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承泰/中華民國,好久不見
◆ 范疇/普悠瑪出軌 台灣國運也出軌?
◆ 楊志良/三無總統
◆ 王正方/國語日報70歲 只值458.75元的轉型正義?
◆ 沈呂巡/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
◆ 王文華/變老的初學者
◆ 蘇蘅/媒體看選戰 眼裡只有馬戲團
◆ 王健壯/羅秉成維權本色的政治考驗
◆ 陳亮恭/電玩遊戲防老的產業契機
◆ 盛治仁/選舉一時 做人一世
◆ 方祖涵/計畫經濟的體育計畫
◆ 洪蘭/棉花糖實驗新啟示
◆ 林中斌/以色列最大港交中國
◆ 黃介正/「辜汪上海會晤」廿年
◆ 葉銀華/大陸經濟怎麼了?
◆ 薛承泰/兒虐尤烈於恐攻
◆ 趙春山/兩岸也有「第三選擇」的空間嗎?
◆ 楊志良/選民易冷
◆ 周行一/美國到底要什麼?要得到嗎?
◆ 嚴震生/實至名歸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蘇起/美國會來救嗎?
◆ 王健壯/監委得不到大法官的關愛眼神
◆ 施振榮/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 馬凱/兩岸賽局 誰能勝出?
◆ 盛治仁/別把子女成就 當自己的桂冠
◆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 沈呂巡/從諮議引起「滋議」說起
◆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薛承泰/中華民國,好久不見
2018-10-28 00:11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26日在鳳山舉辦造勢晚會,湧進民眾揮舞國旗,場面熱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來中華民國國旗被冷落了,即使是光輝十月,只有幾個街道插著國旗,孤伶伶矗立著。想想,當總統都吝於稱中華民國,而以「這個國家」做為她「內心國家」的代名詞;中華民國國旗在某些場合出現,似乎是用來點綴的。
終於,十月廿六日韓國瑜在鳳山的造勢晚會中出現了旗海飄揚,更令人感動的是,人們不分老中青自動奮力揮舞著國旗,這場面,好久不見了!
網路曾流傳著:「國民黨看見共產黨,國旗收起來。國民黨看見民進黨,國旗拿出來。民進黨看見國民黨,國旗收起來。民進黨看見共產黨,國旗拿出來。」中華民國國旗,多神奇啊!一位賣菜郎在地方選舉、最艱困的地區,翻轉了一般人視為當然的局勢,更將大家內心的鬱悶,透過對國旗的愛護,盡情地喊出來!
「獨立」觀念在任何地方都不稀奇,中華民國在台灣也確實獨立近七十年,而在台灣出生的人口也占二千三百六十萬總人口八成以上;換言之,「天然獨」的基本盤即應有八成以上才對。然而「天然獨」的「獨」,筆者認為並不等同「台獨」,而應是指現狀的獨立政治實體與生活模式,也就是存在超過百年的中華民國一路走來的「現狀」。
當然這個「現狀」不可能是靜止的,隨著國際情勢,兩岸競爭力的消長,以及國人觀念而改變中。因此,政府應該在民主、法治、理性基礎下由全民來凝聚共識,是朝向蔣經國曾揭示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還是改國號為「台灣」的台獨?或是其他選項?
不可諱言,近廿、卅年台獨曾是顯學,可是隨著兩次政黨輪替,國人愈來愈能感受到,台獨的威權性與排他性,不但轉化成廉價的選舉旗幟,也成為裙帶關係的遮羞布。似乎只要為了台灣獨立,話可以亂說,支票可以亂開,政策也可以任意轉彎!過去檢驗國民黨的標準,也都不適用了,因為「如果有錯,還不都是國民黨的錯」。
君不見,南台地區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好像不是綠色執政,就會被中共給「統」走,一直到現在,仍然以「反併吞」作為地方選舉的訴求!至於百姓是否因「台獨」或「反併吞」而生活會更好,我懷疑,獨派人士真的關心嗎?
有人認為中共一心統一祖國,不論台灣是否走向台獨,遲早都會動武。相信此說者,就更應該有所準備,因兩岸發生戰爭時,我們須確保是勝利一方。若以此為前提,「拉美靠日」是穩當選擇嗎?別忘了曾對台灣這塊土地砲彈侵襲的國家,有美國也有日本!當民國60年(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時,隔年日本即和我國斷交,遠不如幾個中南美洲國家七十年的友誼。簡言之,我們若沒有本事硬著陸,總該想辦法軟著陸,這不就是要靠台灣本身的競爭力嗎?
話說回來,若台灣真要改國號獨立,也應該把兩岸關係搞好,才能以時間換取空間,獨立時引發戰爭的機率才會降低,台灣也才能夠繼續發展。
可是,喊獨立的人偏偏把兩岸關係搞得更緊張,獨立不成反而把台灣推向孤立,競爭力下挫,資金外逃,經濟更不穩定,兩岸兵戎相見機會也增加;這個邏輯就像是躁進非核家園,缺乏步驟與現實條件的考量,反而離非核家園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