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電本綠電 陳揆別閃躲
◆ 語文系退場的另類思考
◆ 學生攻擊老師 更應關心受暴者
◆ 世新中文 往昔美好化成春泥
◆ 陸配立委危害國安?賴踐踏民主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訴訟與股東行動新趨勢
◆ 反核重傷地球 奧獎導演的啟示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訴訟與股東行動新趨勢
2023-11-01 04:57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對氣候異常帶來的災害,各國紛紛訂定政策,朝向綠色轉型經濟。許多積極的倡議團體也呼籲透過股東的力量監督,加速企業朝向淨零碳排的目標。
這就是「股東參與」的力量,意指積極的股東團體結合主流的機構投資人,形成要求企業內部轉型的強大驅動力。在公司召開年度股東大會時,行使股東權以要求企業經營者採取更積極的氣候行動,制定並執行短中長期的碳排放減量計畫,確保公司能積極實現因應氣候變遷的作為與目標。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積極股東行動團體 Engine No. 1是「關鍵少數」的好例子,雖僅持有埃克森美孚○點○二%的股份,但在埃克森美孚三大股東貝萊德、先鋒和道富等大型機構投資人力挺下,Engine No. 1竟能取得這家全美市值最高公司十二席董事的三席,得以驅動公司強化並落實綠色轉型。
除了參與股東會、行使投票權,即便未能在董事選舉取勝的積極股東團體,仍有另個選擇來發揮影響力—透過訴訟,要求高碳排公司經營階層做出改變。
今年二月,英國能源巨頭殼牌的積極股東 ClientEarth,在法院提告殼牌公司的十一名董事,主張董事們未制定符合巴黎協定的能源轉型戰略,違反英國公司法規定的公司負責人職責。
ClientEarth 的訴訟行動,得到持有殼牌超過一千二百萬股股份的機構投資者支持,認為殼牌淨零排放計畫缺乏「減少範疇3排放」中短期目標(範疇3排放就占了殼牌排放量九十%以上)。
其實,荷蘭法院早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的訴訟案中,就下令殼牌將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排放量削減四十五%,但殼牌仍僅將排放量定為減少五%。在這件氣候訴訟案中,荷蘭海牙地方法院作出全球首例氣候訴訟行動的判決,認為殼牌「有義務採取『適當行動』來停止或預防氣候變化間接對人權造成的不利影響」,且範圍可延展到它的關係企業或價值鏈中其他的公司企業實體。
再進一步畫重點:荷蘭法院認為殼牌在消除或預防因範疇1、2和3的排放引起的嚴重氣候風險上,必須承擔「明顯最大努力的義務」。並敘明巴黎協定不但是「普遍認可和接受的標準」,亦是關於為減緩氣候變化造成影響所負義務的「未明文法」指標。在此觀點下,荷蘭法院認為殼牌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減排政策目標完全缺乏效力,不符合指標並違反減排義務。
從上述的股東行動和氣候訴訟案例,已可看出典範轉移的新趨勢:高碳排企業除了要遵守國內政府訂定的碳排放減量相關規範外,也要高度注意是否可滿足積極股東對企業「能否採取更高標準之減碳管理策略」的期待。
台灣於今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後,高碳排企業的經營者不僅要留意相關法規政策的遵守,進行碳排查、繳納碳費,更要訂出符合氣候目標的短中長期減碳管理策略,才能避免「股東氣候行動」或氣候訴訟找上門。在已有前例可循之下,要更積極謹慎看待國際趨勢,將之納入重要的氣候決策考量。
核電本綠電 陳揆別閃躲
2023-11-01 04:57 聯合報/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天表示核電是綠電,未來核能發展如果有進入到核融合,「我們當然樂觀其成,也可能很快來採用」。記者余承翰/攝影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日於立法院接受質詢,被問及「核電是否為綠電」時,答道「核電是綠電,但如果台灣要發展核電,要考慮想到核廢料,還有民眾能不能夠接受」。陳揆認定核電屬於綠電,基本上與歐盟的主張一致,有利於淨零碳排的實現;但論及核廢處理與民眾接受度,似乎又難以跳脫蔡英文總統的非核政策。
事實上,核廢處理與核能安全本來就不是問題。針對高階核廢,全球作法有二:一是以乾式貯存的方式進行暫存,未來待快滋生反應器技術或次臨界加速器系統發展成熟,便可進行用過核燃料的再利用或核轉化,有效降低其總量;另一則是以地下永久封存的方式進行最終處置,一併處理高階與低階核廢。
目前採用乾貯方式的國家,包括美、英、法、日、韓等國,全球乾貯場的數量已超過一百座;確定採行最終處置的國家則有芬蘭與瑞典,而芬蘭位於 Olkiluoto 的最終處置場已經完工,即將於明年啟用。針對用過燃料,我國可比照國際作法,採行乾式貯存搭配未來的再利用,或者直接進行最終處置,皆是可行作法。
不過,考量我國近年在能源轉型的執行成效不佳,同時又期望邁向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的目標,現有已停轉但未除役及運轉中的核電機組都應予以延役,並讓核四在通過安檢後重啟,才是務實的減碳解方。
陳揆答詢時也提及,「未來核能發展如進入核融合的新技術,當然樂觀其成,也可能會很快採用」。核融合發電技術一旦研發成功,確實不會有高階核廢產出,也無運轉安全的疑慮,但此技術尚有能量產出效率不足的關鍵問題待突破,估計未來十年仍難以商轉發電。
平心而論,如果非核主張已是可以改變,政府現行的廢核政策何不立即做出調整?與其等待一個期程未知的技術,何不在現有核電機組延役及重啟之外,進一步考量真正可在十年內商轉的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SMR不僅具備本質性安全且不會發生類似福島事故的特色,另有較高的建置地點選擇性、燃料使用效率高、用過燃料重量低的優點。已知的開發中個案有美國泰拉能源公司開發的 Natrium反應器,以及X能源公司的 Xe-100反應器,此二類型反應器預計商轉的時間均為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之前。
針對能源供給,我國面臨的棘手問題其實不少。一方面是缺電夢魘始終無法排除,除了再生能源開發進度落後且無法接受調度、燃煤發電必須於空汙季降載、燃氣發電量受限於天然氣接收站新建工程嚴重延宕,三者皆影響供電穩定;另一方面則是核電陸續停轉後,火力發電占比不斷上升,導致減碳成效不佳。缺電難題未解,民眾與企業都不放心;電力排碳不減,外銷產業勢必因碳費與碳稅課徵而喪失國際競爭力。
陳揆閃躲式的「很快採用核融合」回應,解決不了國內綠電明顯不足的問題,也無助於改善缺電。非核家園既然不再是鐵板一塊,政府何不立即順應國際潮流,除了再生能源,也將核電列入減碳的路徑規畫。唯有「核綠同行」,才是脫離目前能源供給困境的正解。
語文系退場的另類思考
2023-11-01 05:06 聯合報/ 姚振黎/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淡江大學表示,研擬將西班牙語文系、法國語文系、德國語文系、俄國語文系自114學年起整併為歐語系。圖/取自淡江大學官網
淡江大學「西法德俄」四系擬整併更名為「歐語系」,又有世新大學中文系驚傳停招。當系所縮減,師生獨學而無友,拔劍四顧心茫然時,對於語文系所退場,茲提供另類思考。
高教中文系缺經學(含古籍經典)、小學(文字、聲韻、訓詁),甚至詩選及習作的師資,已非一朝一夕。從帶領詩詞曲選的教材選讀、鑑賞、講授,到能作詩填詞、批閱學生習作,甚至書法課理論與實作兼顧的師資,或見老成凋零。
中文系開課不僅需新詩、新文藝作家講授「詩詞選及習作」,長期以來的研究也常投注女性、電影,而在台文系、文創系、通識教育等也可見到類此師資及課程。中文系更名或改為「應用中文」系,已發展廿餘載,與半世紀前筆者所讀之中文系已有巨變。佐以「教改」的推波助瀾…
數日前,一昔日學生、任教於公立高中之國文教師傳來:新課綱要求的「跨域增能」,終成為罹憂鬱症的最後一根稻草,自忖無力達成,現以「事親假」長期休養中。畢竟,「要能廣大要能高」的「跨領域」教學目標,如欲達成,就是「不盈科不行」;中文讀寫基本功,不是旱地拔蔥,而是水到渠成,如孟子說的「不成章不達」,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若要求大學校長有募款能力、評鑑學校要加入學生畢業就業率,那麼高教企業化經營、尊重市場的系所淘汰機制「勢在必行」。且看一一二學年度資通訊相關科系招生人數近二萬七千人,占全體招生名額一成五。關乎畢業求職、生涯發展,至於人文素養、讀寫能力,ChatGPT 捉刀,語文學習,可自修破解?
台灣語文教學已自「鄉土文學」、「本土文學」擺脫中國,走出自己的路。至於當年「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下,中文系的學習,總不會斷絕。且看秦朝推行禁書令,伏生顧全典籍,將古籍藏在屋室夾壁當中。漢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後聞伏生之名,下令召見,使晁錯往受之。伏生以九十高齡,今文《尚書》得以保留。絕學變成顯學!
況且民主社會,遵照教改課綱,敬謹教好「國文課」仍有餘裕,能留意外界的讀寫研究現況及古典文學普及化,使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例如,日前讀復旦大學出版《唐詩三百首全解》、《宋詞三百首全解》,有「杜甫登高,李清照銷魂,重陽節這一天,他們都 emo了」(emotional 縮寫而成)。對於傳統節日與時令,自年輕人的口氣,以今通古、穿越古今,區區四首重陽詩詞,賞析得洗鍊深刻、簡明動人。類此出版,源源不絕,自修研讀,提供思辨並治學方法。
在中文系教學相長四十載,體認:書,這個朋友不可一日不交,一個人的世界在書架上。培養文化與思考,對閱讀充滿感激,讓我們得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大學四年有限,然語文自習是一輩子的事,尊重語文系所停招及整併,保留對文學的愛好與自發閱讀的興趣,真積力、久則入,功不唐捐。如梁實秋先生所言:「凡努力下功夫,這份功夫就絕不會白白浪費」。
學生攻擊老師 更應關心受暴者
2023-11-01 05:06 聯合報/ 陳宏煇/曾任高中教官(新北市)
近來部分縣市陸續發生多起教師遭學生暴力攻擊事件,但教育主管機關卻僅以「加強學生輔導」一詞含糊帶過,對於後續的「生對師」相關法律問題,及教師的輔導與後續處置卻避而不談。
教師打學生是不當管教,是「師對生」的霸凌,那學生打教師呢?每每發生學生打教師的事件時,教師總被期待要「有教無類」,要對學生有耐心、要好好的教育與輔導,不要對學生興訟。但教師打學生呢?學生和家長不但找民代開記者會控訴教師的不是,還到法院按鈴控告教師,教師因此丟了飯碗。
也因為這樣,所以現在的教師在學校總是低聲下氣,對學生客氣、對家長不敢得罪,就只為了求得生活溫飽,但學生反倒「得寸進尺」;教師姿態放得低、身段放得軟,便對教師大小聲,更有甚者直接攻擊教師,但教師被攻擊後又能如何呢?只能委屈求全,繼續留在原來的學校教書,讓其他學生和教師都看不起。
十多年前,個人輔導情緒障礙的學生時遭學生攻擊,手術後留下嗅覺喪失的永久性傷害,當時堅持提告,希望能給學生一個警示作用;但長官沒有支持與協助,只好找懂法律的親友協助寫狀子提告。那時感覺相當孤單,一個人要工作,還要跑法院,更要小心學生報復家人與自己。幸好在家人的支持下,傷勢慢慢復原後,便請求長官協助調整學校和工作;十多年的時間過去,才慢慢走出這段不堪回首的傷痛與記憶。
當輿論在討論學生攻擊教師時,除了應如何強化學生的後續輔導作為外,更應該關心的是如何支持與輔導被攻擊的教師,以及如何陪伴其走出這段傷痕歲月。期盼教育主管機關在面對學生攻擊教師的事件時,能更小心謹慎地協助,並支持被攻擊的教師,不要讓他們一個人面對輿論與攻擊他的學生和家長,如此才能讓他們的教師生涯長長久久。
世新中文 往昔美好化成春泥
2023-11-01 05:06 聯合報/ 丁學蓮/電商公司負責人(新北市)
世新大學校方今天證實,中文系提出停招規劃。圖/世新大學提供
世新大學中文系將討論停招。筆者以前在世新讀的雖不是中文系,但總是特別預約排隊選修幾堂中文系課程,原因之一就是中文系教授人才濟濟、所開課程主題有趣、內容豐富、推陳出新,且時常邀請作家到校座談,當年就曾邀來鄭愁予、白先勇、余光中、司馬中原等重量級貴賓;猶記那時為了參加某些作家的講座,甚至缺席系上的必修課,卻喜得自認超值的回憶與作家的簽名。
雖然離開校園已久,總覺得世新中文系對我有恩;如今聽聞即將停招,難免感到不捨。
在少子化現象的持續下,大專院校漸漸因招生不足等問題面臨調整或合併,冷門科系也會是最早受影響的一批。
如果修整能讓本體走更長遠的路,也只能期盼沒了中文系的校園,還能持續舉辦相關領域的人文活動,讓校園繼續保有多元的風貌。
陸配立委危害國安?賴踐踏民主
2023-11-01 04:57 聯合報/ 王武郎/勞動人權協會總幹事(高雄市)
賴清德稱陸配若當選立委將接觸國防外交機密文件,「台灣的國家安全將有危險」。此番言論不僅暴露賴清德「台獨工作者」的本質心態,還再次踐踏了民進黨自己與台灣的民主運動歷史。
碰到陸配移民參政,民進黨便無視當前國際上對移民者參政權的實踐和探討,高達近七十萬人的陸配等新住民,頓時成了其眼中的「非國民」,與民進黨經常標榜人權之形象完全不符。如此歧視漠視移民者與新住民參政之權利,在在顯示賴清德與民進黨人正在開台灣民主的倒車。
陸配、移民的合法參政權利,有國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等明文規定,特別是陸配,種種取得身分的限制,且在取得身分證十年後始能參與公職人員民代選舉。如今賴清德卻把立委民代之位階與總統副總統等量其觀,不只無視法律,也是自貶身價。換言之,上述法律早已對移民參政權做出應有之限制,賴在競選場子的煽動言論,無疑是在散布恐懼政治,意圖製造人民彼此的對立。
賴清德任台南市長時藐視民選議會,抵制進入台南議會一事讓人記憶猶新,這與民進黨政客及其執政後的種種反民主作為一樣,已被稱為「民主獨裁」,是民進黨人踐踏自己民主運動史的再次表現。而問題的根源就在於賴清德等人對「台獨」的非理性盲信自欺,蠻橫的壟斷政治空間,進而掌控社會資源,然也因其壟斷而難以避免出現腐化退化病徵,最常見的便是雙標。與移民參政相近的情況而言,早先有條件的放寬雙重國籍者任公職人員,以及來自美國的所謂台灣學人計畫下的外籍人士可進入政府部門實習,不就是出現在民進黨執政之下?
選舉愈熱,民進黨難以戒斷的通過製造族群對立,煽動敵陸抗中的招術便要出現,賴清德對陸配的狂言暴論也就不奇怪了。
反核重傷地球 奧獎導演的啟示
2023-11-01 04:57 聯合報/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天在立院表示,核電是綠電,但若台灣要發展核電,要考慮到核廢料,還有民眾能不能夠接受;他並稱,未來如果核能發展進入到核融合,我們可能會很快採用。
日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主奧立佛史東拍攝的紀錄片《Nuclear Now》(現在就用核能,中譯片名《新核能時代》)在台首映。史東表示,幾十年來的環保運動,在核能問題上的態度明顯錯誤。「兒孫將要面臨什麼?我們遭遇愈來愈嚴重的颶風、火災和乾旱,悲慘又可怕的生活環境。我都毛骨悚然了。」環保運動出於善良的動機,做了很多好事,但在反核上方向完全錯誤。
該片揭露,核能發電後,國際七大石油公司發現此強大競爭者,立即展開威嚇公眾的活動,包括誇張低階輻射之害、混淆核武和核能。不幸地,三哩島、車諾比與福島等三次事故更加深人們疑慮。但現實是石化發電傷害健康與生態甚鉅,不論氣候變遷或空汙均殺死極多人。片中記錄珍芳達等明星以己錯誤認知嚴重誤導民眾,反核已重傷地球。
史東過去也反核,因一直受環保主義反核洗腦,他認為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得獎片《不願面對的真相》指出暖化問題,但沒提解決方案,因此他拍片明示核能的無碳與無空汙。他走訪蓬勃發展核電的法國與俄國,也到美國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當地正建造新式核電,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優點是更安全,因可免除外部冷卻設備而靠自然循環降溫,不會發生核事故。
至於核廢,其量極少,用過燃料其實是新能源,九十六%可用滋生反應爐而發電,剩餘則以快中子改變核種,既可消除放射性又可發電。
能源是文明的推手,影響生態與健康,卻由明星等缺乏能源知識者,吆喝民眾決定此專業選項,本片對我國又有何啟示呢?