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高麗菜訴說的故事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日本化」問題 不可輕忽
經濟/中國「日本化」問題 不可輕忽
2017-06-09 03: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聞中國又完成某宗大型併購案,加上全球各地都有螞蟻雄兵式的陸客旅遊購物,不斷強化中國崛起與壯大的故事。再者,相較於捉摸不定的美國總統川普及歹戲拖棚的歐洲政治烽火,習近平上任至今帶領中國挺過股市崩盤、資金外逃、人民幣貶值預期、生產者通貨緊縮、錢荒等多次危機,並穩住經濟成長率(2016年為6.7%),更倡議一帶一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等,讓中國有機會填補川普就職後造成的國際經濟秩序領導真空。
這一切,都加深各界對習近平政府經濟治國能力的信任,讓當前金融市場與大部分調研機構幾乎未將中國經濟硬著陸視為嚴重風險。從美國銀行每月發布的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中,全球最大尾部風險一項,已有連續16個月沒提及中國經濟衰退;去年5月至今,行政院主計總處每季發布的經濟預測新聞稿中,亦未將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列入主要不確定性因素,皆可印證。
但中國真的沒有風險嗎?其實不然,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債務泡沫愈吹愈大,且有嚴重日本化(Japanization)之虞。除了民間債務超過250%、中國非金融債務占GDP比也達到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155%的水準、兩國的房地產價格都上漲到一般人難以負擔的水準外,中國利用資產泡沫產生的「財富」在全世界狂買的行徑,正是日本泡沫經濟年代的翻版。無論是2014年中國安邦集團以20億美元買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2015年中國化工集團希望以430億美元收購農化巨頭瑞士先正達公司,都與1989年日本索尼以天價買下哥倫比亞影業,三菱地產買下洛克菲勒大樓51%股權等脈絡雷同,就連民眾進行大規模海外旅遊的情況也相當類似。
對此,中國並非沒有危機意識,習近平於2010年擔任國家副主席時,便已意識到中國債務泡沫問題的嚴重性,要求學者進行相關研究。但為何如今中國仍深陷包含房價高漲在內的各類型泡沫化問題中?關鍵原因就在於中國不想要「重蹈」日本覆轍。一方面要保持經濟上的主權,避免匯率政策作巨大調整,引發匯率大幅波動,重演當年廣場協議後,日圓強升加快泡沫化的過程。
因此,在金融海嘯後,中國的人民幣市場化改革相當緩慢,方向也搖擺不定。像是為對抗人民幣貶值預期,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5月26日宣布,未來中間價形成機制將引入依經濟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的「逆周期調節因子」。此舉美其名是防止外匯市場出現羊群效應,實際上是擔心匯率波動衝擊金融穩定,意欲讓人民銀行能更公開地、定期地「干預」外匯市場,使人民幣市場化走了回頭路。
另一方面,1990年日本央行在短短一年間將利率從3.75%提高到6%,戳破泡沫經濟的慘痛經驗,使近年來中國當局面臨泡沫化問題及各種金融風險,都採取「控」風險、「防」風險的思維,而不是想著如何讓泡沫快速消風。這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遇上經濟結構性問題加劇時,監管力度又經常性地放鬆,導致債務泡沫問題不斷加重,反而更提高「日本化」程度。
雖然有許多樂觀派專家認為,當前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債務集中在國營企業,有利中國當局透過調控手腕進行拆彈工程。這種對習政府經濟治國能力的高度信心,是否可打破數百年來經濟學的教條,仍令人擔心。畢竟,相較於已開發國家對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合計僅24%,中國卻能一力撐起35%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加上其出口與進口占全球比率亦達13%及10%,均凸顯出中國經濟安定與否的重要性。換言之,若習政府無法妥善處理「日本化」問題,則全球經濟最大的尾部風險,將再度轉向衝擊程度難料的中國經濟硬著陸風暴。
聯合/高麗菜訴說的故事
2017-06-09 03: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暴雨災損,部分中部蔬菜產區災損嚴重,菜價波動。 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幾天,高麗菜的話題吵翻天。前幾天的豪大雨,造成農業損失慘重,菜價一時上漲乃必然現象。於是農委會大動作介入,聲稱查菜蟲,又訂出菜價「天花板」。結果農民不滿追問,菜價低迷時有沒有設「樓地板」呢?這個話題或許還會延燒一陣。然則,一顆高麗菜,究竟訴說了什麼樣的故事?
相較於農業主管機關和農民之間不甚愉快的對話,且看看民間消費者和農民的互動如何。若菜價上揚,婆婆媽媽埋怨買不下手,在所難免,但很少人直接怪到農民身上。反過來說,當新聞報導菜賤傷農,則往往可見民間各種自發性的行動挺菜農。
今年初,高麗菜盛產而價格崩盤時,曾出現大企業行動相挺,收購高麗菜以數十噸計,金控大老闆現身示範高麗菜水餃的製作,員工餐廳天天換花樣煮高麗菜,還讓員工帶著高麗菜回家。其他諸如慈善團體號召志工、臉書社團號召網友,揪團下鄉協助農民採收並義賣高麗菜。這些個別的具體的努力,於拯救整體農業環境,或只有杯水車薪之效,但人情溫暖還是留下可貴的紀錄。
台灣的農作規模太小,產銷系統長年存在弊病,菜價沉浮框限在「看天吃飯」階段。以台灣農作尤其是水果的品質驚艷四方,怎麼會農業環境如此落後?但僅僅以近來台北市農產運銷公司董事長難產,即可看出其中政治角力「說不出口的秘密」。民間社會人情可感,但官方效能拖垮競爭力,這就是高麗菜訴說的故事。
聯合/卡達風暴:小國大外交 衝擊區域霸權
2017-06-09 0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卡達遭多國連鎖斷交,竟儼然成了世界的棄兒。圖為卡達首都多哈。 歐新社
卡達這個全世界人均GDP最高、大家羨慕的國家,赫然發現自己現在竟儼然成了世界的棄兒:一下子有九國斷交,波灣合作理事會開除其會籍,美國總統還推特幸災樂禍,其他西方國家不敢表態,卡達所有陸路交通被切斷,八成航班取消,四成食物來源被堵,唯一伸出援手的只有同是國際棄兒的伊朗。
分析這次卡達斷交危機有三個層次,首先,這是沙烏地阿拉伯在清理門戶。近幾年來,卡達憑藉全球最大天然氣輸出國的財力,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小國大外交」,已經衝擊了沙烏地的領導地位。
卡達想爭取波灣龍頭,外交政策廣結善緣,多交朋友,如讓神學士在多哈設辦事處,哈瑪斯獲得卡達大筆金援;卡達又違反「不干涉內政」的戒律,經由半島電視台,鼓吹阿拉伯之春革命,私下更庇護穆斯林兄弟會,開展在阿拉伯國家的反對運動,其他國家難以容忍。
第二個層次是,沙烏地擔心,伊朗的勢力藉機擴充到波斯灣。由於伊拉克海珊政權垮台,伊朗勢力已從伊拉克、敘利亞,延伸到黎巴嫩;加上歐巴馬總統第二任開始,與伊朗談判廢核,換取解除經濟制裁,伊朗勢力膨脹得更快,挑戰沙烏地在中東的霸權。
伊朗與沙烏地各自代表穆斯林的什葉與遜尼兩大支派。在敘利亞內戰,伊朗支持阿塞德政府,沙烏地支持反抗軍;在葉門內戰,沙烏地支持政府軍,伊朗支持反抗軍,到處對抗。卡達與伊朗雖有歷史上的經貿關係,又共享海底的天然氣油田,但此刻眉來眼去,正犯了沙烏地的大忌。
不過這項斷交行動,必須觀察美國的意向,卡達有萬人美軍基地,沒有美國暗許,沙烏地與其他波灣國家不敢驟下重手,但川普的轉向,決定了卡達的處境。
川普上月訪問沙烏地,沙爾曼國王約集五十多位中東與伊斯蘭國家領袖與他會面。川普對他們最重要的訊息就是,要團結一致孤立伊朗。沙烏地與阿聯酋趁機指控卡達資助伊斯蘭國,其中包括卡達為了營救被擄的皇族,付出十億美元贖金給恐怖團體;川普似乎同意他們的立場。
斷交風暴後,川普在推特中洋洋得意地聲稱,沙烏地孤立卡達是他的功勞,「最近訪問中東時,我曾表示不能再為激進意識形態提供資金了,各國領導人指向卡達——看吧!」
但是大概沒有人跟川普講,卡達境內有美國在中東最大空軍基地烏岱德,是空襲伊斯蘭國戰機的前線基地,而且卡達接納神學士與哈瑪斯等激進團體,也成為美國在必要時與這些團體接觸的橋梁。
這才真正是美國的利益,國務院官員私下表示將悄悄地試圖調停這場外交風波,卡達雖是小國,但對美國軍事和外交利益太重要,不能遭到孤立。
目前科威特國王正在穿梭調停,卡達國王也克制不再發表會觸怒其他國家的談話。據傳波灣國家開出解決斷交危機的條件包括:卡達對伊朗,要與其他波灣國家站在同一立場;關閉半島電視台;驅逐庇護的穆斯林兄弟會與哈瑪斯領導人。
國際政治雖然講求實力原則,畢竟還是要講道理。沙烏地指控卡達支持恐怖主義,但沙國與伊斯蘭國、凱達等恐怖組織的瓜葛更深。半島電視台被控宣傳意識形態,然而波灣各國也被指打壓新聞自由。而宣布穆斯林兄弟會為恐怖組織的國家,反倒常是獨裁政權。其實,真正分歧在於對伊朗看法不同,卡達認為必須跟伊朗交往,區域才能長治久安,而沙國囿於與伊朗的代理人在葉門等地作戰,無法接受這樣的看法。
真正讓我們擔心的是美國的中東政策,歐巴馬希望把伊朗重新帶回國際社會,然而川普卻走回老路,玩弄伊斯蘭的什葉與遜尼之爭,這對於中東局勢的發展不是好事。伊朗國會與何梅尼陵寢七日遭到恐怖攻擊,就是在提醒,宗教仇恨就像玩火,一不小心,就會有燎原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