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陳師孟上任日 司法暗夜降臨時
.聯合筆記/冷熱之間 失溫的台灣高教
.誰讓性侵累犯有機會再犯?
.提升學名藥 偽藥無利可圖
.悲觀會傳染 趕快提振人心吧
.分裂的國球 把雞頭對準自己
.同領域系列造假 共同作者有重責
聯合筆記/冷熱之間 失溫的台灣高教
2017-03-07 03:06 聯合報 許俊偉
教育界近期有兩大爭議話題,包括大學考招新制和大學對陸生簽了「承諾書」,都在校園引起極大波瀾與討論。教育部處理態度「一冷一熱」,但該冷的不冷,當熱的不熱,凸顯國內失溫的高教作為。
大學招聯會常委會二月底決議考招新制草案,新型學測改採從國、英、數、社會、自然五科中,自由採計最多四科,申請入學除了上述「五選四」成績,還有「學生學習歷程」及「校系自辦甄試」的「綜合學習表現」。
考招時程則維持高三寒假考新型學測,五月再辦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讓高三課程完整學習;七月考加深加廣的「分科測驗」,八月分發入學。
早在招聯會去年底公布初步草案時,就引發高度論戰,不只大學端、高中端看法如同兩條無法交集的平行線,大學間、高中間彼此對考招新制的期待也分歧,甚至還引發兩百多位高中校長、主任及大學教授連署「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反對招聯會方案。
這回常委會草案出爐後,又引發一群高中老師發起「招聯會,請以台灣教育為重!」連署,呼籲教育部與各大學退回招聯會考草案。
攸關國內未來重要教育和升學方向的大學考招新制一路吵鬧、爭議數個月,但教育部一路「冷處理」,對外不外乎是高中學習完整、適性多元選修、大學選才多元等原則性說法。
清查大學對陸生簽下的承諾書倒是「熱勁十足」,教育部動作明快地要求全國各大學今午前須回傳,不僅引發大專校院五大協進會發出共同聲明澄清非「一中承諾書」,甚至有校長直指教育部先認定「不合法」再清查,已造成寒蟬效應。
還惹來有大學教授發起串連,由學生組成的「大學法改革陣線」也發動連署,呼籲各校正視「承諾書」衝擊學術自由的嚴重性。
儘管大學考招草案後續提報招聯會大會討論後,要再報教育部,但考招選才攸關高教未來發展,也關係下一代是否能有更健全的高中學習、多元適性發展,比陸生來台短期交流或研習該不該觸及一中,絕對更具優先性與重要性。
但教育部在考招新制上不想做壞人、誰也不得罪,放著大學端、高中端一路論戰,不僅看不到教育當局對引領考招新制的具體細部藍圖,也未見與其深度對話;面對兩岸敏感議題則「政治正確」地主動火速清查大學。
一冷一熱間,大學冷暖自知。但失溫的台灣高教,還能期待誰來引領教育方向?
羅智強/陳師孟上任日 司法暗夜降臨時
2017-03-07 03:06 聯合報 羅智強/野台發起人(台北市)
漫畫 季青
「過去那些辦阿扁總統、交通部長郭瑤琪等人的恐龍法官,他們劣跡斑斑的行徑,造成很多冤案,應該用『除垢法』把他們清除掉,否則讓人死不瞑目。」
這是蔡英文總統提名為監察委員的陳師孟發表的言論,陳師孟赤裸裸地公開宣示,他當監察委員的職志,就是要用監察權「掃除司法敗類」,而所謂的「司法敗類」,就是「受了黨國餘緒毒化的不肖司法官員」、「迫害陳水扁、郭瑤琪等綠營政務官的法官與檢察官」,「護航國民黨黨產的法官」。
在記憶中,除了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會出現犯罪的王公貴族端出皇親老爺、高官老爸公然恐嚇法庭外,古今中外的民主國家,還真的從沒有見識過有這樣的「準官員(監察委員被提名人)」,竟可以大剌剌地恐嚇司法。
這位監察委員被提名人絲毫沒有「司法獨立」的概念,他以為監察權可以凌駕司法,成為打擊異己的政治工具,在他的眼中,只要法官判決違背民進黨利益的,就是司法敗類。
對於這樣一個沒有民主素養的政治狂人,說真的,再去評論他什麼,都是在浪費力氣。但我們要鄭重的問提名陳師孟的蔡英文,妳認同陳師孟的說法嗎?或者,陳師孟根本就說出了蔡英文的真心想法?
如果蔡英文不能在這憲法大義、民主大是的問題上,清楚表態、嚴正駁斥陳師孟,那麼,蔡英文就必須和陳師孟一同擔上「司法獨立的屠夫」、「民主政治的殺手」的歷史罪名。因為,陳師孟再如何荒唐離譜,都只不過是劊子手,真正對司法獨立下「斬立決」令的,是提名陳師孟的蔡英文。
陳師孟的囂張言論,已經完全失去一個監察委員依憲監察該有的本分,蔡英文若還心念自己曾受過的法學教育,對司法尊嚴還存有一絲敬意,就應該撤回陳師孟的提名,以鄭重宣示其維護憲法、捍衛司法獨立的決心。
如果蔡英文不撤回陳師孟的提名,就等於為陳師孟的言論背書,也等於公開宣示,她準備藉監察院將政治之手伸進司法。
當然,從蔡英文上台後諸多不顧正當法律程序、民主法治原則的一意孤行做法看來,這樣的呼籲,大概也只是對牛彈琴。而民進黨在國會居於絕對多數,不管國民黨如何杯葛,民進黨要通過陳師孟的提名,也如彈指之易。
若然,國人也只能做好心理準備,陳師孟等新監委走馬上任,就是司法的暗夜將臨,正義女神的天平也將從此染綠。
同領域系列造假 共同作者有重責
2017-03-07 03:06 聯合報 阮麗蓉/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新北市)
張俊彥院士六日於民意論壇評論台大論文造假案,提出四點看法,筆者針對這四點回應。
第一、張院士將台大造假案與日本小保方晴子幹細胞造假事件並論,筆者認為有失偏頗。小保方的論文是偶發事件,台大郭明良教授一案,是橫跨十幾年的系列論文造假案。小保方的實驗需要被重複,才知是否造假。郭明良的眾多論文,幾乎都是同一篇論文中,相同圖片重複使用代表不同蛋白質。不需要被重複實驗,即可被判定造假。
第二、張院士結論共同作者不應以不實的臆測加以牽連,並再強調是「獨立事件」。筆者認為,這一點亦不適用於台大案。如第一點所述,台大一案,幾位核心共同作者包括台大校長,掛名多篇造假論文多年。台大案共同作者,不應視為獨立事件。更值得關注的是,台大案並非跨領域研究,不是物理跨生物,或神經研究跨癌症研究,而是同領域之癌症研究。共同作者的責任,不應以跨領域角度評估。
第三、張院士提到:國人常有「見不得人家好」的習慣,希望不要這樣。筆者認為,目前無任何證據,說明這一點與台大造假案的社會評論相關。
第四、張院士說明「台大事件的審查委會都是台大以外的,大家大可釋疑。」筆者認為,台大或現於教育部及科技部的調查委員會,都應公布調查委員依何原則迴避利益衝突。或為取得公信,更可考慮公布調查委員名單,供大眾審視。社會大眾無法僅憑張院士的「保證」而釋疑。
以上幾點,希望能更釐清事件真相,並希望主事者更嚴肅積極處理這一件重創台灣高等教育及國際聲譽的系列論文造假案。
不懂包容 文化格局能多大?
2017-03-07 03:06 聯合報 馮冠超/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新北市)
因為被文化部認定為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公仔禁止販售。本報資料照片
一九一七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面臨人生最大的危機;德國協助列寧回到俄國,讓其發動革命,聖彼得堡市民也發動反飢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三月十五日,沙皇被迫退位。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由於英王喬治五世拒絕接受他赴英避難,於是他帶著羅曼諾夫王朝在聖彼得堡的大量珍貴國寶、黃金,及大批忠於沙皇的白軍部隊,經由一年前才貫通的西伯利亞鐵路,逃到遙遠的東岸庫頁島上復行視事。同年十一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日本政府為了防堵布爾什維克蘇維埃政權,竟讓出庫頁島南部主權,並出兵協防。後來尼古拉二世沙皇政權奇蹟式存活下來,並在複雜的國際勢力制衡下延續到今天。
由於沙皇政權意外的延續,使這個島成了「傳奇」,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引發世界關注。多年後,沙皇過世,由皇儲阿列克謝繼任;全球遊客(尤其是來自俄羅斯)蜂擁而至這個傳奇小島,去感受它的特殊故事,並在尼古拉二世紀念館中購買沙皇文創品。沙皇的故事讓這個無足輕重的小島鍍上一層引人注目的光澤漆膜,時而發亮。
以上是筆者虛構的故事,但我們卻擁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二戰世界級領袖,因內戰失利敗逃台灣,他不出逃美國,卻與人民堅守島嶼,這個政權的延續也成了「傳奇」。在行銷學上的意義來說,他是個十分強烈的「符號」,台灣因此被注目、因此被行銷了。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布希亞所說:「物必須成為『符號』,才能成為被消費的物」。
行文至此,意旨已明:我們可以不喜歡蔣公,但可以善用這個符號。那些kuso、消遣蔣公的文創品,平心而論與「威權」無涉,竟也不見容於文化部(可逕自去看看那些齜牙裂嘴、小丑模樣的蔣公公仔)。我們不懂得將「已故事蹟」變成「故事商機」事小,用意識形態干預文化創意則事大。
衡諸歷史:曾橫跨歐亞非的古羅馬帝國,對所有外來文化都採取一種接受容忍的雅量,甚至容許被他們征服的波斯神祇(如Mithras神)在其領地以羅馬神殿形式建廟。十七世紀的蕞爾小邦荷蘭亦憑其柔軟包容身段,成就了阿姆斯特丹做為世界經濟中心「小國大業」的奇蹟。上個世紀六、七○年代的法國,儘管右派左派意見嚴重衝突,但文化部都賦予文化積極包容使命,都設法去煥發整個法國的文化亮光。
在廿一世紀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國均體認到文化力是展現國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文化的核心價值,國家的「文化行動」才能展開。期待大家多些包容;因為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充滿文化迷障的文化機構,會有何種文化開創性?一個浸染在仇恨與排他中的文化土壤,又能種出什麼樣的花朵和果實?只怕把台灣的文化格局、文化能量越做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