔡政府念茲在茲建立風電本土產業鏈,科技法律學者則質疑,用這麼昂貴的購電價格究竟能保證可以換得什麼?至於說好還有新商業模式和新金融產品,銀行業卻更擔心開發商賺飽就落跑,爛攤留銀行。
其實民眾早就透過「以核養綠」公投,為蔡政府的僵化躁進的能源政策解套,讓蔡政府可以合理調整能源結構目標,更讓經濟部取得極大籌碼與餘裕空間,可以好好談判,爭取合理購電價格,確立並健全各項綠能產業鏈。但蔡政府還是辜負並踐踏民意,寧願向風電外商屈膝,急切之情,溢於言表
蔡英文去年說「台灣經濟處在過去20年來的最好狀態」,經濟部更舉證歷歷。這些氣球早被戳破,民眾要求真正的「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選後連民進黨的台南市長黃偉哲都表態力挺韓國瑜的「政治0分、經濟100分」,民眾卻仍被迫要為民進黨的非核意識形態,繼續付出高昂贖金。
蔡政府拿出跪地割肉的最大誠意,留住了大家都知道本來就捨不得離去的風電外商,但接下來,上漲的電價、不穩定的供電、金融的風險,以及未解的「以肺發電」,套句段宜康和柯P的台詞,民進黨未來選舉還會有很多「戰犯」






【重磅快評】蘇內閣對離岸風電商大讓步 接誰的地氣


2019-01-31 17:14 聯合報  主筆室
離岸風電發電機。圖/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主導下,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審定會昨天通過今年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事前不少金融業者、能源學者呼籲政府應本於專業,堅守去年預告草案的每度5.1元的費率,結果卻是完全倒向業者,證明這個號稱「接地氣」的蘇貞昌內閣,接的是業者的地氣,而非全民的地氣。
經濟部去年公告今年的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從去年的每度5.8元降為5.1元,引發離岸風電開發商大反彈,以撤資、中止合作為由,要脅政府必須「維持現狀」。問題是,不少能源學者指出,5.1元費率仍是全球最高的收購價格,沒有再往上調高的道理。
儘管審定會中不少委員質疑費率過高,但最後還是將今年的費率調高到5.516元,草案原本取消的前高後低階梯式費率也恢復,年發電量上限則從3,600小時增加為4,200小時。也就是說,開發商在會前的3大訴求經濟部統統埋單
或許經濟部會認為,昨天的審議結果並未「完全」對開發商讓步,因為開發商「要一塊」,經濟部只「給五角」。問題是,這些讓步換來的代價符合比例原則嗎? 
經部官員說,訂出這樣的躉購費率是參採「具公信力、可佐證資料」的結果,也要讓再生能源業者有「合理利潤」。然而,這些參考資料是誰提供的?可佐證資料是否足夠?況且經部採取的丹麥、英國和德國等案例的物價和勞動成本都高於台灣,這部分是否有納入考量最後,是誰決定廠商的利潤是「合理」或「超額」? 
以今年將有沃旭、CIP等5家離岸風電業者共3,108萬瓩與台電簽訂購售電合約計算,20年保證收購下來,全民電費支出將比原本預告的5.1元多出1,380億元。而工商協進會也質疑將造成今後20年電價上漲,企業、全民負擔增加
從去年政府各單位展現高效率幫離岸風電業者一路開綠燈走行政程序,到昨天在躉購費率大讓步,原因只有1個,就是為了達到蔡政府民國114年(2025年)綠能占比兩成的政策目標,這也讓業者可以趁機漫天喊價,全民因而負擔電價上漲、物價波動的代價
扁政府推動「限時限量」的二次金改,結果搞得國內金融業烏煙瘴氣,扁家也趁機大撈特撈如今蔡政府在能源政策重蹈「限時限量」的覆轍,而錯誤的政策和貪汙一樣可怕






【即時短評】「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看民進黨兩套標準


2019-01-31 20:09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即時報導
台中市副市長楊瓊瓔(左三)今天宣佈「微調」,敬老卡每月1,000元點數不變,搭計程車全額補助改為每趟補助50元,看診只補助部分負擔50元。記者喻文玟/攝影

去年選舉前夕,前台中市林佳龍「加碼」敬老愛心卡功能,每月1,000元補助新增讓長輩可以坐計程車、看病付掛號費,把敬老卡「刷飽、刷滿」是持卡人的福利,對市府而言成為沉重的財務負擔
如今市長盧秀燕上任,副市長楊瓊瓔今天宣布「微調」,敬老卡每月1,000元點數不變,搭計程車全額補助改為每趟補助50元,看診只補助部分負擔50元。
台中市民進黨團隨即痛斥:「盧秀燕大開倒車,影響長者權益!」質疑大幅限縮使用範圍,怎麼會是「補助不減少,政策會更好?」
社福議題一直是藍、綠台中選戰的「延長戰」。4年前強、龍在托育政見也交鋒,胡志強的平價托育政策是每人每月2,500元育兒津貼,年齡擴大到5歲。連任失敗後,林佳龍強硬的說,「這是胡志強競選承諾,他沒必要兌現!」他的托育一條龍要送托才有補助。
當時社會局長呂建德馬上任第一場記者會就爆出金句:「冤有頭債有主,林佳龍根本沒做過這種承諾,誰家的孩子誰抱走!」
記者對於「誰家的孩子,誰抱走」這句話,猶言在耳。平心而論,敬老愛心卡的「擴充」功能並非盧的政見,若照前市長林佳龍的標準,「誰家的孩子誰抱走」,民進黨團有資格譴責嗎?
台中市目前有資格領敬老愛心卡有42萬名長輩,實際發卡38萬9,145張,若全額刷滿每月須支出3億多元,全年上看40億元,「林佳龍生下來的小孩」今年只編列2.89億元,初估第一季就不夠用,他即使連任也根本養不起
去年選前台中市國民黨團就痛批,林佳龍的「敬老卡擴充功能」是取消老人健保的「贖罪券」;台中市民進黨團當時不監督預算編列問題,擴充功能恐造成的財政黑洞,一聲也不吭,現在跳出來譴責盧「大開倒車」?
盧秀燕競選政見就是恢復老人健保,如今她願意「承擔」林佳龍敬老卡擴充功能這張支票,「續養這個孩子」,民進黨團怪盧「開倒車」根本是兩套標準。
社福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都是一個難解的題,給出的承諾,只要刪減,選民不問藍、綠,認知的都是「政府」,台中市現在舉債已到天花板,若要維持對市民的承諾,大家都必須共體時艱、理性討論,否則永遠都是債留子孫








【即時短評】尊重公投 但恕難照辦?


2019-01-31 22:41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經濟部31日發布最新能源政策檢討,能源配比照舊,核電不使用,核電廠不可能延役或重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今天公布能源檢討報告,回應去年11月24日公投結果。但「以核養綠」公投,只刪除電業法「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的年限框架,行政院依然強調「非核家園的總目標不改變」;而「燃煤年減1%」公投,經濟部雖表示2年內不再新擴建燃煤機組,卻也預告民國110年(2021年)之後就「無法達標」。公投結果無法改變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去年九合一選舉揭曉後,當時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第一時間請辭後決定暫時留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短期內會依公投結果完成相關法案,積極回應人民期待」。當時他還強調「我是正面看待公投,我是民主萬歲的人」,也讓外界揣測,公投結果會不會讓民進黨政府順勢扭轉遭逢困難的能源政策?
不過,從經濟部花了2個多月完成的能源檢討報告來看,民進黨政府雖依據公投結果作了些許調整,但非核家園的方向完全沒有改變;即使電業法修正之後,不再限定「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然而,經濟部宣布「核電廠不延役,核四不重啟」,也等於民國114年(2025)就「自然」達成非核家園,公投提案人想要「以核養綠」也成白搭
探究原因之一,不能不說公投提案本身已先存在瑕疵,讓行政機關「有漏洞可鑽」。因為,「以核養綠」公投主文是:「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公投雖然通過,行政院也提案刪除該條文,但核電廠是否停止運轉,仍屬於行政機關權責主張「以核養綠」者就算覺得經濟部「取巧」,但除非公投主文改為限令核電廠必須延役,否則也只能徒呼負負
至於「燃煤年減1%」公投,也面臨「能源配比」無法完全配合的困境。即使公投通過,行政部門一句「無法達標」,似乎也莫奈他何
只是,行政部門固然有其難處,但政府對於公投,口口聲聲強調「尊重公投結果」,卻又未能竭盡全力依公投結果施政,也難怪有人質疑「公投」只是政治人物運用的工具
民進黨當年高喊「公投」,獨派團體「喜樂島聯盟」今天則大動作發表公開連署信,催促蔡政府修正「公投法」,要完成台灣獨立、正名及制憲。但看看「以核養綠」的公投結果,所謂「 民主萬歲」的公投,莫非只是說說而已?








【重磅快評】國民黨的老神在在和愚蠢只有一線之隔


2019-01-31 11:11 聯合報  主筆室
國民黨處理2020總統初選引發爭議。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高彬原攝影


面對黨內建議盡快辦理總統初選,國民黨中央說,4年前國民黨情況更糟,總統初選也是4月公告、5月領表,今年沒道理特別提前。看樣子,國民黨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把總統初選延到五月以後才處理。
國民黨的算術沒錯,民國105年(2016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確實是4月才啟動,5月領表,6月中旬完成初選民調,7月中旬正式提名。不過別忘了,當年之所以提名時程一拖再拖,是黨內始終等不到重量級人物出戰,拖到等不下去才啟動提名。可如今國民黨已經表態要選的,至少就有朱立倫和王金平,吳敦義也不太可能不選,時空環境大不相同。
再看看過去幾次總統大選國民黨的提名時程。扣除馬英九連任的民國101年(2012年),民國93年(2004年)連宋配,前一年的3月就完成了提名;民國97年(2008)的馬英九,前一年的5月底就完成提名。而且這兩次總統大選,都是3月舉行,不是現在的1月投票,等於多了兩個月的準備時間。
唯一的例外,是民國89年(2000年)的總統大選。當年一直到民國88年(1999年)8月底,才正式提名連戰參選。但大家記憶猶新的是,當年延遲提名的背景,是黨內有連宋之爭,幾經協調未果,又不願初選,才使得提名作業延後。
所以,國民黨引「前例」來為自己拖延提名時程辯解,可說完全站不住腳。既然如此,國民黨顯然是對選情很樂觀,老神在在,認定總統大選必勝,才敢於只給自己的總統候選人不到半年時間打選戰吧?
但事實不然。國民黨的情況再好,也好不過民國97年(2008年)。換句話說,拖延選舉時程,只是為了政治目的為拖而拖,簡單的說,就是「以拖待變」。尤其現在又加上要智庫研究「美國式初選」,不到七八月,大概搞不定。而且經過這番折騰,國民黨大概也自己內戰得一團混亂了且內傷嚴重了吧。
國民黨對初選時程的老神在在,凸顯的只是自己的愚蠢,因為愚蠢所以只看到私利,因為愚蠢所以甚至不惜把整個國民黨拖下水愚不可及的國民黨,就是沒從過去的歷史得到任何教訓

聯合筆記/民進黨又要制憲了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609/web/

◆  吃碗內看碗外 柯神不神 恐泡沫化
◆  風電割地大退讓 民眾無力
◆  聯合筆記/民進黨又要制憲了嗎?
◆  多元、多重、多樣…無論先來後到 都能「成為在地」
◆  補兒虐破網 弱勢社工 政府挺多少?
◆  SOP疊床架屋 能改善醫療疏失?
◆  被總統出賣 情報員好悲哀
◆  漫畫/經濟貨車上路…擋得住嗎?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民進黨又要制憲了嗎?


2019-01-31 00:13 聯合報  林修全
賴清德近日突然又迅速拋出制憲主張,並強調「現在時機已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又要制憲了嗎?每次到總統大選前一年,這個話題總是再度被挑起,是時機一直尚未成熟?還是單純為了選舉操作?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卸下閣揆職務後,海闊天空,可努力達到「務實台獨工作者」的目標,他日前在參加獨派活動時,大聲疾呼台灣制定新憲法的時機已到,直接挑動最敏感神經。
民進黨喊制憲許多年,最直接一次是民國92年(二○○三年)底。當時,因為陳水扁在第一任就職高舉「四不一沒有」主張,獨派人士深感失望,陳水扁後來尋求連任,先行整合綠營勢力,下了一帖猛藥,在總統大選前一年,拋出民國95年(二○○六年)要公投制憲。
打出這張牌後,深綠人士立刻歸隊,但陳水扁順利連任後,隨即對外承認,要將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他無法做到,甚至直言「不能騙自己,也不能騙別人」
但到了謝長廷參選總統時,在民國96年(二○○七年)卻又再度聲稱,五年後可以完成正名制憲。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公投辦了多次,卻沒有一次和公投制憲有關,甚至公投法修法時,都不敢對統獨議題放行。
綠營內部自己很清楚,若真的推動制憲公投,對外來說,美中台關係會緊張,台灣將成為麻煩製造者,對內而言,是把政治光譜推向更極端,不利於選舉,整體局勢發展,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蔡英文總統執政近三年時間,始終不願去觸及「制憲」、「正名」等議題,對「修憲」的回應都顯得十分保守,深怕外界拿來炒作,民進黨主席卓榮泰也認為,社會尚未有共識。
但獨派人士早對民進黨維持現狀感到極不耐煩,不論公開場合或私底下,蠢蠢欲動。賴清德選此時高調倡談制憲,背後經過深思熟慮,因為他的相關言論,不僅能刷出他個人存在感,同時能繼續拉攏獨派人士的支持,也成為他邁向下一步、更上一層樓的力量。
然而,主客觀環境早已更迭,獨派人士到底能發揮多少影響力,包括民進黨內部不少人都打上一個問號,賴清德的制憲說,雖然喊得震天價響,依然是在同溫層裡取暖,而且這個老哏每隔幾年,都會被拿出來操弄一次,效果早已大打折扣,選民恐怕只是看看熱鬧。









被總統出賣 情報員好悲哀


2019-01-31 00:44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李登輝在1996年總統大選期間,嗆共軍「啞巴彈」,使得情報人員遭到逮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情報員是非常特殊行業,兩岸敵對爭鬥誠然是大時代的遺憾,這群人出生入死,不知何時會「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一旦為國捐軀,只有代號,沒有姓名,有的連入祀忠烈祠都不可得如同解密不久的「黑蝙蝠中隊」,歷經數十載方得重見天日
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前總統李登輝公開說,中共發射的是「啞巴彈」,使得情報人員遭到逮捕,深陷牢獄甚至遇害。日前姚嘉珍、楊銘中兩位被判廿年的情報員刑滿先後獲釋,一生精華歲月在牢獄中度過,想來何等無奈。
民國93年(二○○四年)總統大選時,陳水扁說中共有四九六枚導彈對準台灣,如此精確的數字,中共懷疑有人洩密,因而逮捕卅餘名台諜。為了選舉置官兵生死於不顧,印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些遭到背叛的情報員,緊守「死間」原則,希望國家給予支持。誰料「壯志未酬身先死」,插刀的居然是「自己人」;不是「光榮殉職,為國捐軀」,而是被國家元首出賣,滿腔熱血化成灰燼,不禁讓人感到心寒。
國防部軍情局曾邀請媒體參觀被視為聖地的「忠烈堂」,堂內供奉五千名烈士,包括因為李登輝「啞巴彈」之說遇害的共軍少將劉連昆及大校邵正忠,想起國軍情報員的遭遇,不禁令人感慨。
看看兩位前後任總統,李登輝依然活躍在政治圈,領著國家的俸祿;陳水扁貪瀆犯罪,保外在家休養,面對因他們而遇害的英靈,至今沒有一句道歉,有這樣的前總統,真是情報人員的悲哀

李清志/逆旅之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逆旅之域
◆  劉維公/環購:改變世界的消費實驗
◆  施振榮/微笑曲線「由右引左」突破盲點
◆  葉銀華/純網銀與金融生活

◆  馬凱/一個台灣人民致兩岸領袖書
◆  陳亮恭/住宿型長照機構的原罪?
◆  薛承泰/18萬嬰兒的危機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兩岸篇)
◆  方祖涵/被秤斤賣的隱私權
◆  趙春山/國民黨何必為九二共識畫蛇添足
◆  蘇蘅/老狗瘋學新把戲 網紅劇熱映

◆  黃介正/朝野都要正視對美工作
◆  王正方/台灣會自動解體嗎?
◆  洪蘭/失禮不能當作率真
◆  盛治仁/發揮正能量 讓選舉變良性競爭
◆  葉銀華/分析上市櫃公司 不可忽視的重點
◆  林中斌/川普逆勢頓增 剋星華倫入場
◆  嚴震生/See you later translator

◆  王健壯/辣台妹在路上撿到一把槍
◆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熱情
◆  沈呂巡/美國慢半拍,口譯哥作啥?
◆  馬凱/何不試一下完美的消費券?
◆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  謝哲青/失去的信任,要怎麼找回來?
◆  梁啟源/離岸風電躉購價格可以這麼訂
◆  方祖涵/球場開創的城市新局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李清志/逆旅之域


2019-01-31 00:08 聯合報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忠泰美術館展出「逆旅之域」,藝術家羅懿君的作品「航向未知的家」。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羅懿君的作品「航向未知的家」。 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旅遊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顯學,年輕人去流浪尋找自我,上班族放下工作家庭,去進行一個人的省思之旅,都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生活儀式;但是旅行移動這件事是否真的是如此浪漫?旅行是否是生活問題的萬靈丹?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重新思考與檢視。
之前去參觀忠泰美術館的「逆旅之域」藝術展,展覽名稱源自於李白的詩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逆旅」一字代表著「短暫的居住之所」,或是我們旅行中的客店策展人黃姍姍認為,人類在世上移動,不一定是歡樂的旅遊,許多人其實迫於生活與戰亂,何處是永遠的歸屬,或許永遠也尋獲不了這是一檔十分有深度的展覽,具有強烈的省思性與寓意
展覽英文名稱「The Flying Land」,靈感雖然是源自於「漂泊的荷蘭人」古老歐洲傳說,但是卻讓人聯想到「飛地」這個地理名詞,所謂的「飛地」指的是國與國之間的曖昧地理邊境狀態,居住在其中的人,經常處於一種漂泊的狀態,不知道自己的歸屬何在
忠泰美術館展出的「逆旅之域」中,藝術家羅懿君所創作的「航向未知的家」,五艘以香蕉皮貼覆的小船,述說人類移動、貿易的歷史,同時也隱喻著現今國際難民的漂流處境;艾佛雷多&伊莎貝爾.阿奎禮贊(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夫妻檔藝術家的作品「末班航機」則是以一千多隻移工穿過的夾腳拖鞋所編織組構而成的巨大天使翅膀,看似繽紛的飛行旅程,卻是許多移工的血淚辛酸。
我對日本藝術家西野達所創造的作品「大砲花瓶」特別感興趣,看似普通的居家空間,桌上的兩瓶花,竟然是以前海軍陽字號上的四○快砲砲管,整個房子一樓空間就是整座四○快砲,砲管垂直向上,在二樓空間只露出兩個花瓶般的管狀物。砲管插上鮮花,似乎代表著和平的訊息,不論如何,這座四○快砲也喚起了我以前在左營海軍服役的記憶。
我服役時,在左營海軍新訓中心時都會操練五寸砲與四○快砲的砲操,特別是兩手抱著五寸砲沉重砲彈,被罰交互蹲跳時的痛苦感覺,至今難以忘記!當然這些過去在陽字號驅逐艦上的重要武器,後來都因為過時被淘汰,五寸砲換裝為七六快砲,四○快砲也被方陣近迫系統所取代,那些過時的老骨董就被隨便放置公園陳列,美其名是展示陳列,其實就是任其生鏽毀壞,十分可惜。
原本被安置在圓山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裡的四○快砲在美術館與國防部多次交涉後,終於同意借用讓藝術家使用。藝術家利用廢棄武器大砲打造藝術作品,等於讓這些過時遭淘汰的武器有了重生的機會,而且從殺人的血腥武器,成為富有藝術價值的創作,可說是極富和平意涵的作品。
事實上,藝術家西野達就曾多次包裝世界各地的城市地標,成為客房內部裝飾品的創作,最有名的就是把新加玻著名地標魚尾獅包在房間內,形成一個有巨大魚尾獅雕塑的特色住房;他也曾把紐約曼哈頓的哥倫布雕像包在房間內,讓這座客房成為有真正哥倫布雕像的主題房間。
最近藝術家KAWS 的作品占據了整個中正紀念堂廣場,接下來或許也可以請藝術家西野達把蔣公銅像包成一間有巨大蔣公頭像的套房,還可以限定時間高價出租,肯定會造成大轟動!成為台北最受歡迎的觀光特色吧?

名家觀點/抓住引資回台的機會

名家觀點/抓住引資回台的機會


2019-01-31 01:47 經濟日報  黃士洲(作者是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副教授)

因應美中貿易戰與中國大陸製造成本高漲,資金與生產逐步撤出成為台商趨勢,國內也有引資回台投入產業創新的政策,現階段由財政部主導,擬發布行政函釋,分數個步驟來認定台商資金構成性質、區分課稅年度、確認稅務居民身分並檢視申報情形。
簡單的說,就是依循既有課稅與查核規則來進行逐案審核。然而,台商資金當初匯出的原因與後續運作,往往為時久遠、很難考證地一清二楚,這時應不應課稅,到底由納稅人還是稅官舉證?就算要繳稅,可不可適用主動申報的免罰待遇?先釐清這舉證責任與漏稅罰問題後,才能指望台商資金鮭魚回流。
國際產銷鏈重組的契機,不乏國家積極擁抱。上周一場歐洲法律與稅務論壇,有荷蘭知名稅法教授分享,荷蘭身為歐盟會員國,有綿密租稅協定網絡,台商若在荷蘭設有員工、辦公處所的實質營運的總部/控股公司,透過該荷蘭控股公司在歐盟境內從事轉投資、設廠或經銷商品勞務,賺來的轉投資收益經由荷蘭匯回台灣,一概免辦稅款扣繳。其次,要轉投資美國,荷蘭控股公司比起英屬維京或開曼群島,也可減低被查稅、雙重課稅風險。還有,荷蘭優化加值稅進口退稅手續,成品或零件進關之後,廠商備齊資料申請,一個月內可獲退稅,便利營運資金周轉。
另有會計師分享輔導台商全球布局經驗,強調台商過度重視所得稅高低,傾向移往勞動成本低且提供租稅優惠的國家。不過,在貿易戰的格局中,所得稅負優惠無足輕重,反倒是加值稅、懲罰性關稅、反傾銷稅、反補貼稅等,單一樣動不動都是貨價的20%以上。倘若是貨物的原產地、貨號出了問題,或是付掉的加值稅退不回來,財務損失得花好幾年利潤才能填補。最近的例子,歐盟自去年7月起,對中國大陸出口的電動自行車課徵五年、高達27.5%的反傾銷稅,逼得國內自行車大廠不得不重組生產鏈,擴大台灣與歐洲在地的生產規模以資因應
《美國新聞》(US News)與華頓商學院合作,發布民國107年(2018)最適合創業的國家排名,在綜合考量行政效能、生產成本、貪腐程度、稅制優惠與政府施政透明度等五項指標後,第一到六名分別是盧森堡、瑞士、巴拿馬、瑞典、丹麥與新加坡。除了巴拿馬挾地理樞紐之便外,其餘五個國家均是以行政效能與施政透明度取勝。而世界銀行編纂《全球經商環境評比》,我國排行第13名,企業繳納稅款所花時間、取得貸款與跨境貿易等三項指標,數年來都是取得相對較差的成績。
上面兩個國際性評比,或許傳達出現階段我國招商引資的政策,減稅拚經濟應該不是重點,提升國際貿易與稅務行政的效能、透明度或許在貿易戰環境中才能維持永續的競爭力,台商回台投資與搭配全球布局,決策思維也應比照。反觀我國財政部現階段主導的引資回台方案,執法的透明度與穩定性繫諸抽象、事事留一手的解釋函令,法律位階不足,也難以取信台商,台商境外資金自然會驅往其他高稅務效能與透明度的國家,白白錯失我國經濟轉骨良機。


黃士洲

現任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主任,曾擔任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律師、法官學院稅務講座、德國DAAD、Max Planck獎助學人。


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動盪下滑的景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556/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組黨:最好與最壞的想像
◆  聯合報黑白集/只有華為危險嗎?
◆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動盪下滑的景氣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動盪下滑的景氣


2019-01-30 01: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貨幣基金(IMF)修正對全球經濟成長的原來預測,將全球今、明兩年的成長率分別調降0.2和0.1個百分點,分別來到3.5%和3.6%,這是在全球景氣連續兩年上揚之後,首次反轉而下;IMF認定加劇負面衝擊的原因,包括美中貿易緊張、英國恐怕會硬脫歐,再加上中國經濟放緩超過預期。
這項景氣預測修正,進一步確認了1月上旬世界銀行發布的警告,當時世銀僅將今明兩年的景氣預測都下修了0.1個分點,程度略低於IMF的修正。顯然,各種不利於成長的現象正在更清楚地展現,促使IMF必須進一步調降其預測值。其中,IMF對美、中兩國的預測維持了原來的估計,今年兩國各為2.5%和6.2%;世銀則沒有這麼樂觀,對兩國今年的預測分別是1.7%和6.2%,對美國不同的預測來自於是否會提高對中國產品課徵高關稅的看法不同。
世銀認為情況會惡化,回頭傷害美國本身的經濟;而IMF則看到最近一些正向的發展,所以看法轉趨樂觀。但說真的,沒有人真有把握最後會如何收場;若像某些專家認為會打個好幾年的話,則表示美國在提出的各項要求未能獲得落實的保證之前,將不會輕易讓步,那麼世銀相對悲觀看法的機會應該是比較高的。
但無論是世銀或國際貨幣基金,對中國經濟的看法非常雷同──6.2%的經濟成長率將是30年來的最差表現,是從去年6.6%直接滑下的慘狀,更別說四年前的民國104年(2015年),成長率還高達6.9%,民國103年(2014年)更是亮麗的7.3%。IMF更預測了民國112年(2023年)大陸成長率將下探5.6%,屆時將由一個高度成長的經濟體完全蛻變成中高度成長,成長首強的位置將讓給印度和孟加拉這兩個維持7.0%以上成長率的大型開發中經濟,以及新興的緬甸和菲律賓只不過中國經濟規模還是很大,會和美國不相上下,但想藉由這個巨大載體的成長順勢而上的企業,就必須真要有兩把刷子,永遠無法像過去一樣靠穩定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搭「後發優勢」順勢而起了。
國際貨幣基金去年10月將台灣今年成長率由去年的2.7%調降到2.4%,並將民國112年(2023年)成長進一步調降到1.9%,顯然對政府處理景氣下滑的能力不抱信心。而情況也很可能如此,因為最新的訊息都露出「寒冬來了」,經濟部甫公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年減10.5%,跌幅超出了市場預期,景氣燈號亮出顯示低迷的藍燈,預示今年景氣極可能超過大家的預期。
其實,就在不久之前還有媒體樂觀以對,宣稱台灣會在美中貿易戰中獲得「轉單效應」,意味不用太畏懼貿易戰;現在,大概沒有企業敢繼續持有這種樂觀看法,必須戰戰兢兢、全力面對景氣崩跌了。
中國大陸經濟下滑、衝擊台灣成長的效果,會是景氣下滑超過我們預期的重大因素。去年12月初發生的華為孟晚舟事件,以及先進各國陸續禁用華為5G、甚至4G設備,將顯著影響作為華為供應鏈一環的台灣廠商,包括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穩懋、南亞科、旺宏、日月光等大企業對大陸出口都將受到衝擊
另外,台灣工研院、資策會在院內聯網禁用華為商品,也預示了台灣政府將更靠向美國,進一步管制來自對岸的敏感通訊產品而這將會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承受對岸電信大廠對台灣供應鏈砍單作為抵制的風險
如果,再加上「年金改革」引發軍公教家庭繼續縮減消費,造成內需持續不振,而政府又無有效措施提振消費的話,可以想像今年景氣面對的不利狀態將異常嚴重。也許只有高雄的「韓流」,因帶動地方投資和信心提振、增加消費而尚可抵擋,其他地區的經濟大概只能用「剉著等」來形容。政府和企業都必須戒慎恐懼,以新模式和新市場來面對景氣「寒流」。







聯合報黑白集/只有華為危險嗎?


2019-01-29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中貿易起衝突,夾在兩國間的華為付出代價。 (路透)

華為手機之後,政府擴大禁用陸資產品,稱國安無灰色地帶。話有點對有點不對。的確國安優先,但敵人是否以華為手機及陸資產品為首,應說清楚講明白,不應用選擇性的資訊唬人。
網路上對「禁用華為手機」話題發生論戰。有號稱資安專家者強調,使用華為手機或中國製智慧家電,會使個資「被傳送到中國資料庫」,所以「便宜的最貴」。聽起來好嚇人!
這句話同樣有點對有點不對。網路時代,個人資訊「被傳送到資料庫」,只在使用陸資產品時發生嗎?全世界蒐集資訊的機關,只有「中國資料庫」最厲害嗎?
例證不勝枚舉。臉書的「十年挑戰」,被懷疑是在大量蒐集時光資料進行人臉辨識,已有人教戰「不要變成臉書幫手」。「谷歌大神」和商業廣告的關聯,昭然若揭民眾出入境使用自動通關,表示個人生理特徵早就進了國家的資料庫
美國指控華為竊取機密等罪名,華為未必無辜,但美國的司馬昭之心亦世人皆知別忘了,類似罪名同樣落在美國人史諾登頭上,他揭發美國國安單位非法蒐集情資,被民間視為英雄,卻也被美國司法部通緝至今
所以,以「傳送到資料庫」的風險而言,華為不無辜,但臉書無辜嗎?國安局無辜嗎?山姆老大哥無辜嗎?「資安專家」的言論爭議非始於最近,過去即有人反擊「我很忙,但修理這種瞎掰學者永遠是我的義務」。是非黑白如何,老百姓要自求多福。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組黨:最好與最壞的想像


2019-01-29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是否會組黨?近日已成為各界談論焦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家軍」陳思宇參選慘敗,除打擊柯文哲的聲勢,也讓他深刻體會缺乏組織動員的困境。柯文哲雖尚未鬆口,但他是否組黨,已成為各界談論焦點。值得注意的是,與柯文哲同時發跡自太陽花學運並早已組黨的「時代力量」,近期正為路線問題內訌不斷,主席黃國昌上周已宣布辭去黨主席並退出決策權力核心。柯文哲要不要組黨,不妨看看時代力量的經驗,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在台灣政壇扮演什麼角色。
柯文哲對於自己的人氣能維持五年不墜相當自豪,他自誇「沒有第二人可以複製」,稱連學者專家也無法解答此一現象。然而,柯文哲的光環完全黏著在他個人身上,別人無法沾光也難以借用,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其魅力是在「燃燒別人、照亮自己」。當舞台燈光一直打在自己身上,感覺當然非常良好;但柯文哲一旦開始組織政黨或其他形式的政團,燈光焦點就會移轉,跳梁小丑就會出現,並逐漸腐蝕他的支持度。這點,可能也是柯文哲一再猶豫的主因。
柯文哲日前曾透露,他想組的政黨,「不是一般的政黨」。言下之意,不會走藍綠兩黨的「剛性政黨」模式。不難想像,他心中設定的取法典範,應該是馬克宏當選法國總統所採取的「共和前進」策略。馬克宏當時看出自己所屬的「社會黨」已失去民意支持,因而發起取名「前進」的政治運動,發動志工挨家挨戶進行家訪,鼓勵沒有政治經驗的民眾加入。他當選總統後,隨即將「前進」改組為「共和前進」政黨,推派代表參加議會選舉,奪下議會最大黨。
四年多前,柯文哲成功創造了「討厭國民黨」的聲勢,當選台北市長去年的韓流席捲,則是「討厭民進黨」的力量發威,導致民進黨崩盤。在「兩個討厭」的作用下,柯文哲如果能將「白色力量」的號召發揮到極致,確實有可能像馬克宏的「共和前進」那樣,締造「超越藍綠」的台灣新局。柯文哲如果組織政黨或政團,他成功的最佳想像正是如此:自己順利當選總統,又為國家開出一番新局。
然而,柯文哲能否成功複製馬克宏模式,仍有待檢驗。這可以從幾方面探討:第一,柯文哲號稱自己是「白色力量」,但他也自命是「墨綠」。從「墨綠」如何蛻變成「白色」,柯文哲除了誦唸「兩岸一家親」的口訣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更深刻的內容?第二,柯文哲擁有為數龐大的「柯粉」,這些網路義勇軍能在他組黨過程中,轉化為其先鋒志工嗎?第三,馬克宏曾任經濟部長及投資銀行家,應對靈活且組織力強而柯文哲迄今缺乏中央層級的政治歷練,且動不動就以「亞斯伯格症」當擋箭牌;在這種情況下,他如何說服選民他有充分的執政能力?
柯文哲必須想清楚:他真的是抱持著要為台灣打破「藍綠對峙」困境的壯志而來?或者,他只是想嘗一嘗當總統的滋味?如果是前者,他恐怕不能不思考組織政黨或其他形式的政治團體,號召理念相近的同志共同打拚,喚起更多民眾的支持,他才有可能實現這樣的理想並勝任地執政。而如果只是後者,那麼他和其他想要過一下「權力癮」的傳統政客其實沒有什麼兩樣,不論組不組黨,都對台灣的大局沒有助益,反而可能更添紛亂。若連理念都說不清楚就要組黨,那是最糟糕的情況了
柯文哲的魅力不容否認,但說穿了,他基本上是一個個人主義者,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也因此,如果他能透過組黨證明自己的領導及管理能力,證明自己的EQ不會輸給IQ太多,他就有機會在「總統之路」上繼續邁進。否則,如果像時代力量這樣,空有「年輕」的形象,但內部卻連要挺柯還是反柯、要監督民進黨或充當其側翼都爭執不休,注定難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