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名家觀點/美升息角力 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名家觀點/美升息角力 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2018-10-29 01:11 經濟日報  李勝彥(作者是亞洲金融季報總編輯、臺北大學亞洲暨泛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榮譽顧問)

今年春季以來,美國股債市頻頻出現較大變動,這是否是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的餘震,或只是單獨的市場修正,令人關注。由於美國聯準會(Fed)自民國94年(2005年)不斷升息,且在民國95年(2006年)居高不下,維持約在5.25%,因而引爆民國96年(2007年)美國次級房貨風暴和其後的全球金融海嘯。為因應海嘯以來的景氣低迷現象,Fed採取大幅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資金氾濫,美國道瓊指數、那斯達克指數和S&P500指數皆大漲。
這種資產價格上漲幅度遠大於經濟成長率的現象,擴大了財富與所得的差距,並非經濟發展的健康現象。Fed難於忍受資產價格不斷上升而政策趨緊,美國寬鬆貨幣政策自民國103年(2014年)第 4季以來趨緊,除停止繼續釋金或進一步回收市場QE資金外,聯邦資金利率也由 0.25%緩步上升,而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由民國105年(2016年)全年大體還在2%以下的偏低水準,到民國107年(2018年)2月回升到接近3%。其後美股今年3、4月間雖有較大幅度的修正,但因支持美國股票的基本面因素企業獲利穩步上升,而持續活絡。惟進入今年10月之後,因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等市場環境變化,美國股市又見較大幅度的修正。一般而言,市場利率由政策利率及通膨風險和政治風險等「風險溢價」而成。10月以來,美國Fed升息氣氛不斷加深,以及通貨膨脹逐漸升溫和中美貿易糾葛短期未見有解等風險溢價上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自10月以來日漸上升,由9月底的3.07%上升到3.21%,高於市場認知的3%重要心理關卡。同一時間,道瓊指數也修正下跌,市場恐慌情緒上升。
回顧民國96年(2007年)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和其後的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確有一段較長期間高居3%以上,高於當時的美國潛在經濟成長率3%~4%,美股也因而大跌,其後,因這種金融變動傷及經濟實質面,Fed遂採取大幅寬鬆政策以為因應,引導殖利率下降,帶動美股上升,而美國景氣也逐漸回溫。
價格修正是市場經濟的自然現象,雖金融泡沫的破滅和金融風暴的發生是難於事先預知,但其發生的背景則有跡可循「鑑往知來」是一個重要的指引原則,其中,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變動,因反映很多關鍵性的政治經濟情勢,是一個金融變動最簡要的指引指標,值得深入追蹤。
當前影響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政治風險,就以美中貿易糾葛最凸顯。形勢比人強。以經濟實力觀之,市場一般認為美國在美中貿易關稅戰上面較有能力持久下去,而其發展對美國而言是可以掌控的。對此市場較偏向美國,自今年8月以來, S&P VIX恐慌指數也都在 15%以下,並不因美中貿易糾葛而有特別飆升的現象。
美中貿易糾葛雖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不確定的風險,今年開春以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有彈升到接近3%,甚至10月皆高於3%的現象,惟這期間適逢Fed升息,反應美國Fed升息或預期再升息的部份,應大於因中美貿易糾葛的政治風險溢價。
對美國Fed升息的觀點,雖Fed內部官員鷹派的升息意見高漲,但川普總統的「商人」屬性亦不能忽視。自今年3月以來,川普總統對Fed不斷升息一事直率地表示反對意見,但以美國的立國精神,Fed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應會受到尊重,惟川普總統在白宮的聲音,多少應會降低Fed持續升息的氣焰。美國史上這場罕見的「白宮和Fed的升息角力」,最後將由市場情勢的發展來影響雙方進一步的態度


李勝彥

曾為銀行經理人,現為經濟學者,研究日本經濟長達30幾年,是日本通,前總統李登輝稱讚他為「國際金融專家」。曾任中央銀行業務局長、台銀總經理、台新金控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