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對新任經濟部長的期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3969/web/ 

◆  聯合報社論/台灣已成減碳放牛班,賴政府須速提對策
◆  聯合報黑白集/台積武林變「窄基」
◆  經濟日報社論/對新任經濟部長的期許






經濟日報社論/對新任經濟部長的期許


2024-05-02 03:22  經濟日報/ 社論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左)日前介紹新內閣經濟部長郭智輝(右),特別要求郭智輝「確保不會缺電」。記者林俊良/攝影


崇越集團郭智輝董事長即將出任經濟部部長,產業界多對接地氣的經濟首長抱以厚望,期許能從產業經驗提出耳目一新且有效產業與經濟政策。這點對郭部長不是難事,然而當前國際現況,也是影響台灣產業經貿政策走向的關鍵,近年重視去風險經濟安全發展趨勢,顛覆了60年來全球化結構,也與產業利益具有衝突關係,恐怕是郭部長上任立刻要面對的挑戰。

支持台灣高速發展全球供應鏈架構正面臨無與倫比改革壓力。以G7(美、德、法、英、義、日、加,以及歐盟,占全球 GDP 三成以上)為首的主要國家,與中國大陸走向降低彼此依賴、去風險化的態勢已經正式踏上不歸路。在高科技領域,美國「小院高牆」政策逐漸擴大,G7其他國家開始跟進,已經出現西方先進技術與中國技術體系分流之現象。中國大陸從過去的「中國製造民國一一四年(2025)」到最新的「新質生產力」運動,也早將戰略自主當成核心目標

全球去風險思維當道,對台灣有機會也有挑戰。機會的部分相信郭部長早已掌握,挑戰的面向才是須嚴肅面對政策課題首先是必須改變政府對海外台商如同「嫁出門的女兒」的態度。未來台灣的護國神山半導體及資通訊電子產業,將會因為生產地點過於集中於台灣及中國大陸,持續成為各國「被去風險」的對象,使得海外布局需求在未來十數年只會顯著增加。過去經濟部門重點多放在國內,對海外台商態度常被歸納為「平常關注不太多、出錢出力不能少」。在以上這種國際長期趨勢下,必須要進行根本的改革,同時還要動態協助尋找新契機及確保根留台灣維護競爭力,是第一個對經濟部思考模式及創意挑戰

第二,是落實經濟安全政策時兼顧產業利益及發展的平衡挑戰。賴總統已經將經濟安全政策作為其四大政策目標之一,未來必然會導入更多與國際接軌的政策。然而這也意味過去純粹訴求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會逐漸納入更多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及技術保護等管制工具;原本鼓勵自由發展的新興產業或技術,政策上恐怕也需開始評估管理之需求,這些任務都開始偏離經濟部原本的功能及定位,將是新任部長必須優先重視的挑戰。畢竟發展國家整體競爭力又需兼顧台灣經濟安全,在執行上難以避免與企業利益相牴觸,更對經濟部傳統政策思維帶來結構性的衝擊。然而國際趨勢顯示,若政府不加速導入適當管理,則台灣恐難面對G7及歐盟重整全球供應鏈、納入更多「信賴」元素考量的期待,改革無法迴避。

郭部長從被管制者成為政策制訂者,相信更能調和二者的利益,然而如何將心態調整及規劃能力,向下貫穿傳統經濟政策思維的公務體系,也是挑戰。

第三項挑戰,是不能偏重高科技製造業,也須確保傳統產業及服務業的發展及成長。高科技對台灣固然重要,傳統產業同樣也是經濟命脈。近年來紡織成衣、鋼鐵五金的出口均有衰退跡象,如何持續協助傳產創新轉型,具有同等重要性。同樣,服務業占我國 GDP 及就業人口超過一半,其發展對帶動薪資成長上,才是民眾最有感的部門,可惜過去受到的政策關愛卻相對微小。經濟部已成立「商業發展署」,雖未涵蓋所有服務業,仍不失為協助服務業發展進步的主要龍頭之一,如何發揮功能帶領服務業同步起飛,以追上高科技業發展的高度為目標,也是來自高科技的郭部長之新課題。

我們期待產業出身的經濟部長能走得長、走得穩。關鍵思維調整與心態準備,以及解國際處境與經濟部的優勢與包袱,是郭部長上任前潛心定思的重要課題。











聯合報黑白集/台積武林變「窄基」


2024-05-02 03:22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積電。 路透


台積電在股市一枝獨秀,帶動台股攻上兩萬點,被稱為「一個人的武林」。這個形容,褒貶皆有,也憂喜兼具。喜的是,台灣終於有了一家世界級的超級公司,可以揚眉吐氣憂的是,國家經濟高度倚賴單一企業,可能引發重心失衡及多元不足問題

現在,問題果然來了。從二月十五日起,台積電占台股的權重即超過三成,到四月底正好滿四十六天。根據美國法規,單一成分股在連續三個月累積四十五天權重超過三十%,即會被歸為「窄基指數」。三個月後,美國投資人即不得再交易台股指數期貨

儘管官員強作鎮定,宣稱美系投資人占我期貨交易比重僅○.七%預估「影響有限」。但回顧歷史,台積電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四月也曾讓台股指數變成「窄基指數」,時間長達一年半之久其間,台積電遭外資大賣八十多萬張,台股指數下挫近四千點,外資對台股整體賣超規模達一.四兆。以上次的經驗看,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影響有限」。

望文生義,所謂「窄基」(narrow–based)及其規定,目的在保護投資人,防止市場壟斷、人為操縱或過度集中的風險。說穿了,台灣股市有三成以上比重取決於單一企業榮衰,畢竟不是很讓人安心的事。這點,並不是台積電的問題,而是台灣整體經濟太向「護國神山傾斜了。














聯合報社論/台灣已成減碳放牛班,賴政府須速提對策


2024-05-02 03:22  聯合報/ 社論
立法院會針對電價凍漲案進行表決大戰,國民黨、民眾黨及無黨籍立委以優勢人數以59:50通過凍漲電價,表決後,立法院做出凍漲電價的決議。記者曾學仁/攝影


朝野在立院對決,藍、白藉著聯手優勢,以五十八票對五十票通過凍漲電價,並要求行政院即刻檢討能源政策儘管立法院的決議不具實質拘束力,行政院可不理會但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已搞到天怒人怨立院凍漲決議擁有強大民意為後盾。尤其,台灣已淪為「減碳放牛班」,政府若不即刻全盤檢討能源政策,層出不窮缺電斷電和環境汙染問題遺害社會和子孫

在野立委聯手凍漲電價,主要是作為一種政治手段,施壓民進黨政府正視能源結構扭曲及電價不合理的問題,並盡速提出對策原因很清楚,蔡總統已表明接下來的問題都是下任政府的事,只求自己安全下樁,對於現下諸多問題皆置之不理但未來四年,眼看著能源問題百病齊發,賴清德政府若不處理,各種缺電漲價斷電問題將四處爆發,如影隨形。當好日子都被蔡政府過完,賴政府就只剩焦頭爛額的問題要面對。

如果台電時不時就跳電,人們當然對大漲電價感到不滿。如果已時不時跳電,民進黨卻仍執意要關閉潔淨、低廉又能救急核電廠,民眾當然怒不可遏。尤其從淨零減碳的角度,核能優勢相當明顯,卻遭到民進黨不斷抹黑及妖魔化已到喪失理智不顧永續理念地步

且看台灣減碳國際排名,八年來,由「後段班直線下滑為「放牛班」,成績慘不忍睹。在全球一八○個國家的「環境績效指標」評比,台灣從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的二十三名,慘跌為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七十四名。在「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則從民國一四年(二○一五)的五十二名,下滑為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第六十一名,甚至落後中國大陸。連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都公開批評,政府永續及淨零政策「都是騙人的」

減碳成績不理想,是台灣環境永續崩壞主因。在「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中,台灣最差的一項就是「溫室氣體排放」,位居倒數第四,是非產油國的最後一名。在人均碳排、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減碳目標,也都被評為「極差」。對照民進黨口頭永續與淨零堅持,實諷刺至極。如此退倒,主要是能源政策錯誤所致,尤其是將兼具價格低碳排和穩定供電優勢核電廠汰除,而改用高價且不穩定光風電力,同時又把製造更多溫室氣體和碳排火力發電比重提高。去年,台灣火力發電占比高達八成證實台灣是走在與「減碳」背道而馳的道路上

發展綠能產業,是蔡政府替代核電推動環境永續和減碳重要策略。但八年來,在政策大力支持、資源無限投入下,綠能目前的占比仍不到一成。其中,除少數「綠色產業」受惠,並誕生像雲豹、力暘那樣的「綠能新貴」外,對環保的貢獻有限,環境生態反遭大肆破壞亦即,所謂能源轉型,綠能產業效益不彰,反助長弊案四起金錢遊戲,台南清理不完光電弊案就是明顯案例

近幾年各地停電頻傳,蔡政府仍堅稱台灣不缺電,宣稱電網強韌,並堅持核電不延役。賴清德日前宣布「二次能源轉型」,提到蔡總統的「非核」,宣稱會加速地熱、氫能、生質能和海洋能的開發;顯示賴清德看見風光兩電的瓶頸,卻放不下民進黨反核神主牌。他強調的「二次能源轉型」,是否真能解決社會困擾的缺電問題,抑或只是為另一批人創造發財契機?

在國家安全路線上,賴清德宣稱「蔡規賴隨」。但對於能源轉型,賴政府如果仍緊抱神主牌,減碳轉型繼續空口說白話,問題恐怕不會有解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