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經濟/區域經濟整合洗牌 台灣須找對策

.聯合報社論..今夏世大運教會我們的事
.聯合報黑白集.重返「金錢外交」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洗牌 台灣須找對策







經濟/區域經濟整合洗牌 台灣須找對策


2017-09-03 04: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TPP的11個成員,近日在澳大利亞集會,希望在沒有美國參與下,能夠有所突破。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TPP的11個成員,近日在澳大利亞集會,希望在沒有美國參與下,能夠有所突破。此次會議的特色是在TPP協定包山包海的範圍下,各國可以討論選擇部分項目,先行凍結不開放。因為當時TPP在美國主導下,以美國市場開放為交換條件,強力要求各國進行高標準的自由化及制度改革,在美國退出TPP之後,當初被美國要求高水準開放的國家,自然希望能夠重新檢討原先承諾的敏感領域;所以未來TPP可能是一個涵蓋範圍較小,以及參與國家較少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不過TPP現有成員還是希望美國能夠回心轉意,仍然給美國留了一扇門。對於各國暫時凍結的項目,一旦美國若是決定重返TPP,將解除凍結並回復原有協議。
在另一方面,美國退出TPP後,轉而將重點放在檢討過去已經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其中以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及2012年生效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為主要焦點。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國主要修訂重點有三:第一是納入操縱匯率的條款;第二是加強對於邊界管制,以抑制非法移民及走私;第三則是大幅修改汽車產業的原產地規定,美國除了主張NAFTA生效已久,所以應納入一些新產品(例如汽車電子)的規定,也主張提高在NAFTA區域內製造價值百分比,甚至主張直接明訂在美國製造價值百分比。上述議題都非常具有爭議性,而使談判陷入僵局。不過由於加拿大及墨西哥對美貿易依存度高,談判相對居於弱勢,未來可能仍需以美國版本為基礎。
在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方面,除了制度及規則改革外;因為美國對韓主要貿易逆差來自於汽車及相關零組件,美國要求與韓國重新談判汽車產業的開放項目;但韓國的態度也非常強硬,不願意重啟談判,甚至宣稱不惜中止美韓FTA,轉而加入TPP。而TPP既有成員對於有更多國家加入,當然是非常歡迎。
英國也正與歐盟談判脫離歐盟的分手條件,美國雖然對與歐盟談判已久的美歐自由貿易協定(TTIP)顯得意興闌珊,但卻表示希望走雙邊模式,與脫歐後的英國建立新的經貿關係。
未來各國會持續推動區域經濟整合,並不因美國退出TPP及調整經貿政策而有所動搖,未來將會走向大型FTA與雙邊FTA並行的方式。除了TPP之外,包括亞太16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預期有可能會在今年有所突破,對於台灣影響很大。特別是TPP成員中亦有七國為RCEP成員,不但加深彼此競合的空間,更增加了TPP與RCEP發展的不確定性。
在雙邊FTA方面,較值得關注的是日本歐盟FTA可能在年底達成協議。另外中國大陸正與原來FTA夥伴進行升級談判,其中與東協的升級版協定已在2016年7月生效;中國大陸也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斯里蘭卡、以色列等國進行FTA談判,持續擴大其影響力。
綜合前述,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已走向各國處於彼此串聯結盟,形成大型FTA以增加群聚效應;但也不放棄雙邊結盟的方式。處於既合作又競爭的趨勢,特別是受到美國的影響,未來FTA不但注重對國內所得分配及就業影響,也會更具有排他性。所以無論是舊的FTA重組以及新的FTA形成,不但會直接影響全球貿易流量、資金流向以及就業創造,更會帶動全球產業鏈的重新洗牌。
台灣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已明顯落後,各國在忌憚中國壓力下,更難有所突破。面對持續擴大關稅的劣勢,政府應加速調整全球產業布局策略,特別是在面對可能重組的TPP及新形成的RCEP,美國堅持以美國製造為重點,大幅修正FTA路線,各國追求雙邊FTA等多重因素下,台灣須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在全球供應鏈中掌握重要核心技術,才有可能鞏固競爭優勢。


聯合/重返「金錢外交」


2017-09-03 04:03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指示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匡列35億美元(約1063億台幣)專案融資資金,與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政府合作公共工程。 聯合報系資料照



蔡總統提出外經貿新戰略,決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匡列千億台幣(卅五億美元)專案融資資金,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進行公共工程合作。此舉,其實就是重啟「金錢外交」。
蔡英文去年出訪巴拉圭時宣示:「傳統定義的『金錢外交』早已結束」。當媒體質疑是否尚有未公開部分,她高調稱:「我沒有告訴你的,就是沒有存在的事情!」如今,「已經結束」的金錢外交,將以「策略性融資」的名義捲土重來;換面不改頭,兩者有什麼差別?
蔡英文說,要調整過去對邦交國的援助方式,結合民間商業機制,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進行公共工程合作,由指定金融機構提供優惠策略性貸款,並由政府補貼利差。如此文縐縐的說法,其實一點都不新;結合民間機制協助他國發展,過去早就在做。所謂「魔鬼就在細節裡」,政府要策略性補貼,同義詞就是全民買單。美其名「策略性融資機制」,再套以「公共工程合作」,都是金錢外交「換湯不換藥」的菜單。
這千億專案融資計畫只說明:蔡總統搞僵兩岸關係,真的不是「無本生意」。新南向政策敲不開其他國家的外交大門,又保不住既有邦交國,政府只好砸錢做業績;正因為拚不過「一帶一路」,所以我們也要搞台灣版的海外工程合作。
台灣要擺脫外交困境,關鍵不在口袋深不深,而在腦袋清不清楚。否則,政府撒得越多,呆帳越多。


聯合/今夏世大運教會我們的事


2017-09-03 04:0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世大運風光閉幕,中華代表隊以26金、34銀、30銅,名列獎牌榜第3位,史上最威。也有選手打破全國、亞洲,甚至世界紀錄,讓全國人民為之瘋狂。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世大運風光落幕,中華隊以創下參與世大運紀錄的廿六金卅四銀卅銅,讓國人感受到體育競技的強大影響力,連帶激勵了民心與士氣。除了地主和奪牌的榮耀,本屆世大運還教了我們許多事,在激情過後,值得細細體會。
從正面看,世大運告訴我們:縱使是友誼賽等級的國際賽事,對於長期被壓抑而渴望擺脫對岸束縛、爭取國際認同與發揮空間的台灣人來說,都是台灣一次難得的露臉機會,更是一個撕裂社會重新凝聚向心力的契機,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搞破壞。從開幕式反年改團體和閉幕式的獨派團體的抗議示威,卻遭輿論批評為「蓄意鬧場」,即可看出民眾的基本想法。「不該在自家辦喜事時鬧事」,這是台灣根深柢固的道德底線,何況,這還緊縛著國族主權意識。
其次,無論藍綠或自認超越藍綠的政治人物都得承認,儘管內外部因素錯綜複雜,但「中華民國」仍然是一塊最能獲多數國人認同的招牌。從熱情大媽慨贈三千頂「國旗假髮」大受歡迎,到林口市民自動掛國旗,乃至觀眾和外國選手自發攜帶國旗入場成為閉幕式大亮點,都顯示了國旗的魅力。相形之下,獨派團體挾帶政治標語進場,則遭現場觀眾大喊:「出去!」
正因有「中華民國」這個保護殼,也才有接續而來的不同詮釋。因此,柯文哲可以十一次大聲講「台灣」,但蔡英文講「台灣隊」卻顯氣虛。也因此,在「八三一英雄大遊行」中,夾道民眾揮舞國旗,遊行隊伍卻不見一面國旗,這是多麼荒謬的場面。多少政治人物能從世大運體悟:多數民眾在意的其實是他們如何詮釋中華民國的智慧、勇氣和力道,而不是如何切割。
再者,政治人物能敞開心胸與他人分享成功,也都看在民眾眼裡。例如,柯文哲在閉幕致詞中感謝前市長郝龍斌的申辦,也感謝蔡總統、行政院各部會、和場館所在地各縣市政府乃至志工的支持;對照綠營政治人物猛酸郝龍斌,乃至蔡總統空喊團結,柯文哲顯然更具高度與氣度。
然則,除了這些有利國家社會凝聚共識的好事,世大運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識別那些被掩蓋在光彩底下的灰暗。首先,世大運讓人們看到,台灣的最大黨就是「稻尾黨」,最大派就是「割派」。八三一英雄大遊行正是稻尾黨與割派的傑作,趁著選手群集台北,展開收割大戲來增長自己的人氣,不愧是政治精算師的心思。但有多少人會深究:這場遊街,為何竟是由民進黨吃相難看地接手的民間機構「文化總會」買單主辦?蔡總統在世大運前並不關注賽事,為何在獎牌爆增後立刻變得熱情洋溢?
再者,又有多少民眾記得:柯文哲稍早不斷抱怨前人留下這個「病危」爛攤,是他把世大運搶救到「堪用」?更別說許多柯粉傳布謠言的護主心態,例如網球場要不要「加蓋」一事前後立場不一,也難怪如今遭反譏「選手中暑算郝龍斌的、節約公帑算柯文哲的」。也別忘了,政治人物如何隱身於「台灣之光」底下,大玩雙重標準遊戲。例如,同是鬧場,府院獨獨嚴詞批評反年改團體、柯文哲更爆粗口罵他們「王八蛋」,為何卻不見對鬧閉幕式的獨派團體有任何譴責?
更明顯的是,世大運的行銷經驗顯示,政客直來直往的爭功諉過早已過時,切記要以諸如「幸好是柯文哲辦世大運」、「如果世大運給國民黨辦?」「柯文哲做到了,蔡英文差一點」,或是「傳柯P嚇到癱軟、小英即刻救援!」之類的網紅筆法行銷,打擊對手於無形;雖討好了網民的脾胃,卻使台灣進入「後事實」時代。
台灣難得舉辦國際大型賽事,在兩岸日趨僵冷下,將來機會恐怕不多。今夏,台北世大運教會我們一些好事與歹事,值得大家珍惜,也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