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勞退新制應給自主投資選擇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775/web/

◆  聯合報社論/民心思變,經濟牌沖垮綠營本土神位
◆  聯合報黑白集/看民進黨變老
◆  經濟日報社論/勞退新制應給自主投資選擇權







經濟日報社論/勞退新制應給自主投資選擇權


2018-11-16 01: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表示,將與集保旗下的「基富通」合推實驗性質的「預備性勞退自選平台」,盼以二到三年的時間,驗證一條「勞退自選」之路,讓參與實驗的勞工投資人,可依風險屬性選擇退休投資。
一般預期,在九合一大選過後,政府還將繼續推動勞保年改。軍公教年改殷鑑不遠,同樣有破產危機的勞保年金,在改革後,就算不需要「多繳」,也難逃「少領」,及日後一再改革的命運。當第一層的勞保退休金縮水了,第二層的勞退若能即時提高自提比例與報酬率,不僅有助勞工減輕勞保年改的痛苦,還能因報酬率提升,把被砍去的年金補回來。
現行勞退新制是在民國94年(2005年)7月上路,法令強制雇主每月至少提撥員工薪資6%到勞工個人專戶;勞工每月最高也可自提6%薪資到個人專戶。有紀律地定期定額提撥,待勞工退休條件成就了,就可向勞保局請領退休金。
不過,根據勞保局統計,目前勞退新制總提繳人數約有670萬人,儘管總提繳規模因人數眾多,已壯大到2.1兆,堪稱國內最大的職業退休金但是勞工自提比例卻長期偏低,僅約46.3萬人,約占7%左右
勞退的錢,不論是雇主提繳或是自提,存的都是年老後會用到的錢,況且就算勞保年改磨刀霍霍,但是改革不及於勞退,民眾不需擔心勞退也會被砍,這麼安全、實在的錢,何以勞工不願自提呢?從這幾年國內多家媒體調查可發現,勞工自提意願偏低的原因,包括:有些人認為政府統籌基金運用績效偏低,近五年平均收益率僅四趴多,有些人則是苦於低薪無力提撥,還有人是不知道勞退可以自提,自提還可享遞延課稅效果,更有人不滿政府動輒以勞動基金護盤等。
政府鼓勵勞退自提的好處,一來可降低勞保年改對勞工的衝擊,二來也可協助民眾建立「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存」的觀念,透過「藏富於民」,減輕日後可能的龐大財政支出
針對自提意願偏低的勞工,政府可行的作法有二,一是仿效國外退休金制度,設計「自動加入」機制,除非勞工表明不加入,否則就應自動加入自提行列。第二是開放勞退自選平台,讓勞工可依照自己的風險承擔屬性及人生規劃,安排退休金投資。
目前社會上仍有不少人反對開放勞退自選,最主要的理由是,萬一勞工投資不慎,賠光退休金怎麼辦?針對這類型的擔憂,政府也可參考國外作法,根據國內勞工可能的風險屬性,設計不同的投資組合。即便是最不懂理財的人,也有「保守」的組合可選,抑或是仿新加坡作法,將自選投資範圍,侷限在「自提」部分,讓雇主提繳的部分,自然形成「保底」又或者,勞工可以選擇不要變,繼續參加現行政府統籌投資又能兼顧保證收益的組合
另一種常見的反對意見,則是質疑開放效益,他們最常舉的例子是,已開放投資自選的私校退撫儲金,只有兩成的人才會選穩健或積極型組合,八成的人還是選擇保守型投資殊不知,開放投資自選的最大意義,是把勞工自主規劃退休人生的選擇權,交還給勞工,讓勞工每個月都能實踐「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存」
眼下的台灣,正被工作人口減少,以及高齡化、少子化壓得喘不過氣來。勞保年改在即,政府不能只想砍年金,而不去想,怎麼從現有的勞退制度,透過鼓勵自提、開放投資自選平台,讓勞工可以存到更多的退休金。欣見金管會願意尋找一條適合台灣勞工的投資自選之路,也期盼政府盡快為蔡總統「心裡最軟的那一塊」,建設更為穩固的老後生活。








聯合報黑白集/看民進黨變老


2018-11-15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陳其邁太太吳虹(右)把高雄比喻為「受家暴超過五十年的孩子」,從二二八開始談起,沒想到短片遭網友嬉皮笑臉評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其邁太太吳虹發表短片,將高雄比喻為「受家暴超過五十年的孩子」,從二二八開始談起。這種觀點,原期望製造出如綠委管碧玲說的「看一次哭一次」的悲情效果,沒想到網友嬉皮笑臉評論:講二二八?何不從盤古開天闢地講起?
時代真的變了。以前聲淚俱下講二二八,義憤填膺罵蔣介石,必然能激動群情,催出票來。但如今網友的反應與過去截然不同。果真民眾是健忘的?或時代已走向了另一個里程?
民進黨自信比國民黨年輕,自詡可吸引到年輕人選票但僅看時代力量把民進黨拋在身後,就可知在某些人眼裡,民進黨已經老了而民進黨渾然不覺情勢變遷(也是一種「老」的表徵吧),繼續倚老賣老,在選舉中消費二二八話題
再看蔡英文助選火力全開,繼續拿「親中」當國民黨最大罪名,這是從馬英九選總統被罵「香港腳」就沿用的招數。但論客觀事實,如今年輕人被迫「西漂」,遠比高雄人「北漂」要嚴重多了吧?愈強調中國之不友善,反而愈引起台胞、台生的感傷,若非台灣發展機會萎縮,何以非在異鄉討生活?民進黨卻仍昧於情勢,只剩這條老哏可用
民進黨向來嘲笑國民黨老大。但過去罵國民黨的黑金話題,如今也不能用了;連吳虹都被網友留言回嗆「何不講講妳公公的事」。過去罵國民黨威權,如今也不能講了,「東廠」之譏如影隨形。貪腐、威權的牌子摘不掉,民進黨真的老了








聯合報社論/民心思變,經濟牌沖垮綠營本土神位


2018-11-16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韓國瑜喊出「高雄發大財」,深切打動高雄市民,民進黨過去自豪的「本土牌」、「悲情牌」、「中國威脅牌」全都宣告不敵;圖為韓前晚在岡山造勢的盛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高雄岡山的造勢場上,從白天起,就有民眾成群自發地喊著「翻轉高雄,翻轉台灣」的口號,透露出民心思變之熱切。「翻轉」一詞其實不新,新奇的是這股狂潮發生在綠營視為「鐵票區」的高雄,發生在誇稱「五星治理」的南都;而掀起這波怒潮的,卻是一位形象、外貌都難謂出眾的藍軍外圍人士。唯其如此,韓國瑜現象愈發引人好奇。
韓國瑜的特質,外界已有不少討論:諸如其爽直、親和、接地氣,從當年的狂放變成今天的幽默、節制、不出惡言,乃至淡出政壇返鄉辦學及經營北農等,都具有不同於傳統政治人物的傳奇色彩正因如此,他在網路上創造的聲量和人氣,已遠超過台北市長柯文哲。但換一個角度看,更值得咀嚼的是這股「韓流」背後的意義,高雄市民對他的期待究竟意味著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探討的是高雄市民對民進黨的怨怒從何而來?近期高雄基層市民表露的不滿聲音,大致可以歸納為幾點:第一,民進黨不在乎對選民的承諾,謝長廷和陳菊皆未做滿任期即前往中央任職,其間留下陳其邁、葉菊蘭、許立明三位代理市長,包括市府團隊成員也逐一高升他去,導致施政品質打折。第二,民進黨似不在乎高雄市民的心意,這次選舉在黨內五名角逐者中偏偏提名「貪二代」,這是對民意的傲慢和藐視。第三,對治理愈來愈漫不經心,過去縣區鄉鎮長須經選舉,他們對區內修路補洞之類的申訴通常回應迅速;而今改為官派後,市府對民眾的需求常常怠慢,五千個天坑即因此而來。
除此之外,高雄民怨更重要的導因,是民進黨過度重視表面的市容建設與政績宣傳,對市民生計所繫的經濟卻輕忽以對。在整體產業面,民進黨一味沿用早年打下來的「環保牌」和「抗爭牌」對付高雄原本基礎雄厚的重工業,卻忽略了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這次陳其邁雖提出AI(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之訴求,未免讓人感到突兀,這有助於解決「北漂」問題嗎?最糟的是,原本對高雄觀光、夜市等庶民經濟頗有助益的陸客來台觀光,蔡政府卻驟然改變兩岸關係,造成陸客止步不前,多少底層高雄百姓因而栽在這裡,民進黨卻不以為意。
追根究柢,民進黨之所以長期把高雄當成自己的禁臠,自信派個「西瓜」出來都能當選,主要是仗恃著過去無往不利的「本土牌」之催情,以為只要訴諸省籍因素,重提「美麗島事件」的悲情,就能牢牢擄獲高雄人的心。但這一次,韓國瑜靠著「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的經濟牌,卻深切打動了高雄市民的心,民進黨過去自豪的「本土牌」、「悲情牌」、「中國威脅牌」全都宣告不敵
當高雄鄉親一場又一場地追逐著韓國瑜的造勢場子,熱烈地賣著印有「我們跟著禿子走」的T恤,民進黨應該感到心驚因為,高雄市民已將韓國瑜的外省身分拋在腦後,而自從扁帽工廠之後,全台未曾再出現這類狂熱景象簡言之,台灣的政治至此已翻越了一座巨大的山頭這個曾被民進黨以「愛台灣」、「本土化」等口號牢牢封鎖的迷霧山頭,如今被覺醒的高雄市民攻破了市民們知道,高喊愛台灣的未必真愛台灣,而不顧經濟的本土化將只剩「均窮
「翻轉高雄」不只是一句口號,也是一種對前景的渴望,一種撕掉「鐵票區」標籤的反抗民進黨在壟斷高雄廿年之久後,必須面對民心思變的挑戰,面對自己只顧追逐權力、忘卻從政初衷的迷惘我們也要提醒韓國瑜:在喚醒了高雄這頭睡獅之後,他有義務、也有責任認真回應高雄市民的殷切期待,實踐自己為高雄帶來改變的承諾;如此,高雄改變的熱能才能擴散到其他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