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經濟/兩岸僵局下 如何拚經濟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忙落魄,民進黨拚失魂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的刑法一百條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僵局下 如何拚經濟









經濟/兩岸僵局下 如何拚經濟


2017-03-07 00: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一家偏綠媒體登載了其最新國政民調,有56%受訪者認為蔡總統的兩岸政策對台灣經濟將有「不利」影響,僅22%認為「有利」,顯著不同於過去的調查。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泛綠選民,也有40%認為對台灣經濟「不利」,和48%認為「有利」比較,差異並不算大。這項民調結果讓綠營立委郭正亮、理論大師林濁水及媒體人吳子嘉撰文,質疑蔡總統的兩岸政策為何從「強項」變「弱項」、無法讓人民安心
「經濟」是民眾最關切的施政效果,也是國民黨近來選舉連連失利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這項民調結果值得蔡政府重視;若民眾憂心無法獲得紓解,那麼選民極可能在後續選舉中改變態度,執政黨也會迅速從壓倒性優勢中急轉而下。
「拚經濟」不是我國的專利,全球各國也沒有哪一個國家不強調他們是在「拚經濟」。但能否成功拚出好經濟,就必須看幾個成敗因素:一、是否有好的規劃和配套?二、是否有好的官僚體系來有效執行?三、是否有有利的國際市場環境?三種缺一不可。台灣從60到80年代,之所以能有亮麗的經濟表現,就是集上述三者於一身有能幹且權大的「經濟建設委員會」擘劃經建藍圖,搭配一個相對有能力的公務部門來執行,並且有一個由美歐大國構思、世貿組織(WTO)推動的「貿易自由化」大環境,讓台灣美而廉的產品在全球找到市場,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亞洲的其他三小龍,或今天的中國大陸亦復如此。
平心而論,今天的台灣,三個成功因素都面臨了極大挑戰。「經濟建設委員會」對經建藍圖擘劃的能力早已下滑,轉變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後,更不可同日而語,乃至於會有「5+2+1+1」(智慧機械、綠能科技、國防產業、生技醫藥、亞洲矽谷,加上循環經濟、新農業,再加上數位經濟、文創產業)這種沒有主調,只有各方討好、拼湊式的「藍圖」但對先進國家皆認定為成長主引擎的服務業,卻又幾乎沒有觸及
其次,有效能的官僚體系,也是岌岌可危。公務體系缺乏有效的獎賞誘因,績效不如人脈、黨派,使得公務員不再「戮力從公」,愈來愈多朝九晚五、不做不錯、只待退休的啃米族。加上年金改革、福利劇降,「能撈就撈、能混就混」的公務員恐將更多,政府迄今仍無對策。高層政務官除經常「外行領導內行」外,在「走馬燈」政治氛圍下亦常見「五日京兆」心態,不願推動跨部會、繁雜但卻重大的政策,導致法規滯後、興利困難;「電子商務」落後大陸即為顯例
最後,也是最嚴重的,就是缺乏有利的國際市場環境。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東歐、拉丁美洲紛紛強力加入國際競爭之後,所有先進國家都遭遇國際市場不振、薪資難升的困境。而中國大陸經濟的名目值已是全球第二、實際值已是全球首位的情況下,缺乏這個市場腹地者必然難以在國際競逐因此,一個可以顧及中國大陸市場的「兩岸政策」是台灣的客觀需要,誰無法滿足這個需要,誰就會失去人民的付託
有國人提出,台灣可像瑞士、荷蘭一般,「小國」也能自立自強、成就大事。這種觀點忽略了荷蘭是「歐盟」成員,整個歐盟是她無關稅或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市場腹地;而瑞士即便非歐盟成員,卻是「歐洲自由貿易協會」成員,除了和歐盟在工業產品上無貿易障礙,連服務業也整合一體,也享有廣大的歐盟腹地。
若因兩岸政策僵局,讓台灣逐漸失去中國大陸的經濟腹地,蔡總統必須告訴國人,我們的腹地在哪?「新南向政策」雖屬必要,但卻取代不了對岸全球最大的經濟腹地。民眾的憂心有其道理,民進黨的智者也發出了肺腑之言;接下來,該是蔡總統展現其治國能力的時候了。

聯合/蔡英文的刑法一百條


2017-03-07 00:3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去年包括退役中將吳斯懷(右一)在內的數位退將參加對岸論壇後,一併出席中共紀念孫中山大會,引發軒然大波,導致行政院擬修改兩岸關係條例,對此類行為予以重罰。 圖/央視直播畫面


上世紀九○年代,經過刑法一百條的修廢運動將叛國的法律要件改定為以強暴脅迫著手實行者」。
此一運動由台獨人士主導,公開表示是為了爭取倡議台獨的言行自由。自此,「和平叛亂」、「思想叛亂」或「言論叛亂」皆不違法。也就是說,不可處罰「意圖犯」。
蔡英文在選前也說:「沒有人須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聽起來,這也符合刑法一百條修正案的精神。
因此,如今在台灣,台獨團體林立、台獨旗幟招展、台獨主張喧天價響,皆受法律保護,也沒有人須要為認同台獨而道歉或受刑罰。
但是,現在的情勢卻完全變了樣。蔡政府擬立法規定,退休將官赴陸「參加政治活動,有損國家尊嚴」者,可罰鍰五十至三百萬元,追繳勳獎章,或剝奪終身俸。
持平而論,我們對有些退將在大陸的言行也不苟同。但是,即使他們的言行涉及政治認同的見仁見智,若依蔡英文的標準,他們也不必為自己的認同向任何人道歉,尤其更不可因政治認同的差異而受到處罰。
何況,誰來認定「有損國家尊嚴」?如今連主張消滅中華民國的台獨皆已「自自冉冉」,而這些退將似乎至少尚無顛覆中華民國的主張,則何由要使他們「戰戰兢兢」?更何況,終身俸是他們既往任職的法定報酬,誰能追罰既往
只准台獨放火,不准別人點燈敬告蔡政府這完全違反了刑法一百條修正案的精神

聯合/國民黨忙落魄,民進黨拚失魂


2017-03-07 00: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在野的國民黨正忙著落魄內鬥,民進黨得「一黨獨大」之威權後忙著濫權奪位。台灣的民主開起倒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的政治,無論再怎麼紛亂,從不曾像最近的情況這麼令人擔心。國內外情勢正快速變化,但執政黨卻將眼光完全盯在歷史,大談轉型正義,對眼前社會的各種問題無動於衷,甚至不斷作出開民主倒車的決定。對此,在野黨的反應則是一片死寂,有的小黨甘為附庸,潦倒的國民黨則為了主席選舉忙著「黨內互打」,對政治衰退不置一詞。
生技業者路孔明在一項校園徵才活動中感嘆,台灣就業市場的起薪,卅五年來沒有變化,這是國家很大的危機。此一感慨,委實令人唏噓。對照之下,在野的國民黨正忙著落魄內鬥,民進黨則步前人「一黨獨大」之威權後塵忙著濫權奪位,這暗藏了一個可怕的隱喻:台灣的經濟榮景已經失去,如今似乎連民主的皮相也難以維持了
卅五年起薪未變,是一個令人難以面對的尷尬現實。不論用台灣物價相對便宜、台灣有傲人的民主,或者「最美風景是人」等託詞,都恐難以自圓其說。在民主轉型年代,我們可以說經濟發展不是一切,民主、正義、環境、永續才是更重要的事;但卅五年過去,這些口號不變,乃至喊得更響,人們難道沒發現「民生」已經變成了政治的犧牲品?可悲的是,人民的犧牲,最後成全的只是政治人物無止境的權力欲望
先談國民黨。國民黨之所以失去政權,是因為太過消極、無為,難以滿足社會的期待。且看這次的主席選舉,雖有六人角逐,卻仍以本土/非本土的路線與人脈之爭為主軸,完全聽不到耳目一新的訴求。也因此,只能一再上演落魄政黨「黨內互打」的低級戲碼,令人失望。
洪秀柱上任已一年,既未能率領黨內齊心反省,又無法訂出更公平開放的競爭規則,反任黨機器在那裡砲口對內轟炸,實有失主席職責。再說,國民黨雖然失去政權,仍是最大在野黨;面對執政黨近期諸多濫權非為,藍軍仍有很大的制衡角色可以扮演。遺憾的是,國民黨中央和幾位黨主席參選人卻彷彿置身現實政治之外,只在那裡爭論小義小利,對於蔡政府踰法越權打壓特定族群、社團、學校,竟發不出一點凜然之聲。一個不知關注國家社會發展的政黨,如何贏得人民尊重?
再看民進黨。蔡政府近期的作為,不僅將其宣示的「謙卑、謙卑、再謙卑」拋在腦後,更變本加厲地祭出各種非民主手段來箝制人民、清算在野黨,完全忘記了民進黨立黨之民主追求。且不說《不當黨產條例》和《轉型正義條例》本質違憲,這種針對特定在野黨清算的立法,不僅違反民主法治,有時更侵害人權;但民進黨仗著完全執政,做起來竟顧盼自雄,一派你奈我何之姿。再如,指派調查局制訂《保防工作法》,要在各組織、企業增設保防室」,使「警總」和「人二」借屍還魂。這種作法,跟威權統治已無兩樣,說明民進黨已失掉了民主靈魂。
不知蔡英文有沒有嗅到,其政府最近散發出來的是什麼氣味?為了一紙莫須有的「一中承諾書」,教育部下令徹查各大學與對岸的學術交流,且未審先判,勒令開罰為了部份退將在中國大陸的失檢表現,林揆咬牙切齒揚言修法重懲,甚至要停止終身俸包括文化部長鄭麗君心血來潮,即可下令中正紀念堂停售相關產品,從而引發綠營群眾一陣拉倒銅像的反蔣潮這些氣味,都腥臭不堪
相形之下,內閣部長犯錯連連,主政者卻裝作視而不見。例如,賀陳旦任內連續發生重大死亡車禍,馮世寬突梯滑稽的脫線演出,林聰賢色厲內荏的禁運禁宰卻收效無多,只因為是「自己人」,也就都予包庇縱容。這樣「非親即敵」的差別待遇,真的能教人民心服嗎?
台灣經濟的停滯,曾換得民主成長但當民主也變得停滯,甚至開起倒車,台灣要靠什麼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