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大馬變天 將成台灣經濟勁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完全執政 台灣全面倒退
.聯合報黑白集/不可或缺的「花媽」
.經濟日報社論/大馬變天 將成台灣經濟勁敵







經濟日報社論/大馬變天 將成台灣經濟勁敵


2018-05-19 00: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馬來西亞政治變天,圖為馬哈迪贏得執政後,年輕人在吉隆坡宮殿外揮舞希望聯盟旗幟慶祝。 美聯社



這幾天,在亞洲受到矚目的大事,除了為朝鮮半島非核化、即將舉行「川金會」以外,大概就屬馬來西亞獨立61年來首次的「變天」了。現年92歲、曾擔任首相多年的馬哈迪醫師,結合還在獄中的安華(當年副相)組成的「希望聯盟」,以顯著差距扳倒貪腐纏身的現任首相納吉的「國民陣線」,驚動了全球各地的政治觀察家。馬來西亞變天,其實對台灣有很大的啟示,尤其經濟方面,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就和國人對東南亞的陌生一樣,雖然政府有個「新南向政策」,我們也引進大量東南亞外勞和幫傭,但沒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這個區域發生的事,因為它們是開發中國家(新加坡除外),我們關心程度有別;只有美日韓,或影響我們生存的對岸中國大陸,因為直接影響我們的政治和經濟,國人才特別關注。因此,很多國人會問:馬來西亞變天,所以呢?
但若在經濟上有足夠的國際觀,就會發現馬來西亞的經濟,是在所有「新南向」國家中,最有可能超越台灣的。事實上,觀察世界銀行每年公布的「經商(Doing Business)報告」,就會發現馬來西亞在近十年(2009~2018)的排名中,在前面七年是超越台灣的,是在2016之後的連續三年才被台灣趕上;而且雖然今年排名以24落後台灣的15,但分數上只差了1.5分。在政治穩定之後,隨時都可能趕過台灣。
馬來西亞得天獨厚,面積33萬平方公里,約九個台灣大;人口僅3,140萬人,人口密度是台灣七分之一,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加上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農產,引進超過150萬名外籍勞工協助生產。天然條件良好,鼓勵外人退休後投資移居,以寬鬆條件營造「第二家園」,使得外籍居民達到全國一成左右,也是新加坡人的假日休閒去處。
馬來西亞去年經濟生產,以0.93兆美元略遜於台灣1.18兆美元(經購買力調整之後),人均生產也以2.9萬美元遜於台灣4.8萬美元,但近20年的經濟表現一直優於台灣:2000年開始的十年以4.7%的成長率超越台灣的3.8%,接著六年以5.5%超越台灣的2~3%,今年預測5.3%也高於台灣的1.9%,未來兩年,預測也以5%將台灣的2%拋於後頭。雖然目前仍有差距,但馬來西亞超越台灣似乎是早晚的事,因為該國投資環境優於台灣,巨大外來投資存量(1,300億美元)早已超越台灣(800億美元),而對外投資總量(1,400億美元)卻遠低於台灣(3,700億美元),是成長獲得支撐的重要指標。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相鄰,雖然過去在領導人之間,以及在兩個政府之間都產生「瑜亮情節」,但該國利用其優越的自然資源充分學習了新加坡的優點,在經商報告排名上表現優異,長榮海運的東南亞貨櫃中心從新加坡移到了馬國的巴生港阿里巴巴到海外設立全球電商合作中心,首站就是馬來西亞的吉隆坡
馬國為打造多媒體超級走廊,請來比爾蓋茲等多位國際商界領袖擔任顧問;2011年引進了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設立了醫學院;馬來亞大學在去年底的亞洲大學排名居然超越了台灣大學。
最近三年來,經商報告評比會落後台灣,就是因為兩大政治集團鬥爭紛擾不斷,影響了經濟的精進,但還是和台灣相去不遠;如今,打著消除貪腐的集團獲勝之後,必將以政治改革和發展經濟為主要施政內涵,台灣的「新南向」宜因勢利導,尋求改革下的合作契機,並放棄藍綠政治鬥爭、尋求兩黨合作、全力發展經濟。否則,台灣和馬來西亞主客即將易位,不僅愈來愈多的台灣醫生移居大馬行醫,恐怕菁英階層也會被其良好的自然生活環境吸引,開始響應馬國的「第二家園」計畫,台灣必須引以為戒。





聯合報黑白集/不可或缺的「花媽」


2018-05-18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陳菊上月才入府擔任秘書長,動向仍受到各界矚目。 中央社



不是說民進黨人才濟濟嗎?為什麼最近蔡政府和民進黨打來打去,掏出的都是「花媽牌」?
在小英千呼萬喚下,「花媽」陳菊上月才入府擔任秘書長,名義上「輔佐總統」,實則擔任黨政協調。上任還不到一個月,陳菊無畏「黨政不分」之譏,答應蘇貞昌要出任他的競選總部主委。未料還沒走馬上任,又傳出她可能接受黨內選對會的「徵召」,代表民進黨出戰台北市長。這真教人眼花撩亂。
不可或缺的「花媽」,適合擔任所有「神救援」的角色;民進黨如果沒有她,將如何是好?不可一世的柯文哲,一旦要與花媽交手,又將如何是好?
不可否認,陳菊有她獨特的「大姊大」魅力。尤其美麗島事件的受難者「光環」,讓她可以逼視黨內所有人物,毫無懼色。由於這種「神奇女超人」的色彩,讓各方爭搶著要她;結果就出現了「位子太多,人只有一個」的問題,讓花媽不知道要在哪裡坐定才好。
事實上,民進黨的台北市長人選,除了花媽,閣揆賴清德也在榜上,後者還更受矚目。但賴清德至今不吭一聲,可想而知,要放掉行政院長這個肥缺確實難捨。陳菊看在眼裡,便主動出來幫他解圍,稱她「尊重」選對會的決定。原因無他,台北市長之役不好打,要犧牲也不能犧牲前途大好的賴清德。從這點,就看得出新潮流的「感性」和「理性」了。
當然,花媽若要參選市長,總不能帶著府秘書長職打帶跑吧?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完全執政 台灣全面倒退


2018-05-18 23: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執政即將滿兩年,聯合報系民調發現,不滿意度高達五成六,為上任兩年新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執政兩周年》系列之一
明天是五二○,蔡英文總統就職屆滿兩周年。儘管行政院連日來不斷撒錢放送政策利多,試圖製造喜氣的假象,但這些卻遮掩不住蔡英文民調不滿意度高達近六成的事實。兩年前,蔡英文帶著全民的期許上任,人們以為台灣將可衝出新一波的輝煌;誰知兩年過去,台灣卻陷入更深的泥淖,在經濟、政治、社會、法治各方面都明顯在向後倒退,不見提升。
這是民進黨第二次執政,而且是完全執政,在立法院擁有過半的絕對優勢。照理說,以這樣絕佳的政治條件,蔡政府比起首次政黨輪替的扁政府應該更有經驗,更穩健,更得心應手。遺憾的是,蔡政府的實際表現卻是更偏執、更霸道、更自以為是,甚至到了不顧民意、一意孤行的地步這點,蔡總統的領導無方難辭其咎
回顧兩年前蔡英文上台時標榜過的種種目標,當時聽來莊嚴的承諾,如今都消散在風中。例如,她呼籲黨內同志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如今只剩「傲慢、傲慢、再傲慢」;例如,她自詡蔡政府將是「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現實上卻成了「史上最多拒馬」的政府;她稱勞工是「心裡最軟的一塊」,卻用自以為是的手法兩度將《勞基法》修到民怨沸騰,百業無所適從。與其說蔡英文被民怨吞噬,不如說她是淹沒在自己氾濫的文青大話裡
第一年,蔡政府的執政以民意「無感」作收;當時各界即提出不少檢討建議,認為她應該將執政重心從過度強調「過去式」的「轉型正義」,拉回到人民比較有感的「現在式」及「未來式」的經濟、民生議題。然而,蔡總統似乎缺乏因應時勢及時調整的能力,從《不當黨產條例》、《促轉條例》、到最近的《政治檔案條例》草案,均仍鎖定對國民黨的清算,從而引發各種砍銅像、紅漆、改課綱、乃至拔校長的社會風波。也因此,民眾情緒第一年對執政的「無感」,第二年惡化成「不滿」,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
觀察兩年來台灣的發展,在民進黨政府領導下,幾乎各個層面都出現退步的跡象,我們逐一檢視如下:第一,在政治層面,民進黨利用其行政主導權和國會多數優勢,不斷強行通過對它自身有利的法案,卻罔顧國家長期利益。包括政府不斷地揮霍撒錢,卻因為民進黨全力護航而無法受到良好的預算監督,不斷改變文官體系的任命機制,濫行塞進綠營人馬進占公職,這導致文官體制的中立性格受到嚴重的黨派侵蝕。教育部強行拔管,證明台灣民主的倒退,連校園都無法倖免。
第二,在經濟層面,因蔡政府無法延攬優秀、前瞻的人才入閣,以致許多決策都停留在製造業起飛年代的思維,無法帶領數位產業及服務業電子化的發展。中華電信的「四九九之亂」引發消費者大排長龍,即可知其落伍。儘管台股指數走揚,但這僅得力於少數尖端企業,無法使廣大勞動者受益。再加上兩岸關係惡化,能源政策不當,供電不穩,土地及環保政策落伍,不少上市櫃公司被迫選擇減資或下市。蔡政府以為可用墊高基本工資的人工方式,解決市場低薪的問題;事實上,越是投機取巧,只會越增加低薪者的挫折和困境。
第三,在兩岸及外交層面,蔡英文雖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投注無以計數的人力物力,卻迄今看不到多少成果,也繞不過兩岸關係變僵的困境。最直接的衝擊,是島內觀光、農漁契作受到打擊;我邦交國兩年來被對岸奪走三個,而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會議的機會則持續受到剝奪。蔡英文甘於充當川普的棋子,卻也使得台灣的靈活與自主性受到更多框限。
蔡英文若無法審時度勢,認真省思她的失職,明年此刻,民怨勢將沖垮她的連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