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華航罷工的始作俑者
經濟/英脫蝴蝶效應 全球金融洗牌
經濟/英脫蝴蝶效應 全球金融洗牌
2016-07-11 01: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6月23日進行公投決定脫離歐盟之後,全球金融市場雖從劇烈動盪中逐步回穩,但英國脫歐的連鎖效應和骨牌效應正逐漸擴大,全球金融大洗牌已經啟動。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不僅造成英鎊劇貶及各國匯率震盪,全球股市總市值一天內蒸發3.3兆美元,惟在美、歐、日、瑞士、英國、加拿大等主要國家央行聯手因應市場衝擊,啟用外匯互換並大規模挹注流動性後,全球股市除歐元區國家和日本之外,多數已恢復到接近甚至超過英國脫歐公投前水準;全球匯市除英鎊大貶逾一成外,主要貨幣呈現美元、日圓升值,歐元及其他貨幣貶值現象。
然而,英國脫歐帶來高度不確定性,金融市場黑天鵝亂竄,更大的危機正在醞釀生成。就英國本身而言,啟動這場世紀豪賭的英國首相卡麥隆宣布辭職,英國政經情勢陷入高度混亂,不僅英國和歐盟間未來關係必須重啟談判,而且「聯合王國」內的蘇格蘭、北愛爾蘭和英格蘭的臍帶關係亦面臨嚴酷考驗,後續問題還要等到9月保守黨選出新黨魁並接任首相之後,才能展開善後。因為種種不確定性,英鎊跌到31年來最低點,市場評估英鎊最終可能跌到和美元等值,英鎊國際地位及倫敦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均岌岌可危。
英國脫歐的連鎖效應,也在歐元區國家開始發酵,義大利可能成為第一張骨牌。根據義大利央行統計,義大利整體金融壞帳高達3,600億歐元,壞帳率達18.1%;占歐元區上市銀行全部壞帳將近一半。英國脫歐效應加重義大利銀行壓力,金融危機一觸即發。偏偏和英國脫歐公投類似的戲碼今年10月將在義大利上演,總理倫齊為結束義大利政局動盪,就義國政治體系改革發起全民公投,並承諾如公投失敗,願意辭職。
倫齊在政治上孤注一擲,假若不幸步上英國首相卡麥隆後塵,義大利反體制、民粹主義的五星運動黨有可能取而代之,屆時義大利脫歐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其骨牌效應亦會造成歐洲銀行業大規模違約風險及歐元區的瓦解危機。
歐元區及歐元的危機,將促使全球資金湧向美元、日圓、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市場預測未來一年美元將持續走強,此一趨勢亦將打亂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步調,到今年年底前聯準會至多再升息一次,甚至可能不升息。
日圓升值幅度更銳不可擋,上周五日圓匯率收盤已逼近100日圓兌1美元關卡,較英國脫歐公投前累計升值幅度逾3.3%;因為日圓近月升幅已高,預料未來美元走強後可能小幅回貶。惟日圓恢復強勢,將徹底瓦解安倍三箭效力,日本經濟會否再陷長期停滯,備受考驗。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匯率走勢,上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6.69元兌1美元,創2010年11月以來新低;美國媒體CNN將人民幣再啟貶值形容為較英國脫歐更令人擔憂的市場動向,不但可能再次引發中國大陸資本外流,甚至可能會在美國引起政治風暴,授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指控北京政府藉操縱匯率獲取不合理的出口競爭優勢,進而影響選舉結果。
嚴格來說,自6月24日至上周五,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匯價雖貶值逾1.6%,但對英鎊及歐元分別升值近一成及0.8%;對美元貶值是反映市場避險操作及大陸經濟持續走緩,可說順理成章,但人民幣貶值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愈來愈大,人民銀行匯率政策走向可說左右為難。英國脫歐的新變數,會否是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催化劑,無疑是北京當局的重大考驗。
這一波全球金融洗牌效應,對台灣的影響將愈來愈大,新政府必須高度警覺,強化應變能力,才能讓台灣經濟在巨變中穩住陣腳,進而走出新的局面。
聯合/華航罷工的始作俑者
2016-07-11 01: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23日傍晚宣佈,24日半夜12點起(周五零時起)華航空服員開始罷工,不再提供勞務,大批空服員露宿南京東路持續抗議。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王騰毅/攝影
對於華航空服員罷工未能防範及善後失當,蔡政府皆應承當起失職的政治責任。
第一個失職的是桃園市政府。在法制上,原本有「暫緩罷工/進行談判」的設計,但桃園市政府拒絕了華航當局要求「強制仲裁」的聲請。其實,各級政府若能及時介入「強制仲裁」,不無可能使勞資雙方取得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那麼,這場對現刻及未來皆有重大衝擊的「台灣之翼罷工」也許即可倖免。
市長鄭文燦事後的說辭無以服人。他說,「強制仲裁」沒有「先例」;那麼,是否他就可任性打開了潘朵拉魔盒,坐視華航罷工成為「先例」?
他又說,罷工證明華航空服員的福利獲得實現;那麼,如今台鐵、中油、台電等工會的權益主張,是否也非得透過罷工來實現?而台鐵、中油、台電的經營權,及用戶權益,是否也應先徹底向罷工屈服一次?
鄭文燦在思想、心態及操作上皆有嚴重偏差。蔡政府及鄭文燦本人皆應承認,他是使局面鬧到今日地步的始作俑者。
罷工爆發後,蔡總統一句「不是忍無可忍,誰會走上罷工」及「不會讓空服員感到孤單」,更是喪失了政府的超然立場。華航空服員以每日三萬國際旅客為籌碼,其罷工獲得了總統的聲援;但數以百萬計無罷工籌碼的勞工,蔡政府可知他們其實也有「忍無可忍」?
蔡政府及桃園市政府必須承認自己的失職失態,始能止血停損,徐圖重建國人信賴的產業政策。
聯合/國安處理不可釋放錯誤訊息
2016-07-11 01: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共解放軍在海南島至西沙附近舉行實兵實彈對抗演練。圖為艦上發射導彈。 中新社
南海仲裁案宣布前夕,中共解放軍在南海舉行為期一週的大型軍事演習,出動南海、東海、北海艦隊上百艘船艦及上百架戰機進行實戰化攻防,意在向美國和周邊國家示威。在此之際,我國發生士官誤射雄三飛彈事件,蔡政府卻輕描淡寫處理,同時更以「防颱」為由撤回駐守太平島的巡防艦。這種「遇張則弛」的國安處理手法,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我們相信,政府處理國家要務應當經過深思熟慮,而非一時興起。但智者千慮必有一疏,且蔡政府剛剛「新手上路」,許多官員對於職務未必全盤熟悉,難免擦槍走火或因應遲緩。一個多月來閣員突槌事件頻傳,即一目了然。最怕的是,政府的因應看似成竹在胸,實則虛有其表或行禮如儀;如此一來,對內對外釋放出錯誤的訊息,不免令人擔憂。
以飛彈誤射事件為例,蔡政府的處理即暴露出失時、失衡、失焦的「三失」問題。第一,所謂「失時」,是第一時間的延宕處理。蔡總統在美接獲事件通報,即應會同隨行的國安會秘書長、外交部長召開臨時國安高層會議,研商對策;但蔡英文卻把儀式性的僑宴活動放在前面,四個多小時後才舉行國安會議。試想,國安因應分秒必爭,若遇上重大危機,四個多小時的延宕,即可能造成國家利益的嚴重損害,台灣承受得起嗎?
第二,所謂「失衡」,是指處理的輕重緩急本末倒置。飛彈朝海峽方向發射,是一種敵意及挑釁舉措,即使是誤射,首需溝通的對象當然是海峽對岸。但蔡政府先向美國通報,然後逐一告知日本、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卻獨獨跳過北京;這樣的態度,教對岸作何感想?兩岸關係目前處於低潮自是事實,但如果在緊急時刻溝通得當,或許有助於化解冰封心結;遺憾的是,新政府的因應完全缺乏這方面的著眼,反而使雪上加霜。
第三,所謂失焦,是指處理手法充滿政治考量,該檢討的反而未加檢討。一名中士即可隻手任意發射造價上億的飛彈,是軍隊管理及武器操作上的可怕疏失,這要比洪仲丘事件嚴重千百倍;但是蔡政府的處理,卻為了要力保國防部長馮世寬,牽強地將調查方向導向偵辦「洩密」;又為了宣洩民怨,讓官兵去向受難船長家屬下跪。更荒謬的是,綠委和綠媒全力配合將發言口徑調整為誇示雄三飛彈的性能卓越,活脫脫「掩耳盜鈴」的寫照。如此偏頗的因應,到底反省了什麼?
再談太平島的撤艦。南海仲裁結果宣布在即,周邊國家無不繃緊神經,密切注意其發展。唯獨台灣,明明擁有南海最大島嶼之主權,卻在此時自甘示弱似地將駐防太平島的海巡艦撤回,而且向民眾謊稱是為了「防颱」。政府以為民眾都是無知之愚民嗎?海巡署更聲稱,在今年颱風季結束前,這些海巡艦均不會再返回太平島;這種「自唱空城」的言論,究竟想要向周邊國家發出什麼訊息?再說,昨天派出「偉星艦」,也只能填補三五天的空檔,有何作用?
太平島位處偏遠、補給不易確是事實,卻是中華民國固有疆土,更是南海戰略前哨。試想,日本連三個榻榻米大的沖之鳥礁都百般建設,台灣卻視擁有森林、古井的太平島為燙手山芋,難道要拱手讓人方才干休?蔡總統行事一向莫測高深,但即以「模糊原則」觀察此事,太平島撤艦只讓人嗅出政府怯懦、缺乏主權意識的氣味,毫無保守堅定乃至積極進取的精神。如果是為了親美媚日,而甘願充當棋子聽人擺布,那就更不可原諒。
飛彈誤射和南海風雲變化,都是對新政府國安危機處理的重大考驗,也測試蔡英文總統因應國際情勢的總體決策能力。蔡英文處理誤射事件明顯失分,主因在她過度強調國內的政治效應,而忽略總體——尤其是和對岸的關係的平衡。這樣的盲點,也可能導致她在南海問題上重蹈覆轍,我們呼籲她謹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