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中日第五份政治文件

.「悶經濟」犯罪症候群湧現
.院檢衝突 應列司改重大議題
.聯合筆記/中日第五份政治文件
.民進黨一黨專政 台灣長治久安?
.前瞻大船 載石虎與環境撞向冰山
.長照如何解決「醫療人球」
.共諜剋星升官 蒙冤「共諜」病故






聯合筆記/中日第五份政治文件


2018-02-04 23:43 聯合報  陳言喬

1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會見日本外相河野太郎。 (中新社)



一月廿八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問大陸,吹起二○一八年中日關係改善風向。日方已表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若能訪日,雙方可簽署共同聲明。若成真,台日關係將面臨嚴峻挑戰。
今年秋天,日本首相安倍將面臨自民黨總裁選舉,眾議院也將改選,安倍認為若能吸引更多大陸觀光客與建立更緊密的日中關係,能獲得日本民眾支持,有助其連任與執政。
同時,去年五月大陸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原本說好與美國等共同抵制不料美國在最後一刻派總統特別助理、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波廷杰率團出席,讓日本大有遭美背叛之感,這也是日本後來願意加入「一帶一路」計畫,自己經濟自己救的原因。
河野太郎一月底訪京雖未見到習近平,但當面向大陸總理李克強邀請參加三、四月間在東京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日本計畫在今秋選舉前安排安倍訪問中國,並期望習近平於明年四月德仁天皇即位前訪日
大陸最高領導人江澤民曾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訪問日本,胡錦濤則在二○○八年五月赴日,兩人相隔十年,如今又是一個十年過去,日方認為習近平訪日時機已成熟。
日本欲提升日中關係,勢必要有動作,除了安倍政府表態加入「一帶一路」計畫,安倍還下令今年不能提升台日關係,避免橫生波折;至於誘因則是不排除與中國簽署共同聲明(或第五份政治文件),包括台灣問題都可以談。
中日目前有四份政治文件,做為中日關係長遠發展的指導原則,但第一份文件「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建交公報)有關台灣的部分,大陸一直不滿意日本表述;日本對中國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僅表達「充分理解和尊重」的立場。大陸是否藉此機會要求日本再確定台灣地位,備受關注。
蔡政府目前已為兩岸關係與外交困局焦頭爛額,如今面對中日關係朝回暖的大環境發展,以及日本可能犧牲台灣利益下,台日關係勢必讓蔡政府處境雪上加霜。
這也是近傳台灣表態欲與日本分享解放軍情報,以及日本核食近期即會入台,蔡政府將用盡一切可能、包括犧牲自己食安來拉住日本的因素。
國與國講究現實,日本考量自己利益,難以苛責;相對大陸也會看日本提出的誘因是否是個「合理買賣」。大陸憑著不斷上升的綜合國力好整以暇、從容應對,占據上風。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並想用總統意志與大陸對抗,大陸不會再像以往對馬政府的容忍禮讓,台日關係危機四伏。





「悶經濟」犯罪症候群湧現
陳祖輝 ∕  大學教師(桃園市) / 聯合報
內政部公布一○六年全般刑案發生數廿九萬三二四七件,較一○五年減少一五八四件、減少零點五%,破獲率九十四點八二%。其中以公共危險罪(含酒後駕車)占廿二點九一%最多,毒品廿點一四%居次,竊盜十七點三%第三,詐欺七點七一%,四案類合占六成八。

統計數字透露訊息有三,一是警察在查緝重點犯罪的工作部署已有成效,二是毒品犯罪與許多財產犯罪相關聯,連帶提高其他犯罪的發生數,三是社會經濟景氣不佳,相對剝奪感嚴重,「悶經濟」的犯罪症候群大量出現。

九成四的高破獲率,代表警方將許多資源投入於政府宣示的打擊公共危險與毒品等犯罪類型,已初具成效,更凸顯警方對此類辦案的態度應屬「積極且敏感的」,因此獲致此等結果。

另一方面毒品犯罪件數雖占全般刑案發生數的第二名,惟許多實證研究發現,毒品犯罪行為與暴力、竊盜、詐欺均有高度關聯性,因此毒品犯罪被破獲數量增加,高關聯性的其他犯罪類型的被破獲率亦會連動增加,這正說明政府要對毒品犯罪嚴加查緝的主要原因。

至於因社會經濟景氣不佳所導致的犯罪類型,如公共危險罪、竊盜與詐欺等,並非單靠警方取締得以平靜,此乃經濟與社會結構問題之所在,正好告訴政府,「悶經濟」是會導致犯罪的!

無論是一例一休、年改問題、長期低薪等問題,都會讓社會有所怨懟,甚至提高對貧富不均的恨意,孳生反社會心理和行為,這部分是本次統計給予經濟、勞動等部門最好的建言,如果經濟不搞好,社會難維穩。

另本次統計的弦外之音,儘管警方在查緝政府打擊的重大犯罪獲得成效,從犯罪預防策略觀點來看,警方僅做到了「大循環∕巨觀」的犯罪防治,如回應政府宣示政策、立委監督,及降低警方遭致輿論苛責聲浪等所做的「策略性部署」。

反觀民眾擔心的社會滋擾,如夜間飆車噪音取締、家暴與性侵害、地痞流氓滋擾、破壞環境與汙染、侵占馬路的路霸等「小循環∕微觀」的犯罪或社會秩序維護事件,受到須會同其他部門合力查緝與可能有地方民代關說等因素,對一般民眾關切的滋擾問題上,則較沒有在統計數字背後予以回應,此或許道出警察執法力有未逮的限制因素。

不過這並非藉口,如果先加強取締,將可獲得民眾高度支持。警方能否不畏懼民代關說或特權,端視警察的決心(如美國紐約警察素來以回應民眾關心的犯罪作為查緝指標)與執法態度,各地方警察首長如何展現不畏強權的毅力與智慧,才能深獲民心。

期盼未來全般刑案統計能多回應民眾切身相關的「微型」犯罪查緝成效,社會也應多鼓勵媒體報導警方強勢遏止地方毒瘤的新聞,以贏得民眾對警方執法的信任和尊重。

   
院檢衝突 應列司改重大議題
楊永年 ∕ 司改國是會議第三組委員 / 聯合報
日昨彰化地院法官與地檢署檢察官,針對涉嫌兒少保護嫌犯是否羈押爆發衝突,一度引起法官動怒,下令當庭逮捕檢察官。其實,院檢衝突這不是第一次,以往就常因羈押的意見與認知不同,導致院檢衝突;甚至曾發生院檢雙方集體公開互相指責的案例。顯然院檢衝突已非個案,必須正視背後存在的制度問題,包括正式與非正式規範須一併檢討。

正式規範屬白紙黑字的法令規章,非正式規範則包括社會文化、組織文化、工作態度(工作士氣)等因素,而且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斯的說法,非正式規範比正式規範更重要。

早年檢察官有搜索權與羈押權,後因「認知落差」,立法院將搜索權與羈押權(正式)移由法官執行。其目的是為「避免檢察官濫權」,而非以提升犯罪偵查品質為目標,但因缺乏「非正式」配套,犯罪偵查品質沒有因此提升,卻導致檢察官士氣低落。

針對牽動院檢衝突敏感神經的羈押權,如何妥適進行機制調整,應列司改重大議題,並作追蹤處理。否則,院檢持續衝突事小,影響犯罪偵查與司法審判品質下降,才令人憂心;若不正視院檢衝突背後的制度因素,不只造成院檢雙輸,造成當事人與社會正義多輸的結果,才是可怕。

再以前述個案論述,彰化地檢署檢察官因為偵辦兒少案,擁有第一手資訊,對於案件內情以及可能的後續影響,擁有深入的專業意見;因此檢察官提出聲押,有其偵查專業的依據。但羈押權屬於法官,就「人權保護」角度,法官對於檢察官提出的聲押證據,是否具有證明力與證據力,通常會採取嚴格審慎的態度,這亦無可厚非。關於院檢衝突目前設有「抗告」機制,檢察官對法官的裁定,可透過抗告表示異議。但這個案也凸顯抗告機制(特別是非正式規範)的不足。

檢察官與法官對其職位與專業的執著,非個案相關當事人不易置喙,就算不同當事人也可能意見相左。檢察官與法官,都在第一線為司法正義作嚴格把關;為降低院檢對羈押認知的落差或衝突,須進行制度調整之研商,而目前正積極進行的後續司法改革,正好提供很好的平臺進行思考、檢討與解決制度問題。

院檢衝突是跨行政院(法務部)與司法院的議題,必須由總統(府)出面,最好有外部委員,針對過去重大衝突案例,思考解決之方。如果政府有誠意,就應補列為司法改革重大管考與後續追蹤議題,同時公開相關資訊,並組成跨院(跨領域)的專案小組進行研商並提供解決方案。






民進黨一黨專政 台灣長治久安?
張正義 ∕ 大學教授(台北市) / 聯合報
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日昨在出席一個公益活動時,把這一、兩年網路上、街頭上的反年金改革、拔蔡總部及對婦聯會處理反彈的群眾,都再度打入反改革的保守力量。他強調,國民黨的基礎並沒有因二○一六年選舉潰敗,民進黨的目標是在年底選舉讓反改革的力量死心,必須讓國民黨再輸一次,台灣才能真的長治久安。

洪秘書長大言不慚,民眾聽了卻會只能搖頭,難道民進黨一黨專政台灣才能長治久安?難道秘書長忘了國民黨一黨獨大時,你們的前輩為民主而奮鬥的時候,那些言辭、那些行動所照出來的妖怪和嘴臉,不就正是打臉現在的這些民進黨人。

民進黨執政,一黨私心的惡政不斷出現。從用肺換非核、核食即將進口、勞基法亂修、壓榨軍公教、轉型正義扭曲歷史、改制水利會、強佔婦聯會、干涉台大校長選舉、公廣集團綠化、惡質監委、立法院變行政會立法局等等,說起來真是罄竹難書,難怪民調直直落。但民進黨不思檢討執政錯誤,又要打著改革反改革的旗幟,把自己塑造成有魄力改革的政黨,將對手打成反改革者,以博取民眾的同情與支持。

從陳水扁到蔡英文,民進黨為什麼執政無方?陳水扁或許可以怪說立法院被多數的國民黨阻擾;但蔡英文全面執政,成績還是落漆,主要原因就是民進黨黨大於國,黨利大於人民的權益,所以才會有因M503而導致春節台胞無機可回,人在囧途的困境。

台灣號稱民主,民主必須以法治國,民進黨仗著立法院優勢,法要怎麼過就怎麼過,完全不顧法律是否合乎公理正義;再加上掌控大法官會議,讓民眾釋憲無門。又如婦聯會事件,開會一小時就馬上認定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但又沒有提出任何可昭公信的證據,連簡單的程序正義都懶得顧,和土匪政黨無異。

執政無半步,選舉花招百出,每到選舉就高舉改革大旗,混淆欺騙迷惑民眾。不過事實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年底的選舉期望民眾能夠捫心自問,到底這兩年來你過得好不好,到底國家是不是有前途,經濟有進步嗎?千萬不要再意氣用事和受騙了。

   
前瞻大船 載石虎與環境撞向冰山
陳美汀 ∕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 / 聯合報
日前「防石虎路殺,卓蘭闢建濕地公園」新聞,引起關心生態與石虎保育的民眾激烈討論,齊聲反對前瞻基礎計畫水環境建設編列預算施作濕地公園。

石虎居食物鏈頂端,依季節變化捕捉多種鼠、鳥與爬蟲類,平衡各種獵物量,生態資源豐富的環境,才能確保石虎安心生活。石虎穩定出沒,代表人與自然永續和諧。

苗中彰投的淺山環境是台灣目前發現石虎的區域。近年,一四○縣道近卓蘭的平面路段已有三起石虎路殺和一起小石虎拾獲,溼地公園預定地對岸也曾有哺乳中的母石虎遭路殺,顯示高架道路下方溼地公園預定地的自然環境吸引石虎棲息,更是苗栗和台中地區石虎族群安全通過,避免跨越平面道路的重要生態廊道。在此興建濕地公園等人工設施,無疑迫使石虎走進危險的環境,增加路殺並且嚴重干擾在此棲息的野生動物。

石虎是台灣僅存野生貓科動物,美麗吸引人心,近年從苗五十、台十三線外環道、三義裕隆二廠、月稱光明寺等環境抗爭,民眾體悟保護石虎,就是保護生活品質,進而參與保育行動。

官方亦響應石虎保育思潮,發想多位吉祥物,如苗栗的貓□喵、台中的虎爸虎媽等來推廣在地農產與各項活動,卓蘭鎮公所更自詡為石虎之鄉,舉辦兩屆石虎路跑,但提出闢建濕地公園的誤謬規劃令人遺憾。我們樂見政府視石虎為在地資源,用於促銷友善農產與旅遊,人虎共存共榮。但別消費民眾對石虎的愛,假保育石虎之名,行破壞自然環境及石虎棲地之實。

前瞻計畫這艘價值數百億的大船正載著石虎與台灣環境撞向冰山。不僅破壞石虎棲地,更讓已崩壞的河川生態雪上加霜,恐只留下缺乏維管的水泥景觀工程。我們提出三點訴求。

一、前瞻計畫水環境建設應全數暫緩。主動公開資訊於單一網站,邀請環團與在地居民監督,確認選址、規畫、設計與施工都符合前瞻思維,讓人與石虎能和諧相處。

二、親水與國土綠網應兼得。水環境建設顯然跟林務局國土綠網相衝突,請公部門主動釐清,別互扯後腿。

三、生態專業參與。貓羅溪、大安溪、房裡溪、後龍溪等石虎重要棲地內的前瞻計畫,都應邀請石虎與相關生態專家參與規畫設計,並監測石虎是否仍可利用改變過的水環境。

   
長照如何解決「醫療人球」
楊迪山 ∕ 醫(竹縣竹北) / 聯合報
昨天聯合報報導「醫療人球」的話題,主要是討論針對各醫學中心腦中風病患「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下轉率數據的呈現,說明醫療單位目前運作方式,以及病患家屬的想法:

問題一:目前急性醫療病院,對已轉為穩定慢性的病患,所進行下一步治療復健計畫,到底應採取何種模式才符合醫療原則?

問題二:患者家屬針對病患後續轉為慢性的治療目標期待的心情,有何看法?

醫病雙方要如何化解「醫療人球」難題呢?

筆者認為應從醫療和長照制度面、醫療臨床體系運作(包括醫學中心、區域、地區甚至診所)、民眾對目前醫療及長照的認識進而取得信任感,轉入長照醫療領域,持續慢性醫療行為。以上三方面相互配合,就可解決此一難題,進而取得醫病相互信賴,一致的目標是讓病患得到適當的醫療環境。筆者想應該就沒有「下轉率」及「醫療人球」的問題了。但要如何運作此模式呢?

長照2.0針對機構長照方式,在增列的十七項中,包括銜接出院準備服務、長期照顧機構服務兩項,醫療院所的慢性疾病患者,如需要復健及基本醫療照護,就可按病情轉入,如此就無所謂「下轉」的困擾了。就急性醫療院所而言,它的床位運作可以讓後來急需治療的病患,不會因滿床位而延誤治療時機。

希望讓病患家屬了解,透過醫院銜接轉出的機構式長照院所,應會有復健師執行復健項目,非只是單純生命監測和被動式治療,此其一。

反觀如長期住在急性醫療復健病房,只為單一復健治療,雖然醫院已完備作好感染防備措施,但院內的感染那怕只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問題,因而導致復健效果不佳,此為是不可預期的炸彈,亦應讓關心的家屬了解。如果轉至中、小型長照機構,可減少其他慢性病況的發生,且此類認證合格機構亦有約聘醫師定期詢問病情,此其二。

病患家屬亦可選擇有方便回診、探視的機構長照點,如此對病患身心治療有正面效果,此其三。

當每家醫院皆呈現滿床狀態,無空床容納需要復健或安置家屬無法照顧的「下轉」病患,此時「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院際間的照護制度只需稍加修正,就是(醫院-長照機構)無縫銜接,此為上策。此時強化後端(長照機構)的品質與數量,亦就是長照機構專業人力及訓練機構,種子教師能維持長照品質,將現有公有閒置空間,修正法令廣設長照機構以彌補量的不足。按此模式運作,就可因應解決醫院滿床的窘境,又可減緩家屬的焦慮,重要的一點,是病患可以恢復得到滿意的治療環境。

 




共諜剋星升官 蒙冤「共諜」病故


2018-02-05 00:16 聯合報  陳揮文/飛碟電台主持人(新北市)

圖為烏龍共諜案受害人代表郭玫蘭2017年10月底出席司改會記者會,呼籲落實偵查不公開,回憶起自己當時被貼上標籤的過程,聲淚俱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日昨報導,調查局多名「共諜剋星」升副主任,調查局長蔡清祥打破既有傳統,這幾波人事升遷,都看得到專長辦共諜案出線,顯見共諜案目前受到的重視。
曾經被檢調認定是共諜的資深記者郭玫蘭,案發時廿萬元交保,還被限制出境,最後獲得不起訴處分,共諜案變大烏龍。郭玫蘭上月卅日病逝,享年四十六歲
二千年在ETtoday網路電子報,筆者曾與郭玫蘭共事,她主跑兩岸新聞,表現中規中矩,後來跳槽到中央通訊社。二○一四年二月,檢調一方面號稱「偵查不公開」,另一方面放消息給媒體,郭玫蘭捲入共諜案曝光,搜索、約談、開庭、交保、限制出境樣樣都來,一個弱女子獨自面對共諜的指控,新黨青年軍王炳忠跟郭玫蘭相比,只能算是「小兒科」。
二○一四年十二月,檢方處分不起訴,法律上郭玫蘭獲得清白,所謂共諜案不攻自破,可是共諜的大帽子讓她丟了工作,謀職四處碰壁。去年十月,郭玫蘭參加民間司改會記者會,當時她說共諜案造成名譽嚴重毀損,家人擔心恐懼,期盼政府相關單位公開道歉,還她公道。
曾經跑社會新聞的筆者,沒有機會告訴郭玫蘭,司法檢調從來沒有道歉過,案子辦錯了,嫌犯抓錯了,錯了就錯了,錯了就算了。郭玫蘭共諜案不起訴,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共諜案簽結,可曾看過「共諜剋星」出來說句對不起?
古今中外,任何一種司法制度都無法避免「冤錯假」案,關鍵在於,事前如何防微杜漸,事後如何救濟補償。郭玫蘭等不到政府的道歉,抱憾而終,馬政府發生的烏龍共諜案,蔡政府責無旁貸,應該給郭玫蘭家屬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