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給扁迷的備忘錄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L型走勢 春燕尚未出現
經濟/大陸經濟 L型走勢 春燕尚未出現
2016-07-10 03: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經濟在穩增長政策帶動下,經過3、4月的短暫復甦之後,再度面臨下行壓力。如果說近期大陸經濟復甦,是今年初春實施寬鬆政策發揮了效果,那麼經濟情勢再次出現疲態,或顯示寬鬆政策對宏觀經濟的擴張效果已呈現遞減,大陸經濟未來走勢及調控政策動向,備受關注。
大陸經濟下行的陰霾揮之不去,主要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大陸官方最近公布數據顯示,投資、消費等國內需求成長持續減緩,出口需求甚至呈現負成長,超乎市場預期。消費持續走弱的原因,主要是股市波動導致居民財富縮水,進一步影響居民消費能力,而家計部門轉移資產配置,購房行為對家計部門消費能力也造成排擠作用。出口貿易欲振乏力,顯示國際市場景氣仍然低迷。
民間投資意願低迷,與產能過剩導致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投資報酬率不斷下降有關,也受制於人力、資金、土地流轉、環保等成本高漲;由於民間投資集中於第二產業,去產能、調結構政策對民間投資的影響更大。
市場預期,第二季大陸經濟成長率或將低於前一季,至於未來走勢,大陸專家的看法相當紛歧。悲觀論者認為,經濟持續下行趨勢至少還需一、二年時間,才可能觸底;不過,多數認為經濟下行已經觸底,其間論述略有不同,包括經濟已逐漸復甦的「U型」派,經濟將急速反彈的「V型」派,以及已觸底橫行、暫難反彈的「L型」派。L型走勢的說法來自「權威人士」,與「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念如出一轍,與大陸決策當局的主觀認知不謀而合,漸成為主流。
其實,大陸經濟的中期展望並不樂觀,目前繼續下行的壓力有增無減。從國內環境看,去槓桿、去產能政策在短期內仍將會抑制投資,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而低迷的民間投資仍看不到春燕,房地產開發投資在中期也存在不確定性,凸顯經濟內生成長動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企業部門的債務規模相當龐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企業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高達166%,國有企業債務占其中三分之一。隨著去槓桿、去產能政策加緊落實,大批殭屍企業退出市場,是否會導致債務違約風險攀升,進而衍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令人關注。
從外需環境看,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在過去幾個月內,不約而同下調了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平均調降0.4個百分點。如果全球經濟成長力道進一步減弱,對大陸出口構成下滑壓力勢必增加,今年大陸外需低迷的局面恐難以改觀。此外,美元升值和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貨幣貶值趨勢,勢將影響大陸的實際有效匯率,並進一步對大陸出口形成壓力。IMF預期,明年大陸經濟成長率約在6%左右,大陸官方設定未來五年每年成長率至少達到6.5%的目標可能落空。
有專家指出,當前大陸經濟形勢,格局比此前的「三期疊加」(指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經濟成長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更加複雜,扭轉經濟持續下行趨勢之道,屬供給側結構性問題,需靠轉型升級;需求端過度投資問題屬周期性,有待時間消化,這些問題看來都不是短期內可以化解的。而美國升息、英國脫歐和地緣政治因素,又增添未來大陸經濟的不確定性。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大陸經濟內生成長動力不足,維穩除了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解決企業債務問題、放寬市場准入,也需要擴大政策支持力度,刺激私人投資。企業降槓桿,需要政府加槓桿來衡平,預料短期內大陸將傾向推出更多的財政政策,基礎建設投資漲幅或將繼續維持在較高水準。由於全球經濟存在下行風險,美國不升息,加上近期大陸通縮壓力減輕,消費者物價漲勢保持溫和態勢,大陸央行推出更寬鬆政策的想像空間愈來愈大,市場上議論紛紛。
聯合/給扁迷的備忘錄
2016-07-10 03:40 聯合報 黑白集
陳水扁上月才在台北的飯店包廂接受百官和扁迷的致敬。 聯合報資料照片
陳水扁在總統任內以賄款在美國紐約和維吉尼亞購買的房子,經美國政府沒收法拍,美國司法部最近通知台灣將返還一五○萬美元的所得。此舉,也是美國留給綠營和扁迷的備忘錄:扁珍貪腐行徑已由國際認證確鑿,不可能推翻。
說來諷刺,陳水扁上月才在台北的飯店包廂接受百官和扁迷的致敬,一副「又是咱家天下」的姿態;有人甚至說他受了冤獄,必須殺馬為其平反云云。台灣的是非黑白,隨著權力的移轉而扭曲倒錯;此際,美國司法部的動作,倒是能給台灣人民一些提醒。
這兩處房產,是陳水扁利用二次金改的機會,向元大馬家勒索得兩億買路錢助其併購復華金控,然後輾轉洗錢匯往美國而購得。二○一○年,美國政府出面向法院申請沒收這兩座房子;二○一二年,美國地方法院裁定沒收,然後公開拍賣。司法部官員直言,賣屋退款,就是要避免美國被國外貪腐官員當成「避風港」。
陳致中昨天開罵,認為這是特偵組利用颱風天作不實指控;可笑的是,對於美國政府在新聞稿中細訴扁家如何透過海外帳戶匯款、如何成立空殼公司洗錢,他卻完全不敢置一詞。「欺內怕外」是扁家一貫的行徑,也正因為如此,這次美國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的聯合行動倒是確立了一個「阿扁有罪」的界碑,讓扁家再無從狡賴。
這是台美第一起司法互助追贓成功的案例,金額雖然不大,留作扁迷的備忘錄卻意義十足。
聯合/越鋼為新南向交出百億學費
2016-07-10 03: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越鋼為新南向交出百億學費 漫畫/波波
我國在越南的最大投資──台塑河靜鋼廠上月原已準備投產,但受到四月越南中部海域大量魚群死亡事件的影響,煉鋼高爐點火被迫延後;其後台塑集團正副總裁王文淵與王瑞華赴越南處理時,竟被越南政府留置要求善後,最後同意賠償五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六一億元的鉅款。台塑、中鋼等六家台灣上市公司同為越鋼大股東,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新政府將投資東協十國與南亞六國列為我「新南向政策」的主要目標,其中越南與台灣地理位置接近,加上越南同時具備「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兩大自由貿易區的光環,為我企業投資東協的主要標的。也因此,台商在越南的成敗,也是新南向政策成敗的重要指標。
政府推動新南向,是為了分散台商過度集中大陸的風險,以及傳統產業在國內已缺乏投資標的,必須在海外尋找新的投資方向。台塑集團在越南興建越鋼,也亦有類似的思維,希望讓越南成為繼台灣、美國與大陸之後,台塑第四個重要的生產基地。這個計畫原受各界看好,但兩年前發生排華暴動,越鋼遭抗議民眾闖入破壞,建廠進度因而延宕;今年又受死魚風波株連,投產進度再度延後,更被迫繳交高額賠償金。
越鋼案遇挫主因有二:首先,越南政府領導班子最近更替,原本力推引進外資的總理阮晉勇下台,改由強調社會穩定的新總理阮春福接任,越鋼先前憑藉的政治靠山不再。其次,越南近年因南海爭議與大陸關係緊張,兩年前的排華暴動即因對中共不滿而起,台商卻遭池魚之殃;而越鋼的承包商中有不少是陸企,越鋼因此成為官民共同出氣的對象。
政治關係和民族情緒的變化,凸顯了台商在越南投資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實有賴政府扮演台商的後盾。我國雖在廿多年前與越南簽有雙邊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但這項協定卻無法給予台商真正的保障。以越鋼案為例,越南指控越鋼排放廢水,造成魚群大量死亡;問題是,這座鋼廠根本尚未開工投產,要說它排放的廢水造成跨四個省、長達二百公里的魚群死亡,恐怕是莫須有的罪名。越南官方原判定死魚事件與越鋼無關,但當地民眾一發動抗爭,該國政府的態度隨即逆轉,指越鋼就是禍首。
必須追問的是:在此過程中,我國政府有沒有協助台灣企業瞭解調查過程?當負責人和台幹遭到對方留置時,我國官員有沒有據理力爭,確保台灣投資人和幹部在越南受到公平和公正的待遇?這些,都是新南向政策成敗的關鍵;然而,在這項爭議中,似乎看不見政府的身影。
除了當地法規不透明、人治高於法治外,台商在越南投資面臨的另一危機是,原本看中越南在TPP的優勢,包括紡織等傳產業紛紛前往設廠,但在美國兩大黨總統候選人態度變化下,TPP前景堪虞。一旦TPP落空,台商可能又要被迫從越南出走,再度面臨生產基地轉移的陣痛。
民進黨常批評國民黨一味強調西進大陸的好處,卻避談其風險;九年前新光三越在北京投資時遭大陸合夥人欺壓一事,就是民進黨津津樂道的案例。然而,北京因為顧慮兩岸關係,至少硬逼陸資股東低頭,新光三越雖受挫卻不能說是一路挨打。相形之下,此次越鋼在越南受到欺壓,三千三百億元的大投資任人宰割,但新政府官員對此卻似乎不以為意,只說不影響新南向的推動。這種態度,如何教台商相信新南向之路會「有政府相隨」?
越鋼案五億美元的賠償,是台灣企業在新南向之路繳交的第一筆高昂學費。這筆錢有沒有白花,就看政府要選擇務實還是務虛。如果政府不能當台商的前導,出事時不能跟台商站在一起,那麼,誰又願意當南向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