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經濟/搶救經濟 急如星火

.聯合報社論..七億到千億:漢微科給亞洲矽谷的啟示
.聯合報黑白集.民調祖師爺及其徒孫
.經濟日報社論.搶救經濟 急如星火



經濟/搶救經濟 急如星火


2016-07-02 03: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執政逾月,蜜月的溫馨喜悅早消弭殆盡;國內外紛至沓來的種種紛擾,倒教行政院及各個部會每天焦頭爛額、疲於奔命。但萬事莫如經濟急;上任之初即不看好,擔心今年恐難保1的成長率,各預測機構的預測紛紛出爐,愈是晚近愈悲觀。日前中研院經濟所公布修正的全年成長率預測值,自去年預估的1.74%大幅下修至0.52%,且更悲觀地指出有一半機會無法「保正」,甚至可能達到-0.67%。
儘管新政府滿腹理想,一旦經濟衰退,寄託其上的一切理想都將破碎;因此當務之急,在以最短的時間、最大的力度,迅速將經濟拉回正軌。
眼前林內閣一面救,還一邊念念不忘亞洲矽谷等「五大創新計畫」與「新南向政策」;可憂的是,這兩者與搶救當前經濟存在極大的時差,遠水救不了近火。在這個時刻,必須衡度輕重緩急,集中全力投入一方面可以培元固本,強化台灣經濟實力;一方面又能迅速激勵有效需求及產業發展,使經濟成長率有效拉升的政策或措施。環目四顧,似乎沒有這樣的如意算盤可以藥到病除;但靜下心來仔細尋索,有好幾帖藥方正在手邊。
台灣經濟存在許多病灶,日本病正是其中犖犖大者。深受政治惡鬥、教育亂象、土地炒作之害;年輕人不但對現狀不滿、前景無望,而且安家立業、生養、教育的成本無比昂貴,甚多年輕夫婦視生兒育女為畏途。又由於醫學進步、健保完備,死亡率顯著降低而壽命不斷延長。兩者的結合,就是少子化、老年化及人口成長停滯、勞動力減退。日本陷入一個又一個「失落的十年」,此為根本原因之一;而台灣十餘年來卻以破世界紀錄的速度加速少子化。日本的覆轍,台灣已經重蹈,不全力扭轉,失落的十年,已在眼前。
如果林內閣能夠下定決心將生育率全力拉升,而以八年內達到2%的人口平衡基準為目標,則可將台灣從失落的十年陷阱中超拔出來。但更可喜的是,此做法將從好幾方面立即提振有效需求。
扭轉少子化最有效的策略,從歐洲扭轉有成的經驗可知,就是將具有公共財特性、對國家安全有重大影響的生兒育女,當做全民共同的責任;不論有無子女者都要共同分擔;讓照顧幼兒直至成年之前的重大成本,包括嬰幼兒的照顧、幼兒園的學雜費、小學至中學的教育成本等,都在有所得者的分攤之下,使父母肩頭的重擔大為減輕。於是目前已有子女者,社會立刻增加對照顧幼兒、幼兒園乃至中小學的需求;相關的從業人員、業者也會如響斯應地提供充分的供給。在解除後顧之憂之後,年輕人會更積極地成家、生養;蓬勃的嬰兒潮又會帶動嬰兒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創造相關產業的生機。這樣的熱潮在許多年之間會持續增長;於是一個帶動有效需求進而提振經濟成長的良性循環即不斷壯大。
其次,當前經濟衰退的風險,其關鍵在於出口衰退與投資停滯。前者受大環境左右,我們無能為力,但後者則大有著墨的空間。倒不是說國內投資有可能大幅增長,而是完全來自國外的直接投資(FDI),乃許多國家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來源。台灣過去也曾深受其惠;但十分汗顏,目前在各國之間,台灣所吸收的FDI居然在全球排名倒數第五,甚至落於北韓之後。
如果林內閣下定決心,要將每年不足100億美元的FDI,設法在一、二年內提高到與韓國相同的目標水準,則整體投資即會明顯增長,而引進國外資本所帶動的相關投資與生產、就業等將更大於此。基於此,林院長應設定FDI的KPI責成負責單位落實。
今日台灣經濟百病叢生,要找到立見神效的藥方,事實上俯拾即得。以上不過信手捻來兩例而已。政府若真苦民所苦而且深識時艱,請不要再蹉跎了。

聯合/民調祖師爺及其徒孫


2016-07-02 03: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中市長林佳龍日前在議會答詢時自稱「民調祖師爺」,引起學界、政壇譁然。 
資料照片 圖/台中市新聞局
民調的功能很多,一般所知,是用來了解民眾對特定議題的意向,用來偵測民眾對候選人的喜好,或用來檢視首長的施政滿意度。但橘踰淮為枳,經過「演化」,民調還可以用來壯膽,用來欺敵,甚至用來情義相挺或利益輸送。
最近勞動部修掉勞工七天國假,引用某個神奇民調稱八成五民眾支持「一例一休」,而作出「進步立法」。但隨即被踢爆,這項民調是委託民進黨黨工擔任董事長及監察人的精湛公司進行;所謂「自己的民調自己做」,非但幫客戶量身打造,結果還包君滿意。連林全都說,這種「球員兼裁判」的作法,非常不當。
這項民調引發的質疑有三:第一,客觀性問題:供作決策參考用的民調必須客觀,才有公信可言;但此次民調母體僅六成一是有工作的人,取樣偏差,如何代表勞工意見?第二,專業性的質疑:從訪調題目的邏輯和次序,許多受訪者未必了解「一例一休」之意,民調顯有引導或誤導之嫌。第三,利益迴避的問題:勞動部的政策民調,卻交由民進黨黨工開設的公司執行,難脫利益輸送之嫌,甚至可能先行套招造假。
前不久,林佳龍自稱是台灣民調的「祖師爺」,還說台灣做民調的幾乎都是他的學生,引來學術界一片噓聲。試想,有如此大言不慚的祖師爺,然後開枝散葉,生出一堆靠吃政府民調為生的徒子徒孫來,也就不難想像。
把民調從「科學」變成「政治」和「利益」,夠神奇了!

聯合/七億到千億:漢微科給亞洲矽谷的啟示


2016-07-02 03: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股股后漢微科宣布以一千億元的總交易額,將公司售予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成為後者的子公司。這是歷年來台灣規模第四大的半導體併購案,且漢微科是台股股價第二高的明星股,出售案備受各界矚目。永豐金董事長何壽川評論此交易案時說,資本額七億元的公司可以賣到一千億,顯示台灣人賣的是「腦袋」,也代表台灣還有很多產業極具國際競爭力。
近年台灣經濟面臨製造業出走、產業轉型遲滯等瓶頸,蔡英文總統特提出「五大創新計畫」,勾勒新政府的產業政策藍圖。五大創新計畫中的「亞洲矽谷產業」計畫,是新政府打造台灣未來產業的核心計畫,蔡總統希望藉此讓台灣產業連結未來、面對在地與朝向國際,進而讓台灣經濟突圍。該計畫規劃在桃園中壢、楊梅等地,打造亞洲創新研發人才交流中心、幼獅國際青年創業園區與智慧產業育成中心,預計為台灣創造逾一兆元的產值。
但這項旗艦計畫還未上路就引發質疑,多位科技界、創投界人士認為,亞洲矽谷計畫偏重硬體,可能重蹈過去政府的「園區思維」;即長久以來台灣迷信築巢引鳳,以為蓋了園區自然就會有投資前來。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就說,「這是典型自以為瞭解創新創業,卻對創業生態所知有限,然後關在辦公室裡自己想出來的政策。」產業界人士也認為,政府堅持在桃園推動此計畫,但以區位優勢來看,放在雙北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亞洲矽谷計畫和五大創新計畫中的綠能、國防與生技等計畫一樣,在競選時可以靠著華麗的語言包裝願景;但畫餅容易做餅難,台灣企業界已多次警告:五大創新計畫的涵蓋面太窄,且缺乏實踐路徑。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日前臨時延後向行政院報告亞洲矽谷推動方案,新政府上台才一個多月,此計畫就面臨推動不易的困境,顯示企業界早先的擔憂並非全無道理。
儘管外界對亞洲矽谷計畫提出這麼多問號,國發會官員卻強調,此計畫仍會以桃園為主要發展區域。這項方案尚未向行政院報告並拍板,但桃園市長鄭文燦已開始赴歐洲考察,並打算與法國地方簽訂「台法推動亞洲矽谷計畫聯合計畫」。中央與地方對推動亞洲矽谷計畫一頭熱,不免讓外界擔心,亞洲矽谷計畫成功立足的三隻腳──連結未來、面對在地與朝向國際,在現階段只做到「面對在地」,少了另兩個面向,亞洲矽谷計畫恐難免以失敗收場。
回過頭來看漢微科出售案。漢微科公司成立十八年,前十二年都在虧損,其轉虧為盈的關鍵,是漢微科集結了全球人才菁英,開發出第一台「電子束缺陷檢測」設備,成功打進美、日長期壟斷的晶圓檢測設備市場。漢微科股票上市後,一鳴驚人,一度成為台股股王,最終以股后之姿出嫁,締造「七億變千億」的台灣創業傳奇。
漢微科之所以能打進美日廠商長期盤據的市場,主要是該公司創辦人是跨領域的尖端科學家,在天使資金投入後,結合實務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運用台灣本身半導體產業鏈的群聚效應,讓理想化為實際。簡言之,「人才」、「資金」和「產業聚落」,是漢微科成功的三大關鍵,這也是新政府推動「亞洲矽谷」方案時欠缺的視角;一味從開發硬體出發,只會重蹈「蚊子工業區」的覆轍。
美國矽谷成功的故事,吸引全球各國想要複製矽谷經驗。但矽谷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先有了「矽谷」,才有了「創新企業」,而是科技與創新企業在此群聚,而成就了矽谷。台灣當前產業創新與轉型欠缺的東風,是法規鬆綁、引進跨國人才、資金和專業知識,以及增進行政效能,提供友善的創新創業環境;這些,才是政府協助孵育台灣未來企業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