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賴政府上路 三大政策尚待完備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452/web/ 

◆  聯合報社論/五二〇底稿上的美國墨痕與折斷的橄欖枝(系列二)
◆  聯合報黑白集/熟悉的民進黨最對味
◆  經濟日報社論/賴政府上路 三大政策尚待完備







經濟日報社論/賴政府上路 三大政策尚待完備


2024-05-21 03:55  經濟日報/ 社論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今天在總統府前舉行,賴清德總統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發表就職演說。圖/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賴清德總統昨天就職,行政院長卓榮泰也率新內閣就任,賴政府正式上路。從賴總統的就職演說中,我們可以觀測他對未來四年建設台灣的計畫,除了檢視上位決策經濟發展藍圖也要務實對接台灣現況。總體來看,賴總統的兩岸、能源與產業政策,仍有待回答的考卷。

兩岸議題是就職演說的重中之重,賴總統在演說中提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股盤中紅翻黑,一度重挫百點,大陸國台辦也發聲明稱這是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危險信號。賴總統的就職演說在兩岸部分釋出了比外界預期更鷹派的說法,這將加深520後兩岸經貿的不確定性。

兩岸經貿歷經八年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以及大陸內部經濟體質調整等影響,出現了不小的改變,然而即便台商在大陸布局出現轉向的趨勢,但以大陸如此龐大的經濟體,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陸仍將是台灣重要的出口與順差來源市場,賴政府不能冒進。近年大陸已多次對台實施反傾銷調查,這雖然是大陸反制歐美貿易戰的一環,並非單獨針對我方,但政府仍應妥善因應,避免相關產業出口遭致重大打擊。

短期內兩岸政治對話的可能性低,經貿等民間交流是最好緩解兩岸緊張的方式。賴總統在演說中提到,「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賴政府必須找到實踐上述計畫的路徑,避開兩岸政治地雷向前推動。在520前,已經見到大陸允許部分團體來台交流,類似交流有助疊加雙方善意,政府應把握機會持續推動陸客及陸生來台。

在能源政策上,賴總統的就職演說並沒有正面回應重新使用核能的議題,卓榮泰也重申不放棄非核家園,顯示賴政府仍未將重新使用核能列為政策方向。核能在台灣是高度政治化議題,因朝野攻防而無法理性討論;我們建議賴政府從減碳的角度出發,評估重新納入核電的可能性。蔡總統的能源轉型計畫將在明年底到期,賴總統已宣示要提出二次能源轉型;民進黨第一次能源轉型在減碳一事上幾乎沒有著墨,二次能源轉型必須將減碳列為第一優先。

在產業政策上,賴總統提到的半導體、AI等發展,符合台灣產業的優勢與世界潮流,不過,他提到的「競逐太空,探索海洋」政策則顯空泛。太空與海洋產業均非台灣目前的產業強項,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相關產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卻未必有相應的回收。台灣產業確實需要多元化,不能光靠半導體等ICT產業,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發展太空與海洋產業必須謹慎評估,不宜貿然投入國家資源。

台灣經濟發展要兼顧成長與分配,產業若沒辦法成長,談分配就沒有意義;若產業有發展,合理分配經濟果實就很重要。蔡政府八年執政期間,國人實質薪資衰退,房價與物價的上漲加劇了貧富差距的問題。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要改善物價、房價與貧富差距的問題,如何調控房市避免硬著陸,將會是賴政府施政上的一大挑戰。

過去陳、馬、蔡三任總統上任之初,分別在廢核四、油電雙漲與一例一休政策上讓產業界承受諸多經營上的干擾,凸顯若上位決策失當,就算內閣的執行力再強,也將在一個錯誤的框架下前進。賴政府剛上路,各界自應給新政府多一點空間與鼓勵,尤其賴政府對內面臨國會朝小野大,對外則有來自北京與地緣政治的壓力,複雜程度更勝蔡政府。然而,我們還是寄予祝福並督促新政府,提出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福國利民的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熟悉的民進黨最對味


2024-05-21 03:55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右二)上周五趁著表決的空檔衝上主席台,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右三)擋在主席台前被鍾佳濱撲倒。記者葉信菉/攝影


民進黨過了八年完全執政、輾壓在野黨的好日子,重返國會少數不久,就在立院發動暴力衝突,杯葛議事。雖說這程度和其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聲稱的「史上最嚴重衝突」有段距離,但當家鬧事,還是讓人匪夷所思。

從招數上看,民進黨倒沒變出新把戲,還是那三招。第一招是議場暴力、指鹿為馬、作賊喊捉賊;第二招是號召群眾,包圍立法院。第三招是動員側翼,發動認知作戰。國民黨執政時,就曾被這幾招弄得苦不堪言。

但今非昔比,民進黨故技重施,戰果有限。議場內衝突,鍾佳濱「擒抱」陳菁徽,丟臉丟到國際上;議場外號召「二次太陽花」,結果只來幾百人。網路上帶風向的,雖有幾個律師公會、聯合會,或號稱公民團體、環保團體,但名單打開,卻都是側翼老面孔,效果不言自明。

民進黨暴力杯葛議事,賴總統舉著「守護民主」大旗慰勉有嘉,其實心態就是「你民我主」,只有符合民進黨主張者,才是民主。執政權在手,明明有許多合法手段可用,卻偏要暴力相向,引發對立。只能說,那個讓人熟悉的民進黨,又回來了。

未來立法院運作,朝小野大是常態。民進黨可以續玩老把戲:杯葛、撂人、側翼帶風向,但效果只會越來越糟。賴總統就職演說喊團結力量大,但要拿什麼團結朝野,全民都在看。














聯合報社論/五二〇底稿上的美國墨痕與折斷的橄欖枝(系列二)



2024-05-21 03:55  聯合報/ 社論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20日舉行,賴清德總統正式宣誓就職,在就職演說中表示,要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不卑不亢、維持現狀,追求兩岸和平共榮。記者林伯東/攝影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昨天宣誓就任,隨後發表演說。賴總統表示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他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喊話兩岸交流合作,追求和平共榮。不過,大陸國台辦指責賴清德演說充分揭露台獨工作者的本性,釋放了謀獨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危險訊號。

賴清德承諾延續蔡英文路線,但蔡英文兩岸路線的框架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其中,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兩岸條例則以國家統一前的兩個地區定位兩岸;賴清德只提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未提兩岸條例。但即使中華民國憲法,也被賴清德用來解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蔡英文表達善意時,通常會用「對岸」或「中國大陸」等名稱;賴清德宣稱釋出和平善意,卻通篇稱對岸「中國」。至於我國國名,除了「中華民國」,也可以違憲地使用「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賴清德未提台獨,但頂著蔡英文路線之名打破蔡英文框架,明白地走在「兩國論」的道路上。

賴總統的演說底稿上,其實還留著美國的墨痕。美國總統拜登最早送來賴清德當選賀辭「不支持台獨」,隨即派代表團來台,傳達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灣獨立、支持兩岸對話。接著是準副總統蕭美琴祕密訪美,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兩度訪台。賴清德拋出兩岸自信交流、執政黨對話等主張,又承接蔡總統國安班底,表明維持現狀、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這裡面有美國的要求,也有賴清德的交心。最後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向國會作證說,「賴清德選後的言論相當負責任」。五二○前,美國終於暫時走出「疑賴論」,接受了賴清德的答卷。

這段期間持續考驗美中共同管控風險的共識。從去年十一月拜習峰會到今年四月拜習通話,都強調有效管控分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更赴陸要求中共,在五二○前後都不應增加局勢緊張及破壞和平穩定。美國警告中共不要輕舉妄動,也叫台灣審慎克制。台美海軍巧遇,美中就軍事通話。美國對賴清德的五二○就職,扮演著既監管指導又保駕護航的角色。

另一方面,賴清德宣布勝選後,台海情勢就不斷升高,諾魯斷交、M503航路、赴陸禁團令、金廈陸船翻覆、軍事施壓動作增加,烏雲逐漸籠罩五二○的天空。直到馬習二會與藍委訪陸,方才撥開雲霧見青天。習近平提示「中華民族」作為另一個兩岸通關密語;陸方也恢復福建居民前往馬祖旅遊,分階段打開兩岸交流之門,並向五二○遞出橄欖枝。

不過,五二○後的台海可能更加凶險。賴清德說要護主權,但台灣仍受美中共管,海峽中線和金馬水域治權被沒收。賴清德重申和平支柱,但美國拉幫結派抗中,卻首見中俄對台聯合軍演。賴清德還要推動價值外交,但如果川普重回白宮,「不付錢的盟友要靠自己」。賴清德也期待兩岸交流,但以「對等」二字拒絕先釋善意,而「兩國論」絕無可能重建兩岸對話基礎。

八年前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賴清德答非所問,不理會什麼通關密語,還折斷了橄欖枝。美國接受賴清德的答卷,卻是北京眼中「倚外謀獨」的危險訊號和挑釁檄文美國 CNN 主持人札卡利亞三月評論台海情勢,指「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變得更危險」,可能不幸成真。但這就是賴清德所稱要成為「世界和平舵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