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2446/web/◆ 聯合報社論/光電弊案「上級交辦」,關鍵政商拼圖?
◆ 聯合報黑白集/不肯解決問題的人
◆ 經濟日報社論/看守政府仍可積極稅改
經濟日報社論/看守政府仍可積極稅改
2024-03-04 02:40 經濟日報/ 社論
行政院長陳建仁。記者黃義書/攝影
最近在野黨立委在立法院質詢,提到蔡總統的稅制改革效果不彰,尤其是娛樂稅、貨物稅、印花稅這三項不合時宜稅制,從蘇貞昌當行政院長時曾因工商界的建議,在未審慎思考的情況下,主動指示要廢除,至今卻毫無進展。
行政院長陳建仁回應表示,任何稅制改革都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一起來研議。財政部長莊翠雲則表示,印花稅一年的稅收約170億元,是地方政府非常重要的稅收來源,先前也有找地方政府開會,但地方政府均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稅源,不贊成廢除。
其實,這三個稅目中,貨物稅為國稅,雖然有10%為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編為地方政府的稅課收入,和地方政府相關,但早在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研議稅改時,就有一併改革貨物稅的建議和政治承諾。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賦改會也明確主張,財政部應及早實施能源稅、碳稅,以檢討修正貨物稅制。
因此,從行政院長的高度,不應該用「任何稅制改革都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一起來研議」,當作國稅不改革的擋箭牌;財政部也不宜以「影響地方財政」當作避重就輕的理由;更應從國稅主管機關的角度,盤點過去稅改與貨物稅相關的方案,思考貨物稅的七個稅目中,有哪些不合時宜,應當刪除?有哪些應配合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淨零目標、歐盟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5月17日正式生效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如何將管制產品(例如水泥、肥料、鋼鐵、鋁、化學品、電力等)納入貨物稅或能源稅、碳稅體系,再提出一套與時俱進的貨物稅新改革方向。
其次,回到娛樂稅、印花稅這兩個純粹的地方稅稅目。地方政府其實並非反對檢討、改革或廢除稅制,而是擔心改革或廢除後造成後患無窮的「財政」問題。
當前的財政狀況確實存在著嚴重的垂直失衡。財源充沛的稅目,例如所得稅就已經占全國稅收的一半以上,加上營業稅就占了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三,這三大稅收又都是國稅,每年都快速成長。相對地,地方政府則普遍依賴房屋稅、地價稅、牌照稅等「財產稅」,以及屬於「所得稅」性質的土地增值稅。這些財產稅的所得彈性不大,成長率常低於經濟成長率;而土增稅又屬於「機會稅」而不穩定。長期下來地方政府占全國的稅收比率一直都低於20%。
其他的地方稅,包括印花稅、娛樂稅和契稅,都是稅基狹窄、所得彈性不大的機會稅。從中央的角度來看,印花稅和娛樂稅合計的稅收真的是「微不足道」,僅約200多億,占全國稅收的0.6%;從工商界或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印花稅和娛樂稅也有點類似落後的「苛捐雜稅」。
但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印花稅和娛樂稅卻是「不可或缺」的稅收來源。如果廢除,則地方政府原有七個稅目,就只剩下五個;而且稅收損失將近4%,將對本來就困窘的財政狀況,造成雪上加霜的衝擊。
因此,中央政府如果還在針對娛樂稅、印花稅的課徵對象、項目做無關緊要的「稅制改革」論述或爭辯,會被認為是刻意模糊焦點,缺乏政治擔當的心態。何不擴大視野,提出有格局、負責任的「財政劃分」政策,在520之前就直接宣示,印花稅和娛樂稅確實不合時宜,為兌現歷史的承諾,以明年廢止為政策目標。至於印花稅、娛樂稅廢除後,對地方政府「永久失去」的稅收損失,則應當在財政收支劃分法中,直接承諾以當前的稅收總額為基礎,加計未來的經濟成長率、物價上漲率,在統籌分配稅款或一般補助款中予以補償至少20年。
對地方政府而言,只要能確保財政上長期可以保本,就無反對的理由。對看守內閣而言,中央只拿出國稅的0.5%,就可以安定地方政府的疑慮,又符合工商界的期望,並贏得勇於承擔的歷史美譽,何不在520前化為果敢行動,留下漂亮的身影?
聯合報黑白集/不肯解決問題的人
2024-03-04 01:19 聯合報/ 黑白集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擅改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專案報告名稱,引爆國民黨立委怒火。昨天甚至針對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冷血說」,手摸男記者的臉回應,「你看看我的體溫」。管碧玲言行近日頻惹議。圖/截取自udn video
有一類新品種政治人物,他們不在乎自己言行是否合理,在乎的只是能否博取聲量。柯文哲顯然是此中高手,但最近一名蔡政府官員鵲起,近半月的聲量已快要超越柯P。此人,就是主導大陸漁船翻覆事件處理的海委會主委管碧玲。
管碧玲對付此案的招式,不外一個「拖」字,極力避免事件過早落幕。不論金廈海域被大陸海警、海監船艦如何干擾,不論我海巡和陸海警如何對峙,管碧玲一概不為所動。雙方代表談判破裂十幾回合,她似乎樂在其中,把協商當成個人秀場。
外界都擔心,如果小事處理不當,會讓兩岸關係惡化,損害金門安全及海域主權。但管碧玲不管這些,她似乎更想刺激對岸再祭重手,甚至引發美國出面干預;如此,她說不定能撈到一個酷炫的下台階,並把罪名推給在野黨與中共唱和。因此,國會要求她就「金門撞船案」作專案報告,她直接回嗆不接受這名稱。
這樣瞎扯,不能說沒用。至今,不少人恐已忘了海巡緝捕陸船未依 SOP 錄影,忘了管碧玲曾想遮掩真相,只記得綠委批夏立言媚共。但再怎麼長袖善舞,她就是個不想承擔責任的人,寧可損國家,也不肯解決問題。
巨人隊在大巨蛋戰兄弟,三點八萬人在春雨料峭日觀賞賽事,大家也有相同感受:如果柯P沒拖八年,市民早就能進場享受了!
聯合報社論/光電弊案「上級交辦」,關鍵政商拼圖?
2024-03-04 01:19 聯合報/ 社論
力暘能源遭控非法取得種電用地,在台南七股圈地近三百公頃,且刻意將案場規模化整為零,被地方批如狗皮膏藥。記者莊曜聰/攝影
台南檢方偵辦力暘能源弊案,傳喚台南市長黃偉哲作證、對質,讓選後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的台南光電弊案,又開始升溫。這回為案情添柴加火的是,市府員工指證,經發局前局長陳凱凌曾指示此案是「上級交辦」。相關案情尚待釐清,但一句「上級交辦」,彷彿為台南光電弊案補上一塊關鍵政商拼圖。
檢方偵辦力暘能源取得光電案場土地過程疑涉不法,申請案件資料不齊,但陳凱凌卻稱此案為上級交辦,事後補件即可。陳凱凌並未否認說過此話,但推稱只是隨口說說。陳凱凌已因另案收賄接受性招待而被判刑;在力暘能源申請案件中,陳凱凌也介入護航。不論陳凱凌是假托上級之名施壓,或是真有上級關照,都讓人再窺綠能黑金結構一角。
力暘弊案是蔡政府錯誤能源政策的惡果之一。蔡政府為填補躁進非核的供電缺口,放任風光綠能野蠻生長;而光電背後龐大的利益,就成為綠營分肥與獨門煉金術,並淪為黑金的溫床。台南以光電目標提前達標為傲,實則縱容光電怪獸侵吞農田、搶奪魚塭、占領濕地、破壞環境。例如力暘能源就被指控惡質搶地,非法圈地,化整為零,規避二公頃以上須送中央審查的規定,改以俗稱「小二甲」的小面積模式向市政府申請變更使用。但案場也因此零散分布,甚至逼近住宅,引起不少紛爭。
力暘能源雖然爭議多、民怨大,卻似乎有恃無恐。力暘能源總裁古盛煇曾任行政院顧問,又是新竹小英之友會副秘書長;而民進黨前中執委郭再欽也曾協助市府的申照作業,郭再欽同時也是台南學甲八十八槍擊案關係人、議長賄選案被告。當時台南市府有三名科長對力暘案持不同意見無故遭調職,檢方懷疑是遭業者動用關係強制調職,涉入的官員恐不只陳凱凌。外界早就知道力暘能源有人撐腰,卻不知道原來市府自有「上級交辦」來護航。
諷刺的是,陳凱凌任經發局長時,還得意宣稱台南市第一個提出聯審機制,是其光電裝置容量全台之冠的關鍵。去年黃偉哲也強調市府透過改革聯審機制與資訊公開,可減少光電案黑數,消弭圈地疑慮,「把上下其手的空間變成不可能」。當時民團就批評說,民眾更希望知道案場位置或施工期程等資訊,只公開審查進度,相當「沒誠意」。事實證明,聯審改革比不過一句上級交辦,資訊公開也擋不住政商黑金上下其手。
力暘弊案偵辦時間點的二個巧合,也遭外界質疑。一是檢方去年三月就發動偵查,並掌握陳凱凌以「上級交辦」介入此案,卻在總統大選後才約談黃偉哲,時機拿捏疑有政治考量,避免衝擊選情。二是綠營黃偉哲才應訊,藍營新竹縣長楊文科就被控涉貪交保,藍委質疑是恐怖平衡的政治辦案。有趣的是,總統大選才結束,民進黨立委又擔心衝擊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市長選舉,希望司法速戰速決,不讓光電爭議成為國民黨的政治提款機。綠委的憂慮,最能說明司法偵辦的「節奏」。
綠營想趁著民國一一三與一一五(二○二四與二○二六)選舉的空檔,快速翻頁,但事實真相呢?去年初副總統賴清德參選民進黨主席時,基層砲轟台南成為黑金之都,賴清德厲言點名「市長站起來」,押著黃偉哲與綠委向市民鞠躬道歉;等到賴清德競選總統時,卻對質疑黨內貪汙腐敗的大學生反嗆「哪一個具體事件」,更把黑金推給國民黨。賴清德正是拚著「頭過身就過」。但台南光電弊案,檢方能盡速釐清真相嗎?或者,選舉頭已過,現在只是走過場約談市長好偵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