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801/web/◆ 聯合報社論/不想施政撞牆,卓榮泰可避提國會改革覆議
◆ 聯合報黑白集/六年九千億即將達標
◆ 經濟日報社論/從COMPUTEX看資通訊業發展
經濟日報社論/從COMPUTEX看資通訊業發展
2024-06-04 02:46 經濟日報/ 社論
超微AMD董事長蘇姿丰。記者彭子豪/攝影
一年一度國際資通訊產業盛事,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6月4日到7日在台北世貿中心展開。這個與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西班牙巴塞隆納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並稱全球三大重要資通訊盛會,今年迎來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姿丰、高通執行長艾蒙、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安謀執行長哈斯、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等大咖親臨與會,為鞏固後 AI 時代的國際合作供應鏈深層布局。
熟悉資通訊產業資深人士應該記得,此一情景正如同三十五年前,即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台北國際電腦展與年底資訊月,時任微軟總裁的比爾蓋茲當年三度親自造訪台灣,往來穿梭各大製造廠商之間,終至奠定爾後25年 Wintel 規格電腦全球分工供應鏈架構。
COMPUTEX 曾見證台灣資通訊業過去四十三年發展與成長歷程,關注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人士均引領企盼:台北國際電腦展可以鏡射未來台灣在 AI 世代國際產業競爭的地位。
嚴格說起來,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定位比較著重在資通訊大廠宣示其未來技術前景與平台,西班牙世界通訊大會(MWC)則偏重在新產品開箱推出,尤其每年均有各廠牌令人驚豔的新型手機。台北國際電腦展在這三大盛會中是最具歷史,其角色已由過往區域經銷商採購,逐漸轉變成國際供應鏈上中下游結盟訂約關鍵時刻。
眾所周知,放眼未來二十年,資通訊產業發展關鍵重點有三:人工智慧與應用、埃米級半導體、量子計算與通訊。
全球 AI 核心技術的發展與關鍵應用,真正重心仍然在美國,其次是中國與歐盟,中國與歐盟的優勢在於應用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而在埃米世界裡,美國英特爾與南韓三星企圖與台積電相較高下;至於量子計算與通訊技術商業性發展雖尚未臻成熟,但美中兩大國已然摩拳擦掌,企圖藉此徹底改寫全球資通訊產業多國競爭與分工現況。
台灣未來發展新一代資通訊產業的前景如何?主要的挑戰是什麼?應該如何應對?
回顧民國七十九-一○九年(1990-2010年)間,台灣所以成為世界資通訊及半導體最大製造國的原因,除了掌握 Wintel 標準架構結盟時勢,利用中國充沛及廉價生產要素、大批自美國返台的高階技術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加持、相對友善的國際區域政經環境,是為重要關鍵成功要素。但歷史很難重演,前述的三項條件已然時不我與,未來台灣希望在國際新一代資通訊產業扮演不可被取代的關鍵角色,困難程度恐怕比上一世紀高出甚多。
首先,台灣必須同時關注發展關鍵技術、掌握充沛生產要素,並與主要市場無縫接軌,這些都將是極大挑戰。在關鍵技術發展道路上,僅靠台灣本土優秀人才,質與量可能尚嫌不足,台廠必須盡力吸收國際優秀人才;尋找與重建中國以外之大規模生產基地,除了成本提高,區域供應鏈能否完整更是關鍵考驗;再則,面對未來國際政經紛擾,企業須兼顧美中歐及亞拉印等第三世界市場,又受到以美國為主的國際政經情勢牽制,台灣企業已經完全跨越過去僅商業經營單純構面,再再考驗著各大型集團經營者的眼光與智慧。
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舉行上任後第一場媒體聚會,會中簡報施政構想,這位台灣資通訊界資深 CEO 出身的部長,首次簡報仍無法出脫經濟部過去多年調性,仍如過往強調推動「境內關外」(這是十六年前尹啟銘部長提出的術語),並為台灣未來不會缺電做出個人背書。我們必須嚴肅提醒郭部長,國際政經情勢已經改變,顛覆性技術將陸續出現,未來企業國際競爭早已超脫過往窠臼,台灣廠商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境,經濟部應該重新定位角色,針對未來擬定一套新的產業發展策略,率領台灣企業穿梭於美中日韓印等諸強之間,為台灣經濟尋求最佳定位與最大利益。
聯合報黑白集/六年九千億即將達標
2024-06-04 03:32 聯合報/ 黑白集
行政院長卓榮泰至立法院進行施政方針報告,並接受立委質詢。記者林伯東/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到立法院施政報告,說未來六年將投入九千億元「挺綠能」。事實上,台電為了「挺綠能」,從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至今,財務虧損恰好將達九千億元。卓揆的六年九千億,不必等到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就能先達標了。
台電過去是國營事業「金雞母」,但遇上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財務卻變連年紅字。民國一○八到一一○年(二○一九到二一年)仍小賺,但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起,每年虧損都超過二千億元。若非政府撥補一千多億元,到今年為止,六年即大虧六千多億元。一旦核四認列虧損,又將再添二千四百億元損失,六年九千億今年就能達標。
賴政府說,台電虧損是因俄烏戰爭,燃料價格上漲。但成本上漲,台電還自斷手腳把成本最低的核電除役,改用高價買綠電,這公司是頭殼有問題嗎?說穿了,台電的鉅額虧損是因為「肥綠電」,榨乾台電去補貼綠能財團。
若是為減碳而發展綠能,倒無可厚非。但從堅決反核、獨厚風光發電看,民進黨挺綠能,是在「挺綠色業者」。過去八年綠能弊案連連,已成了「貪腐」和「圖利」代名詞。
卓榮泰的六年九千億,比蔡英文「八年八千億」的前瞻計畫花錢還凶,真是獅子大開口。尤其,賴清德就任前就標定氫能、地熱等為「下一波綠能」,並排除核能。「綠能你不能」的吃錢胃口,真不是蓋的。
聯合報社論/不想施政撞牆,卓榮泰可避提國會改革覆議
2024-06-04 03:38 聯合報/ 社論
立法院28日三讀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後,朝野關係陷入新僵局。卓榮泰上周在立院首次施政報告,在野黨雖未杯葛,但藍營立委集體離席,留下難堪的一刻。這種對峙氛圍若無法改善,卓內閣要拿出亮麗施政,恐難如登天。立法院長韓國瑜近日向藍委喊話,盼多提民生法案,以促進朝野和諧。對此,卓榮泰不妨以避提國會改革法案的「覆議」作為善意回應,以降低朝野對立態勢。
朝野為國會改革法案廝殺,民進黨全盤潰敗。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已揚言將提「釋憲」,卓榮泰則稱不排除提出「覆議」。兩者殊途,結局亦可能大相逕庭:大法官可能會有不同釋憲觀點,覆議案則註定無法過關。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若行政院認為立法院通過的案件有窒礙難行之處,可移請立法院覆議;但如果半數以上立委決議維持原案,立法院長即應接受該決議。亦即,以目前立院朝小野大的形勢,卓榮泰的「覆議」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只會加深朝野對立火氣。
不僅如此,行政院提出的覆議案若遭立法院否決,某種程度上,也會被視為對閣揆的不信任案。在過去,閣揆提出的「覆議案」若遭否決,除了「接受」立院決議外,另一選項就是閣揆「辭職」。這意味,「覆議」是一個很嚴重的決定,不可兒戲。後來,「辭職」的條文經過修改,不再與覆議掛鉤。這多少減除了閣揆的政治壓力,但依然說明「覆議」是一種「硬槓」的表態,不可輕率為之。這點,是我們提醒卓榮泰應慎重以對的原因。
卓榮泰上任後,在一片吵擾喧鬧的政治氛圍中,顯得相對低調。外界原本期待,他能有別於賴清德和柯建銘的好鬥本色,採取比較平和的作風推進施政;如此,一般民眾或許更能受益。然而,卓榮泰迄今仍未展現明顯的政治性格,多數行動似乎仍受制於民進黨的好戰,因而表現出舉棋不定的猶疑姿態。行政院發言人第一時間即稱政院將就「國會改革案」提出覆議,並說希望得到立法院的「正面回應」;這種回應不僅昧於現實,也是政治幼稚。
更令人意外的是,那天卓榮泰首度在立法院報告,竟連哪些條文因「窒礙難行」需要提覆議,都答不上來。可見,卓揆對於國會改革法案的內容相當陌生,所謂將提覆議,只是跟著民進黨的戰鼓節奏起舞罷了,並非從行政院更高的施政瞻矚思考。外界更擔心的是,夾處在意志剛硬的賴清德和殺紅了眼的柯建銘之間,卓榮泰到底還有多少自由意志,能展現他服務國家社會的抱負?
身為閣揆,卓榮泰當然必須聽從賴總統的指令行事;然而,這並不表示他絲毫沒有個人的自主空間。否則,凡事聽命的話,他將如何指揮內閣行動?再說,行政院和立法院是齊驅並駕的兩院,而柯建銘不過是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卓榮泰不應拋棄自己的院長之尊,凡事跟隨柯建銘的戰鬥號角,將朝野關係弄到不可收拾。畢竟,行政院長有其施政方案需要妥善推動,以贏得民眾的心服;如果朝野一味僵峙在立法院的話,許多決策都無法施行,執政黨要拿什麼政績向人民邀功?
試想,連韓國瑜都看出立法院不能只是吵吵鬧鬧,因而要求在野黨少提衝突性法案,多提福國利民的民生法案;民進黨身為執政黨,難道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嗎?綠營不滿國會改革法案,由柯建銘去提釋憲也就夠了,不必讓卓榮泰再蹚「覆議」的渾水。儘管意義不大,至少表達行政院自我節制的善意,有助減少施政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