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八力大比拚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679/web/

◆  聯合報社論/又在殺雞取卵:犧牲故宮以拉抬南院
◆  聯合報黑白集/搞完台大搞故宮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八力大比拚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八力大比拚


2018-11-14 00: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美雙方元首可望在G20峰會上會面。美聯社資料照

近一年來,中美雙方在歷經了貿易、科技、投資、朝鮮、台海、南海、印太等不同領域的頻繁交手之後,年底前似乎出現了一些緩和的氣氛。本月底,兩國元首可望在阿根廷的G20峰會上碰頭,並在會後餐敘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日前在新加坡出席首屆「彭博創新經濟論壇」時釋放出積極信號,表示「中方願與美方就雙方關切問題展開磋商,推動經貿問題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同時參加論壇的前國務卿季辛吉也表示,對中美兩國能夠避免根本性的衝突,感覺十分樂觀。
為因應世界金融海嘯、成立於民國97年(2008年)底的G20峰會,現在愈看愈像是一個「G2」峰會了,真正主角就是中、美兩強。但令人關注與擔心的是,新世紀的兩強,似乎正在展開一場激烈的全球霸權之爭。
就美國而言,堅持非做老大,這有三個角度的觀察:一、心態上,美國做世界老大已超過百年,幾代美國人自懂事開始就知道美國是老大,而且永遠是老大;二、歷史上,美國打敗過所有會挑戰他老大地位的眾老二;三、現實上,美國的霸權地位建立在一個不可撼動、不可挑釁的氣勢之上,萬一這個氣勢狀態維持不了,霸權地位有所動搖,甚至連老二、老三都未必做得成。所以,美國非做老大不可。
就中國而言,或許出乎意料,也會堅持一定要做老大同樣是三個角度的觀察:一、心態上,在歷史長河中,中國長期均位居世界前沿、甚至第一,所以有所謂「偉大復興」的概念;二、歷史上,長居第一的中國卻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步入了長達100多年的衰退期,直到民國68年(1979年)改革開放迄今40年的回升,既是崛起,又是復興
第三,現實上,由於中國不做老大已久,暫時習慣了不做老大,很願意安分地做了老二,可是中國很快就會發現,想要安分地做個老二也未必做得成,因為美國非把這個新老二打下去,打到絲毫不具備任何挑戰美國的可能為止,是以中國最終只有一種選擇,非得力爭做上老大不可。
既然美國與中國都堅持非做老大不可,就必須想方設法把對方往死裡打,但又不允許採取相互毀滅的核戰手段,可以預見這一場新世紀的中美霸權之爭,將在所有領域全面展開,雙方互見優劣。
這些中美爭霸領域,首先是「經濟力」,主要指標國內生產毛額(GDP),雙方差距快速縮小,民國119年(2030年)前後,美國將被中國超越;當然,中國的人均GDP要趕上美國,需要更久時間。其次是「工業力」,美國煩惱產業空洞化,但重點尖端領域仍領先群倫;中國優勢則在於門類齊全,體系完整,全球獨一無二。
還有「科技力」,無疑美國優勢明顯,但中國追趕勢頭也猛,在關鍵領域如5G、AI、超級計算機競爭激烈,量子科技則已超美。專利取得及科學論文,雙方不相上下;大學畢業生約一半(每年400萬人)為STEM(理工科),遠超美國。「貨幣力」是指美元做為國際貨幣,無疑獨領風騷,惟人民幣國際化也已起步。
軍事力」方面,全球範圍,美國領先,但在中國家門口的西太平洋,美國的「介入」能力已遭到中國「反介入」能力的強大挑戰。此外,軍備產業與軍事科技,中美差距快速縮小。「政治力是指國家治理能力,美國一貫表現卓越,但近年來所謂「美國模式」已曝露諸多問題。中國摸著石頭過河,問題自不在少,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
其他還包括「戰略力」,美國重返亞太,劍指中國,中國以「一帶一路」及亞投行衝出包圍;另中國在南海吹填造島,根本顛覆了中國海疆原本戰略態勢。至於「全球治理能力」,美國的絕對優勢正在出現巨大變化,中國或將在重建公平合理的全球秩序方面提出主張與建議。
最後,在各種較力之外,也不排除台灣做為美國與中國博弈的最大籌碼,或是做為棋子,或成為棄子。








聯合報黑白集/搞完台大搞故宮


2018-11-13 23: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黨輪替是民主常態,但每個社會必定有些基本價值觀及人民的共同資產,是超乎政黨之上的絕不應該,也不能想像,因政黨輪替就要被迫劇烈改變。例如,換了執政黨,就可以公開說謊嗎?就算有人這樣做,也不敢承認吧!
以哈佛大學為例,會因為白宮主人是民主黨的歐巴馬,或共和黨的川普,其聲譽或形象就隨之改變嗎?當然不會。哈佛不只是美國的哈佛,更在國際學術界有所定位
講到大英博物館,全球觀光客朝聖時,會想起唐寧街十號住的是工黨或保守黨的首相嗎?當然不會。大英博物館不是某黨的博物館,而是世界文物遺產寶殿
以上道理,學術界明白,文化人明白,具現代公民素養者都明白。
但顯然民進黨不明白台大校長選出一個在「綠人」眼裡不對味的人選,就被教育部長連發三道金牌,非逼著換人不可。教長隨政黨的指揮起舞,鬧出全球高教界醜聞的「台大無校長」,遠不如「台大是民進黨的」歌聲響亮。
現在故宮為了「救南院」而擬將本館閉館三年,民進黨磨刀霍霍,難道全不在意社會譁然?任何人對故宮若尚有一絲「不僅是台灣的故宮,更是世界的故宮」之認知,就不至於出手如此粗魯。但依民進黨的見識,完全執政意味著整碗捧去,眼裡所見唯「我的故宮」。
權力欲薰心的民進黨,搞完了台大,搞故宮。下一招要對誰出手?或這樣問:接下來,輪到誰被搞?人人自危。







聯合報社論/又在殺雞取卵:犧牲故宮以拉抬南院


2018-11-13 23: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故宮博物院昨天有許多遊客參觀,在故宮前合影留念。 記者鄭清元/攝影

故宮院長陳其南最近決定將故宮封館三年,進行擴建,其間文物將移往南院展出及至舉國譁然,他才改口稱,將朝「不閉館」的方向規畫不僅如此,陳其南還在政委張景森辦公室會見綠營民代及嘉義縣長候選人翁章梁,向他們作出寶物移往南院展出的承諾。民進黨為候選人造勢,竟將腦筋動到故宮寶物身上,真以為「國家就是我家」嗎?
此事不可思議之處有三:第一,大凡重要國家級博物館的整建,甚少有全館封閉的先例,陳其南原來的決策殊不合理。正常的作法,應是關閉局部場館進行整建,其他場館仍繼續展出,如此才不致流失每年五百萬的客源。第二,故宮文物是中華文化瑰寶,是人類共有之文明;民進黨將之視為己有並當成政治工具濫用,居心叵測。第三,民進黨一向仇中並且不重視故宮瑰寶,南院曾發生獨派民眾潑漆破壞十二獸首事件,政府也毫無譴責之意。以這樣的氛圍和心態,故宮文物送至南院展出,將承受莫大的威脅與風險。從文物安全考量,萬萬不可行。
陳其南七月一上任,即發表「故宮台灣化」之說引發外界爭議。他不斷強調「去中國化」,也讓人對其出任故宮院長感到不安。沒想到,短短四個月,他就貿然擬出了故宮「封館三年」的計畫。這樣的故宮院長,到底是以「文物保護者」自許,還是以「政治工具人」自居,不免令人好奇。尤其耐人尋味的是,他在選舉關頭會見民進黨嘉義立委及縣長候選人,向他們作出寶物南遷展出的承諾,到底是濫用文物或政治掛帥?這也不禁令人懷疑,他關閉故宮三年,就是為了幫忙南院創造「利多」,以拉抬執政黨候選人的聲勢。
陳其南宣稱,故宮閉館期間文物移往南院展出,可以為南院創造一年三百萬人次的人潮。請問:捨棄故宮一年五百萬人次的人潮不要,卻聲稱可為南院創造三百萬參觀人潮,這是什麼算術?說穿了,這就是蔡政府的「殺雞取卵」戰術:為了創造嘉義南院的繁榮假象,就算殺了故宮北院這隻金雞母,也在所不惜。但令人質疑的是,故宮一旦閉館,其人潮真的能轉移到兩百多公里外的嘉義嗎?而關閉三年後的故宮北院重啟,又真的能喚回原有的人潮嗎?
類似「殺故宮,以便南院取卵」的思維,仔細檢驗,其實可見諸民進黨政府的許多施政決策。以兩岸政策為例,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也因而切斷了兩岸經貿觀光交流帶來的互利,於是有大批觀光業者及農漁民生計受到重創。蔡總統以為「新南向」可以彌補兩岸流失的觀光和商機,事實上,許多新南向的業績是靠著預算補貼營造出來的假象,根本紓解不了基層民眾的生計衝擊。這不啻是:「殺了兩岸關係,卻取不到新南向之卵」。再如「非核家園」政策,蔡政府全力封殺核能電廠,結果卻砍掉原本充裕的基載電力,更為增加燃煤而帶來嚴重空汙,綠能及燃氣則因來源不穩定而受制於人這是「殺了核能,也殺了電力」
「殺雞取卵」之不智,就是貪取眼前一時之政治之利,卻丟了長期可用的依靠在個人而言,殺雞取卵也許只能後悔莫及;但在國家政策而言,則可能遺害子孫,後患無窮。陳其南擔任故宮院長,其職務也許不會超過民國109年(二○二○年),但他卻做了民國109年(二○二○年)要閉館三年的大膽決策,目的只是為了故宮「台灣化」,並幫民進黨造勢。這樣的文化人,真的要為政治賠上自己的聲譽而在所不惜嗎?
事實上,蔡英文又何嘗不是如此她僅憑一次的勝選,就把國家的全部資產視為己有,企圖改變人民的認同和價值,百姓陷於苦難也無動於衷。這次,民進黨為了政治因素,竟不顧專業的要用故宮瑰寶去為南院作嫁。這樣的執政黨,人們能期待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