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經濟/請蔡總統看看全球勞動改革熱潮

.聯合報社論..政府的責任是解決問題,不是製造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缺電,就別再保證啦!
.經濟日報社論.請蔡總統看看全球勞動改革熱潮







經濟/請蔡總統看看全球勞動改革熱潮


2017-08-10 03:5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根據最新數字,台灣20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12.3%,遠高於日本的5.9%、美國的8.0%及南韓的9.4%。 聯合報資料照片



「為下一世代打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是受到青年高度支持的蔡總統,在就職時最重要的宣示之一,但統計數字顯示,台灣青年正面對全球最嚴峻的就業環境。根據最新數字,台灣20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12.3%,遠高於日本的5.9%、美國的8.0%及南韓的9.4%;台灣的此一青年失業率為整體失業率的3.3倍,也高於日本的1.9倍、美國的1.8倍及南韓的3.1倍。除了這兩個數字顯示的嚴峻性之外,在薪資與工時兩方面,台灣青年也面對落後其他國家的困境。
事實上,勞動者(特別是青年勞動者)的就業困境並非台灣獨有。面對此一普遍的困境,全球正掀起勞動市場改革的熱潮。以甫選出新總統的南韓為例,文在寅總統的兩項大改革,除了改革大財閥之外,就是勞動市場的革新,並為此成立了「就業政策管理中心」,由文在寅總統親任委員長。具體內容包含在公共領域創造81萬個就業機會、透過縮短工時及推廣彈性工作制在民間創造131萬個就業機會、在2020年前將法定最低時薪由目前的6,470韓元(約新台幣171元)提高55%至1萬韓元(約新台幣265元)且到五年後總統卸任時達1.1萬韓元(約新台幣290元)、每周最高工時由68降至52小時。對於青年就業,更通過11.2兆韓元(約新台幣322億元)的補充預算案以創造工作機會。
日本也在今年開始執行「勞動型態改革計畫」,去年6月成立「勞動型態改革實現會議」,由首相安倍晉三親任「議長」。改革內容包含改變長時間勞動及推動正式員工和契約員工的同工同酬,目標在於具體改善青年就業環境,在2020年時將非正規員工占整體就業人數的比例,由2016年的15.6%降至10% 以下、每年名目最低薪資至少提高3%、時薪達1,000日圓(約新台幣273元)。日本今年春季畢業生的就業率比去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達到97.6%,創下自1997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高值;期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比例增加0.7個百分點,達到74.7%,也創歷史新高。無怪乎因醜聞而民調支持度下滑的安倍仍能普遍受到青年支持。
美國也由新總統川普主導積極改善勞動市場。他在選前承諾了提高最低工資,現在可望在與國會協商勞動基準法修法後實現;在創造就業機會上,不但恩威並施以阻卻企業對外投資及生產外包,近來更積極防止簽證詐欺與濫用、限制移民數量以增加美國居民的就業機會;對於外籍勞工,須取得授權及支付相關費用,以減少外籍勞工被剝奪工作機會。
相對於各國多管齊下的多元政策,台灣雖也有勞動市場的改革,但一年多來幾乎僅見唯一的一例一休政策。一例一休政策固然有減少工時、提高勞動所得的目標,但爭議不斷,除了化解爭議,我們還需要更全面、多元、具系統性的全盤政策。此外,日、韓、美各國皆由領袖親自直接投入主導,顯示這些國家對於勞動改革與青年就業問題的重視。相對的,蔡總統對青年政策投入的力度及範圍顯然頗有不足。
以外籍勞工為例,日韓二國幾乎不依賴外勞,美國則深怕外勞影響影響本勞工作機會,而新政府雖宣示台灣不應再過度依賴外勞,但上任一年多以來,台灣外勞人數又增加5萬人,已近65萬人,增幅超過8%,遠高於經濟成長率,顯示台灣對外勞的依賴有增無減,而且這麼大數量的外勞實在早已超出當初「補充性」的原意,已對本勞產生嚴重的替代效果,也排擠了青年的工作機會,遑論還有超過10萬的逃逸外勞潛藏在各就業崗位。
台灣的工時之長名列世界前茅,青年苦勞低薪現象相對日韓等國有過之無不及。當全球掀起勞動改革大勢時,政府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謹守在一例一休的攻防上,因為台灣需要更迫切的勞動改革政策。

聯合/缺電,就別再保證啦!


2017-08-10 0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昨表示,目前沒有限電,啟動核一、核二沒有討論、也沒有考慮。 記者胡經周/攝影



這陣子,貶值最快的東西,莫過於政府的「保證」了。政府發言人徐國勇連續幾天保證「不會限電」,說到自己都心虛了。然後,換台電發言人林德福上陣,「保證今天不亮紅燈」,結果沒幾小時就跳票。
五月間,核三二號機出狀況,台電立刻跳出來安撫人心,保證「今夏不會亮紅燈」。這句大話,正是跳票的開始,許多電廠機組像雞瘟似地接連出事故。就像昨天,在連亮兩顆紅燈後,台電宣布有三個新機組加入運作,供電可望脫離「紅燈區」。誰料,一大早擔任救援任務的大潭電廠七號機因系統開關異常,導致併聯發電失敗。於是,「救火變成放火」,供電只能繼續亮紅燈。
政府張口閉口保證,支票卻拚命跳票;現在民眾聽到「保證」二字就感到厭煩,企業界則開始用腳投票。而今,政府還有什麼保證是值得相信的?
就以非核家園「不漲價」的保證為例,最近官員的口風,也已隱然透露出改變風向的訊息。包括民進黨立委都在政論節目大放厥詞,說台灣的電價太便宜,必須提高價格,或改裝智慧電表依「時間電價」收費。看來,又有一項「保證」要吹熄燈號了。
消滅廉價的核能改用其他電力,因燃料成本較高,必然抬高發電成本,這是很基本的邏輯。但蔡政府偏偏要提出不漲價的保證,這是專業不足,還是存心愚民?民進黨以前動輒指控台電「藏電」,現在,請翻箱倒櫃把這些隱形的電力找出來吧!

聯合/政府的責任是解決問題,不是製造問題


2017-08-10 0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要求下午1點至3點關冷氣節電,民眾洽公熱到汗流浹背,公務員也抱怨連連,火氣高漲,只能自備扇子消暑。 聯合報資料照片



缺電危機亮出紅燈,面對漫長的酷熱炎夏,公務人員被迫在一天中最熱的時點關冷氣揮汗從公,並殃及洽公民眾。從這點看,政府的因應完全不及格。更可議的是,蔡政府為了維護政策顏面,不顧用電短缺的窘境已迫在眉睫,一味把危機推給「天災」,甚至推給台電辦事不力的「人禍」。這種態度,不只是傲慢,根本是不負責任。
「非核家園」當然是值得支持的目標,但執政者不能只是天馬行空地喊喊口號,而必須尋找適當的替代能源,並規劃合理且可以執行的進度,以實現這個理想。遺憾的是,蔡政府急躁地定出二○二五年達陣的時程,卻完全不顧實際執行是否配合得上,立刻風風火火地廢核,新的核電廠不准上路,舊的核電機組則提前除役。問題是,當初誇下海口的新能源,卻無一接應得上來。這邊大砍核能,那邊綠能加不上去,提前出現缺電危機,完全是可以預料的事。
簡言之,這波限電危機,徹底暴露了蔡政府的「眼高手低」:愛唱高調,卻缺乏相應的行政能力,以致目標落空,連帶遺禍百姓。這種情況,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只須看蔡政府一路的能源作為,各部會包括立法院在內,一味專心致志於減核、滅核的「大業」,逢核必反,卻置電力供需平衡的基本責任於度外。今天的缺電危機主要在決策不當,蔡政府該負的責任,又豈是經濟部長下台這麼簡單的事?
酷暑難當,政府卻要大家關掉冷氣,改著短褲上班,當然令民眾怒火難息。同樣讓人扼腕的是,政府為了維持「非核家園」的假象不墜,卻要發動更多的火力機組燒碳、燒油、燃氣來增加電力的供應。如此一來,不僅讓已熱得紅通通的台灣島愈發如烤爐,更加重了空氣的汙染和碳排放量。亦即,核能外洩的危機只是假設的狀況,但燃煤汙染及溫室效應的負作用卻已真實降臨。如若可以選擇,這會是民眾想要的方案嗎?
蔡英文去年在就職演說中說,人民對政府的期待只有四個字:「解決問題」。但從今天台灣電力如此窘迫的景況看,卻讓人覺得政府根本是在「製造問題」,而不是在解決問題。蔡政府為了她的「非核」口號,不僅要廢掉更乾淨、更便宜、更自主的核能,要啟動容易汙染環境的火力電廠,要犧牲台灣的用電安全,要用更高價格把電力從工業用戶手中買回,要打腫臉充胖子承諾不漲電價,要讓廢棄的核四拖垮台電的財務,同時也把國家的能源命脈交付給更容易受到阻斷的油氣進口通路。凡此種種,都在增加供電和環境的變數,這不是在製造問題是什麼?
再看一年來被蔡政府當成能源救星的「綠能」,又取得什麼進展?根據蔡總統的規劃,二○二五年再生能源占發電比重將達到廿%,但過去一年,這個數字只達四.八%,較前一年僅成長零點八個百分點,距離廿%的目標簡直迢遙千里。深一層看,這些「再生能源」中有過半來自水力發電,四分之一是廢棄物發電,而政府力推的風力、太陽能和生質能發電僅占廿三%。以此進度,誰能相信二○二五非核家園的美夢可能成真?而人民又要經歷多少缺電、限電、跳電的驚恐?
綜合而論,蔡政府執行其「非核家園」政策的作法和進度,已日漸淪為短期的救急措施,並引發了「更汙染」、「更昂貴」、「更缺電」三大惡果。事實上,不必等到二○二五,以小英政府目前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施政效能看,非核家園的承諾不僅必然跳票,因缺電導致企業出走的危機也將接二連三,而民眾在生活中將遭遇更多的汙染和不便,至於漲價,將無可遁逃。
我們無意唱衰,但蔡總統若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作出修正,這些代價終要由人民承擔。蔡政府真的要當製造問題的政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