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經濟/新財經內閣抓穩趨勢 放手一搏

.聯合報社論..太陽花被民進黨用過即棄?
.聯合報黑白集.勿使周美吟成無名英雄
.經濟日報社論.新財經內閣抓穩趨勢 放手一搏




經濟/新財經內閣抓穩趨勢 放手一搏


2016-04-24 02: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財經內閣即將走馬上任。各界對新閣員如何產生、出身背景、專業能力頻頻品頭論足;然而在當前疲敝的經濟之下,新內閣究竟有何等手段可以救危圖存乃至扭轉乾坤,卻罕有所聞。眼前僅有的線索,就是競選期間,在蔡英文及主要幕僚領軍之下所提出的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生技醫藥及國防產業等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但若真奉為圭臬,以此為財經施政主軸,尚有許多疑慮,有待廓清。
這五大領域立即可以歸納出的共同特色,就是「科技」二字。綠能已將科技直接標榜出來;矽谷本是美國高科技的領頭羊,亞洲矽谷固不能相去太遠;智慧機械是目前最夯的高科技發展方向;生技醫藥在滿城風雨的浩鼎案之由諾貝爾級的中研院長領軍,其科技成分不言可喻;即使國防產業,其目標之一國機國造,更需科技實力做後盾。
但傾國家之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正是十餘年來政府經濟政策最大敗筆,已經明顯可見的後果包括:政府慷慨給予種種優惠、補貼、租稅減免,很長一段時間可以分紅配股的豐厚酬勞,加上國防役推波助瀾,使國內人才趨之若鶩,導致傳統產業飽受歧視、排擠,經營備極艱辛,造成嚴重的政策失衡。
儘管如此,經過近20年歲月的考驗,「兩兆雙星」成了「兩兆傷心」,眾多科技廠商經營困難,獲利淪至「毛三到四」,遠不及許多傳統產業。由此結果反推,若當初未孤注一擲於高科技,而讓利益均霑,人才均衡流動,台灣經濟的表現必將大不相同。
除了資源分配的偏頗失衡,高科技產業的另兩個特性也造成傷害,其一是,資產密集度與技術密集度偏高,故相同資源所能創造的工作機會,遠遜於其他產業,此與國內薪資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有直接關聯。其二是,高科技產業所需高端設備乃至關鍵零組件,多操諸先進國家之手,因而不僅高度仰賴進口,且向前與向後連鎖效果相對較低;投注大量資源,對台灣整體經濟的助益也相對較小。
茲後,時髦的高科技產業不僅我們的財經官員心嚮往之,全球各國莫不競相爭逐,在極端激烈的競爭之下,鮮有不淪為紅海者。五大創新計畫中的智慧機械、生技醫藥、綠能科技等是其中最熱門的幾項,因而不數年即淪至毛利率三到四,毫不足怪。
有鑑於此,當政者在推動這五大計畫時,必須戒慎恐懼,知所趨避,莫再走入偏鋒,重蹈覆轍。相對於此,美國的「再工業化政策」就高明許多;更高明者當推愛爾蘭,其政府的職責不在選定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幸運產業,而是全力打造一個具有高度競爭力與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不僅千方百計吸引各國投資者蜂擁而來,更竭盡全力主動爭取全球矚目的企業以愛爾蘭為其重要據點。
除了英語環境先天不及之外,台灣的條件絲毫不遜於愛爾蘭。我們不但據台灣海峽的要衝,居於太平洋島鍊的核心,緊扼中國大陸進出太平洋的咽喉;而且400年前即為東亞海上霸權,一甲子來全力投入國際貿易,企業經營者自一只007手提箱赤手空拳打天下,個個精明幹練;尤其除了領先對岸發展經濟數十年,台灣在法治、文化素養等方面皆擁有不可忽視的優勢。挾如此優越條件,若新政府一面去除多年的僚氣,學習南韓積極進取、勇於任事的精神;一面觀摩其先例,在法規制度、租稅優惠以及開放程度上大步更張,全力打造一個具有高度競爭力與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如能朝此趨勢堅持下去,台灣將一吐胸中積鬱,在新財經內閣引導下大放異彩。

聯合/勿使周美吟成無名英雄


2016-04-24 02: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周美吟是中研院長候選人第二名,這匹大黑馬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十六日,中研院評議會後,傳出臨場改變選舉方法,且候選人名單「外流」,李遠哲氣急敗壞說「評議員去跳海算了!」當時「外流」的名單是:廖俊智、郭位、王汎森。
李遠哲對名單的真偽正誤未置可否。詎料,隔了三天吹哨者爆料,真正的名單是:廖俊智、周美吟、郭位。
眾人皆問:周美吟是誰?也就是說,在十六日的第一時間,名單其實並未「外流」,外界無人知道有周美吟此人,且所有媒體分別得自中研院的「外流」名單也都沒有周美吟。因而從現今的角度來看,記者得自中研院的那份「廖/郭/王」的名單,就顯得離奇又蹊蹺。這個假名單莫非是障眼法,用以誤導視聽,防止「周美吟」三字曝光。
評議會當場,李遠哲交代,「名單外流,大家都跳海去」,而各媒體又自中研院取得「廖/郭/王」的名單;莫非這份餵給記者的「廖/郭/王」假名單,用意是在掩蓋「廖/周/郭」的真名單?
若非三天後有人吹哨爆料,可能就在操作者的「保密」下,世人永遠不會知道,曾有「周美吟」三字登列在中研院長候選人名單的第二名。
為廖俊智改變選舉方法還不夠,還要再加一個「抬廖卡郭」雙保險的周美吟,硬把郭位的「排序」擠到第三名,真是機關算盡,吃乾抹淨。
周美吟不是無名英雄,歷史會留下這個芳名。

聯合/太陽花被民進黨用過即棄?


2016-04-24 02: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當年反服貿學生發動「太陽花學運」,抗議政府黑箱作業。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曾吉松/攝影
太陽花學運相關團體最近前往立法院示威,抗議民進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未落實當初在太陽花運動時承諾的五大原則。學運領袖林飛帆並批評,民進黨版還保留協議文「備查」的規定,簡直跟國民黨沒有兩樣。太陽花學運剛滿兩周年,因太陽花風潮而獲益豐碩的民進黨和時代力量,卻已不斷改變或退縮了立場。這看在太陽花世代眼中,不免感到憤慨,而一般民眾又作何感想?
當天參與抗議者,除了太陽花要角林飛帆、賴中強之外,尚有其他未進入體制的「經濟民主連合」等團體,僅寥寥數十人;其間,還包括前來聲援的新黨人士。比起太陽花運動在占領國會期間的呼風喚雨,其間差距,何止雲泥。這樣的景象,除顯示太陽花煙火盛會的消散,也說明學運理想被稀釋在政治現實中屍骨無存的慘狀。
當年太陽花學運的主要訴求,是「反服貿」、「反黑箱」,後來更延伸到「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當時,民進黨立委不但全程幫占領國會的學生護航,更由民進黨立委代提出所謂「民間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將「兩岸」定義為「兩國」,並大幅加強兩岸協議簽署前、談判中和簽署後的監督程序。這些事實,均留存在國人記憶中和立法院議事紀錄中。
當民進黨、時代力量乘著太陽花的風潮而起,社會各界和年輕世代都以為,他們在執政後一定會落實貫徹太陽花運動的主張。誰料,事實發展卻大異其趣。大選期間,蔡英文即以「維持現狀」作為兩岸政策主張;對於太陽花指為「賣台」的《服貿協議》,準閣揆林全則強調「當然要推」。此外,最關鍵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民進黨團則翻臉改提截然不同的版本,將「兩國」改回「兩岸」。
時代力量的表現不遑多讓。儘管該黨宣稱將提「兩國論」入法的「民間版監督條例」,卻未見下文;對於民進黨立場的變化,該黨也僅輕描淡寫地說:「沒看到具體版本,不便評論」。此外,觀察最近時代力量的其他發言,例如在詐欺犯遣返事件中,黃國昌呼籲「和對岸合作」,並說政治刁難不明智;在開放「美豬」議題上,黃國昌則強調:「我們對外貿易非常重要,台灣一定要走出去。」對照他在太陽花學運時的慷慨激昂,已是截然不同的面貌。
這些變化,說明太陽花雖發動了扳倒國民黨的風潮,但綠營取得政權,並未忠實回應群眾的訴求,甚至無法履行自己先前的承諾。相對而言,今天抗議者的聲量大跌,也顯示當年他們的高調訴求,只成了政客奪權的墊腳石,其結果卻是「用過即棄」。所謂的理想,也變成了烏托邦的幻覺。
蔡英文已取得政權,她的作為能否符合民意期待,很快即需接受檢驗。同樣的,那些把民進黨推上台的運動領袖,一樣必須接受檢驗:他們今天的荏弱抗議,究竟是仍在展現堅持,或者只是虛晃一招應付群眾?兩年前走上街頭、占領國會,若果真有自己的理想和見解,那麼今後要如何繼續監督、鞭策民進黨?
過去幾年各式街頭運動風起雲湧,國民黨追不上社會的變化,疏於回應,因而遭到民意吞噬。反過來看,投機的權力競逐者依附這些街頭運動而起,登上權力殿堂後卻翻臉不認人,把當年自己的承諾拋在腦後,把那些渴望「改變成真」的新世代支持者棄如敝屣,堪稱是赤裸裸的政治「變臉」。
就民主政治的現實看,不論誰執政,都不可能對社會作翻天覆地的改造;社運者的訴求,政治人物也未必能照單全收。但政治人物若只想著如何不擇手段扳倒對手,卻不顧立場與原則是否一致,勢將招致「昨是今非」之譏,也只會使社會的民粹口味越來越重,手段越來越激烈。那樣,理性問政終將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