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 新政府產業發展 再現羅剎海市?
◆ 好的素養題 引導活用知識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台灣是屋頂上的提琴手
◆ 不偏重文法概念…考閱讀歸納 為大學英文準備
◆ 基礎考題不見了…素養大旗下 犧牲數學鑑別度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台灣是屋頂上的提琴手
2024-01-22 03:53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阿萊漢姆(Sholem Aleichem; 1859-1916)。林一平/繪
學生曾問我一個問題:「美國何時支持台灣獨立?」我簡單分析,獲得學生極為熱烈的回饋。我的分析完全基於歷史事實,不牽涉任何政治立場。然而不可諱言,台灣海峽兩岸局勢,台灣人如站在鋼索,一直在統一及獨立間搖擺思辨。美國一方面鼓勵台灣實施美國式的自由民主,另一方面,此次總統大選後美國總統拜登卻重申不支持台獨,最符合美國自身利益,卻讓統獨的鋼索更加搖晃。
提到台灣的處境,我會聯想到《屋頂上的提琴手》(The Fiddler on the Roof)這部電影。該電影是好萊塢依據阿萊漢姆(Sholem Aleichem)的小說《賣牛奶的台維》(Tevye the Dairyman)改編成電影劇本。小提琴手是一個象徵,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生活中,台灣就像站在屋頂上的小提琴手,「試圖彈奏出一個愉快簡單的曲調,而不讓自己摔斷脖子。」
阿萊漢姆這位出生於烏克蘭的猶太作家說:「智者視生活如夢,愚者視生活如遊戲,富人視生活如喜劇,窮人視生活如悲劇(Life is a dream for the wise, a game for the fool, a comedy for the rich, a tragedy for the poor)」。套入台灣海峽局勢的背景,描述智者、愚者、富人及窮人的反應,顯得格外深刻。
生活在美中兩大國夾縫的台灣,智者理解地緣政治情勢的複雜性。他們認識到島上的生活如夢境一般脆弱。他們可能理解歷史和政治的複雜性,在瞬息萬變的情勢下,維護身分認同和自治所需的平衡行為。他們深刻認知自身處境的脆弱性,謹慎地應對這些挑戰。
愚者短視,將台灣海峽的局勢視為遊戲,低估其重要性。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缺乏嚴肅性和理解。這些人可能未能完全理解他們行為的潛在後果,或低估地緣政治變化對普通台灣人生活的影響。
對於富人而言,生活如同一場喜劇,表明他們享受著奢侈和特權的日子。在台灣的情境下,富人代表著經濟狀況良好,不受台灣海峽緊張局勢影響的人群。他們可能以某種程度的超然態度或甚至是娛樂方式看待情勢,因為它並不直接威脅到他們舒適的生活方式。
對於在台灣經濟弱勢或被邊緣化的人來說,情勢確實是悲劇性的。經濟差距,再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加劇那些社會中較不幸運的人所面臨的挑戰。阿萊漢姆名言中對窮人生活是悲劇的描述,反映了那些忍受這些困難的人所經歷的掙扎和艱難。
在複雜的台灣海峽政治情勢,美中角力又有加劇的趨勢,阿萊漢姆名言如同檢視台灣人民多層次經驗的鏡子。這面鏡子在台海危機時,更凸顯了不同人群所面臨的多樣性觀點和挑戰。而最終我們將如同阿萊漢姆所說,無論事情變得多麼糟糕,即使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你都必須繼續生活下去。(No matter how bad things get, you've got to go on living, even if it kills you.)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2024-01-22 03:58 聯合報/黃年
總統、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左)、蕭美琴13日晚間舉辦國際記者會,對兩岸政策發表談話。記者許正宏/攝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開場白,他說:「中華民國第十六屆總統副總統選舉已在今天順利完成。」這段話是在洗獨去獨,可解釋為,這是中華民國自國民大會在大陸選出第一屆總統蔣中正至今第十六屆在台灣全民直選總統賴清德的一脈傳承,法統沒有中斷。
論及兩岸關係,他說:「我將依據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在對等尊嚴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
這句話引起一些議論。有人說,他沒說「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卻說成「依據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是在故意迴避或否定「中華民國憲法」。
但是,賴清德在幾天前剛剛說過「中華民國(憲法)是神話、鄉愿及災難」,你要叫他在當選首日就改口說「我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那麼豈不等於叫他宣示「我將依據這部神話、鄉愿及災難的憲法(處理兩岸關係)」?如此自批其頰,賴清德恐怕丟不起這個臉。
進入選季後,賴清德第一次提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是在葛來儀等三位美國智囊發布「建議」專文的次日,十二月一日,顯然是用以化解葛文的「疑獨論/疑賴論」。
賴清德在操作選情的過程中,愈到後來愈強調「延續蔡英文路線」。但是,他一直把蔡英文最關鍵的一句大前提「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含在嘴裡沒有說出來。原因可能有二:
一、不想說。只要不說這一句,他就不同於蔡英文,亦可在「務實台獨」上超越蔡英文。二、還不到說的時候,也許想等到當選後與北京互動時,用這句話當籌碼來緩衝形勢。
如今,他在當選首日用了這句話,但自己卻已將「中華民國憲法」糟蹋成了「神話鄉愿災難憲法」,而必須狼狽萬狀地修飾成「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才能啟齒,反而凸顯了他的政治思維是多麼反覆,更是多麼褊狹淺薄。
褊狹淺薄正是賴清德的人格特徵,也是「疑賴論」漣漪不斷的原因。
比如,賴清德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準備與蔡英文競逐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之際,宣示「我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任何職位上不變」,這是標榜他在「務實台獨」上超越蔡英文。但是,這句話現在卻成了他擤不完的鼻涕,一直掛在臉上,黏在手上。
人們如何想像,飽經政治閱歷的賴清德,當年怎麼會說出如此沒有全局觀、沒有未來性的語言,使自己一直到今天還陷在這句話的作繭自縛之中,洗不掉,去不掉。這是多麼淺薄?更是多麼可怕?
任何政治人物皆必須有奇正虛實的權謀操作能力,但必須基於內外上下左右的全局觀及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觀而為之,亦即必須在真知灼見上操作權謀,不可淺薄。淺薄者玩弄權謀,只會自取其辱。
賴說「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這是賴的全局觀,被蔡英文打臉「中華民國憲法不是風險」;賴說「衛星警報是人民知之權利」,這是賴不到一天的未來感,總統府隔一天的結論是「排除政治企圖」。這究竟是高明的權謀演出?抑或只因淺薄而已?
現在,賴清德在回應葛來儀等人時說「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那麼也應當正式向內外宣示「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而不必害羞說成什麼「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而且,他也至少必須在私室向自己承認,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是神話鄉愿災難」,不是「口誤」,而是出自淺薄。
美國如何看賴清德勝選?拜登在隨機問答時只說了一句話:「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這是拜登的「疑賴論」,不啻是美國給賴清德畫的「紅線」,也是美國與中共互設的「護欄」。
也就是說,即使是為了因應台美關係,無論奇正虛實,賴清德也不能說「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而應正告美方「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
當然,賴清德也可能雖在口頭宣稱「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但實際上仍繼續其「務實台獨」的操作。例如,推動《台灣文化基本法》及以極端手段處理中正紀念堂轉型等,亦即用「內殺型台獨」回饋獨派選民,並作為自己政治人設的補償。但這些皆是淺薄的權謀操作,傷了中華民國,無濟於台獨。
中國大陸是一個十四億人口、五千年歷史、九五九萬平方公里土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舉世最成功專政體制的巨大實體。在兩岸互動中,因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承繼著中華文化的主流統緒,更傳承著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抗戰、光復台灣、台灣實踐民主自由體制等重要旗幟,始有可能與中國(中共)相抗衡。即使就全球觀點言,也唯有中華民國能以同文同種的「民主燈塔」與十四億中國人互動,這是超越軍事與經濟的能量,也是其他任何外國都沒有的特殊能量。這才是台灣對兩岸關係的全局觀,也才是未來性。亦即,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若不是中華民國,若沒有中華民國憲法,若台灣成了台獨的平台。在十四億中國人與中共眼中,台灣就成了「漢奸/台奸」,中共就有了採取對台強硬手段的口實,我們就失去了「護國神山」。屆時,國際輿論也許以「誰教你要搞台獨」來個大甩鍋,勿謂言之不預也。
拜登的一句「不支持台灣獨立」,及諾魯斷交,已為賴清德的外部處境定了調。而這次大選,賴清德的得票率僅四十點○五%,民進黨在立院亦未過半,這雖並非全因兩岸關係的影響,但也必為主因之一。昨日《大屋頂下》說,民眾黨被視為主要是「綠色政治移民」的聚合,該黨群眾場合出現了大量中華民國國旗;當綠色群眾舉起國旗,整個政治意識就會有系統性的變化。因此,無論對外對內,賴清德如果仍以「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為兩岸政策的主軸,這絕非高明的權謀,而是淺薄無知。蓋頭鰻不知生死門。
賴清德既然正式一個字一個字地宣示自己是「第十六屆中華民國總統」,表示不必疑獨也不必疑賴;那麼,也就應一個字一個字說清楚「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別再漏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是護國神山,也是中華民國第十六屆總統賴清德的護位神山。
新政府產業發展 再現羅剎海市?
2024-01-22 04:05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新竹市)
產業發展示意圖。 路透
大選過後朝野開始檢討,但多為政治面與經濟宏觀面的議題,對於產業未來的發展和策略幾乎毫無著墨。
蔡政府曾大力推動特定產業的開發政策,但內容空洞、執行方案也未明,如今任期將屆滿執行績效卻不佳,蔡政府只知吹噓護國神山半導體的豐功偉績,但其他方面多屬忽悠和抄襲。
理論上,產業發展應重視市場競爭性、環境永續性、社會包容性,雖中小型經濟體發揮多元化韌性是台灣的關鍵優勢,而新興產業需要精緻的領導力和跨領域整合能力,但政府/企業/大學的整合功能不彰,影響了未來產業發展的進程。
根據立委公布的訊息,蔡政府曾設立超過四十個國家隊,選前國科會又加碼宣布投資半導體「晶創計畫」,不知選後是否還如期執行?蔡政府曾宣稱把人工智能打造成另一個護國神山產業,如今安在?賴清德即將接棒,但具體改善行動和調整策略是什麼?新政府有此格局與能力嗎?
自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以來AIGC(生成式AI)迅速發展,潛力無窮,台灣絕不能缺席,但台灣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多年,技術深廣度均尚未落實,而 AIGC 引發的治理問題又提前到來,包括隱私權、企業倫理、資料真偽認證、ESG、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等,但政府卻無作為,束手無策!
再拿發展氫能和相關議題來說,全球瘋氫能,包括燃料電池、能存儲技術、直接或混合燃燒等。中國大陸最是積極,德國也大力推動,唯美國進度較慢。氫能是規模掛帥、技術及資源導向的產業,台灣盲從發展氫能是個典型的投機手段。
台灣電力嚴重不足,沒有天然的氫礦資源,不論綠氫電解水、灰氫裂解天然氣,在供應端的技術或需求端的市場都不具競爭優勢,如今由媒體配合政府大肆宣傳氫能,是否只為滿足非核家園訴求,但不計任何利害取捨盲目推動不具優勢的產業?
大選後的社會紛擾和嘈雜實令人不敢恭維,除了互相指責、持續叫罵外,對產業和經濟的建議也流於過度宏觀而缺乏可行性,不見朝野共同努力「振興台灣」的新氣象!過去蔡政府不重用產業和科技專業人士,賴清德團隊及民進黨系統似乎也沒有產業或科技專業,甚至沒有任何具有國際產業經驗的專才。
以賴清德的個性和從政歷史來看,雖然宣稱用人唯才,但在意識形態治國劣跡斑斑可考的情況下,跨黨派產業發展似乎又是另一個「羅剎海市」的再現?
在新的一年,人工智能、ESG、永續經營、淨零碳排等將是全球聚焦的重點。面對地緣政治、產業巨幅轉型、兩岸情勢未定的時刻,我們熱切期待新政府能有大開大闔的開創格局,用人唯才、重視產業競爭性/領導力/環境永續性/社會包容性等客觀條件,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建構多元化生態系統更是台灣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和永續發展的關鍵,政府新團隊和政治人物想清楚了嗎?
好的素養題 引導活用知識
2024-01-22 03:48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大學學測20日登場,台北中山女中考場,有師長頭戴狀元帽,在校門口為考生加油打氣。記者林俊良/攝影
今年學測自然科試題凸顯閱讀與理解能力的重要,也呼應課綱深化科學教育與培養科學素養的目標。跨科命題不易,今年的混合題及非選擇題,部分題目令人驚豔。
今年試題著重基本概念的認知外,試題也運用跨科統整、情境入題、圖表閱讀、概念推理等命題設計,測驗考生對於知識的瞭解與運用。試題融入情境的命題方式,是自然考科的測驗目標,測驗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過的原則、方法、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論,運用在具體情境。素養導向命題含括科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如實驗假設和設計等,強調科學問題的起源與脈絡;著重知識理解,強化概念釐清;強調具體操作的重要性,結合知識與實際面的應用;強調生活相關議題的理解與討論,以及概念間的連結。
舉例而言,以高能粒子束用於治療惡性腫瘤,測驗考生是否能夠從圖表中找到重要訊息,回答光子頻率與能量的關係,並理解殺除癌細胞而能保留正常細胞的最佳效果為何。汽車方向盤的安全氣囊在危險時,透過內部氣體緩衝,配合安全帶降低衝擊力,測驗考生的閱讀能力,並以力學概念估算駕駛人受到的作用力。這樣的題目要具備基礎知識,能閱讀理解圖形和文字說明,才能得分。
捕蠅草捕蟲是跨科試題,以生物內容為主軸,結合物理和化學知識,設計成基礎知識和探究實作題目,詢問考生有關捕蠅草捕器閉合的機制,以及與捕蠅草的遠親豬籠草等食肉植物相關的問題,是相當吸引人的學測混合題。
綜合整份試題,給學生的啟發應是需要理解基本概念的先備知識,清楚如何運用知識,重視擷取圖表資訊。
從圖表中擷取需要的訊息,是學習自然學科很重要的技能,強化知識整合的應用,才能推理出答案。再者,注重探究與實作過程,學習學科知識與技能是重要的一環,可以使學生驗證並重現其所學,亦可將實驗歸納成相關科學理論。最後,橫向跨科整合入題符合現今科技發展趨勢,需要多種學科跨域整合才能有宏觀、全面性的樣態,故跨學科的學習是現今的趨勢。
如何將探究與實作的課程內容納入考題,並不容易。科學素養評量架構包括評價與設計科學探究,以紙筆測驗不易真正測出考生探究與實作的能力,但如果考題設計得宜,應可測驗某部分認知能力,如推論、分析、綜合等,這是高中教師和大考中心命題委員未來努力的方向。
不偏重文法概念…考閱讀歸納 為大學英文準備
2024-01-22 03:48 聯合報/ 張家瑞/高中英文老師(新北市)
昨天把今年學測英文選擇題做了一遍,無論是詞彙題、綜合測驗、篇章結構、文意選填、閱讀測驗或混合題,都考驗學生的英文閱讀速度、準度,甚至歸納重點的能力,盡量避免了以文法概念為出題重點。這是一份能夠篩選出優秀的英文閱讀者,為進入大學閱讀大量英文資料做準備的試題。
與數學、理化能力名列世界前茅相比,我們高中生的英文能力在國際上可能連前七十名都擠不進。在此提出幾個英語學習的方向及政策建議:
一、將英語口語納入國中會考及大學學測英文的一部分,占比不得少於廿五%。口語能力增進,閱讀寫作及聽力也會提升。
二、各地圖書館及各級中學的圖書室都至少要有一份英文報紙,且英文書籍至少有總藏書的廿分之一,讓學生及大眾每天都有新鮮英文資料及大量英文課外書可閱讀。
三、捨棄低效英文學習模式。很多學生用一個英文單字搭配一個中文解釋的方式學習單字。學習單字最好的方式是在不同的文章及句子讀到同一個單字,這樣更容易記住單字,且更能夠熟悉如何在句子中使用單字。而以文法為重心的教學方式,更是培養了一批只喜歡學文法的「文法學生」,閱讀範圍狹隘、閱讀速度慢且歸納重點能力薄弱。
四、將詞彙題改良成閱讀型的單字理解題。今年十題詞彙題均是提供一到兩個句子,挖掉其中一個字,再提供四個選項供學生參考;這樣的題型很生硬,程度初階的學生無法從上下文推敲出該選哪個單字。建議把題型改成閱讀測驗中選五個單字,學生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單字意思。這樣才能根絕使用單字卡來學英文的低效模式,且鼓勵學生廣泛閱讀。
高中生的英文能力就是我國下個廿年的國力,調整方向、改變思維,讓學生學好英文其實很容易。
基礎考題不見了…素養大旗下 犧牲數學鑑別度
2024-01-22 03:48 聯合報/ 林柏寬/國中教師(台南市)
一一三年大學學測數學 A 登場,中間偏難,大多數題目題幹龐大、問題迂迴、數據多、跨領域提及地理及理化,考圖形卻沒有圖形可看,必須觀念清晰、整合強、公式熟練才能拿高分。成績高分或低分,修煉在自己,但是過去兩年的成績合理嗎?
一一一年大學學測數學 A 有六成成績在六級分以下(含),原始分數為悲慘的廿七分至卅三分之間。對比國文科、英文科、社會科與自然科則分別不到八%、約卅五%、不到八%、約廿一%的高中生成績在六級分以下(含)。
一一一年大學學測數學 A 難爆了,一一二年數學 A 的題目「寬容」一點點,但是仍約有五成六的高中生成績在七級分以下(含),原始分數提高一點,變成卅八分至四十四分之間。
很多學生嚷嚷著數學 A 有念跟沒念一樣,素養大旗高舉的當下,單純數學知識點的題目根本不考,每一題的文字量總是令人「驚奇連連」,考數學還是考國文?總是困惑著學生與老師。
南韓總統尹錫悅認為南韓大學修學能力考試(相當於台灣學測)愈來愈難,甚至出現「殺手考題」,但是南韓的數學考題真的沒有多難,可以有效區分出不同程度學生的數學「能力」。
台灣的大學學測數學 A 有約六成學生成績在六或七級分以下,僅一成的學生成績在十一級分至十五級分,這樣的考題才是真正的「殺手考題」。
六成以上的高中生原始分數只拿到慘澹的三、四十分。中上、中等、中下程度學生的成績糊成一大塊,考題失去應有的鑑別度,更讓這些學生長大後都認為自己的數學很差。
幫中等程度以下的孩子說點心聲。「素養」雖重要,雖然「解題應用」、「分析評鑑」這類轉很多彎的題目很漂亮,可是很多努力念書但程度中等的學生,其實需要一些基礎題來回應他們的付出,也才不會出現全盤放棄數學的遺憾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