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財富分配惡化的警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082/web/ 

◆  聯合報社論/美國大學挺巴運動,直追反越戰示威規模
◆  聯合報黑白集/自我貶低的國會改革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財富分配惡化的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財富分配惡化的警訊


2024-05-07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主計總處公布家庭財富分配,貧富差距擴大,財富最低的20%家庭,金融負債30年增16倍。(本報系資料庫)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民國一一O年(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只看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只有77萬元,表示這些家庭其實生活是非常辛苦的。另外,雖然我們的財富分配不輸其他國家,但是30年前上一次公布時的差距是16.8倍,台灣財富分配快速惡化是從16.8倍上升到66.9倍,這才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財富是存量,它是由沒有花完的所得儲蓄起來累積而得。一般來說,所得較高的家庭雖然花費較多,但是存的會更多,也就是說,他們的儲蓄傾向較高,時間長了以後就會累積較多的資產與財富。相反的,所得較低的家庭日常支出可能就會花掉大部分的收入,所以一般而言,所得較低家庭的儲蓄傾向較低,長久之後,他們累積的財富也會少於高收入家庭。因此,在大多數國家都會看到財富分配會比所得分配更不平均,比方說,台灣最高20%家庭財富是最低20%家庭的為66.8倍,但是台灣最高20%家庭所得是最低20%家庭的6.18倍。所以財富分配所得分配較不平均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財富分配所得分配惡化太快,這個問題就值得關切了。

主計長朱澤民在回應記者提問,財富分配惡化是否該注意?他回答說:「財富分配平均共產主義」這種說法真是太輕忽財富分配可能帶來的問題。首先,財富分配惡化會進一步推升所得分配惡化,比方說,房價上升讓擁有多棟房子的有錢家庭財富更增加,而房價上升也會推升房租,讓有錢家庭的收入也跟著增加。其次,財富分配惡化會讓許多底層家庭感到嚴重的被剝奪感,而認為社會不公平。第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家庭或個人容易產生躺平想法,進而對於工作或生活不滿,形成社會問題。所以,財富分配是否平均不是共產主義,而是可能會造成社會問題,政府當然應該正視。

另外,雖然台灣現在的財富分配看起來似乎比其他先進國家要好一些,但是主計總處公布的財富分配倍數其實是被低估的,因為以民國一一O年(2021年)統計數據來看,土地與房屋占家庭總財富62.5%為最大宗,而土地和房屋是以公告現值來估算,估計金額一般會比實際交易價格低很多,由於有錢家庭的不動產較多,因此有錢家庭的財富是被低估的。所以,如果以市價去推估房地產價格,相信台灣財富分配不均的現象應該會更嚴重。

為了避免財富分配不均所產生的社會問題,政府當然應該採取有效的政策來因應,至少應該設法不要讓財富分配再惡化下去,因此相關租稅政策就很重要,尤其是一些富人稅或財產稅稅制應該要有完整的配套。比方說,證券交易所得稅、遺贈稅與證券利息所得稅等等,這些稅制與稅率合適性應該重新檢討

更重要的是,財產稅中的不動產相關稅制也應該有完整的規劃,比方說,房屋稅與地價稅最容易課徵財產稅,長久以來,這兩個稅種的實質稅率都偏低;即使現在推出的囤房稅2.0針對有多戶住宅的家庭課徵較高的稅率,但是相對房價不斷上漲的財產收入來看,提高囤房稅效果仍然相當有限未來應該要大幅增加持有多戶房產家庭持有稅,提高持有成本,才能有效的抑制房地產投機或投資,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應該朝此方向努力。













聯合報黑白集/自我貶低的國會改革


2024-05-0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等提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要求民代若參與立法院秘密會議者,到中國大陸需要申報,遭到藍白陣營封殺。記者曾吉松/攝影


藍綠白競相推出「國會改革法案」。其中,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提出將立委和地方民代訪陸納管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堪稱集荒誕之大成。民進黨為了「妨中」,已到了自我貶低也在所不惜地步

立委監督的對象,是行政官員;但依沈伯洋提案,立委若要訪陸須先申請,並經內政部等單位「審查許可」方可前往。如此一來,豈不是由「被監督者」決定「監督者」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紊亂憲政體制,莫此為甚。

尤其,沈伯洋的提案,連地方民代也納管。很難想像,縣市議員能接觸什麼國家機密?提案如此天馬行空,民進黨還煞有其事辯護,抱怨在程序委員會就遭封殺。藍白若放行此案,不就是跟民進黨一起自我貶低,把行政機關當上級、把自己當下屬,自認是可能洩密的罪犯?

蔡政府濫用審查許可特權,迭有先例。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馬英九甫卸任總統,欲赴香港演講,因仍在管制年限內,結果「不准」。此次提案,在藍委組團訪陸後提出,當然也是政治動機可想而知,如果通過,只要民進黨執政,立委都別想再訪陸

民進黨還提案,要取消國是論壇。不論國是論壇實質效果如何,都是立委發聲管道,這無疑又是自我限縮權力之舉。只能說,民進黨失去多數地位,才忽然覺得「立委權力太大」吧!













聯合報社論/美國大學挺巴運動,直追反越戰示威規模


2024-05-0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4日在安娜堡體育場舉行的密西根大學畢業典禮,約有75名挺巴學生抗議者遊行,他們在典禮開始時,高喊口號並走上主走道。(美聯社)


近數月來,美國大學校園興起挺巴勒斯坦的示威,且越演越烈。主要是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在校園內紮營抗爭,警方進入校園取締,引發全美名校的響應,已成為六○年代反越戰示威以來規模最大抗議事件。在內外政治壓力下,校方對抗議採取不容忍態度,近日甚至上演紐約市特警隊架雲梯攻堅,以及洛杉磯警方煙霧彈驅離學生場面,迄今已逮捕逾兩千人。

此事,可從三個層面觀察其一,是言論自由,尤其校園的言論自由是否應受限制?言論自由原不應限制,但因校園中反猶與反巴的爭議太過激烈,有些猶太裔學生自覺受到恐嚇,不敢上學。為此,校外猶太團體和金主們要求學校當局必須採取措施,制止反猶行為。去年底在國會聽證會上,賓州大學和哈佛大學校長都堅持絕對言論自由」,後來卻被迫辭職,讓各校紛紛轉向。

其二,是為法治。學生占據校園表達抗議,仍屬言論自由範疇;但哥大學生占據行政大樓,破壞公物,則涉及違法。哥大校方報案,紐約市警進入校園攻堅逮捕學生,意在執律。對此,美國輿論多認為學生有不對之處,拜登總統發表聲明,也強調他不同意學生的做法。

其三,是外力介入。紐約市警方表示,在哥大和城市學院被捕的人中,有四成七是校外人士。紐約市長稱這些人是「校外煽動者」,正積極調查他們的身分,但其中不乏參與過「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及「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熟面孔目前一個流行的陰謀論是:示威者要製造混亂,逼迫美國外交政策脫鉤以色列

這場學運,勢必會對美國政治和十一月的總統大選造成影響。首先,這場學運,與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年)的反越戰學運有驚人類似,都是民主黨籍總統正在進行一場不受歡迎的戰爭。當年,是詹森總統正在打越戰;今年,則是拜登總統支持以色列在加薩追殺巴勒斯坦人。當時的詹森與現在的拜登都想尋求連任,民主黨代表大會也都選在芝加哥召開,但因大學校園抗爭激烈,使代表大會成了抗議焦點。詹森後來被迫宣布不連任,如今拜登更首當其衝

不過,兩場學生示威,基本上仍有不同。最大的不同是,當年有徵兵制,年輕人不是逃兵到加拿大,就是在校園裡抗拒徵兵,因為人人受到影響,因此感染力很強。現今的美國校園政治,環境則比當年更複雜。儘管主流媒體和政治人物,仍然站在反對仇視猶太族裔以及支持以色列的立場,但有網路直播社群媒體推波助瀾,對於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而言,卻可能有很大影響。

這場學運,對拜登而言是嚴重考驗,八月的芝加哥代表大會更可能成為大災難。民主黨現在只能希望,隨著暑假到來,學生六月後將和平散去,不再累積政治動能。同時,鑑於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國民兵肯特州立大學槍殺學生事件,拜登已宣布不許國民兵進入校園,以免火上澆油。

然而,目前三十歲以下年輕選民對拜登的支持度正急劇下滑,已降至四十五%,只領先川普八個百分點。比起四年前,拜登曾領先川普廿三個百分點,情況險峻。年輕選票雖不至於轉移到川普,但他們可能採取不投票杯葛,這在若干差距小的地區會有關鍵性影響

拜登稱,他將盡快促成以哈停戰和談,釋放人質,救濟難民,以消弭國內的不滿。但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仍堅持進攻拉法,要徹底剿滅哈瑪斯。如果他真的採取行動,上百萬巴勒斯坦難民將無處可逃,勢必加劇美國的反以情緒。屆時,學生的抗議規模,恐將直追反越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