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適度升值 產業升級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2283/web/


.聯合報社論/如果善意和理性只能二選一,請給我們理性
.聯合報黑白集/不向不合理的屈服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適度升值 產業升級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適度升值 產業升級契機


2018-01-12 02: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過去一年來,新台幣匯率遭遇到兩次亂流,第一次是去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前後,台幣對美元匯率由1月初的32元以上,一路升值到5月初的30元,之後穩定徘徊在30.5元到30元之間。第二次亂流是從去年12月下旬,台幣在短短兩周內,從29.9元的價位,一口氣突破29.5元關卡,1月8日之後升值氣勢稍緩,目前處於盤整狀態。
去年美國聯準會升息三次,而台灣央行沒有升息,就國際金融基本原理而言,美元的升息幅度超過台幣,應會提升美元的相對價值,促成美元升值、台幣貶值。然而過去一年主導台幣升值的背景因素,不是國際金融原理,而是政治經濟學。
川普從總統大選開始就確定經貿政策主軸是,反對貿易逆差,創造國內製造業就業機會,並且明確點名台灣是搶走美國工人就業機會的國家之一。去年川普就任後,我國央行擔心成為川普政權貿易報復對象,對於台幣升值的介入較為收斂,讓台幣有了快速升值的空間。
然而,去年4月,台灣依舊與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德國、瑞士,同被美國列為貨幣操縱的觀察名單。雖然後來在10月美國財政部的匯率報告,台灣被排除在觀察名單之外,但是一度入列的壓力,讓央行在匯率處理上更為小心。今年4月美國會再公布新一波的貨幣操縱觀察名單,為了避免讓台灣再度入列名單,去年年底開始的台幣升值波動,央行習慣性的尾盤介入較不明顯,讓台幣走了兩周的急升值。
展望今年的台幣匯率,來自美國的壓力,應該還是影響匯率的最重要因素。除了美國財政部公布觀察名單的壓力之外,11月美國期中選舉將改選參議員三分之一、眾議院所有席次,這是川普就任後第一次全國性政績檢驗,為了準備此次國會大選,川普保護製造業工人飯碗的口號只會喊得更大聲,在匯率上的態度只會更硬。
在川普政權反對貿易逆差的政治態度下,未來數年台幣都可能處在比較高的價位。我們產業界與政府要如何應對呢?
2011年5月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在經濟日報發表文章,說明台幣對美元每升值1個百分點,台積電的營業利益率就會降低0.4個百分點。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台積電,其收益都深受台幣升值影響,其他與中國崛起供應鏈競爭的中小企業,所承受的台幣升值壓力自然是更大。
然而危機也是轉機。雖然台幣升值對於出口不利,卻是有利於購買海外先進設備以及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因此未來數年的台幣高價位,是台灣企業吸納海外資源,進行產業升級的好機會。鴻海2016年成功併購日本夏普,一口氣獲得全球性品牌與先進面板技術,就是最好的例子。
對於政府而言,是省思低匯率政策的好契機。台灣匯率偏低的具體例子,就是台灣的名目GDP只有23,047美元,但是若以購買力評價(PPP)計算則高達48,179美元
落差過大,不僅使台灣民眾承受低匯率的副作用,例如較高的進口物價;勞工薪資放到國際比較結果就是很悲情;年輕人寧可去澳洲當外勞也不願留在台灣賺低薪等;同時也讓台灣蒙上操縱匯率的嫌疑。
去年4月,台灣被美國列為觀察名單後,在華盛頓的國會聽證會上,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級官員就質問一位台灣旅美經濟學者,台灣名目GDP與PPP計算GDP的落差,相較於德國與日本都相當大,這難道不是台灣操作匯率,故意低估台幣的結果嗎?因為同場次的聽證會除了台灣,也討論印度、泰國與韓國的外匯政策,美國財政部官員沒有繼續逼問,但是他的發言已經說明美國財政部的態度。
名目GDP與PPP計算GDP的落差過大,是犧牲國民福祉來成就出口表現,長期而言絕對不是一個正常國家該有的狀態,短期而言,美國財政部今年4月若以此理由,指責台灣人為低估匯率,再列入觀察名單,恐怕我國政府也難找出有說服力的說帖解釋吧!


聯合報黑白集/不向不合理的屈服


2018-01-11 23: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勞基法修法掀起如此巨浪,勞工質疑「恐怕拿不到加班費」,民進黨被貼上「資進黨」標籤。 記者杜建重/攝影



警察的形象有正有負,但最近一起警察被判無罪的案件,卻獲得幾乎一面倒的喝采。北市張姓員警追捕竊嫌遭開車追撞,警察用槍導致嫌犯死亡,卻被控業務過失致死。此案引起注目,因為先前才發生桃園警察追捕通緝犯的類似案例,員警因業務過失致死罪被判徒刑,還要國賠。警界為之心灰意冷,一般輿論也覺難以思議。
警察代表「執法者」,本應有社會共識;但近年政治氣氛傾向於向少數不合理的要求屈服,而無法堅持起碼的法治底線。警察追捕犯人都遭開車追撞了,還被質疑用槍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這種「警察難為」的氛圍,要如何執法?但與其罵法官恐龍,不如看看「上上級」的例子:蔡政府一上台就對太陽花學運分子撤告,警察無法維護執法底線,不是其來有自嗎?
勞基法修法掀起如此巨浪,也和蔡政府態度有關。除了「心中最柔軟那塊」的名言效應引發勞工錯誤期待之外,蔡英文一上台就拿國道收費員事件立威,雖承認法律處理沒有疑問,卻仍向企業主施壓。這種逼人「向不合理的屈服」風氣一開,此後沒完沒了。
台灣民粹「理盲濫情」,市面上奧客特別多,都是「向不合理的屈服」風氣所致。榮總一名貴婦霸占病房經年的例子,便是經典,醫院還在「人道」考量左右為難,何以落得總是向奧客屈膝?執政黨如果察覺到討好民粹的惡果,得先從自己「不向不合理的屈服」做起。


聯合報社論/如果善意和理性只能二選一,請給我們理性


2018-01-11 23: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勞基法修正案爭議持續延燒,勞動部仍在澄清相關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漫畫

勞基法在勞工騷亂及立委昏睡中三讀,蔡總統和賴揆分別向社會致歉,黨團總召柯建銘卻破口大罵在野黨作亂,真是奇特的景象。兩年的修法擺盪,執政者一度夢想飛揚,卻發現此路不通,最後只能繞回原點,結果勞資關係被撕裂得更嚴重。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
遺憾的是,即使是這樣一場為了「鬆綁」《勞基法》一例一休過度限縮的修法,在朝野角力下,卻又出現了新的紕漏。原本不在行政院修法版本中的第卅二條第一款──「加班費可依加班時數換成補休」,竟因立委臨時起意擅自追加,並倏忽變身過關,未來可能造成中小企業勞工拿不到加班費的問題。這一條,和輪班制工時間隔下修為八小時,都將成為新版勞基法的惡性腫瘤,侵蝕勞工權益。所謂治絲益棼,莫此為甚。
「加班換補休」的點子,始自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的主張。其原意是,勞工加班應給予加班費,若要換成「補休假」,應該依加班費率「加成」計算。誰料,民進黨將之化成條文,卻去掉「加成」設計,改為「以一比一」計算,且規定須在當年結清。如此一簡化之後,勞工因與資方協商的能力有限,未來拿不到加班費的情況恐將成為「新常態」。
《勞基法》三讀之後,這一條文遭到勞團嚴詞批評。但是,民進黨似乎想把責任全推給蔣萬安,卻不檢討自己為何曲解原意,故意「修惡」,致使勞工權益受到侵害。儘管勞動部長林美珠聲稱,這項漏洞,未來將透過加強勞動檢查及在制訂「施行細則」時予以補正。但無論如何,要用行政手段來填補立法的疏漏,不僅有效力上的疑義,也是事倍功半。這和林全任內用暫不處分、從寛解釋等方式釋法,其實如出一轍,是對立法權和行政權的雙重濫用
比較民進黨十三個月來兩次修改《勞基法》的反覆變化,殊堪玩味。上一次修法,是挾著蔡英文剛上台的意氣昂揚,官員大話連篇,充斥著照顧勞工的善意,對台灣產業經營的現實卻視而不見,以為勞資關係可以任由執政者揉捏打造。這一次修法,則是在執政挫敗的壓力下勉力進行,希望藉著務實修法力挽狂瀾。未料,上次向勞工拋出的善意,卻如同海嘯一般洶湧反撲,讓蔡政府幾乎難以抵擋,「資進黨」的封號深深烙在民進黨身上,蔡英文的民調則跌到兩成六的新低。
以膚淺的方式解讀,會說這是「民意如流水」,或說蔡政府咎由自取。但如果拋開技術面的運作問題不談,回到政治基本面看,我們認為蔡總統必須修正她的執政方式,用更大、更高的格局來面對問題,才不會陷於左支右絀。蔡總統過去一年多的失敗,主要是忘記了自己身為國家元首的高度,而以執政黨主席的角色在治國。也因此,她一心只想著要打擊和懲罰政治對手,要用政策來拉攏自己的支持者,用權位來獎賞黨內的夥伴,用漂亮的談話來凸顯自己的形象。她忽略了,一個缺乏全境視野的領導人,很難持平地帶領國家;當她忙著照顧自己人的利益,或說些華而不實的大話時,反而會使人民離心離德。
當然,我們不能說蔡總統的各項施政沒有善意;但是,如果未經理性思考,有些善意就會變質走味,甚至變得有害。以勞基法為例,第一次修法是為了向勞工交心,但對勞工的善意就變成對資方的擠壓,結果連第三方的消費者都同受其害。第二次修法是為了改正上次的偏倚,卻因一意想著資方立場,所以又變成另一種一面倒,引發勞團倒戈。
如果「善意」和「理性」只能二選一,我們希望蔡總統先給我們理性,這是一個民主國家所能給予人民的最佳禮物。有些話不必講得那麼漂亮,有些事不必溢著百分百的正義,具有說得出道理的理性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