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低碳費無法達成高減碳目標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992/web/ 

◆  聯合報社論/小紅船直闖淡水,戳破賴清德國安神話
◆  聯合報黑白集/柯建銘嚥不下,誰之過
◆  經濟日報社論/低碳費無法達成高減碳目標







經濟日報社論/低碳費無法達成高減碳目標


2024-06-12 02:45  經濟日報/ 社論
環境部。記者胡瑞玲/攝影


由於民間團體關切碳費實施時間及配套作法,環境部於5月30日發布新聞稿,再次強調徵收碳費是為了加速減碳,而非增加財政收入。環境部也說明我國減碳的目標,以及碳費配套措施與歐盟做法的差異。不過,歐盟過去因高碳價而獲得高減碳績效的經驗顯示,環境部期望以低碳費達到高減碳目標,如同緣木求魚。

環境部對於排碳大戶,規劃兩種自主減量目標,其一是參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精神,以民國一一O年(2021年)為基準年,至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共減量42%;另一是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以民國一O八年至一一二年(2019年至2023年)排放的五年平均值作為基準年排放量,設定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各行業別的排放標竿。企業須達到目標,才能享優惠費率。

環境部也強調,歐盟被列管對象若屬高碳洩露風險行業,但符合排放標竿者,可無條件取得100%排放配額。反觀我國則要求排碳大戶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經核定後,才能享用較優惠的碳排收費,故我國的碳費設計較歐盟嚴謹。

環境部的說法是將碳費和碳排交易系統進行錯誤類比。在歐盟早期免費碳排配額安排下,政府並無任何收入,但其近來已擬拍賣所有碳排配額。

歐盟採四個階段循序漸進減碳第一階段從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起,建立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並採「總量與交易」(cap and trade)的做法。換言之,在其設定的碳排總量限制下,企業可以免費拿到一些碳排配額的憑證。減碳有成的企業可以將多出的配額,賣給其他憑證不夠用的企業。第一階段持續至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且只規範發電業和能源密集型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二階段由民國九十七年至一O一年(2008年至2012年),設定碳排總額上限較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減少 6.5%,且將免費配額減少10%。從民國一O二年至一O九年(2013年至2020年)的第三階段,於民國一O九年(2020年)將製造業的免費配額降低到30%,且不再對發電業無償提供配額。從民國一一O年至一一九年(2021年到2030年)為第四階段,其目標是 EU ETS 所涵蓋的各個產業必須在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前,較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減少62%碳排放。至於免費配額也將從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削減2.5%,至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削減48.5 %,而最終到民國一二三年(2034年)削減100%使得所有碳排配額皆透過拍賣交易

在實施碳費,但不提供免徵額度的前提下,碳費與碳排配額交易政策互為一體兩面之事。換言之,若政府將碳費訂在碳排配額交易下的碳權價格,則產生的碳排總量大約會等於碳排交易下的總配額量。然而,環境部強調徵收碳費的目的是減碳,而非增加財政收入,因而擬給予非高碳洩漏風險事業每年2.5萬公噸的免徵額度。如此一來,不但碳費收入微薄,且所導致碳排減少的效果也必然不彰。

相對於我國民國一一O年(2021年)的碳排放量較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增加3.8%,達到2.75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時期 EU ETS 的運作卻成果斐然。EU ETS 的碳權價格,由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金融風暴時期近乎零的水準,上漲到民國一一O年(2021年)底時,最高達到每公噸89歐元(約為新台幣3,100元)。而這也伴隨著歐盟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的碳排放量,只有27.44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反較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減少17.1%。

國發會先前公布台灣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減碳目標,為較基準年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排放量減少23%至25%,根據歐盟經驗,環境部所訂定的減碳目標並不易達成。雖然我國課徵碳費多寡尚未定案,但在最近產、官、學的協商過程中,可知企業對於碳費較偏好每公噸碳排新台幣100元,而環保團體則較偏好每公噸碳排新台幣500元。根據歐盟的經驗,即使按照環保團體的較高定價,且無任何免徵碳排額度的情況,要達到目標已屬過度樂觀,更何況在環境部提供碳排大戶免徵額度的設計下,此目標更像是一個空中樓閣













聯合報黑白集/柯建銘嚥不下,誰之過


2024-06-12 03:02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舉行輿情回應記者會,黨團總召柯建銘指立法院長韓國瑜主持議事不中立、法案未經協商就要強行表決,還領銜提案花東交通案2兆錢坑,韓是「青鳥行動」最後一個頑強抵抗者。記者邱德祥/攝影


朝野立院衝突不斷,對峙甚至擴大到府院,煽風點火的主角正是綠總召柯建銘。國會審案時,他諷「占領主席台的人是習近平」,轟藍白賣台,又叫罵「國會已死」。朝野協商時,他在會上碎碎念,利用程序騷擾阻礙協商。這位萬年總召情緒失控,理智斷線。

老柯嚥不下的是,他過去八年呼風喚雨的威風,如今一夕消散。一看到主席台上坐的是韓國瑜,便怒火攻心。民進黨大老林濁水更一語道破,立法院顯赫了廿年的「王柯體制」,如今王金平已不在,柯建銘焦慮不已。林濁水還說,在野黨所提的「國會改革法案」,是迄今涵蓋面最完整改革建議;他奉勸老柯把昔日光環、包袱和脾氣一起拋開,邁向新時代。

話說得如此直白,但柯建銘依然想不開。他繼續扮演惡煞總召,煽動行政院提出覆議,呼叫藍白「六壯士」起義投綠,還撂話:若覆議不過,歡迎「解散國會」。老柯可能沒想到,他今天嚥不下的這個敗績,正是自己過去八年得意過度苦果把立法院矮化成立法局的,不正是他和民進黨嗎?這樣的國會,不需要改革嗎?

跟柯建銘一樣嚥不下的,顯然還有賴清德和卓榮泰等人,所以才會對他言聽計從,願意把治國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朝野對抗。一個人情緒失控,眾人跟著他失控,能讓政治走回正軌嗎?















聯合報社論/小紅船直闖淡水,戳破賴清德國安神話


2024-06-12 02:57  聯合報/ 社論
阮男駕駛快艇直驅淡水落網。圖/海巡提供


端節連假,一艘陸籍快艇福建寧德直奔淡水河口衝進漁人碼頭。駕船男子聲稱要「投奔自由」,理由極老套,卻也創下多項紀錄。這是陸人偷渡首次叩門政經中樞,也是政府加強應處灰色地帶作戰以來,襲擾行動距離總統府最近的一次。這艘小紅艇,除 KO 國軍和海巡,也戳破賴總統上任以來以國安準備精實安慰國人假象

大陸軍警和民船侵擾我海岸,正逐漸常態化,不分時地、形態,愈靠愈近。上回侵擾距離最近的一次,是今年三月福建三漁船越過中線,到苗栗外海六浬處偷捕魚三個月後,偷渡小紅艇竟更直奔淡水兩次事件都是漁民通報,海巡人員才用雷達監控,並未趕赴現場驅離。上次理由是海象不佳,且福建漁船噸位大過我方;然而,這次海象不差且只是六噸小艇,海巡卻推稱不出航,是因「誤判為我方船隻」。更不可思議的是,當事人拜託路人代為報案,海巡才趕來扣船逮人

小紅船事件是案發次日才被爆料,海巡署新聞稿照樣宣稱「全程掌握」,隻字不提漁民通報。偷渡船能闖過海軍層層防禦,進入第三作戰區的核心地帶,如此防務的嚴重疏漏,軍方沉默以對。國防部長顧立雄甚至甩鍋,稱「平時是海巡負責」。他難道不知,這快艇須經我軍廿四浬外海、十二到廿四浬領海鄰接區及雷達等多層監控,難道真如批評者所稱是個「軍盲部長」?

民眾不滿痛罵:國防部和海巡署「都是紙糊的嗎?」「國防部長才說未經許可進入十二浬就行使自衛權,為何搞到直接登岸?」民眾對中共襲擾行動深惡痛絕,但政府事前未掌握情況、事後又以虛言面對質疑的處理態度,更令人憤怒。試想,民眾假日遊港,突目睹中共快艇直接上岸,民眾能不驚懼?

說來諷刺,中共懲獨軍演大鳴大放,還不如一艘小紅艇振聾發聵。賴政府最近刻意淡化台海軍事緊張,甚至發布軍演時 F16監控共機的照片,凸顯以眼還眼氣勢。但淡水是北部最重要軍事據點之一,多次軍事演習都假設共軍將攻擊此處;誰料,軍事據點竟如此輕易被對方達陣。端節前,管碧玲聲稱國防部與海巡署對灰色地帶騷擾「都有因應」;未料,竟是一路開綠燈放行。

賴總統就職演說暴走,隨即又讓民眾看到國安團隊的鬆散演出。讓人憂慮的是,國安決策表現出一種「解離」現象,與現實認知脫節,政策及團隊作為極不協調。這類解離現象不勝枚舉,例如,金門翻船事件後,海巡執法力道減弱,幾不見強勢驅離,以致海上襲擾不斷。但顧立雄卻在兩岸緊張升高之際,宣布取消部隊正副主官不得同時離營的規定,又讓軍人出國旅遊可以自由行而免跟團。顧立雄故作高枕無憂狀,未料三天後就碰上「紅船來了」。網民酸問,小船長驅直入,「是否因部隊指揮體系跟著休假了?」

同樣矛盾的是,賴清德欽點的不分區立委沈伯洋,成天渲染社會遍布中共的在地協作者,更稱「第五縱隊」人數高達數十萬人。若對岸已嚴重滲透,為何國軍不必平時如戰時?更荒謬的是,沈伯洋推動成立作戰中心,監控第五縱隊,點名陸配台商是「高風險群」。恰巧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也找媒體發聲,稱「陸配常被貼政治標籤,不應太快從政治定位,要從人道人本出發」。

沈伯洋、鄭文燦都是賴清德欽點,兩人對涉陸人士的態度卻有天壤之別,這凸顯賴總統習慣兩手策略。但是,國安議題豈容投機作戲,立場飄忽?一艘小紅船都攔不下來,卻奢談要監控數十萬第五縱隊,賴政府的恐嚇本事和行動能力也未免差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