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零消費.新商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三班護病比入法 解決血汗護理
◆  賴老家解套 名節墮地
◆  統測國文命題 凸顯城鄉知識落差
◆  學生變笨?是老師變聰明了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零消費.新商機
◆  「當下碰撞」 方能因材施教
◆  護兒權 不應選擇性忽略兒少意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零消費.新商機


2024-05-01 04:29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如何在鳥不生蛋的地方,長出繁榮的市場呢?

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寇斯曾說過:「很多人不明白市場是被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我們找到的東西,市場是需要去開創的。」此一概念被已故的創新管理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演繹成為「創造市場創新」。意指將複雜又昂貴產品和服務變得簡單又平價,好讓社會裡的全新客群也能享用,而這裡的全新客群就是所謂的「零消費者」。

零消費者大多是社會中弱勢者與較不具競爭力的特定人,他們消費力不足,沒有能力負擔市場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因為他們支付不起所需的成本,或缺乏使用該產品所需的專業能力或時間。而創造市場創新則以服務這一群零消費者為主。

事實上,這樣的全新市場創新往往可以帶動國家經濟成長創造許多就業機會,讓更多社會底層人口獲得經濟利益與社會價值;這些利益與價值大多是用來資助社會中的公共服務,包括教育、基礎建設、醫療保健、環境衛生,支撐社會弱勢者的生活所需。

例如,尼泊爾曾經因為當地地下水有嚴重的砷汙染問題,造成約一四○萬人口面臨水汙染危機;後來就有研發團隊以當地需求出發,研發出一套兼具價格低廉與精準檢測品質水污染感測器,販售給當地供水業者與民眾,用最低成本解決他們民生和健康問題。又例如,非洲肯亞的貧民窟家長過去為了替孩子支付學費,常必須暫停工作及長途跋涉到學校繳交;後來就有業者開發一種 M-Pesa 行動支付平台,有效解決貧民窟無各戶專屬地址所造成的運送服務困難。上述都是由零消費者推動而生創造市場新商機

筆者也用此種無中生有思維,在台灣偏鄉推動以移動服務社會」的零消費新商機。因為原偏鄉民眾或長者的數位化能力很弱,加上當地通訊環境也不佳,所以民眾想要從家中到市區就醫或復健,就不能透過手機 APP 來叫車,而是需要結合傳統語音進線或村里長或照服員協助,來完成交通工具(長照專車、幸福巴士、復康巴士…)的預約。對這群零消費者而言,不能要求他們使用非現金支付,因為民眾並沒有這樣的數位能力。因此,筆者主張應為這一群「數位弱勢者」或「移動弱勢者零消費,設計一套專屬偏鄉預約媒合全新服務模式,才能解決高齡化偏鄉地區的困境。其中,「食醫助行」即為目前正致力的「零消費新商機社會實踐

食醫助行是以共享交通平台上的移動力串聯偏鄉到宅的食物(實物)寄送、醫療和居家關懷的服務輸送創新,好讓長者、病患和弱勢族群能享有健康、幸福和尊嚴的生活。先善用政府預算,建置以「移動弱勢為中心」的共享交通科技系統用移動力將飲食、醫療和社會服務有機結合起來,編織出一張守護偏鄉民眾互助網,同時培力地方民眾擔任照顧服務員司機就近服務自己鄉親,而非從外部導入昂貴的遠端服務。這一套「食醫助行媒合服務,不只是一個科技創新平台,更是用移動力編織而成偏鄉社區照顧網最後,可以透過社區資源志願者參與提供相應的生理、心理、社交和照護支援,實現全方位生活守護社會融合














三班護病比入法 解決血汗護理



2024-05-01 04:38  聯合報/ 邱慧洳/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具護理師、律師資格(台北市)


血汗護理」最核心之問題即在於護理人員護病比過高,在護理人員多年來引頸期盼下,衛福部於今年一月提出三班護病比標準」。以醫學中心為例,白班、小夜班與大夜班之護病比,分別為一比五、一比九、一比十一,然可惜的是,衛福部僅公布三班護病比的數字,對於在護理人員人力安排上未達此等數字的醫學中心,並無制定相對應之罰則

換言之,經衛福部公布之三班護病比數字,僅是一隻沒有牙齒的老虎,因無相對應之罰則而無法發揮實質影響力。部分醫院對三班護病比視而不見,護理人員工作負荷依然一如過往地沉重,美麗的三班護病比數字,對照護理人員沉重工作負荷哀愁,格外諷刺,亦凸顯衛福部的無能。

如何讓三班護病比這隻老虎有利牙?很簡單,衛福部將三班護病比入法即可。所謂入法,係將三班護病比納入「醫療機構設置標準」。「醫療機構設標準」並非「法律」,而是醫療法授權衛福部制定之「法規命令」,所以只要衛福部願意,即可將三班護病比入法,無待立法院曠日廢時修法程序。三班護病比一旦入法,違反三班護病比之醫院,當地衛生局即可依醫療法第一○二條規定對其處以罰鍰,並令其限期改善,若屆期未改善者,尚可對其處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停業處分。若是違反三班護病比的醫院最後得停業,哪家醫院還敢不遵守三班護病比標準?相對應罰則之制定,即係幫三班護病比這隻老虎裝上利牙。

總統大選,衛福部薛部長表示三班護病比入法的時間表為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選記者再問薛部長三班護病比何時入法,部長表示「沒規畫」。昨晚山盟海誓,今早一句抱歉,這樣欺騙護理人員感情,衛福部與薄情寡義負心漢有什麼兩樣?三班護病比入法,淪為選舉騙選票的口號,護理人員多年來望穿秋水的等待,迄今依然落空,護理人員的真心,最終換到的是衛福部的絕情

期待五二○即將上任的邱泰源部長,能夠代薛部長對護理人員負責,大刀闊斧推動三班護病比入法,相信這會是邱部長上台漂亮的起手式。













賴老家解套 名節墮地


2024-05-01 04:38  聯合報/ 王瑞興/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南投市)


準總統賴清德萬里老家違建之處理,日前國土署會商決議,對較單純的私人礦業用地研擬比照北泰雅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一○六年五月十六日前建物,可由地方政府變更編定為建築用地。換言之,新北市於七十年二月十五日公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賴的老家雖於九十年代初期屬違法建築,仍可專案變更為建築用地。

當然,中央有權決定「專案解決」。八十年代後期養護之家如雨後春筍般違法設於農地,內政部區委會決議,某一時點前已設立者,准予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輔導違規寺廟土地變更為合法用地亦然。但上述係具有社會公益性質,而非供住宅使用通案處理

實施區域計畫半世紀以來,針對權貴專案變更,唯獨四十幾年前行政院就某監委的釣具工廠准予變更為建築用地,且敘明下不為例。筆者記憶深刻,是因違反社會公平正義。但威權時代缺乏依法治國觀念,今日豈可重蹈覆轍

尤其,賴清德將為國家元首,應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卻做出最壞的示範。相較賴的老家違建,更迫切需解決平民居住問題難以勝數獨厚賴,不啻告訴人民,州官可以放火,小民不能點燈

賴清德說萬里老家只值十七萬,其實是新北市課徵房屋稅的評定房屋現值,不代表市價。其坐落土地面積高達七五五平方公尺,庭園造景、花木扶疏,小民豈能望其項背!

民進黨要員中,獨相信賴市長時的清廉勤政,然而,作為國家元首,更應為民表率,不因個人感情破壞法治原則。最後,借用明代名臣于謙詩詞的二句話:「但令名節不墮地,身外區區安用求」、「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國土署會商替賴案解套,實陷賴清德於不義。當然,也盼賴清德「身外區區安用求,要留清白在人間」!














統測國文命題 凸顯城鄉知識落差


2024-05-01 04:29  聯合報/ 斐晴/技術高中國文科教師(花蓮市)


一一三年統測甫落幕,若統測考的是技高學生在新課綱下的學習成果,那麼統測試題亦可視為命題者對於新課綱的實際支持行為。綜觀統測國文試題與筆者的考場觀察,有兩點不吐不快:

一、試題取材與課文相關者幾希
教學現場扮演課綱執行足跡部訂課文,原應陶冶技高學生人文精神的底蘊,卻在驗收他們三年成果的大考中淪為記憶傀儡;反倒是日人遊賞、羅馬英雄、貓與 IKEA 成為決勝的關鍵。

此份試卷,從十四篇古文延伸出去經典概念有限立異為高促狹感如影隨形;有多少平日不懈於閱讀的學子,寫完考卷之後,認為自己「國文不好」?用心上課、細心賞析的師長,會不會在這份考卷裡迷路徬徨懷疑自己是不是辜負了學生?而試題取材自課綱課文之所以如此有限,是因為課文已是明日黃花?還是若無法研發出石破天驚創新題型,寧可捨棄不用?命題者對新課綱是否有「同床異夢」、「貌合神離」之虞?

二、流於一言堂的速食評論文化
考試結束鈴響結束沒多久,立刻就有師長的試題評論。來自都會區的師長,於統測最有關注度的一天,大力讚揚這份試題具有高鑑別度、能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然而評論者是否親自寫過題目才下定論呢?

瀏覽試題並不等於實際試做少數意見也不盡然代表大半真相,流於一家之見一區之觀評論,會不會在無形中誤導了命題者與學習者的認知

試題取材與課文相關性低,造成教師教學重點的困境。若大考試題部訂古文作為形而上精神象徵,而將使用非客觀立場用語的題材、華麗的版面設計,與最好有背景知識專有名詞作為形而下測驗,加上一言堂速食評論文化推波助瀾,可預期未來技高國文教師將不斷在考題驅策下,於「跨領域」中疲於奔命;國文將從具有文化精神載體素養學科,成為商管理論與產業成績傳聲符碼技高學生對於課堂國文學習定位更無所適從

IKEA效應指的是消費者對於自己動手組裝產品所帶來的成就感,會使他們對該產品有較高的評價

西部城區的孩子對 IKEA 並不陌生,但這不代表全國學子都體驗過 IKEA 的魅力所在。這是一個在一開始就標記了「城鄉差距必有背景知識落差」的考題命題者在精美試題付梓欣賞精美試卷,在數萬學子考完後,再欣然接受幾位都會區評論者短時間內意見輸出…命題者有沒有可能也落入了 IKEA 效應的陷阱中而不自知













學生變笨?是老師變聰明了


2024-05-01 04:29  聯合報/ 張鎮華/台大數學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朋友從 LINE 轉來「躺平族」的文章,對於年輕人充滿失望,這和前一陣子對於「草莓族」的憂慮類似。我對這一類論述存懷疑看法,上周巧遇一位年輕老師,他的觀察值得大家思考。

他告訴我,機緣巧合,他看到了一份廿幾年前的文件,那是一份熱心的老師們檢討當時教學現況會議紀錄,其中有一些對於學生們「程度下降」的文字,當時大家對於學生「一年不如一年」很是擔心。回到現在,他在同事之間也常常聽到類似的論點,好像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正往無底的深淵下墜,大人們憂心忡忡。不過他並不覺得如此,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明自己的感覺。

這位老師在大學教「線性代數」,這是一門十分基礎數學課,它對其他各行各業的有用程度,應該超過微積分。他對課堂學生的評價是,技術面比以前的學生差一些,但是對於學習充滿熱情。他是一位盡責的老師,除了認真教學以外,還取代了助教的功能,安排了一整天回答學生問題的時間,他希望能與學生充分互動,感知他們困難。他的學生包括一些不是理工的學生,程度各異,問題雖然類似,但疑惑點各式各樣,他都針對個人需要認真回應。

他最後結論道,實在不清楚要如何定義「學生的程度」,難道學習的熱情不能算數嗎?他曾有一位非理工科系的學生,對這樣的學生,他認為只要修一些要求少一點的類似課程就夠了,不過學生告訴他,聽說要懂 AI 就要修他這種線性代數。後來這個學生讀研究所時,有一天來找他聊天,很感謝在課程中學到一些證明的精神,讓他在後續的學習中很受用。我被他的認真深深感動,老師付出每一份心意,學生都能感受到的,不管他有沒有告訴你,那都已經是一次成功傳承

在我過去幾十年的教書經驗裡,也常常聽到朋友對學生程度下降的憂心。我總是告訴他們,並不是學生程度變差,而是「老師變聰明」了。當一個人教同一門課十年,對它熟悉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很容易就誤判這些內容太容易,相對地容易誤會學生「太笨」。我會建議他們,當作實驗,可以和年輕的學生一齊修一門非數學的陌生課,這樣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老師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就有解學生的義務能讓學生從學習起始點前進一步,老師就成功了















「當下碰撞」 方能因材施教


2024-05-01 04:29  聯合報/ 鄭國成/台中科大助理教授(花縣壽豐)


四月卅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是美國「有效管教中心反體罰組織於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發起。因孩童遭受肉體鞭笞、精神凌虐、言語辱罵將會烙印一生,影響身心甚鉅,畢竟《禮記.學記》所謂「夏楚(指藤、荊)二物,收其威也」,僅能收其貌服心不服偽效

但設若學習時期遇事「有獎無懲」、「做錯無罪管教方式,實是培養受教者怙惡不悛」、「為惡不殃態度溫床積久成習,能否裨益孩童未來一生?莫不疑慮!

依筆者管窺筐舉,施教者理應適度掌管《弟子規》所言:「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之刑德二柄不可偏廢更應秉承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精神受教者賢愚勤惰不同予以彈性教誨。容我敘述民國八十年新婚赴美期間聽聞故事

某台灣母親攜帶三位孩童赴公園嬉戲,孩子肚子餓,母親刻不容緩驅車購買三個同一款式價位麵包交付子女,非常公正,孩子們接收後隨即找座位開心食用。類此教育模式即是多數中國人傳統思維

適巧鄰座美國夫婦見到如此情狀,好意提供台灣母親不同之教育理念:我們應該建議老大購買一個大塊麵包,選擇口味並親自分配,至於口味選擇與分配有否公正?老二、老三的喜怒情緒當下會給予答案,亦可趁此機會解老大是否存有私心?無則嘉勉,有則規勸;之後則可伺機改由其他子女承擔採買分配責任,並趁機端倪其品性。

機會教育理應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中國傳統式公平分配教育,「一人煬灶」是齊頭式假公平掩蓋火光真相,根本無法得知主事者居心若何?受事者回饋是否心悅誠服?而美國式「當下碰撞教育,則能適時顯現當事人真心本性施教者一目了然,方能繼以對症因材施教。













護兒權 不應選擇性忽略兒少意見


2024-05-01 04:29  聯合報/ 蘇上允/噶瑪蘭青年團團長、衛福部兒權小組前委員(宜縣礁溪)


昨天行政院召開兒權小組會議,通過「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設置兒少代表機制」提案,大幅改動兒少代表(以下簡稱少代)產生方式。這次改變對兒少權益少代運作機制影響非常大值得社會共同關注。筆者過去擔任衛福部兒權小組代表時,曾與一位認真且出色的夥伴,也是現任中央少代共事過,他甚至擔憂,中央兒少代表「團滅」在劫難逃。

這次提案新制度改變中央少代產生方式,過去是透過少代互選,而現在由行政機關直接圈選。這種轉變不免讓人質疑行政機關會透過該機制選擇「聽話」的兒少,無疑是開民主性倒車。

過去,我們曾建立共融式遊戲場設計原則保障代理教師聘期,這都是建立在民主性和多元性產生少代及其提出建議基礎上。新的制度以多元之名,強制要求保留身心障礙、原住民族、國中小三類群體,看似保障不同族群,實質上與「多元」的概念背道而馳;光是衛福部所提出的「特殊處境族群兒少」就包含如新住民、經濟弱勢、家外安置等類別,這樣看似進步的劃分,是真的平等多元嗎?還是在說其他兒少的聲音不值得被聽到?

除了失去民主性與多元性,新制度在培力機制方面,也有問題。過去的制度提供多元課程與培力,而新制度中,培力機制由社家署主導,政府作為少代監督與建議對象,由社家署主導培力,不免讓人有政府「球員兼裁判」的疑慮,可能導致少代參與過程缺乏所需支援少代難以有效參與會議,甚至喪失透過自身力量影響政策,進而打造更佳友善兒少環境的能力

最嚴重的是,政府在制定新制度時,與少代的溝通顯得匆促且不夠透明。據轉述,昨天會議主席更直言,「沒有討價還價空間,這就是規定」。

準總統賴清德過去曾表示「涉及兒童事務的相關單位都應以兒童權利為優先」、「保護兒童權益是一個文明國家的指標,也應是台灣的努力方向」;這種溝通方式選擇性忽略兒少意見,這就是保護兒童權利的做法嗎

兒少的聲音是社會重要資源,更是兒童權利公約保障重要權利。本次提案過程中的民主性、多元性、培力等種種問題及政府的溝通態度,都需要我們警惕和關注。如果政府希望確保兒少權益,應重新考慮新制度的設計,並充分考慮兒少的意見。唯有在尊重兒少權益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打造一個更加公正包容的社會。

我們必須記住,兒少的意見不是裝飾,而是塑造未來的基石。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一點,那麼最終受損的不僅是兒少,更是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