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戰關鍵:厭綠力量多大
◆ 海虎潛艦意外 可能是隻瘋狗浪?
◆ 大屋頂下/兩岸共同完成「共生雙贏的答卷」 棄獨保台 和平競合
◆ 星期透視/台灣需要的兩岸經貿政策
◆ 名家縱論/還記得當總統前的承諾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還記得當總統前的承諾嗎
2023-12-24 00:07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傳播政策,不是選民投票的優先考慮。本報資料照片
忘記過去的承諾,是無能或無心;與過去的承諾反向而行,則是赤裸裸的背叛。對政治人物,尤其是如此。
選戰正熱,為爭取選票,各種施政藍圖盡出。然而傳播政策,從來不是選民投票的優先考慮。因此,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發表看不到任何傳播政策的藍圖或願景,雖不意外,但難免失望。接下來,還是希望看到候選人真心的承諾。
蔡英文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提出《廣電政策白皮書》。她說,「解嚴後開放的有線電視台內容大量抄襲報紙、週刊與網路,且被政府或企業收買製造假新聞,政論節目大肆放送政治偏見,缺乏對公共政策的專業分析與不同意見的對話。不真實、不公正、不專業的新聞時事節目,嚴重傷害公民知的權利…台灣公民長久喪失的電視文化自信,應由公共廣電系統帶頭重建。」
諷刺的是,八年回眸,屢次將政治黑手伸入媒體、放任綠媒形成媒體巨獸。近兩三年更變本加厲,強渡關山鏡電視案、中天關台、強推「數位中介服務法」,公共媒體變質為民進黨的「央視」,擴大網軍做大內宣,扼殺媒體第四權獨立發展空間。看過蔡英文白皮書的人,應該都難以置信。
陳水扁選總統曾訴求「黨政軍退出媒體」,成為國民黨敗選的原因之一。他在三年前曾說,任內沒關掉 TVBS,是民主應該多元包容,捍衛新聞自由是民主價值。對比陳水扁,蔡英文應該深感羞愧,無地自容。
民進黨打壓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惡質作為,為了認知戰,對媒體設下不少審查和門檻。這次賴清德隻字未提,或許怕讓人想起這段傷害媒體的過往,但如果當選,這樣的做法還要持續嗎?看不到答案。
侯友宜記者節指出,社群平台崛起、資訊爆炸時代,許多記者認真調查、採訪的原始報導,常被淹沒在網路世界,甚至被數位平台免費轉載,除了心血被整碗端走,衝擊業界收益、記者薪資結構及報導品質,社會大眾的閱聽內容也受到負面影響。他也提到 NCC 已不受人民信任,應該打掉重練。這可以看出他對媒體環境的憂心,但並不是完整的傳播政策藍圖。
柯文哲未見什麼論述,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倒提出五大媒體改革共同政見,包括增加影視業補助、鬆綁管制;促進公平競爭;建立機制應對 OTT 挑戰;推動 NCC 與文化部門改革;和保障閱聽權益。並將在立法院大力推動讓「黨政金」退出媒體,重建媒體獨立性和公正性。
瞻望國際,歐盟主席范德賴恩提出對傳媒的規畫和願景:實踐一個民主數位媒體政策的形貌。讓歐盟獨立專業新聞業蓬勃發展,需要自由、資金和未來。媒體政策要:一、保護媒體獨立性和言論自由不受威脅;二、提供新聞業發展的公平競爭環境;三、面向人們明顯擁抱的數位、行動和平台主導的未來。其中媒體自由最優先,否則無法確保獨立的專業新聞報導。
媒體自由是民主基石,但其他挑戰也不容忽視。媒體環境大變,社群媒體發達、串流平台襲奪傳統媒體收視、假訊息和AI生成訊息蔓延,網路三大危機騙財、騙色、騙個資方興未艾,行動通訊成長停滯,產業發展挑戰極大,在在關係台灣的未來。
不論誰當選總統,都會面對台灣媒體環境的挑戰,這並不容易,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呢。
星期透視/台灣需要的兩岸經貿政策
2023-12-24 00:36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講座教授兼所長)
大陸21日宣布中止石化業12項ECFA部分產品優惠關稅,估計將使業者要多繳163億稅金,衝擊43萬就業人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宣布對台灣出口大陸的十二項 ECFA 石化產品,停止優惠關稅,緊接著又宣布恢復七家石斑魚業者的輸陸執照,恩威兩手策略予人介選聯想,表示北京對台的民情掌握,盲點不小。然而,陸方禁止部分台灣水果進口,並啟動對台貿易是否設置障礙的調查經年,政府非但沒拿出具體解決方案,反而指責對方政治操作,甚至質疑辛苦尋求對策的民間團體負責人的政治忠誠。選後新政府應提出什麼樣的兩岸經貿政策,百姓翹首企盼。
陸方以檢疫或公平貿易為名祭出對台懲罰性措施,政府部門一副事不關己。經濟部長稱對整體外貿影響不大,要業者邁向產品高值化,國發會主委稱淨零排放比關稅重要;執政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一再誇讚大陸已非我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
十二項 ECFA 產品今年輸陸總額十八億美元,若政府繼續相應不理,ECFA 有可能全面停擺,官員竟不以為意,這種政策冷漠令人駭異!以農產品為例,今年對陸港出口落在美日之後,較三年前狂減五點一億美元,美日市場卻只增長九千萬美元,強調擺脫依賴大陸有意義嗎?再如水果,今年整體外銷較三年前幾近腰折,幾乎都來自陸港市場的萎縮,出口美日增加不足五千萬美元。
政府看準陸方不願將兩岸問題國際化,故意呼籲假 WTO 尋求解決,拒絕啟動在陸方讓利下對我有利的 ECFA 爭端解決機制。須知陸方開啟台灣貿易障礙調查,恰是因對台讓利的結果,若訴諸 WTO 根據公平互惠原則,台灣豈不被迫對二,五O九項產品向陸方全面開放?
近年對中減少市場依賴蔚為風氣,拜登對中遂行負責任的管理政策,以安全為由減少市場依賴,主張將生產鏈移回國內,但作法和台灣南轅北轍。
今年三月,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建議對中「去風險化」,減少貿易依賴;六月,她進一步提出經濟安全戰略,建議對中貿易投資要考慮安全風險,要求數位、綠能、健康產業分散供應鏈,保護關鍵領域,風散市場。十一月,歐洲議會及部長理事會針對「歐洲關鍵原料法」達成政治協議,目標之一是將每年來自單一國家的關鍵原料占比降至六十五%以下,劍指中國稀土金屬。可見減少對中市場依賴,指的是戰略產業或是關鍵原物料減少對中的進口依賴,以免中共將這些出口武器化,威脅市場穩定。
至於對中出口設限,主要是美日為防止中共成為科技強國進而危及國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最近強調北京當局是「我們遇過的最大威脅」,絕不提供尖端科技以防止北京將其用於軍事用途。雷氏甚至批評輝達為中國市場開發降規版的人工智慧晶片。至於美國對中其他投資及出口,拜登在與習近平會晤中,向習抗議中國不公平貿易和非市場化的經濟措施、以及對美國企業的懲罰性行為,要求強化溝通、擴大市場開放。
美歐等國對中降低市場依賴,僅限大陸進口的關鍵商品及原料,至於對大陸出口除少數管制項目,莫不盡力擴大市場占有。連農產品和水果都想撤出大陸的,只有台灣!
大屋頂下/兩岸共同完成「共生雙贏的答卷」 棄獨保台 和平競合
2023-12-24 00:40 聯合報/黃年
美國兩岸關係學者葛來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果賴清德大選獲勝,中共面對開票結果。兩岸迎對新的開局,要如何向對方打第一聲招呼?
是惡言相向,使雙方關係呈螺旋性急遽惡化下降?或是互留餘地、互存期待,使雙方關係仍有谷底翻升的可能?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英文首次當選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宣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未深入探索「一中原則/一個中國/憲法一中/一中各表」等爭議概念。中共指此為「未完成的答卷」。這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雙方打的第一個招呼,兩岸情勢就此不斷惡化發展至今。
如果賴清德當選,雙方會如何向對方說第一聲哈囉?
十一月三十日,葛來儀、白潔曦、柯慶生三人的專文(下稱葛文)說,賴清德如果當選,應當:一、加強無意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的保證。二、賴在就職演說中可重申蔡英文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就職演說所作承諾,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等語(葛文顯然認為,應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台灣的政治主體)。三、賴甚至應該考慮重新審視民進黨在民國一○三 年(二○一四年)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提案,讓維持現狀的承諾更具可信度。四、葛文並說:為了阻止戰爭,台灣必須讓中國領導人相信和平統一仍然可能。以上,暫稱「葛四點」。
葛四點可謂是建議賴清德如果就任後向對岸發出的第一聲招呼。三位作者也許覺得若在選季就要賴提出,或許強人所難。但是,葛文發表的次日,賴就透過民進黨發言人說,民進黨政府「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云云,這是賴清德方面在宣示參選後首次引據蔡英文此語。
葛文主張,以「可信威脅/可信保證」來節制兩岸關係。核心的概念是:「大陸不武vs.台灣不獨」。葛文說:中共應當保證,「只要台灣不追求正式獨立,北京就不會使用武力」。相對地,台灣也應提出可靠保證,「只要中國不攻擊台灣,台灣就不追求獨立或永久分離」。兩岸以此重啟對話。
葛文的邏輯架構,可謂是「交換論」。亦即:大陸以不武換台灣不獨,台灣以不獨換大陸不武。
十一月五日的《大屋頂下》說:兩岸攤牌,台灣以「不搞台獨」來「交換」中共的「不消滅中華民國」,中共以「維持中華民國」來「交換」台灣的「不搞台獨」。這就是交換論,可謂不約而同。
葛文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此文並非停留在「不支持台灣獨立」的一般議論,而是論及「台灣以不獨的保證與中共交換不武」,並更深化到「考慮凍結台獨黨綱」,釜底抽薪。
尤其,葛文指出,「為了阻止戰爭,台灣必須讓中國領導人相信和平統一仍然可能」,這不啻是指出「統一議題」的存在,是台灣安全與兩岸和平的「應有之善」或「必要之惡」。因為,只要鎖定「和平統一」,就必然是「和平發展」;如此,「和平」就能節制「統一」,「過程論」即可節制「目的論」。
以上這些深水區的思考,已經超越了「不支持台獨」,而可謂是一種「疑獨論」,又因直接涉及了賴清德,也可以說是一種「疑賴論」,或至少是對賴清德的諍言。言者諄諄,勿聽者藐藐。
葛文的頂層架構是「和平」。台灣不獨,是為了和平;中共在台灣不獨之下不使用武力統一,也是為了和平。唯就葛文來看,以上二者的交集點是在「台獨」,亦即「武不武,看獨不獨」。可以這麼說,就葛文的架構言,兩岸問題的根本癥結就在台獨。當推向了最根本之處,就是要「考慮凍結台獨黨綱」。因為,台獨黨綱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葛文這樣的思考非但與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大相逕庭,亦與蕭美琴所說「台獨是中共貼的標籤」迥異。
因為,在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柯建銘等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之議,就是想自己撕掉台獨標籤,那不是中共貼的。何況,近日爆料,蕭美琴在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曾對美國媒體說「我們不再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這也真真確確是蕭美琴自己貼的標籤,要撕也只能靠自己撕。
其實,賴清德亦知台獨已經走到進退兩難的地步,因此不斷在去獨洗獨。他說不是「台獨金孫」,「務實台獨」則重點是在務實而非台獨,又宣示「台獨三無論:無路徑/無計畫/無框架」。洗洗刷刷,卻是愈描愈黑。至少,葛四點認為賴清德仍有努力的空間,並認為「凍結台獨黨綱」始為正本清源、釜底抽薪的辦法。
賴清德如今的立場是,「不走回一中老路」、「堅決反對九二共識」、「不認同統一的幻想」,此一架構可謂與葛四點是背道而馳的。如果這些就是賴清德就任後的兩岸開局談話,情勢的惡化將不知伊於胡底,難以收拾。
但倘若賴清德能夠聽取葛文的諍言,他在反對中共定義的「一中原則」之下(負面表述),應當在「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的原則上,伸展「憲法一中/一中各表」的立場(正面表述)。他在反對中共強調「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時,應當全力回復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原始內涵。他在反對中共「統一的幻想」時,也要認知「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台獨」更是「幻想」;因此必須努力將中共的「和平統一」引導至「和平發展」。
可以這麼說,葛文對賴清德的核心諍言是:應當從「務實台獨」移向「棄獨保台」,釜底抽薪則在「凍結台獨黨綱」。這對賴清德與民進黨當然十分困難,但葛文指出兩岸問題的根本癥結就在台獨。解鈴尚待繫鈴人。
葛文的文理脈絡,已從「不支持台獨」,進入「反對台獨」的層次。
梳理以上思路,兩岸未來若要重啟對話,雙方可持葛文的「交換論」為架構。亦即:台灣以不獨換大陸不武,大陸以不武換台灣不獨。只要雙方有了「不獨/不武」的「可信保證」(葛文用語),兩岸就有可能在「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之下,「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發展」。
賴清德如果勝選,兩岸都必須審慎思考,如何向對方打第一聲招呼。若說蔡英文留下的是一張「未完成的答卷」,則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面對的卷子當然更加困難,應知戒慎恐懼。
相對地,如果賴清德未來在答卷上反映了葛四點的諍言,北京亦當知道「莫為已甚/互留餘地」的道理,應當協助賴清德轉彎,雙方共同完成「共生雙贏的答卷」。
不要演成黑羊白羊,火車對撞。天佑兩岸。
選戰關鍵:厭綠力量多大
2023-12-24 00:34 聯合報/ 胡全威/大學教師(台北市)
國民黨在凱道舉行「台灣平安、人民侯康」造勢活動,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中)、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右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二)等人同台造勢。記者林伯東/攝影
日前三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發表第一輪政見演說。藍、綠雙方主要糾纏在對中國大陸的立場、個人操守與內政議題上,白則是凸顯藍綠惡鬥,闡述自己的政策主張。在正副元首政見發表會中,雖然未有驚人之言,也沒有出現動搖選情的橋段,但是透過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到三黨候選人對於國家未來前景的規畫以及目前各自採用的選戰策略。
首先,在侯康這一組。作為目前民調居第二的挑戰者,對於執政黨弊端可以算是火力全開,對於柯盈則是刻意低調。侯的發言主要以台語為基調,十分流暢,也沒有過去偶發的語病問題。這對於背負與中國親近原罪的國民黨而言,語言的身分政治是一個重要的表態。
侯除了對於賴的「工寮」、政府官員貪腐、社會當前問題等進行批評,主攻則在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上。這也確實是台灣政黨政治的重要分隔線。只可惜在此議題上,畢竟是政見發表,最後也只能各說各話。雙方無法就重要癥結點進行詰問。譬如,賴蕭認為也可以開啟兩岸和平溝通對話,這很值得進一步追問如何可能?政見發表會上,也就只能短暫交鋒,其他就各自陳述了。
其次,就賴蕭這組而言,優勢在於執政資源。因此,他們提出的政策主張,似乎都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加深,成為好像吃得到的大餅。
當然,在劣勢上,則是要承接兩岸緊張情勢、高房價、低薪、物價不斷上漲、政治貪腐等問題。賴蕭發言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在對中國議題上,這也是侯康主攻的議題。賴與蕭過往皆有諸如「務實台獨工作者」或者「不認同中華民國」的言論。但是,面對攻擊,他們不採取直接回應,而是以攻擊方式回應。譬如,賴提到:我們在這裡辯論,中共會認為我們三個人都是台獨。難道我們就不要參選總統嗎?
但在諸如賴的萬里老家工寮以及蕭是否曾放棄過中華民國國籍,兩人皆有直接回應。這種直球對決的方式,彰顯了政見會的好處,可以讓一些爭議,至少讓候選人好好說清楚,而不是在社群媒體上謠傳。
至於在柯盈這一組,策略上是以回應民眾對於藍綠惡鬥的厭惡,希望從闡明政策中,闖出一條不一樣的路。但是,由於提出的一些政策大多艱澀與遙遠,有時又緊盯著講稿,顯得不夠熟悉,進而打了折扣。
總的來說,正如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日昨提到在野黨要翻盤當前選情,並不容易,除非是突發事件、醜聞或外部影響,從發言策略來說,侯康要想勝選,就必須努力激發並凝聚「討厭民進黨」的力量,特別是要打在一個個人民的具體感受上,譬如,高房價、疫苗打不到、兩岸危機、低薪、詐騙猖獗等等。這樣不至於引發反感,同時又反應人民真實感受,如此一來,改變就有可能。
海虎潛艦意外 可能是隻瘋狗浪?
2023-12-24 00:40 聯合報/ 胡健驊/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退休教授(基隆市)
海虎潛艦之前亮相畫面。圖/本報資料照
海虎號潛艦在小琉球附近發生船體外部小意外,浮於水面搶修中竟折損了幾名軍人,至今各方仍在揣測怎麼回事。有人投書民意論壇稱恐怕是藝高膽大,忽視風浪海況,提醒務必嚴格執行標準作業程序。最新消息是已發現一件紅色充氣式救生衣,也許點到了痛處。
目前傾向歸因是突逢十公尺高之「湧浪」,但氣象播報當日高雄外海只有不到一公尺的海浪,兩者對照,應有料想不到的事。
一般人常將突如其來又高聳的「海浪」、包括「浪花」,叫成湧浪。因為突如其來,也常被冠以「瘋狗浪」,反而講對的可能性較高,卻又以為瘋狗浪只是岸邊的事,大海中哪有?
一般大風浪的「波長」十幾二十公尺,「波高」三、五公尺已很凶悍,要達十公尺高(約三層樓高度),那是颱風圈內的海況。若現場看見海水突然飛到艦塔高度,恐怕是浪花高度,不是整股巨量的浪水,而浪花一樣可以擊倒站艦體上的人員,所以才明訂要穿牢救生衣、體掛纜繩。
湧浪是波長超乎常態的波浪,波長可有五十、一百公尺,波高卻小,海上望去有如許多大片丘陵狀海面,此起彼落搖晃,航行其上很不舒服,卻不危險。但它們一旦前進到岸邊水淺處,海底磨擦阻力使波長快速縮短,一個波長的龐大水體便立即堆高,攻打海岸成壯觀景色,這就不是隨機發生的瘋狗浪。
瘋狗浪者,海上「群浪」四面八方交叉傳播,三不五時碰巧幾個波峰一起走到同一個點上,便突如其來地衝高,波長卻不因交疊而拉長,長高的水體超出該有的波形而暴起破碎,甚至航行旁邊還聽到轟然巨響,所以不是只在岸邊把人打落海中的才叫瘋狗浪。
半個地球規模的亞洲「季風」也是湧浪推手之一。夏季西南季風從南海向北吹,穿越台灣被中央山脈阻礙,在北部有限海域不構成湧浪威脅,而高雄外海卻是陽光下波濤洶湧,是從南海長距離堆積而來的;反之,冬季東北季風,大風場長距離跨東海南下,累積波浪把北部海域搞得天翻地覆,而高雄外海卻風平浪靜。
這次不幸在冬季離岸不遠的小琉球附近,為什麼突發高大浪花?有可能是一隻瘋狗浪。需知大物件水中上下擺盪,對應不大的波浪動作,吸排交替,爆出瞬間一股大型浪花,是不難想像的可能。
不只為了釐清職責,也為了嚴格執行標準作業,更為了多一分保護已經賣命的子弟,最終為了再嚴謹的知識還是會有未知的盲點,建議凡大型物件的動作,都該配搭同時錄影。畢竟,人的口述只能參考,難以憑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