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當前兩岸僵局的癥結/星期透視/民粹主義風潮中的大法官

.流感疫苗缺貨 何不宣導用國貨
.造福移工?當心換名目剝削
.香菸與長照:要錢還是要命
.大學退場難擋 老師當轉型
.名家縱論/當前兩岸僵局的癥結
.星期透視/民粹主義風潮中的大法官
.我有流沙中年 日憂薄冰湍流
.敘國戰火 美歐陷俄賭盤
.從洪荒之力到藍瘦香菇
.周旋強權間 借鏡杜特蒂
.畫中有話/政策容出錯 人無再少年








名家縱論/當前兩岸僵局的癥結


2016-10-23 02:29聯合報  蘇起

對稍微注意兩岸關係的人來說,蔡總統「沒有意外」的國慶演說,並不意外。事實上,兩岸局勢從五二○開始一直螺旋下滑到今天「冷對抗」的地步,也從來不是意外。
兩岸僵局的癥結從來就不是媒體上喧鬧不斷的任何名詞,而是民共雙方在主權問題上存在著的重大基本差異。
中共及大陸人民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他們願意在李馬兩位前總統任內,與國民黨的「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妥協,但從來不願意對「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或其他類似立場讓步。一旦讓步,他們擔心不僅整體國際關係會受到衝擊,甚至國內的藏獨、疆獨,乃至最近的港獨問題都會惡化。
在民進黨方面,台灣獨立建國是創黨理想,也從不曾動搖。所以民共兩黨自始就存在「一(個中國)」與「二(個國家)」的根本矛盾。民進黨的領導人對此基本教義平時就不易輕言妥協,現在好不容易全面執政,更難放棄。對蔡總統個人來說,轉這個彎,可說是難上加難,因為她比別的領導人還更多一層思想武裝及一層面子考量。
「思想武裝」當然就是曾經名震天下的「兩國論」。當年蔡博士主持的「兩國論」,除了創造眾所周知的新名詞「特殊國與國關係」外,還包含了一份詳細的新政策路線圖。其中不僅要推動修憲,把中華民國領土限縮到台澎金馬地區,而且把「中華民國」掏空成一個沒有歷史、沒有內涵的軀殼,只剩隨時可以撕掉的名字貼紙。它還要求以後停用「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國兩治」、「一國兩府」、「一國兩區」、「一個分治的中國」、「一個國家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中華民國自一九一二年即已存在」、「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全中國」、「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全中國、治權及於台澎金馬」等等國人極為熟悉的用語。
兩國論提出後,修憲部分很快因中共不惜動武及美國反對,迫使李前總統不得不緊急煞車。但路線圖其餘部分卻被民進黨默默而堅定地推動了十幾年。蔡在黨內也因為操盤「兩國論」而有無可取代且與日俱增的權威。今天回顧蔡總統及相關要員過去十幾年言行,不得不嘆服其中隱含的「一致性、可預測性、及持續性」。
「面子考量」牽涉到二千年陳前總統上任不久對外賓表示願意接受「一中各表」,但第二天就被陸委會的蔡英文主委用記者會的方式加以「澄清」。今天如果蔡總統自己屈服於外界壓力,在「一中各表」或「九二共識」上轉彎,不但難向黨內及李前總統交代,還必將承受來自扁系人馬的無情訕笑。
另外,前年七月,蔡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提到,只要打贏選戰,「中國會朝民進黨方向調整」。換句話說,民進黨不必調整。當時許多人擔心,她這句話已經注定兩岸未來的最佳劇本就只是僵局而已。
綜上以觀,台灣內部圍繞「九二共識」名詞的爭吵,主要作用是煙幕彈,用名詞有無的爭論來遮掩民共兩黨在主權問題上存有根本矛盾的具體事實,好讓民進黨繼續堅持基本教義,而迴避不去處理這個根本矛盾。現在一方面民進黨已徹底醜化「九二共識」;而另一方面北京覺得它對世界各國堅持「一個中國」,但對台灣特別改用不含一中字眼的「九二共識」四個字,已是重大善意。所以雙方都覺得退無可退。
更糟的是,雙方都對兩岸終局是「統」或「獨」深具信心,所以都不願意先作讓步。大陸覺得憑它的實力,台灣不可能跑出它的手掌心。民進黨則寄希望於「台灣新民意」(尤其是年輕人),也寄希望於美國的新總統。不管對錯,這些評估更強化了兩岸僵局的必然性。
但政治終究是妥協的藝術。當年國共兩黨在四十年冷戰加流血衝突的背景下,都能找到妥協的平衡點。今天兩岸社會經濟連結的基礎如此深厚,為了兩岸和平與台灣安全,民進黨更有義務認真面對並設法處理民共矛盾,以免兩岸僵局持續惡化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星期透視/民粹主義風潮中的大法官


2016-10-23 02:29聯合報  周陽山/金門大學教授,曾任立委、監委、國大代表

立法院日前進行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許志雄同意權審查會,國民黨立委詢問許志雄是否願意唱國歌時,許志雄表示「人不能違背良心」。 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是一個民粹主義的時代,從美國到菲律賓,從菲律賓到台灣,政壇洋溢著濃重的民粹語彙和激情氛圍。政治人物大言不慚,而且還不必負責任,隨便講講,任君聽之。
在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川普告訴世人,總統大選本身是不公正的,主流媒體攻擊他,他的敵手還公然作票,連死人也可以投票。他抨擊對手希拉蕊.柯林頓是「令人討厭的女人」,而且他不一定會接受民主選舉的最後結果。在辯論終結後,有兩位共和黨議員立即表示對川普的言論無法苟同,因為這是對美式民主的整體否定。
在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公開挑戰了美國霸權,而且用粗暴的髒話咒罵歐巴馬,向美國大聲說再見。此外,他也拒絕人權保障與法治程序,上台即透過強力制裁和私刑手段,處死了超過三千位販毒嫌疑人,但他在民間的支持率卻居高不下。
在台灣,有幾位大法官提名人也捲入民粹主義的風潮,向憲政民主說再見。其中,有提名人在立法院公開表示:拒唱國歌、不認同中華民國憲法,甚至否認憲法所規範的國家主權範圍和國土疆域。他們說,中華民國不是正常國家,憲法是當年中國的憲法。這彷彿告訴國人:尊重憲政主義與法治原則的民主時代恐怕已一去不復返了。
職司護憲與守憲的大法官,竟然可以否定自己所在的國家及應努力捍衛的憲法,反向顛覆既成的憲政秩序,並推動民粹政治人物所熱中的修憲與制憲,他們甚至還想透過釋憲任務,再造另一個新國家。這究竟是不是大法官提名人的人格破產、神形分裂?
但是,天下真的可以如此便宜行事嗎?毀憲與制憲工作真的容易推動嗎?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二條,現行修憲程序,「須經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才能通過。
這樣高門檻的修憲程序,正是憲政主義所強調的憲法優位性與安定性原則,也是穩定民主法治的重要支柱;連政客都深知要改變規則不易,大法官提名人難道會覺得輕鬆簡單嗎?難道他們可以一邊宣誓對中華民國憲法效忠,另一邊卻同時推動修憲和制憲的新任務?如果最後複決公投失敗了,他們還可以繞過民主正當程序,堅持自己否定的憲政權威和熱中的民粹主義立場嗎?難道這不會是獨裁、濫權和反民主?
試想,如果川普當選下屆總統,提名和他同調,以否定憲法權威與美式民主為職志的大法官,並質疑美國憲法是二百多年前過時的老骨董,務必除之而後快;但是,美國國會和民眾會真的會輕易接受這種否定憲法和國家認同的大法官嗎?
這正是民粹主義的特質,它反映的是一時一地的風潮,看似政治正確、激進而風光,但卻不可能取代正常的憲政法治和民主規範。換言之,這些在民粹風潮中看似勇敢而得意的政治人物,最後還是難逃歷史與正義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