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藉香會淡化中國威脅
◆ 美挺賴強硬路線 低估陸反應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如何讓數字轉譯成有意義的決策
◆ 信賴或賴皮 端在賴一念間
◆ 總統國情報告問答 沒有毀憲亂政
◆ 警人事權中央抓 責任地方扛
◆ 題命關天 坦誠面對命題瑕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如何讓數字轉譯成有意義的決策
2024-06-03 02:44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滯洪池之設計除必須滿足科學水利計算之一定容受量外,它尚須兼蓄庶民對環境與生活品質景觀美質之最終感知。圖/郭瓊瑩攝影
集水區源頭治理自現地之水圳系統即可再溯源,而期待可有更宏觀之治本之路徑。圖/郭瓊瑩攝影
為了解因應強降雨地區逕流分擔與提升降雨容受度,此完整的褔林綠地將被開挖成混凝土地下滯洪池。圖/郭瓊瑩攝影
近年因為極端氣候變遷,強降雨導致都會區其內水與外水宣洩不及,經常造成局部地區淹水。對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但卻有二百年防洪計畫的大台北盆地而言,的確難有自然親水之機會。
治水勢必由整體集水區之大涵構為解方。淡水河流域防洪計畫亦已不斷調適迄今,惟強降雨對盆地而言,即使已有長期宏觀之治水防洪計畫,仍必須解決因都市開發產生的「內水」溢流問題,俾確保住民安全。
解決士林區局部淹水問題,市府擬於綠意盎然的福林綠地,開挖設置地下二層的混凝土滯洪池。日前出席了「福林治水園區」會議,水利處針對「基隆河流域逕流分擔」及「士林集水區降雨容受度提升」等議題有了詳盡的圖文數字簡報,對業管單位之用心與科學分析有進一步了解。
只是經多方交叉討論後,未能釋疑的是,系統性問題可以理解,但為何滯洪池之選址沒有替選方案?為何不溯源到集水區上游,更周延的治本控制?分擔逕流是公私部門均應有的責任,但治標式的回應民意需求,卻要投入數億經費破壞綠地植被,且未能保證百分百風險迴避?
在○與1之間,在社區、地區與整體集水區之間,是否得以有更宏觀且跨域的事業主管權責範疇分工整合、綜效評估暨風險減壓?
官方工程科技相當「專業」,惟這些數字與圖文從未主動向全民宣導揭露。若以台灣每年治水所投入之數百億經費而言,何謂「絕對安全」、「零風險」、「可接受的風險」、「韌性城市」、「海綿城市」、「逕流分擔」…對百姓而言是無感的文字與數字。更遑論運用納稅者以「億」為單位之經費,去回應治標式的少數「民意」。
近十多年來,以美國主導提升國家競爭力所倡議推動的 STEM 政策,早已入滲到跨部會且更提升到白宮層次。亦即,連美國亦警覺到要維持世界強國本位,不深化創新科技教育之基礎培力,將漸失競爭力。
換言之,傳統具優越感之科技知能,已不足以因應今日乃至未來複雜快速的國際競爭變遷。除了數理科學教育外,仍需融入文化創新的知識與智慧,包括人文、設計、藝術、語言、溝通,且必須能刺激創意創新、解決問題,並得以引導創業。
「福林滯洪池」只是個小小案例,它顯示了單向標竿的解方,仍不足以為社會帶來更大的系統性解方與生活福祉。如果滯洪池之選址、容量計算…即便均合理達標,但最終被破壞的綠地,生態機能是否可復原,且具美感綜效?這正是自 STEM 到 STEM+C(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藝術美學及文化)應再突破之另一標竿。
陸藉香會淡化中國威脅
2024-06-03 02:44 聯合報/ 林穎佑/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台北市)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香格里拉對話,解放軍國防部長董軍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正式會面交流,這是自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以來的首度面對面會談。雖然在會中呈現各說各話的模式,且在中國軍事指揮體系中,國防部長本來就未居於重要的指揮核心,但作為軍事外交的窗口,在恢復兩軍互動上仍然具有象徵的意義。
須注意的是對比美國,此次中國積極與媒體接觸,並舉行多次記者會,可見其在媒體公關上做足準備,配合在六月二日董軍演講的強硬態度,可見中國期望透過軟硬兼施的方式,運用兩手策略,達成形塑中國大國形象的戰略目標。
董軍劍指台海?從時間軸看,香格里拉對話就在中國「聯合利劍-二○二四A」演習以及南海中菲海上衝突之後,也因此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會是國際關注的焦點。對中國而言,也希望藉由香格里拉對話的機會,對外表明自身立場、說明軍演動機與消弭中國威脅的論調,這些應是此次對話中國的戰略目標。不論是在董軍與美防長的會談或是在大會的演講上,都可以看出中國可以在南海與其他國際問題上與國際協商,維持區域穩定;但台海問題是中國永遠的紅線,不能與他國妥協。畢竟對中國來說,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國內議題,是不可能變動的原則。
在美中防長會面之後,董軍在路途上與美國記者會面,其中刻意藉由擦眼鏡的空檔來與媒體互動,並且談話的內容是熊貓的輕鬆話題,並無過分強硬的發言。這應是刻意計畫的作為,不會是一突發事件。目的就是希望藉由媒體展現相對友好的互動。這或許也與董軍過去豐富與外軍交流的經驗有關,特別是其軍種背景海軍為天生的外交軍種,對於對外交交流有一定的經驗。除此之外,此行解放軍代表團也多次與各國代表互動,其有可能恢復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左右積極拓展外事的行動。
其目的除了對外軍事交流之外,最大的目的就是期望藉由軍事外交來淡化中國威脅論,特別是期望宣達對台灣的軍事演習是針對台獨,並不會威脅其他國家,只要外國不要干涉中國內政,就不會有事。這也是中國一直以來希望在國際上與他國界定清楚的部分。
因此對我國來說,從年初開始的諾魯斷交到聯合利劍演習,都代表中國的文攻武嚇,特別是在進行對外交流的同時,逐步切斷我國與外國的連結,以及台海安全與區域穩定的關係,這是我國未來需要提防的一環。
美挺賴強硬路線 低估陸反應
2024-06-03 02:44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暨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賴清德總統五二○就職演說,不僅未因雙少數而限縮權力行使,揭櫫中間溫和兩岸路線,反倡議挑釁的兩國論。大陸社會普遍負面評價,稱此為「台獨自白」,激發鷹派勢力及對台強硬路線崛起。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在「香格里拉對話」就狠嗆,對待台獨武裝就像甕中捉鱉,並稱和平統一前景正遭到破壞。
賴總統何以有如此底氣,竟罔顧藍白國會多數及主流民意,悖離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預設之「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區」定位,同時無視大陸「反分裂國家法」嚇阻及威懾。若無美國力挺,即便其具強人性格,恐未必敢孤注一擲。
美國一直強化全球民主聯盟以及印太戰略對中圍堵,台灣位於第一島鏈有其戰略角色。賴強硬且極具挑釁性的兩岸政策,若是美國授意或默許賴刺激大陸,那中美戰略競爭趨緩的說法似難成立。美國務卿布林肯強調持續與賴政府合作,也不擔心可能導致台海衝突升高,顯然這是屬於美對中長期發展之遏制戰略,試圖以台遏制中,分散其發展動能並產生內耗。但此舉可能導致中俄戰略合作及結盟更為密切,刺激中國解決台灣問題、俄羅斯解決烏克蘭問題。
美支持賴採取強硬兩岸路線,有服務於拜登總統選情意涵,卻低估中國對台灣問題的反應。儘管美宣稱不支持台獨,但操作台灣議題國際化,激化兩岸衝突。從美主流媒體評論賴對中釋放善意算是過關的說法,美政府及媒體恐過於樂觀。
賴總統的兩岸論述凸顯兩岸互不隸屬,彰顯台灣主體性,但以中國替代大陸、中國與中華民國並列,及台灣是國家名稱的說法,對國家安全及兩岸和平的損失,恐非政治理性計算所能衡估。縱使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及美國印太司令早皆已警示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兩岸恐有戰爭風險,賴也並未回歸中間路線以避險。
總統大選過程中,陸宣布針對台灣二,五○九項產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並研究取消一部分或全部 ECFA、對十二項石化業產品取消關稅優惠。賴當選後,大陸宣布與諾魯建交、懲罰五名台獨名嘴。賴就職後,解放軍舉行環台軍演威懾、要求藝人表態中國人身分認同,又中止 ECFA 一三四項產品關稅優惠,凸顯對台政策硬的更硬。
大陸當局始終倡議對台政策要具有戰略自信及定力,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動權及主導權,故有些兩岸交流似未受到賴執政影響。如六月十五日舉辦海峽論壇,滬台雙城論壇亦擬於七、八月舉行,且邀請上海市長龔正訪台也不變。
大陸對台政策兩大主軸是反分裂與反干涉。川普從美國利益出發,重視雙邊主義,索求盟國提高保護費,未來對台灣亦然;拜登則打民主、自由、人權牌,強調國際多邊框架圍堵中國。若川普上台恐會促台加大軍購,在貿易協議上壓迫台灣讓步,先進科技產業遷美,台灣也只能被動接受。
然無論拜登或川普,皆將台灣視為戰略馬前卒及棋子,甚至是棄子。美固然會制約賴勿採取更為躁進路線,但也會要賴配合,採取強硬或柔軟路線,服務於美國選舉及印太戰略圍堵中國之需要,最終皆使台灣成為遏制中國之工具。
台灣在兩岸交流中應展現自信及軟實力,在民主基礎上發揮燈塔效應,催生大陸民主化,降低武統台灣的風險,善用民主軟實力來建構兩岸和平穩定新局。然賴若追求兩國論目標,反激化中華民族國族主義與台灣主體意識衝撞,致與和平目標遠離,苦嘗戰爭惡果。
信賴或賴皮 端在賴一念間
2024-06-03 02:44 聯合報/ 鄭博文/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
在野黨日前通過國會改革法案,但執政黨黨鞭已提出要釋憲或覆議,此刻賴總統若一如群眾剛包圍立院初期時,呼籲年輕人到立法院表示抗議,形成所謂太陽花2.0運動,個人認為賴總統已犯了當家不鬧事大忌,讓「信賴政府」成為笑話,變成「賴皮政府」。
現在有人放出消息想藉由憲法第四十四條的總統職權,召集行政院長與立法院長來協商,個人認為此舉非常好笑,這是要韓國瑜院長出席讓你有機會霸凌。其實憲政危機關鍵,完全在執政黨不願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則「少數服從多數」;只要身兼黨主席的賴總統願意退讓,憲政危機就會解除。
在野黨聯合通過國會改革法案,但執政的民進黨比人頭比不上在野黨,不但在立法院周圍地區發起支持者包圍立院,在議事場內對在野黨立委暴力相向。最誇張的是多位民進黨女立委對韓國瑜的性騷擾包夾,企圖讓韓院長無法就主席位置主持會議。整個議場亂糟糟,讓民眾看不到執政的民進黨如何令人信賴。個人觀察,從新國會成立以來,民進黨立委一直在耍賴,不願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則「少數服從多數」。
賴總統在大選前,有感蔡前總統八年執政已失不少民心,因此選舉團隊以其姓提出「信賴政府」來挽回人心,但賴總統似乎也有健忘症,忘記這八年執政的民進黨是如何處處輾壓在野黨,讓在野黨無從監督政府,以至於蔡前總統八年執政弊案叢生,引發民怨。這次大選,賴總統的得票數遠不如蔡總統,只有四成,成為少數總統,立委席次也未過半,淪為第二大政黨,就是代表已失民心,卻還幻想在立法院繼續橫行,目前立法院的亂象,就是執政黨不能願賭服輸。
說實在話,「信賴政府」這句文宣,不但讓賴總統穩定基本盤,也爭取一些游離票回頭,才有四成結果。賴總統五二○就職,本是國家喜慶,但執政黨的立委在五二一立法院院會,頭上綁白布條,活像在辦「喪事」,執政黨立委猶如孝男孝女,將議事廳變成公祭場,讓新政府上任就觸霉頭。賴總統未在第一時間以黨主席身分制止,鬧上國際媒體,讓自己就職典禮蒙塵,更重傷「信賴政府」形象。
賴總統上任還不到半個月,在野黨推動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多數是過去民進黨的主張,因此執政黨不應提出覆議或釋憲,否則就是自打嘴巴,會讓人民認為民進黨在鬧事,又再耍賴不服輸,是「賴皮政府」,會讓未來四年「信賴政府」成為空話,同時紛爭不斷,國事將一事無成。
總統國情報告問答 沒有毀憲亂政
2024-06-03 02:44 聯合報/ 陳清秀/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北市)
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對於國家統治構造採取「雙首長制」,國家統治權行使,分由總統與行政院院長負責。總統負責國防外交等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事項,並實質掌控統治權行使(包括行政、司法、考試、監察四權)的人事權,對於國家總體施政具有實質支配影響力,並非虛位元首。從過去實踐經驗顯示,總統為國家實際領導人,行政院長僅是其幕僚執行長角色。
民主國家強調「主權在民」,總統等統治者僅是「代表」全體國民執行政務。本於民主國家「多數決原理」,本應由「多數國民」支持選出的總統,方得代表「全體國民」執政。若總統僅由未過半數的少數人民選出,卻要代表「全體國民」執政,因未經多數人民同意授權,對於多數選民而言,實質上構成「無權代理」,違反民主國家「多數決」原理。因此世界各進步國家的憲法立法例,對於總統選舉均要求過半數選民支持才可當選,以落實其正當性。如果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未獲得多數選民支持,須進行第二輪投票,產生由「多數選民」支持的總統。
我國憲法對於總統選舉,並未規定要求過半數選民支持才可當選,以致實際運作結果,由少數選民支持的總統候選人即可當選總統,並「代表」全體國民,決定全民命運,顯然違反民主國家「多數決」原理。
又民主國家強調「民意政治」,一切施政應以全民或多數人民之意志為依歸,以謀求全體人民福祉為使命。而立法院作為國會民意機關,正是反映民意之場所,總統要「代表全體國民」執政,即應「傾聽人民聲音」,亦即應傾聽「國會」立法院的多數民意,作為代表全民執政的基礎。因此,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其目的在使國會了解執政者的執政理念方向,另一方面也是總統應聆聽國會多數民意,以為執政參考,落實民意政治的正當程序,才有權代表全體國民執政,排除少數總統無法代表全體國民的制度缺失。
如果少數總統不願意傾聽民意,棄國會多數選民支持的民意代表意見於不顧,導致僅考量少數人民利益,而草率決定其他多數人民命運(例如人民愛好和平,不願意戰爭),造成不顧多數民意、真正無權代理的結果,無形中走向專制獨裁的道路,而喪失總統代表全民執政的統治權正當性。
外界批評我國現行體制是「總統有權無責」,而行政院長則「有責無權」的怪異現象,不符合現代民主國家提倡應「權責相符」的責任政治精神。此次國會改革法案,要求總統應每年前來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並接受立法委員詢問與答覆,除可實現主權在民的民意政治精神外,也可落實權責相符的責任政治精神,因此可謂排除「假民主」,邁向「真民主」之路,是我國憲政法治現代化的里程碑,並不發生所謂「毀憲亂政」的問題。
警人事權中央抓 責任地方扛
2024-06-03 02:44 聯合報/ 陳子建/公(台北市)
內政部公布新任台北市警察局長人選,不是市長屬意勾選的方仰寧,而是名單內另一人選李西河,引起爭議。其實此人事案的本質問題是:誰有人事任命權?誰負治安最終責任?
這是長久的問題,內政部說警政一條鞭,局長人選當然是內政部決定。那就怪了,既然是內政部決定,幹嘛提供名單給台北市長勾選?市長勾選了又不算數,那內政部為何不直接發布?現在局長人選由內政部決定,那以後台北市治安責任是不是由內政部一肩扛起?市長不用再管治安?
局長領導管理北市警局所有員警,對北市治安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不管是政策制定、預算運用、領導風格、人事調動,管理手段等都攸關治安良窳。尤其在配合市長施政上更不可或缺,各局處重大活動都有賴警察局鼎力配合與協助,警察局長對市長的施政成效是何等重要!更何況每年媒體還要做縣市首長治安滿意度調查。不管從組織理論或權責明確的觀點,警察局長的遴選任用應由市長決定,治安成敗也應該由市長一肩扛起。
警政一條鞭的真義應該是,內政部在政策面、制度面、法規面做好全國一致的標準,供各縣市政府警察局遵循、配合執行。譬如人事制度面,必須經過哪些重要職務歷練、教育訓練才符合遴任標準、列入名單,縣市首長只能從這些名單中去遴選任用,然後治安的責任自負。否則權責不明的狀況持續,有人事任用權時全力爭取,有治安責任時相互推諉,終究不是民眾之福。如果發生類似游錫堃擔任宜蘭縣長時,因爭取警察人事權而不讓縣警察局長出席縣政會議,那更是警察的不幸。
題命關天 坦誠面對命題瑕疵
2024-06-03 02:44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植物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出自何者?這是日前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初試自然科的一道考題。教育局最初公布答案為「二氧化碳」後,立即引發議論,部分考生申請釋義,教育局經命題教授評估後,維持原公告答案,因未解釋原因且影響部分考生進入複試的權益,網路持續熱議,亦呈現高中教師與專家學者討論該題答案的科學根據和合理解釋。教育局經徵詢多方領域專家學者意見,緊急召開教甄委員會,重新審慎討論此題,最後決議認定題目瑕疵,因「題幹意義未清晰界定問題」,修正為送分題。
植物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氧來自水,這是高中生物學課程中提及的知識和概念。生物科教師認為答案為水的理由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機制應為水經光合作用分解為氫離子和氧氣,氫離子將二氧化碳轉變為葡萄糖,氧氣則釋放到大氣中;微生物學家凡尼爾在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提出假說,認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來自水,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年),有科學家利用同位素氧18,標定二氧化碳或水裡的氧,證實假說。
然而,科技日新月異,科學家孜孜矻矻實驗,可能也有新發現,例如植物行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是否一部分來源也自二氧化碳?只是尚未寫進教科書。
閱讀此則新聞,筆者感受良多。教育局能慎重看待考生的權益和「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科學傳播影響力,徵詢領域專家學者意見,召開教甄委員會,重新審慎討論此題,最後修正原先公告結果,並適切處理考生複試的權益,值得按讚。坦誠面對外界的質疑,勇於承認疏失,站在科學事實和理論實驗依據,就事論事,才能教育學生科學工作者不固執己見、不盲從附和及不妄下決斷的科學態度。
筆者多次應邀協助不同性質的命題、審題和組題的任務,深刻體會入闈工作的艱辛,尤其面對題目不能出錯,不能超出命題範圍,須在一定時間完成等,以及承受外界評論或酸言酸語無理性論述的壓力,淪肌浹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命題審題和組題的工作可說「題命關天」,「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現在網路發達,自媒體與社群蓬勃發展,攸關升學或工作權益的考試,部分試題可能登上新聞媒體版面,試題語言和品質攸關考生權益,因此命題、審題組題等是相當耗時的任務,必須同時具備「分辨、篩選、診斷、評鑑」的功能,才能設計一份取材內容具代表性、敘述精簡扼要、題意清楚明確、避免爭議性文字,題目須能讓大多數考生快速理解、能在時間內完成,又兼具鑑別度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