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景觀道路與地方創生

.兩岸較勁 如何穩住巴拉圭
.慰安婦立銅像 戳破媚日心態
.兩岸這麼近 卻要強迫忘記?
.模糊兩岸連結 他問:泉州人講「台語」?
.疫苗浮報遭波及 別糟蹋基層衛生所的付出
.夜火逃生…演練演練再演練
.陸站穩南海 美強硬挑戰
.聯合筆記/景觀道路與地方創生
.漫畫/抽刀斷水水更流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景觀道路與地方創生


2018-08-15 00:3 0聯合報  鄭朝陽
交通大學電機系倪姓高材生在彰化縣139線騎單車被汽車撞死後,彰化警方近日來在139線強力取締交通違規。圖/彰化警方提供


生命無價,更是無常!彰化八卦山一三九號縣道日前發生一起死亡車禍,死者是廿一歲的交大電機系三年級學生,告別式那天正好是父親節,這樣的巧合,讓送他最後一程的父親悲慟不已。
肇事駕駛逃逸,被逮已過了十幾小時,警方還在釐清是否酒駕,但正值燦爛的青春已化為煙塵。單車同好不捨年輕的生命就此殞落,發起源自美國達拉斯的「沉默騎行(Ride of Silence)」,大家身穿黑、白素色衣服、口袋佩戴花束,安靜無聲地騎乘,安慰車禍傷亡的自行車用路人,藉此喚起重視對自行車族的路權
往者已矣,傷痛猶在。回頭看看這條串連彰化和南投的大彰路,也是中部地區自行車隊和重機族朝聖的景觀道路,這是條鄉間常見的綠色隧道,沿途風景優美、綠蔭遮天,因坡度彎道變化大潛藏危險,大小交通事故不斷
像大彰路這樣兼具交通、環境美質與休憩功能的「景觀道路台灣各地為數不少,而且多半都有早年鄉鎮公所公共造產種植的果樹或喬木,數十年後自然成林成蔭,成為在地環境景觀特色、遊子標記故鄉的入口意象「缺點」是路幅有限,經常上演汽機車和自行車爭道的險象,稍一不慎,弱勢的騎士就成了輪下冤魂,公路正義全靠駕駛人自律。
這些景觀道路長期遭縣市政府漠視,不僅交通安全沒保障,也喪失地方創生、發展觀光休閒的契機
早在十五年前,內政部就完成「景觀道路規畫準則」,成為國內第一套景觀道路審議規範,接著還與交通部合作推動「景觀道路推動方案」,從全台七十八條潛力的景觀道路中,挑出三、四條作為示範景觀道路,透過軟硬體兼施,結合沿途文化、生活、產業、環境等資源,用減法打造快慢車分道、充滿在地特色的宜人休閒道路,達到促進在地觀光、運動、休閒紓壓等多重效果
可惜,中央訂完準則、方案之後就不了了之,治理縣市的首長們也缺乏城市的遠見,不懂得善用這些景觀道路,甚至連綠色隧道樹木被修剪成「理平頭」的慘況都管不了,自然也顧不了自行車騎士的安全,只在車禍發生後加強執法,掩飾平時的短視
景觀道路是在地之寶,也是城鄉風貌的重要臍帶,治理者提出方略讓她們為地方創生,別再傳出埋葬青春的憾事,將是功德無量






陸站穩南海 美強硬挑戰


2018-08-15 00:53 聯合報  宋燕輝/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台北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該台記者十日在沖繩登上美國海軍P—8A海神式反潛巡邏機,隨機到南海上空巡航。圖為同型飛機。(路透資料照片)


上周一架隸屬美國海軍的偵察機飛抵南沙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及赤瓜礁附近空域執行「例行偵蒐」任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全程隨行採訪並大篇幅報導,強調中共已經牢固確立在南海的主導地位,而美國有效挑戰中共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美偵察機飛行過程中,其機組人員收到中共軍方六次警告,表示中共擁有南海島礁及其鄰近海域的主權,美軍機已進入中方領空,要求該機立即離開,以免誤會。美方回稱,依據國際法,有權在沿海國領海以外之海、空域執行合法的軍事行動。
中美對南海島礁之法律地位及其衍生是否享有主張海域權利,以及美方可否在中國大陸專屬經濟海域及其上空進行軍事相關活動的歧見至今無解,衝突不斷。
美國歷屆政府與川普總統在南海持續挑戰中共所謂「越權」或「過度」的海洋主張。自去年五月至今,川普政府已執行了七次的「航行自由行動」 (FONOPs)。中共則採取強硬「維權」動作回應,批判是美國自己在南海搞軍事化,強調中方有權在自己的領土進行防衛性質的軍事建設與部署。
五月,美國防部宣布取消邀請中共參加環太軍演,主要理由是北京在南海搞軍事化,部署飛彈,升高區域緊張,破壞區域穩定。五角大廈在聲明中強硬要求中共立即移除在南沙島礁上的軍事設施,停止南海軍事化行動。國務院也表示,取消邀請只是美方初步反應,如北京不正面回應,未來美國會有更強硬的動作。
國防部聲明公布後數日,美方就派出兩艘軍艦前往西沙群島,挑戰中共的海域主張。六月初,再派出兩架B-52轟炸機飛越南沙群島上空。美國防部長馬提斯出席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國防安全會議時,再度重申美方反對中共在南海部署飛彈系統與搞軍事化的強硬立場。
川普十三日簽署「二○一九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美國國內法。此法列有國會的意見,要求中共移除在南沙群島所占島礁的所有軍事設施,並停止南海軍事化行動。此外,每當中共在南海進行島礁建設與軍事化活動時,國防部長要立即提送報告給國會兩院的軍事委員會,並予以公開
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國會期中選舉的即將到來,再加上東協與中共已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有利北京進一步掌控南海的發展,川普政府可能在南海採取更強硬的動作。倘若此研判無誤,南海情勢緊張升高恐難避免。





兩岸較勁 如何穩住巴拉圭


2018-08-15 00:47 聯合報  何國世/靜宜大學寰宇外語教育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台中)
總統蔡英文展開同慶之旅,出訪友邦巴拉圭和貝里斯,14日專機抵達巴拉圭亞松森市,巴拉圭中正學校的學生高舉中華民國與巴拉圭國旗揮舞,歡迎蔡總統來訪。 中央社


巴拉圭是我在南美洲唯一、也是面積最大的邦交國,邦誼超過一甲子。民國79年(一九九○年代),巴拉圭民主化後及冷戰結束,主張與中國建交聲浪逐漸高漲;我國應深刻認識巴國之政經及社會發展脈絡與需求,方能提出正確的對策方案。
巴拉圭獨立後,外交政策就在兩大鄰國巴西和阿根廷間尋求平衡。因缺乏出海口、官僚主義充斥、缺乏規劃能力及基礎設施嚴重落後,嚴重限制發展。貧窮及收入分配不均,是巴拉圭的重要挑戰;二○三○年前國家發展計畫主軸為:減少貧窮及推動社會發展、實施機會均等的經濟發展及進入全球市場。
近十年,巴拉圭經濟年均成長五%,但非常不穩定,因嚴重依賴天然資源的出口。水力發電及農牧生產占總出口六十%以上,是經濟的火車頭。此外,巴拉圭嚴重依賴外資,對於日益膨脹的公共債務及錢用在何處,民眾充滿疑慮。再者,巴國政府選擇與評估計畫、編列多年預算的能力不足,導致公共投資及建設缺乏效率。
近年來台灣雖然增加購買巴拉圭牛肉,並開放巴國八十五項產品優惠關稅,也常派軍事訪問團,協助巴國提升軍事裝備;但牛肉進口僅占台灣需求的三%,去年巴國對台出口創新高,仍遠低於對中國及香港的出口。台灣對巴國公共建設的援助,大都依賴政府,企業在巴國投資微不足道
反之,中國是巴國進口最大來源,但出口極少。中巴經濟互補性高,有利雙方合作。目前巴國積極推動城市基礎建設及建立交通網路,將吸引中國企業進一步投資。近年來,巴國從中國進口工農業生產所需的中間財及資本財日增,但中國對於汽機車組裝及肥料生產工業生產的投資,仍未到位。巴拉圭農牧產品出口至中國的份額極低。
智利天主教大學教授Urdinez曾表示,巴國為與台灣維持邦誼,付出昂貴政治代價。二○○八至一七年,台灣援助巴國約一億美元,而巴拉圭未與中國建交,每年損失一億三千八百萬美元及兩億兩千四百萬美元的中國投資與銀行貸款。巴拉圭穀物及肉品出口公會則建議其政府在中國或香港設立經貿辦事處,甚至建交,以利直接出口
回顧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及多明尼加與大陸建交,主要都是基於貿易與投資利益經貿與投資利益,也是巴拉圭新政府的思考是否與台灣維持邦誼的重點。個人建議:
首先,加強對巴拉圭及拉美的研究與交流,才能提出有效對策此外,不應因新南向而犧牲舉辦多年且成效良好的國際青年大使拉美訪問團及其他交流活動。其次,提高台灣及巴國學子獎學金名額,以增進彼此認識與友好。再者,提高從巴國農牧產品進口額度,加強對水力發電及基礎建設的投資,協助巴國改善貧窮。最後,我政府應重新思索及定位兩岸關係。衝突的兩岸關係,絕對不利於我外交關係的維持與推動。







慰安婦立銅像 戳破媚日心態


2018-08-15 01:04 聯合報  韓靜/退休老師(新北市)
台灣首座慰安婦銅像設置在台南市國民黨黨部旁空地。記者劉學聖/攝影


八一四是國際慰安婦日,台灣第一座慰安婦銅像在台南市國民黨黨部旁空地設置,前總統馬英九到場揭幕說,很遺憾民進黨執政後從沒提過慰安婦的事,民進黨政府致力轉型正義,應該要為慰安婦議題發聲;台南市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協會也表示,期待響應國際慰安婦相關活動,讓阿嬤們有生之年能得到日本政府的道歉與賠償。
相較於南韓對慰安婦的聲援,從拍成電影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二次世界大戰對慰安婦的暴行,到每次訪問日本時,不假辭色就慰安婦議題對日官員抗議到底,蔡政府之軟弱與不重視慰安婦,媚日軟弱可想而見!
蔡政府對老蔣銅像除之而後快,促轉會認為這是轉型正義,難得台南市安放對慰安婦表達追悼與向日本抗議的銅像,卻沒看到促轉會表示看法,甚至主動發起要求日本政府道歉促轉會這種雙重標準,筆者除了憤慨外,就是替慰安婦們感到不值。






兩岸這麼近 卻要強迫忘記?


2018-08-15 00:45 聯合報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分成台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90年(二○○一年),因工作關係首次踏足大陸。我先在香港停了二周,適應香港同事的普通話和英文,及他們的快節奏,在十一月初秋的一個晚上,我抵達浦東國際機場,記得快要著陸時,看著外面的燈火和農家,盡力安慰自己一切會變好。
幾個月後,我開始可以用在學校學的中國地理和歷史與大陸同事交流。他們說「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可以接「吾將上下而求索」。當我首次到黃河邊,看到黃澄澄的河水時,終於知道黃河的黃是什麼意思。我的老外老闆很訝異來自台灣的我們可以打入大陸的工作圈,他本以為我們和香港及新加坡人一樣,只是可以講英文的華人。
在大陸走一圈,我更愛台灣。祖先墓碑上告訴我,家族來自山西太原,大陸同事喜歡我講的國語,我也發現望春風的「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甲看覓,月娘笑阮憨大呆,被風騙不知」和西廂記的「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那麼雷同。
教育部的大人們決定不讓小孩知道這個離我們那麼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歷史和地理。請問我們拿什麼和香港和新加坡人逐鹿這個市場







模糊兩岸連結 他問:泉州人講「台語」?


2018-08-15 00:42 聯合報  施志勝/文史工作者(新北市)
高中歷史課綱確定不再以朝代編年史,改採主題教學,中國分域將在東亞架構下呈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新課綱,其中高中歷史將把中國史納入東亞脈絡中,改變過去中國史、台灣史、世界史分立的設計,引發「去中國化」之爭議。
民進黨在教育上「去中國化」的目的,就是要割離先人渡台「披荊斬棘」的奮鬥史,抹除新世代對中國的歷史記憶,斬斷兩岸人民血緣和文化以及民族情感上的聯繫。
民進黨口中的「新世代台灣人」,對兩岸歷史淵源的認知淺薄,對漢人來台開拓史認識不足,猶如「坐井觀天」,常鬧笑話。例如,筆者曾在泉州「閩台緣博物館」參加一場討論姓氏源流的「百姓論壇」活動時,與會的某台灣碩士生用驚訝的語氣問說:「泉州這邊的人怎麼也會講『台語』啊?」聽了讓人感嘆不已!我說,在台灣的閩南族群,祖先大多來自福建漳泉地區,「閩南語」是他們的母語,溯自古代的中原河洛地區,所以又稱「河洛語」移民台灣的閩南族群經過幾代人,如今把「閩南語」說成是「台語」或「台灣話」
現在,高中歷史課綱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刻意將中國史邊緣化,模糊台灣與大陸的歷史連結,勢將扭曲了年輕學子的歷史認知。民進黨這種為求其政治利益,企圖以「文化台獨」來達到「去中國化」策略,遂其法理台獨的政治目標,將自絕於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為兩岸關係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受傷害的恐怕是台灣的萬千子民,不可不慎。
「福田宗祖種,心地子孫收。」台獨人士在「去中國化」的此刻,面對自己宗祠的姓氏堂號以及祖先墓碑上的籍貫時,能無愧哉?






疫苗浮報遭波及 別糟蹋基層衛生所的付出


2018-08-15 01:01 聯合報  陳美霞/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大公衛所特
監察委員調查發現三重衛生所銷毀至少有1萬多劑,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委調查,去年疾管署發給全台衛生所流感疫苗劑數,與衛生所接種紀錄比對,發現卅一萬劑不知去向監委以新北市三重區衛生所被舉報銷毀疫苗、浮報接種數據遭糾正為由,影射全台衛生所也可能有相同行為。這樣的調查缺乏對衛生所歷史的、全面的、同情的理解,已在衛生所公衛護士臉書群引發巨大反彈。
台灣光復後,在各鄉鎮區普遍建立公衛體系最基層組織衛生所,這是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里程碑。民國39至59年(一九五○到七○年代),許多傳染病橫行,當時公衛政策以「基層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為最高指導方針,賦予衛生所大量資源及人力。種種傳染病防治均透過衛生所的公衛護士、公衛醫師及保健員,挨家挨戶地接觸拜訪,展開衛教、預防、監測、通報、調查等等大量的公衛工作。這些有系統的公衛工作,加上公衛體系其他部門的全力配合,使得大多數傳染病在民國49、59年代(六○、七○年代)即消聲匿跡。這時期,衛生所工作人員精神抖擻,社會大眾稱讚他們「小兵立大功」。
不幸的,民國69年(一九八○年代)政府政策有了大逆轉,開始推動公衛醫療化、醫療商品化、市場化民國72年(一九八三年)開始推動衛生所建立群醫中心,衛生所從以預防為主,轉化為以醫療為主,並且被迫進入醫療市場的競爭行列,藉由提供醫療服務賺取利潤。民國79年(一九九○年代),政府推動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希望衛生所自負盈虧,逐漸縮減經費及人力,衛生所人員為提供民眾醫療商品以增加衛生所收入而疲於奔命;全民健保實施以後,衛生所更忙於提供有給付的醫療或保健服務。
上述醫療服務占衛生所工作的大宗。此外,衛福部及縣市衛生局,眾多上級機構交給衛生所大量工作,使衛生所業務超過一百項。在經費有限、人力嚴重不足、公衛體系領導者又不重視的情況下,衛生所工作人員,尤其公衛護士,流動率很高;很多人員有倦怠感,希望能早日退休;造成工作人員嚴重缺額。在我們的訪談研究中,公衛護士這麼訴說:「我們被目標數壓得死死的,非常累」、「我們的工作又多又雜又累」、「我們是做到流汗,卻被人嫌到流涎」,許多公衛護士對現況及前景很悲觀。
過去二、三十年來,政府經費緊縮、政府機能萎縮,再加上公衛體系本(預防)末(治療)倒置,導致基層衛生組織長年廢功,這是制度性問題,不能怪衛生所人員。衛生所工作人員在長年極為不利的工作條件下,竟能勉為其難,展現為基層衛生事業奉獻每一滴血汗的精神,實屬不易。政府不應該糟蹋基層衛生人員的血汗投入,應該重視衛生所的專業職能,提供充分的人力與資源,重振衛生所當年「小兵立大功」的能量及榮景。






夜火逃生…演練演練再演練


2018-08-15 00:57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副教授(基隆市)
台北醫院火警,搶救疏散後一片狼藉。圖/新北消防局提供


從這次台北醫院大火的教訓不難認清,火災等緊急狀況可發生在任何時間與位置,而應極力預防。只不過目前對此火災的檢討,大致仍朝向起火原因,然倘若未能特別強調起火後的應變過程,則這次台北醫院的慘痛教訓,恐怕仍不能有效降低未來災後傷亡。
從過去教訓看,暗夜起火是導致嚴重傷亡的關鍵,而暗夜人手少、警覺性低,應變程序難以確實,應不難理解克服之道,在於確保人員接受足夠的緊急應變訓練。儘管真的演練必然很不討好,其重要性卻需要藉政策與各種方法,一再強調。
首先演練可以讓相關人員了解疏散計畫,並吸取經驗,在真實緊急狀況下,才知道該走哪一條走廊與樓梯到哪個逃生出口。最重要的是能保持冷靜沉著,而不致驚慌
值得強調的是,無論火災應變計畫多麼完善,真實情況往往與計畫不符。例如走廊可能被送來的貨擋住了,或是哪個門因保全理由上鎖了,這些往往都只有在需要用它來逃生時,才會被察覺。而也只有藉著演練,這些「狀況」才有機會被認真看待與檢討,使其在真實情況突發時,得以避免。
演練的另一重要目的在測試警報。儘管依法,醫院等公共場所的火災警報都須定期測試,然這些警報在真實情況下,是否都能讓像是廁所內的人聽見,卻很容易被忽略掉。在演練過程中可測試的,將不只是警報是否「作動正常」,並且也包含是否讓每人都察覺得到警報,如此才可對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檢討。
藉由演練也可針對經過改變的環境與條件,作必要的調整與測試,例如可能需要在某個位置增設緊急照明或逃生標示等。這可能在真實狀況下發揮極大的救人功能。
基於醫院建築與硬體設施的複雜性及院內住戶的特性,火災應變演練更必須落實。住在醫院或安養院的住民,多半無力自主逃出建築,也難以做到正常應變。因此,在設計與運作上,必須本著提早偵測到火、並加以限制,接著迅速撲滅的原理。相關的安全要求,除了耐火結構、隔間,還包括對火特別警覺的設施,及對煙移動的控制。
此外,很重要的是,需確保所有工作人員都熟悉整套火災與疏散計畫。這些人員都應接受緊急應變程序的訓練,包括警報辨識、限制火場及移動並疏散病人。緊急應變程序需每班、至少每季演練一次
不只醫院與安養院,針對潛藏類似安全風險的的學生宿舍、旅社等,相關單位與主管機關,能不能從台北醫院「警訊」,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