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時代的作家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  美拚主導晶片業 改變遊戲規則
◆  金廈事件 司法最後防線
◆  紀念羅福星 反省思想鎮壓
◆  一再挑起仇恨 民進黨何時才滿意
◆  政院即使被標不義遺址 政客肯定還是不會絕跡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時代的作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 時代的作家


2024-02-28 05:32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代理部長)


一月底時,善科教育基金會舉辦科技人文沙龍,邀請我擔任主持人,主題為「科技與創作底蘊的思辨當達文西與大仲馬遇到 AI」,討論生成式AI相關議題。會後有一位外文系的教授問我,未來文學科系的學生,工作是否會被 AI 取代。有一點我幾乎可以確定,一般性語言翻譯工作,大概會被 AI 取代。大型語言模型LLM)經過微調,或檢索增強生成RAG),甚至可達到接近於水準的翻譯。

文學創作(包括專業翻譯)的領域也肯定會被壓縮。至於壓縮的程度會取決於作家本身如何轉型。針對一個領域的 AI 應用,可能是自動化Automation),也可能是擴增化Augmentation)。AI 的應用若能自動化,就會取代人類的工作。語言的一般性翻譯是一個例子。

AI 若是擴增化的應用,則人類的價值會被提升。在專業文學創作領域,人類和 AI 的關係會更像編輯與作家關係。今日的作家若能提升自己善用AI的能力,則能擴增自己文創功力

我曾在一篇文章提到,偉大編輯作家推手。例如民國六(一九一七年)編輯柏金斯(Maxwell Evarts Perkins;1884-1947)買下一位年輕人的第一部作品版權透過數次修改潤稿後在民國九年(一九二○年)出版,這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人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一炮而紅。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柏金斯對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進行重大編輯,被認為是該書持久成功重要關鍵。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費茲傑羅介紹一位剛入文壇的窮作家給柏金斯。在柏金斯發掘琢磨下,窮作家在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出版了小說《春日洪流》(The Torrents of Spring)。這位作家是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

今日一位原創性的作家若能產生《大亨小傳》或《春日洪流》的原稿,再加上這位作家若能詠頌Prompt)出像柏金斯的 AI 編輯,那麼其文學創作自然因 AI 的擴增而更上一層樓

如果一位作家的編輯能力強過原創,那麼上述人與AI的角色也可以互換。例如編輯利希(Gordon Lish;b.1934)往往採取激進手段徹底改變作家作品使其品質脫胎換骨。他以大刀闊斧手法,對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 民國七十 (一九八一年)的短篇小說集進行了一半以上刪節然後自行修飾添加細節。結果這本書成為美國短篇小說中的經典之一。利希的編輯修改幫助定義卡佛所謂極簡風格,而卡佛對利希的影響則是愛恨交加

如果卡佛的角色由AI扮演,不會有愛恨交加戲碼上演。今日文學科系的學生若能努力學習利希的能力,將利用 AI 詠頌出的文章,加以編輯修改,點鐵成金,亦足以揚名立萬。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生成式 AI 如 ChatGPT 或許會拼湊現有文章給您,造成原創性不足抄襲窘境

然而如果 AI 產生原創文章比一位作家的創作更好,而 AI 的編輯修改能力又比這位作家強,那麼這位作家會被 AI 的自動化取代。無論如何,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人類文學創作之路難度會更高過程會更加刺激。如何教導能利用 AI 來擴增自己能力學生,老師的教導真正是任重道遠啊。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2024-02-28 06:38  聯合報/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
俄烏戰爭於2月24日正式屆滿2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偕同義大利、加拿大和比利時等國領謝參加周年活動發表談話,宣示俄國總統普亭「絕對會輸到一無所有」,儘管烏軍近來在戰場上屢遭挫敗。路透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了三萬多人的背後是有數十萬個家庭的破碎,而俄羅斯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這說明戰爭絕對無贏家,除滿足獨裁者的野心私欲外,人民生活塗炭,土地遭受嚴重蹂躪,似乎都不是發動戰爭者所在意的。而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死了這麼多人,普亭、澤倫斯基,甚至拜登,有因此建立了歷史英名嗎?

由死了幾十萬人的戰爭,來看金廈海域發生的大陸漁船越界捕撈,因躲避我方海巡隊查緝而翻覆的意外事件。二名大陸漁民死亡,卻造成兩岸間的敵意對峙升高,其實十分荒謬。

生命可貴,更無貴賤之分。對於二位大陸漁民的死亡,我們當然都以悲憫的心情來看待。但若因之引發衝突,甚至戰爭,可能造成的傷亡災難就遠大於此了。

然而歷史上重大的衝突戰爭,導火線往往都是一件小事。盧溝橋事件是因日方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城的國軍部隊拒絕,因而引發日軍砲火攻城,而讓整個中國陷入戰爭煉獄。二二八事件也是因查緝私菸進而造成暴動引發全台動盪,因之受難者更不計其數。

但戰爭之所以會發生,絕對不僅是單一事件引起。如果不是有個火藥庫,那條導火線本身燒完就沒事了。所以,在大陸漁民死亡的事件中,比起去指責海巡署是否執法過當,或質疑大陸漁民越界捕魚的動機不單純等,更重要的是兩岸之間對此事件必須建立共識,那就是讓漁民死亡僅止於單一不幸事件,雙方都不要借題發揮,而將衝突升高。

大陸與台灣僅隔個台灣海峽,兩岸船隻往來發生衝突的機會絕對難以避免,對於未來可能再度發生的類似意外,建立協商的機制刻不容緩,因此兩岸之間不能不溝通對話。

所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重點絕不是那根草有多重,可以將駱駝背壓垮,而是駱駝已背了千斤負荷才會不堪再一壓。因此,兩岸都必須共同努力,將彼此間的敵意降低,讓火藥庫降溫甚至完全拆除,未來才不致於因小小的衝突引發不可收拾的大災難,這才是共謀兩岸人民幸福之道。














美拚主導晶片業 改變遊戲規則


2024-02-28 06:38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國企系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邀請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於公開演講時再次表示,將以五○年代末美、蘇爭霸太空決心,讓美國能掌控至關緊要國防需用,與贏得在強國之間的科技競賽

雷蒙多暢談拜登政府的晶片法案與補助計畫,盼十年內於十九個州、六十餘家大專院校參與下,從先進晶片的矽晶製程、晶片設計與在地供應鏈等關鍵事項,能在公私聯手擴大強度後,帶動新世代技能養成,包括教育投資者高回收,以及在人工智慧應用範圍,能有卓著成效。

值得關注的是,至今仍止於誇口的三百億美金補貼案,雖然包括三星與台積電的申請,尚未取得批准;但雷蒙多仍公開宣示,藉由在美國境內投資獎勵,「有望在十年間,讓高端晶片的在地產製比率提升到廿%。」

眾所周知,無論在晶片設計和人工智慧發展上,尤其是開放性資料庫與大型語言模型訓練,美國都居領導地位!因此,政壇人士顯示出的國安焦慮與競爭恐懼:美國境內沒能生產人工智慧所需的高端晶片,跟油頁岩金融危機前後開採煉製,都由同一套路政治劇本炮製出

過去短短廿年間,美國油頁岩礦從乏人聞問、公有地許可探勘,到終而能積極投入和開採,如今已占三分之二原油供應;而美國境內的原油生產,更在此一期間內增加約一倍高。

因此,過去的十餘年間,美國原油的進、出口餘額也隨之萎縮高達百分之七十五!美國全球競爭力與中、美脫鉤的較勁,在過去五年間看似取得了重大改善,部分原因即在此一原油的調整。自川普總統當政以來,台、美之間的貿易,來自美國的進口,即有在油品類項快速增加

於此過程當中,透過高油價的維持,才能讓投資想像與出口去化政策修正成為可能。否則,美國貿易經常帳逆差數字,可要再增加一成一的。

產業補貼與政策管制收放之間,就能以高端晶片採購預算與價格支持重新帶動美國在全球數位發展支配地位。如同雷蒙多的用詞,「美國尋求鞏固其在晶片產業地位,特別是在人工智慧發展與需用晶片生產領導上。」

綜合看來,擴大全球高端晶片市占與在地生產,方能創造更多的高薪工作;雷蒙多則強調,是針對高中程度以上的年輕人。同時,美國政府更有國防用途晶片採購跟預算編列;若再搭配人工智慧高速發展與未來應用,正可對全球進行高端晶片與勞務性質出口銷售

雷蒙多更舉例說明,在處理資料庫與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晶片上,目前美國在此一領域的市占率為零。只是從零要能拉高到百分之廿,出於國家安全決策考量,自然就有在市場干涉尋租遊說經濟不效率發生

畢竟,這些額外產銷成本,如果無法取得實質政策補貼,那麼晶片價格有效支持,就只能依賴從供銷通路身分限制,到企業之間的聯合行為。至於雷蒙多所提到,正因人工智慧的應用,驅動高端半導體的產業需求,業已達到「改變遊戲規則的階段」,泰半是自我實現與合理化說法














金廈事件 司法最後防線


2024-02-28 06:38  聯合報/ 江一豪/律師(新北市)


日前金廈海域發生執法糾紛,造成陸船翻覆、兩名漁民死亡,至今兩岸談判仍在進行,尚無具體結論,但國台辦已因此宣告金廈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海警局亦於金廈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並有一艘金門觀光遊輪遭福建海警強行登船臨檢。

此後會否如中國民航局片面取消 M503 航線自北向南飛行偏置,導致衝突升溫猶未可知,但我行政部門於第一時間未能完整據實說明,已失去妥善處理先機。惟此事亦屬司法案件,偵審機關能否堅守法治原則,已成維護公平正義,乃至檢驗我民主憲政的重要防線。

對陸船翻覆事件,海巡署從最初隻字未提有碰撞情事,到後來承認有「船身多次接觸」及確實誤報船隻翻覆時間點。對於未能依規定按 SOP,使人員執勤時隨時進行蒐證、保全相關事證,竟稱此為密錄器採購不足所致。種種說法啟人疑竇,真相難明,已斲傷其公信力。

由於尚有刑事調查及其可能衍生的國賠程序,相較行政部門讓人搖頭,司法能否恪守職權值得關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一位中國籍青年來台騎單車環島,於高雄市路竹區因路燈漏電遭電擊死亡,但市府卻拒絕賠償,其雙親因此跨海提起國賠訴訟,並獲得勝訴判決。地院判決理由指出現行國賠法第十五條互惠原則規定,限制外國人請求國賠有違兩公約,且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陸地區人民應可適用國賠法,復經事實調查高雄市府確有過失,而判准原告部分請求。

判決書更直言,該名青年因路燈管理不善而客死異鄉,但被告卻以各種理由推卸責任,導致原告飽受喪子之痛,尚需付出大量勞費索討公道,倘相同情形發生在高雄市民身上,市政府豈敢推拖賠償

法律固有其艱澀之處,但總不脫人情義理。相對政治屬性較強行政、立法權為了主導民意,面對爭議事件常不惜隱匿、硬拗,甚至訴諸意識形態,以愛國之名遂行私利司法權於是被寄予厚望,被稱為最後一道防線。司法權之所以能與行政、立法相制衡,憑藉的即是能貫徹法治國等民主憲政原則,以保護國民免於受到行政機關侵害,且在人權領域伸張其普世性

捍衛法治國、守護人權,本是所有政府部門職責。本次喪命的漁工,正是監察院長期關注、屢屢提出糾正案,並有人權會作成專案報告的對象。如今對於海巡署諸多缺失理應展開調查,惟迄今尚未見其有公開表示。因此作為對抗多數決司法部門,毋寧應以憲法定錨,使台灣在民主憲政及人權實踐上持續深化。尤其在兩岸持續緊張的當下,應扮演關鍵角色,避免情勢朝非理性乃至惡的方向發展。

筆者曾在香港的大學校園目擊學生張貼的海報,標題「大陸工人也是人至今仍歷歷在目。惟在「反送中」運動後,要再主張這類跨境聲援想必相當艱難,這也凸顯政治對抗所形塑出來敵意螺旋裡,被犧牲的往往是弱勢者,以及彼此之間善意連結

法治國就是要監督權力保護人民,也是每個民主憲政國家基石要檢驗一個政權是否愛國,就看它是否能夠捍衛法治國













紀念羅福星 反省思想鎮壓


2024-02-28 05:33  聯合報/ 吳統雄/數位言論自由論壇發起人(台北市)


三月三日是台灣光復思想革命領導人羅福星殉難一一○周年紀念日。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羅福星粉絲大逮捕」,在台灣人民沒有任何抗爭行動下,只因為認同羅福星光復思想,日警自苗栗起,在全台逮捕偵訊近千人,屠殺其中廿人,作為日本殖民者對台灣思想鎮壓恐怖宣示

羅福星留下代表性詩作:「獨立彩色漢旗黃…莫負生平愛自由。」他開宗明義基礎目標已經實現:台灣由日本殖民者手中獨立,回歸「漢旗黃」;但他期待的最高理想大中華乃至全人類達成自由和平大同世界仍待我們共同努力

羅福星出生在印尼,隨祖父來台,兼受過中西教育,體驗過各國體制,對殖民主義深惡痛絕。他參加過辛亥革命,民國成立後,羅福星向國父自薦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來台發表《抗日革命宣言》,宣傳光復思想,在短短一年間感動了上萬人民。

根據《羅福星抗日革命案全檔》所彙整的日本官方記錄,「羅福星的記載名冊中有四千多人入黨」,尚有更多無名可查、與其他向下線發展的志士。日本官方分析,認同《抗日革命宣言》者,卅歲以下占五成,知識分子占六成,而相對高社經地位者,如公學校教師、保甲職員,乃至巡查補(台籍警察)占三成

日本官方因此制定了僅針對「土人」(台灣人)的「匪徒刑罰令」,在沒有任何人從事革命行動情況下發動了二次大逮捕,第一次行動以苗栗為中心,第二次擴及全台。合計有九二一人遭到偵訊,六四六人被逮捕;被判有期徒刑二八五人,其中二六一人為五至十五年重刑。

以羅福星為首的廿位思想異議者被日本官方判決死刑,分批送上絞刑台,羅福星時年才廿九歲。這些人以今天的觀念來看,只是羅福星的「粉絲」,最多是良心犯、思想犯。即使「匪徒刑罰令」規定叛亂罪處以死刑,但受難者除了參加組織並沒有抗爭行動,根本沒有「叛亂」事實,卻仍被判死刑,且沒有任何辯護,七天內執行完畢。

羅福星留下的書信,和在獄中的《自敘文》,記錄了他觀察到的日本殖民者對原住民的殘酷和對台人的苛政。最能反映台灣當時真相的,應是日本對羅福星的兩次「死刑判決書」。第一次大逮捕沒抓到羅福星,以缺席審判方式判了他死刑;第二次抓到羅福星,又判了他一次死刑。

在判決書中,日本官方承認台灣人民「受孫中山先生創建民國而興起抗日革命」,追隨者「有相當學問,相當資產,及相當名望者。且未以如何之迷信,純然出於政治思想流露」,台灣人追求「本島由來為中國之民,決無永久屈服於日本人之理」。

從羅福星的遺作到蔣渭水的《臨床講義》,反映了台灣人民不僅要由日本手中獨立,回歸大中華,更要將自強健康藥方造福大中華

紀念羅福星不是記憶仇恨,更不是追求報復日據時代軍閥,也並非現代日本人民紀念羅福星為反省歷史錯誤避免為了報復而增加仇恨。更期待發揚和平寬容與大愛,為了全球人類更進一步的生活福祉心靈自由繼續努力













一再挑起仇恨 民進黨何時才滿意


2024-02-28 05:33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七十七周年,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禁忌,成為民進黨的政治提款機,每年到這個日子,各地舉辦紀念活動,均帶有濃烈悲情色彩

每逢二二八前後,言論稍有不慎,就會成為點燃薪火助緣,許多不理性的說法,只是意識形態延伸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說不探究二二八原委,對不起整個社會。問題是台灣早已解嚴,政黨三度輪替,坊間報告不缺,可探索的資料具備,加上大溪檔案開放,解開二二八疑團應不難,只要以毋枉毋縱精神,歷史終將回歸真相。

二二八事件是時代演變遺憾國人希望事件水落石出,就是不想挑起族群仇恨。問題是陳水扁執政八年,蔡英文執政亦近八年,擁有國家機器執政者,為何無法完成任務?民進黨若有心查案,豈會讓真相淹沒?

前總統馬英九在二二八事件時還沒出生,台北市長蔣萬安背負原罪,仍盡量彌補鴻溝,多次道歉試著撫平傷痕,或和受難者家屬對談,就是希望記取歷史教訓,祈望悲劇不再發生。民進黨卻一再挑起仇恨,甚至讓外省人迄今仍需背負原罪,實在太不公平,到底要過了幾代民進黨才會滿意?

沒有人懷疑受難者家屬的悲痛,但二二八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持不同意見的人,就會被冠上不愛台灣,欺負本省人的大帽子。

民進黨假轉型正義之名行分裂族群之實,將二二八事件曲解為「外省人殺本省人」、「中國人殺台灣人」、「台灣人反抗外來政權」,用以煽動仇恨、誤導民意、推動分裂,目的就在執政掌權,不但無法彌補傷口,更阻礙族群融合,真是令人痛恨。










政院即使被標不義遺址 政客肯定還是不會絕跡


2024-02-28 05:33  聯合報/ 林法/公(彰化市)


今天是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行政院甫被標示為「二二八不義遺址」,閣揆陳建仁說此舉堪比南非憲法法院蓋在過去的政治監獄之上。顯然時間再久,每逢此刻,前後執政加起來已十六年的綠營,總要作些文章。

美中爭霸使兩岸關係日趨緊張,台灣發展空間亦不斷受限。不僅「二二八」,一切關於「四百年悲情歷史」的論述,其實民進黨早明白只剩「大內宣」功用。這可從蓋拉格來訪,蔡英文、賴清德表達美國對烏克蘭態度轉變的憂心,唯恐對台承諾將來也不可靠,以及近期連串對中共「示好」,看出端倪。

例如我駐美代表受美媒專訪,說「現在台灣沒有人談獨立」,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更與大陸學者視訊交流,挑明「台獨黨綱已是歷史文件」,並希望溝通改善彼此關係。顯然在強權夾縫中,「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開始思考僵持或對撞路線已經不符其最佳利益。

如此轉變固然好,但兩岸本就不應兵凶戰危。從台灣人民角度言,不論島內島外權謀野心家才是我們該認清和警戒對象。所以即便兩岸能重啟對話,我們也不必心存幻想,畢竟有人嗜權如命。就像賴清德說過「沒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將被其他政黨取代」,在以永續執政最高戰略的原則下,對中共硬或軟,恐怕都只是綠營階段性戰術運用

「二二八」本質是抵抗不義政權」,七十七年過去了,在「不自由的民主年代」,台灣人民擁有多少抵抗權,或許見仁見智,然而視民如草芥政客,卻肯定不會成為「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